楊葉君,楊澤佳,李艷琴,唐怡潔,戴金麗
(臺州科技職業學院,浙江 318020)
山桐子(IdesiapolycarpaMaxim)屬大風子科山桐子屬的落葉喬木,樹皮灰白色,樹干通直,樹形美觀,花繁果紅,果實成串下掛似葡萄,入秋后紅艷奪目,是優良的觀賞樹種[1]。近年來,我國城市改造建設、城市房產建設、城際道路綠地建設、城市綠地建設、城鎮城市化進程等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植物資源。根據物種多樣性和生態安全的要求,由于具有適應性強,對環境條件要求較低,在我國自然分布區域廣且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等特點,山桐子成為丘陵山地、平原綠化、農田林網、四旁植樹、城市生態建設等需要的優良用材林選擇樹種之一[2]。但山桐子資源量較少、種子細小、堅硬且表面被有蠟質、自然條件下很難萌發等因素制約了其自然繁殖[3]。
容器苗是指采用各種容器裝入配置好的營養土而培養出來的苗木,在國外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后期,是一種比較成熟的苗木生產方式,在我國還處于起步發展階段,還沒有大量推廣[4]。容器苗具有明顯的增根、控根和促長作用,使側(須)根形狀短而粗,數量多,總根量較常規苗提高30~50倍,育苗周期縮短50%左右,苗木成活率近100%。采用容器移栽苗進行綠化種植施工,一般不需要對樹體進行強修剪,就能夠使之保持良好的冠形,既減少施工作業的工作量,確保施工質量,促進企業提高效益,又提高園林綠化工程的觀賞效果,使樹木發揮更大的生態效益[5]。本文旨在探究大規格山桐子綠化苗對比傳統的露地栽培模式,在容器中是否能正常生長,以及與露地栽培成本相比較,在成本變化不大的基質配比中,研究篩選合適的栽培基質等。
本試驗設在浙江省臺州市臨海溪口水庫附近一苗圃內,該地位于北緯 28°50′、東經 121°41′。地處亞熱帶季風區,年均氣溫17.3℃,最高月均氣溫29℃(7月份),最低月均氣溫4.6℃(1月份),年均降水量1460.3mm,無霜期260d,海拔25m,地下水位 3.8m[6]。
通過初試篩選及從降低育苗成本的角度考慮共設為四種不同的育苗基質:①圃地土(90%)+珍珠巖(10%);②黃泥土(90%)+珍珠巖(10%);③圃地土(80%)+泥炭土(10%)+珍珠巖(10%);④圃地土(70%)+泥炭土(20%)+珍珠巖(10%)。容器均用直徑65~70cm,高度45~55cm的黑色塑料營養缽。
提供試驗的山桐子種源為園林綠化苗圃中常規培育的胸徑為3cm的苗木,各試驗樹種初植時的規格基本一致,移植時間為2012年3月中下旬,分別在1、2、3、4等四種基質中各移植30株,移植后按常規方法進行養護管理。
于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的3月份分別進行調查,采用游標卡尺和常規的鋼卷尺,測量各基質配方容器中的苗高、胸徑和冠幅等生長指標。
如圖1可見,山桐子苗高與胸徑生長在移植的第一年相對較慢,除了在3號基質中生長的苗木于第二年出現生長態勢呈減慢趨勢外,在其他基質中,從第二年開始苗高和胸徑的生長均呈勻速遞增趨勢。試驗表明:山桐子在不同基質的容器中均能正常生長。

圖1 山桐子在不同基質中的苗高與胸徑的生長狀況
園林綠化苗木苗品質的優化,不僅要求有一定的高度和胸徑,還要求有完整的冠幅。為了能夠科學、合理、全面地定量評價不同基質配比對不同樹種生長指標的影響,將不同基質中不同苗高、胸徑和冠幅的年均生長量進行比較。表1所示為山桐子于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三年間在不同基質中胸徑、苗高及冠幅的年均生長量。
從表1中可以得知,山桐子在不同基質中的生長狀況是不同的,其中在2、3號基質中的山桐子總體生長狀況較好,而在1、4號基質中的生長狀況則次之。經綜合試驗對比后得出:四種基質配比中山桐子最適宜的基質配比為2號(90%黃泥土+10%珍珠巖)基質。

表1 不同基質配比對山桐子生長指標的影響
(1)苗木的高度、胸徑和冠幅是評價容器苗長勢的常規指標。根據山桐子在不同基質中的生長狀況以及各項生長指標的評定結果來看,在2號(90%黃泥土+10%珍珠巖)基質中的山桐子綠化苗長勢最好。
(2)在容器育苗品質差不多的前提下,選擇基質應該本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成本低廉的原則。一般對園林綠化苗木的要求是便于運輸、便于裝卸。因此,可著重發展半輕型基質,如在實際應用中尋求其他輕型基質代替部分泥炭土,如采用廢菌棒、草木灰等開展進一步的試驗,既可降低成本,又可隨時隨地取料。
(3)本試驗之所以采用黃泥土、苗圃土等作為基質的組成成分之一,而沒有選擇公認的蛭石、泥炭土等作為基質主要組成成分,其主要原因就是考慮到基質的生產成本,以及該研究結果具有生產推廣應用的可行性[7]。
(4)我國容器育苗技術開始比較晚,實際應用也比較少,其中主要的限制因素是基質的配制與生產成本。隨著環境建設的發展,苗木質量要求不斷提高,耕地土壤保護不斷加強。綠化容器移栽苗將是今后苗木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8]。
山桐子綠化容器移栽苗可以四季移栽、移栽時不截干、無需緩苗,對土地沒有任何要求,后期養護管理工作量減少50~70%,可以解決在惡劣環境下植樹、反季節施工和全冠樹形要求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加強對山桐子綠化容器移栽苗栽培試驗的研究,有針對性地開發專用基質來降低育苗成本以適用于大規模應用,可為山桐子綠化容器移栽苗栽培試驗研究提供技術支撐。
[1]樊國盛.中國大風子科植物的系統分類學研究[J].西南林學院學報,1995,03:1.
[2]梁珍海等.優良園林景觀及造林樹種山桐子[J].江蘇林業科技,2001,03:17.
[3]丁建恒.野生經濟樹種山桐子的資源培育和保護性利用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7,01:43-46.
[4]戚連忠,汪傳佳.林木容器育苗研究綜述[J].林業科技開發,2004,04:10-13.
[5]金國慶,周志春,胡紅寶等.3種鄉土闊葉樹種容器育苗技術研究[J].林業科技研究,2005,04:387-392.
[6]伍成林,陸海統籌,推進臨海可持續發展研究[J].時代經貿,2014,03:189-190.
[7]秦丹,劉長根.毛葉山桐子培育新方法及其工程化研究[J].四川環境,2007,06:5-7.
[8]徐斌芬,王國明,陳斌等.舟山新木姜子和普陀樟容器育苗試驗[J].林業科技開發,2007,05:71-73.
[9]趙印泉,周斯建,何云曉等.我國園林綠化苗木產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11:99-1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