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少鋒,劉夢穎,于艷娟,劉文政,朱學勇
(1.天津市植保植檢站,天津 300061;2.天津市寶坻區植保植檢站,天津 301800;3.天津市薊縣植保植檢站,天津 301900;4.天津市玉米良種場,天津301500;5.天津市靜海縣種植業發展服務中心,天津301600)
粘蟲是全國性的重要農業害蟲,因其具有遷飛性、群聚性及暴食性、雜食性等特點,常對各地農業生產造成重大損失。為了追逐適宜的寄住和生存環境,粘蟲每年都通過多個路徑在我國幾大重要糧食產區大規模南北往返遷飛。天津地區處于粘蟲2~3代區,二、三代粘蟲在玉米上點片重發。2012年突然大發生,發生面積8.40萬hm2,重發區域作物田間最高被害率達到100%,最高百株蟲量超過1000頭,發生面積與危害程度均為近30年之最。近年來,諸多課題已對粘蟲在全國范圍內的發生規律等進行研究,相關成果對我市的蟲情監測及防治工作具有一定指導意義。但我市仍需加強研究,以進一步明晰該蟲害在本地的發生規律及重發因素,進而提高粘蟲監測預警的準確性,有效開展防治。為此,我們自2012年開始進行了一系列專項試驗研究。
利用自動蟲情測報燈誘集成蟲,設備安裝在四周沒有高大建筑物、開闊連片的春、夏玉米田。監測點設在薊縣、寶坻、寧河、武清四個區縣。每年5月1日至9月30日期間開燈誘蛾,逐日記載誘蛾量。
在盛蛾期,使用解剖針和解剖鏡隔日解剖檢查一次雌蛾卵巢發育級別、各級數量。每次抽查上述方法誘到的蛾子20頭,誘蛾量不足20頭時全部檢查記錄。
在各代幼蟲進入2齡期時,在各監測點玉米田開展幼蟲為害情況普查,每塊田以棋盤式10點取樣,主要檢查玉米心葉、葉腋、雌雄穗及干葉卷縫內的幼蟲和為害情況。
成蟲誘測數據顯示,2012~2014年,各代粘蟲成蟲的發生始于5月下旬,于8月底進入尾聲。一代成蟲高峰出現在5月中上旬,最高單燈蟲量為17頭。一代成蟲平均累計誘蛾量為66頭(圖 1)。

二代粘蟲成蟲數量不及一代整齊,高峰出現在7月中下旬,最高單日蟲量為37頭。二代平均累計誘蛾量為84頭,為各代中最大(圖2)。

三代粘蟲成蟲量最小,平均累計誘蛾量僅為39頭,成蟲高峰不明顯,總體呈現前期少后期多的特點(圖 3)。

結合粘蟲田間發生情況可以發現:成蟲量多的年份幼蟲發生程度較重,面積也大。由表1可知,2012年平均累計蟲量為338頭,其當年的發生面積也最大,2013年、2014年粘蟲成蟲量較小,發生面積也相應減小。但需要注意的是,蛾量的多少不能作為預報次代發生輕重的主要因素。
粘蟲卵巢發育級別共分為5級,分別代表成蟲卵巢成熟級別,通常成蟲達到3級時具備產卵能力。同時,多數成蟲發育級別較低時可判斷以遷出或過境為主。多數成蟲卵巢發育級別較高時可基本判斷以遷入為主。以2013年一代粘蟲成蟲為例,由表2可知,多數一代粘蟲成蟲卵巢自6月上旬末達到3級以上,而此時正是成蟲高峰期,由此說明一代成蟲主要由外地遷入。6月中旬開始,多數成蟲卵巢進入5級,田間調查發現此時正值二代幼蟲田間始盛期。

表1 天津市各年度粘蟲成蟲累計誘集量與發生面積統計表

表2 粘蟲雌成蟲卵巢發育進度統計表
田間幼蟲為害情況顯示:二代幼蟲一般于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為害我市玉米、小麥、高粱等禾本科作物,為害高峰期為6月底、7月初。二代幼蟲先在小麥及田間雜草上為害,之后轉移至鄰近的玉米田為害;三代幼蟲發生期為7月下旬至8月中旬,發生高峰期為8月初。三代粘蟲的發生受氣候影響更為明顯,如2012年7~8月,二代成蟲量大,氣候條件又非常適宜成蟲降落和三代幼蟲的發育,三代粘蟲最終在我市偏重至大發生,重發地塊的蟲口密度達2000頭/百株以上。粘蟲在田間的發生分布呈點片式,田間管理粗放、雜草叢生的地塊發生更為嚴重。
通過近三年的調查研究,我們初步摸清了粘蟲在我市的三個發生特點:①成蟲發生3代。粘蟲成蟲在我市可出現3代,發生期從5月下旬至9月初。其中,一代成蟲以遷入為主,二代成蟲以遷出為主,是數量最大的代次。三代成蟲量最小,沒有明顯高峰;②幼蟲共發生2代。一般年份二代幼蟲發生重于三代,但由于2012年7月下旬氣候非常適宜粘蟲的遷入和發生,我市三代粘蟲大發生,程度和發生面積均高于二代;③各代粘蟲重發區域不同。由于粘蟲更喜好在麥葉上產卵,并首先為害冬小麥和田間雜草,之后遷移至玉米田,因此二代粘蟲點片高密度地塊多出現在麥田和玉米田交界處。而三代粘蟲首選在植株密閉、田間雜草茂盛的玉米田集中為害。
作為一種遠距離遷飛性害蟲,粘蟲在某地的暴發為害受到氣流、地形、環境、寄主等一系列復雜因素的影響。結合近年來粘蟲在我市的發生情況,根據其生物學習性,粘蟲在我市的暴發機制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①該蟲喜聚集為害、食性雜、為害時間長、繁殖能力強,是其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群體積累引發暴發為害的內在因素;②蟲源充足。該蟲為季節性遷飛性害蟲,在全國有多個發生區,全國多個糧食主產區為整個粘蟲種群的積累提供了有利條件;③發生期間氣候條件適宜。各代粘蟲發生期間,尤其是7月中下旬我市常出現強對流天氣,降水相對較多,氣候條件非常利于遷飛過境粘蟲的大范圍降落及幼蟲的發育;④食源豐富。近年來我市玉米種植面積穩中有升,基本穩定在20萬hm2,為粘蟲的發生提供了豐富的食源。另外,部分管理粗放的玉米田雜草叢生,非常利于粘蟲產卵及低齡幼蟲的棲息。
[1]江幸福,羅禮智.粘蟲遷入與遷出種群的行為和生理特性比較[J].昆蟲學報,2005,01:61-67.
[2]張堤,張津祥.粘蟲遷飛習性在測報實踐中的應用[J].植物醫生,2001,03:9-10.
[3]羅禮智,李光博,胡毅.粘蟲飛行與產卵的關系[J].昆蟲學報,1995,06:288-289.
[4]王玉正,張孝羲.粘蟲(MythimnaseparataWalker)遷飛行為研究 [J].生態學報,2001,05:772-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