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霞
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山東青島 266112
糖尿病(DM)患者的門診-住院-出院后全程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
郭春霞
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山東青島 266112
目的 探討對糖尿病患者在門診—住院—出院整個治療過程中,實施全程健康教育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該院2012 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傳統健康教育,觀察組給予全程健康教育,并定期進行隨訪,對教育效果進行跟蹤評價。結果觀察組實施健康教育后血糖控制率為95%,對照組實施健康教育后為60%,明顯效果較好(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糖尿病患者在門診—住院—出院后整個過程實施全程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自我監控意識和依從性,降低患者住院重復率,具有較好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全程健康教育;臨床效果;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是臨床醫學上一項比較常見的疾病,多發于老年人,屬于終身疾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必須控制飲食、加強運動,在必要情況下進行藥物治療,并進行血糖檢測。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不僅會具有嚴重的經濟負擔,還會對其家屬造成較大的精神負擔[1]。為探討對糖尿病患者在門診—住院—出院整個治療過程中,實施全程健康教育的臨床效果,該研究選取該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作為對象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80例病例均為該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的糖尿病診斷標準,確診為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其中,觀察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齡為21~83歲,平均年齡為(56.71±11.43)歲,患者病程為0.5~17年,平均病程為(8.85±3.54)年;對照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齡為22~84歲,平均年齡為(56.72±11.45)歲,患者病程為0.5~17年,平均病程為(8.85±3.54)年;對比兩組患者病程、年齡和性別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 排除標準
選取的80例糖尿病患者均排除以下條件:①不能進行全程隨訪;②甚至不清,在交流溝通和精神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礙;③患者病情比較危急和嚴重,具有嚴重的并發癥。
1.3 方法
對照組實施傳統健康教育,而觀察組實施全程健康教育,主要從3個不同的方面實現,包括門診—住院和出院,具體的健康教育措施如下:
1.3.1 門診健康教育患者發病后,在門診進行咨詢和檢查,門診醫師通過與患者的交流溝通,對患者的相關資料和病例進行查閱,檢測患者的血壓、身高、體重、血糖等,并簡單了解患者對相關疾病知識的了解程度,全面評估患者的社會需求和心理狀態,并在患者的健康教育單中認真記錄,移交患者到住院部。
1.3.2 住院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住院后,可對其進行住院健康教育。例如,可通過給予患者健康教育手冊,向患者發放錄音帶和錄像、組織講座、床邊演示技巧訓練和個別輔導等方式,詳細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相關的住院知識和環境,并告知患者進行特殊檢查的作用,糖尿病的基本知識,進行血糖檢查時需配合的內容、自我監測血糖的方法和進行自我健康的重要性等。同時,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及其家屬胰島素的正確注射方法和注射過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項。在患者住院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可對患者飲食和運動等進行指導,并采取有效措施,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消除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不良情緒。另外,醫師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體的治療方案,積極實現對患者發生低血糖和并發癥的預防等。
1.3.3 出院健康教育患者治療后,被獲準出院后,護理人員可向患者發放出院指導手冊,指導患者認真閱讀,并幫助患者詳細列出出院后需要實施的自我監控計劃,告知患者出院后繼續用藥治療的重要作用。同時,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說明出院后發生哪些癥狀需及時就診,讓患者對雙足進行正確護理,向患者介紹一些措施,消除患者壓力和不良情緒。
1.4 療效評價[2]
對患者實施全程健康教育的效果進行評價,可從不同的方面實現,包括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相關疾病知識知曉情況、患者自我管理情況和患者滿意情況。患者血糖控制情況的評價,主要是對比兩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水平,血糖控制為4.4~6.1 mmol/L為良好;血糖控制不超過7.0 mmol/L為一般;血糖控制超過7.0 mmol/L為差。
R587.1
A
1672-4062(2014)09(b)-0058-02
郭春霞(1975.2-),女,山東青島人,本科,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