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圖書館學情報學精選文摘(第56輯)
Abstract Essential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n ChineseNo.56
AELⅠSC3550-56-14(11)政務信息生態位的維度和寬度/趙云和(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婁策群(華中師范學院信息管理系)//情報科學,2014(3):12-17.
政務信息生態位寬度劃分為政務信息時空生態位寬度、政務信息資源生態位寬度、政務信息功能生態位寬度。(1)政務信息時空生態位,是指政務信息人在開展政務信息活動時占據、利用的時間和空間;(2)政務信息功能生態位,是指政務信息人在政務信息環境中所充當的角色及其所承擔的政務信息職能,它所體現的是政務信息人在政務信息生態環境中的角色定位和政務信息人之間的職、權定位;(3)政務信息資源生態位,是指政務信息人在開展政務信息活動時,對政務信息生態環境中的信息資源的占有和利用狀況。政務信息活動目標、政務信息資源狀況、信息技術、政務信息人的信息素質和信息能力、政務信息職能等因素影響政務信息生態位寬度;政務信息生態位寬度會對政務信息人產生重要影響。(閔星星)
AELⅠSC3551-56-14(11)公共部門信息增值利用中的信息倫理問題研究/王英(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情報科學,2014(4):3-8.
公共部門信息增值利用中的信息倫理問題有以下三類。(1)公共部門發布信息的倫理問題:①公共部門信息的質量問題;②公共部門信息的隱私問題。公共部門信息與第三方隱私的不可分割性,公共部門在發布信息時很容易侵犯第三方的隱私權;③公共部門信息的獲取性問題。應當保障社會公眾對公共部門信息的獲取權,但經常有些部門選擇不公開有價值的信息。(2)第三方發布信息的倫理問題。由于有關法律制度的缺失,不能對第三方的信息發布進行規范,很有可能信息準確性、及時性等信息質量問題和信息隱私問題會隨之出現。(3)公眾獲取公共部門信息的倫理問題:①基本公共利益的保護是其基本的精神要義,然而,它可能與隱私權存有沖突;②公共部門在發布信息時不能遵守應有的倫理,確保利用者方便地獲取信息,反而設置獲取信息的障礙。關于提升公共部門信息增值利用信息倫理水平的對策有:針對特殊部門的立法、建立倫理委員會、開展信息倫理教育、針對制定有針對性的倫理守則、完善信息倫理監督和救濟機制、倫理影響的評價。(閔星星)AELⅠSC3552-56-14(11)科學家黃金年齡影響因素的綜合分析/邱均平(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余厚強(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情報雜志,2014(3):11-15,5.
科學家的黃金年齡問題涉及人才管理和資助政策,長期以來受到學界和政府的重視。文章在以往研究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試圖將眾多零散而沒有相互關聯的實證研究結果統一到一個框架內進行闡釋。按照對科學家黃金年齡影響的程度和關系,將所有影響因素梳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由科學系統、學科因素、科學家三個因素構成,第二層中,科學系統由科學獎勵系統和科學工作機制組成學科因素包括學科的范式化程度和應用層次,科學家則涵蓋性別、學術地位、個人稟賦。家庭背景和卓越標準。未來研究努力的方向,一方面進行多因素檢驗分析,探索各影響因素間的互動關系,一方面實際測度各因素的影響值,為現實應用提供定量依據。(閔星星)
AELⅠSC3553-56-14(11)信息安全人因風險研究進展綜述/曾忠平(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情報雜志,2014(4):6-11,22.
文章針對現有信息安全風險成因過于復雜、研究對象過于片面、人因風險測度尚不完善、缺乏對人因風險全面整合的能力等缺陷,認為未來研究方向應該加強人因因素識別、數據采集和建模研究,從過程視角、人因風險評估等途徑實現對人因風險的動態控制管理。有關人因風險管理的理論與方法在處理現實問題時仍然顯得力不從心,由于研究技術和思維的差異,目前尚有問題需要深入研究;(1)研究框架和思路整體性亟待加強;(2)人因風險模型的集成與整合有待深化;(3)人因風險測度指標的選擇和評判依據有完善。(閔星星)
AELⅠSC3554-56-14(11)中美政府信息質量的法律規范比較/相麗玲,宋璐(山西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圖書情報工作,2014(6):54-57.
針對中美政府信息質量的法規,從法律界定、審查機制、法律執行體系、法律實施效果等方面進行比較,提出完善我國政府信息質量法律規范的建議,包括明確政府信息質量標準的定義,規范現有政府信息質量法規,加快單行信息質量法的制定,完善社會評議制度,指定專門機構定期評估政府信息質量,提高政府工作人員的信息質量意識。(閆東芳)
AELⅠSC3555-56-14(11)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研究綜述/馬艷霞(洛陽師范學院)//圖書情報工作,2014(7):137-144.
首先,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歸納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研究的現狀:理論研究包括參與主體、參與模式、參與的必要性與可行性以及參與機制等方面的總結;實踐研究主要從農村、城市社區、圖書館、博物館等地區和行業的角度進行歸納。其次,分析現有研究存在的問題,包括研究深度不夠、行業經驗理論總結較少、可行性研究缺乏以及制度層面的路徑許可和效益分析欠缺等。最后,指出未來應加強分類型分層次研究;加強各種理論在我國的適用性分析研究;全面總結行業經驗并加強學科間交流,把提煉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務基本規律和制定制度層面的路徑許可和效益分析作為重點。(閆東芳)
AELⅠSC3556-56-14(11)公共突發事件中大眾閱讀規律實證研究/史雯(浙江傳媒學院圖書館),黃鳴剛(浙江傳媒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4(3):4-8.
從傳播學的角度,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在全國范圍內對公共突發事件中大眾閱讀的現狀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數據的總結,分析了公共危機事件中現代受眾在閱讀方式的選擇和傳媒影響力分析、閱讀熱點的選擇和閱讀時段分析、閱讀時長的選擇和閱讀后果分析等方面的內在規律,提出要大力提倡大眾閱讀的規律性研究、積極嘗試大眾閱讀的引導性工作、努力開展大眾閱讀的輔導性工作等建議,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樊晶晶)
AELⅠSC3557-56-14(11)政府信息資源跨部門共享影響因素研究進展及啟示/龍健(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情報資料工作,2014(2):44-51.
文章系統回顧了政府信息資源跨部門共享影響因素的早期探討與最新研究以及影響因素理論框架的發展,顯示了科學理論在指導影響因素調查研究方面的關鍵作用,同時也指明了我國政府信息資源跨部門共享影響因素深入研究的方向。政府信息資源跨部門共享的影響因素多且復雜,所以其研究需要跨學科的合作。政府信息資源跨部門共享的程度與范圍依然處于動態變化之中,對跨部門共享影響因素的研究還應保持動態的考察與研究。(樊晶晶)
AELⅠSC3558-56-14(11)網絡謠言的信息接收反應機制及其風險治理/李桂華(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等//情報學報,2014(3):305-312.
網絡謠言是當今社會重要風險源,圍繞這一特殊信息的風險治理有必要在洞悉網民的網絡謠言接收過程基礎上展開。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論,對各類網絡謠言傳播期間的網民回應性文本展開內容分析,通過開放編碼、主軸編碼、選擇編碼過程形成網絡謠言信息接收和反應機制模型,并對模型進行了飽和度檢驗。基于該反應機制模型,研究提出由謠言發現系統、謠言風險評估系統、謠言風險控制系統三部分構成的基于信息管理的風險治理體系。(樊晶晶)
AELⅠSC3559-56-14(11)基于用戶感知、偏好和涉入的微博輿情傳播意愿影響因素研究/趙金樓,成俊會(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情報學報,2014(4):416-425.
微博輿情的傳播主要靠用戶來推動。在《解釋》出臺的背景下,從用戶感知、偏好和涉入三方面著手,結合信任因素,構建了影響微博輿情傳播意愿的模型,并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對所構建模型和假設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感知風險負向作用于輿情傳播意愿,用戶涉入及事件關注偏好對輿情傳播意愿具有積極影響,而信任信源偏好、感知信息質量則通過影響信任的形成進而對輿情傳播意愿產生積極作用,此外,信任負向影響其感知風險。(樊晶晶)
AELⅠSC3560-56-14(11)基于ELM模型的微博輿情傳播影響因素研究——新浪微博為例/張玥(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等//情報學報,2014(4):426-438.
以新浪微博為研究平臺,以打砸日系車突發公共事件為研究實例,基于ELM模型提出了信息內容(內容的創作類型、內容的表達方式、內容的拓展線索)和信源特征(信源引證標識與信源補充線索)對微博輿情傳播影響的相關假設,并構建回歸模型加以驗證。實證結果表明:博文內容的創作方式、信源的補充線索對輿情傳播效果存在影響。在轉發模型中情感型博文的傳播效果好于事實型和調侃型博文;而內容拓展線索和信源引證標識會對微博輿情傳播效果起負面作用。研究結果可以直觀的從信息內容和信源特征視角認識微博輿情傳播影響要素,并為突發公共事件的預警和輿論引導提供借鑒與參考。(樊晶晶)
AELⅠSC3561-56-14(11)我國西部少數民族文獻保護的制度設計研究/郭向東(甘肅省圖書館),段小虎(西安文理學院圖書館)//圖書與情報,2014(2):20-26.
西部少數民族文獻保護工作面廣量大、時間緊迫,因此急需構建完善符合西部現實的保護制度體系。文章闡述了西部少數民族文獻保護制度設計的主要目的、制度設計的核心理念、制度設計的一般形式,提出了制度設計的基本原則:少數民族文獻保護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相結合,少數民族文獻“預防性保護”與“搶救性保護”相結合,少數民族文獻收集保護與開發利用相結合,制度保障與組織保障、經費保障、人才保障相結合。設計的主要內容是要完善責任保護制度,制定分級、分類保護制度,制定保護的技術標準。(楊蕾)
AELⅠSC3562-56-14(11)播撒書香閱讀種子,構建美好文化生態——中圖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全民閱讀”活動組織與發展思考/竇英杰(深圳圖書館)//圖書館雜志,2014(4):37-41.
文章概括性地介紹了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原“科普與閱讀指導委員會”)從2006年4月成立以來的工作情況,在此基礎上,詳細地總結了委員會的發展歷程。以長期規劃為引導,設立年度主題進行多種方式的閱讀推廣,如設立全民閱讀論壇、在中國圖書館年會期間舉辦系列性的閱讀分會場等。委員會致力于打造專業活動品牌,集中地域文化資源,推動圖書館界與社會各界的聯系,為全社會的“全民閱讀”營造良好的氛圍,給專業內外從事閱讀文化活動的同行以良好啟迪。(劉丹)
AELⅠSC3563-56-14(11)信息管理“專業課程鏈”的建設與實踐/馬費成,宋恩梅(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圖書情報知識,2014(2):4-10.
現在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是在1998年教育部對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調整后形成的,即將原科技信息、經濟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統、信息學和林業信息管理專業合并而成的新專業。武漢大學的“信息管理專業改革與建設”項目組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了在現有教學和人才培養理念中存在的問題,并已在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專業的課程中作出相應調整,結合國內主要的專業課程方案和iSchool的信息管理類課程體系,提出了信息管理“專業素質鏈”與“專業課程鏈”的理念。“專業課程鏈”通過重組優化教學資源、推進實踐型教學方法等措施使得學生的“專業素質鏈”得以貫通,項目組在應用層面上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劉丹)
AELⅠSC3564-56-14(11)國外“群體智慧”研究述評/戴旸(安徽大學管理學院),周磊(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圖書情報知識,2014(2):120-127.
“群體智慧”的基本含義是指群體所具有的優于個體或個體總和的智慧與能力,文章主要介紹了西方國家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成果。首先,考察了國外對“群體智慧”由懷疑到贊同的認識過程,整理出幾種群體智慧概念的代表性觀點。其次,通過對群體智慧的研究主題分析,凝練出國外群體智慧的五大研究主題:價值評估、效能實現、質量控制、技術支持和實際應用。最后,總結國外研究的特點,提出對我國研究的三點啟示。(劉丹)
AELⅠSC3565-56-14(11)期刊撤銷影響因子的構建及其與期刊影響因子的關系/范少萍(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蘭州分館/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張志強(中國科學院大學)//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2):76-83.
近年來學術不端現象日益突出,學術造假行為引起學術界的關注。期刊加強了對學術不端論文的處理力度,及時撤銷,以降低其影響力。文章依據現有定量研究成果,同時借鑒期刊影響因子的思想,構建了期刊撤銷影響因子(RetractedⅠmpact Factor,簡稱RⅠF),以此來評判期刊的負影響指數。通過統計2011年Web of Science數據庫中的撤銷論文數據,分別計算了2011年18種期刊的撤銷影響因子。最后,對期刊撤銷影響因子與期刊影響因子之間的關系進行探析,找出二者間存在的定量關系,以期提高學術界和公眾對撤銷論文這一現象的關注。(閻秋娟)
AELⅠSC3566-56-14(11)21世紀以來網站評價研究進展與趨勢/范佳佳(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天津外國語大學圖書館),葉繼元(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圖書與檔案系)//中國圖書館學報,2014(2):92-106.
文章從“全評價”體系分析框架提出的評價六大要素角度,即評價主體、評價客體、評價目的、評價標準及指標、評價方法、評價制度,對21世紀以來國際學術界網站評價研究進展進行總結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指出未來研究的方向應包括:推動評價主體的多元性;根據現實需要,理性拓展網站評價客體類型;明確評價目的;努力完善形式、內容與效用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法;確立規范、合理的評價標準,構建科學、實用的分類評價指標體系;重視網站評價制度研究。(閻秋娟)
AELⅠSC3567-56-14(11)城市低收入者日常生活信息獲取行為研究綜述/何蘭滿(中山大學圖書館)//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4(3):34-39.
對于城市低收入者日常生活信息的獲取行為研究對于社會的和諧穩定有著重要的作用。針對國內外城市低收入者日常生活信息獲取行為研究進行對比分析,歸納了國外研究主要針對無家可歸者的類型、信息需求特點和信息獲取渠道的研究,其研究的范圍廣而且研究成果多。國內關于無家可歸者的研究較少,研究范圍也相對比較狹窄,因此,本文對低收入者的研究推廣到對于公共圖書館弱勢群體的研究方面,從公共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服務方面,對弱勢群體日常生活信息行為方面,對弱勢群體信息需求和信息獲取行為方面,對城市低收入者信息需求和信息獲取行為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楊蕾)
AELⅠSC3568-56-14(11)國外開放存取的國家層面政策進展評述/周玲元(南昌大學信工學院,南昌航空大學經管學院),李水茂(南昌航空大學經管學院),段隆振(南昌大學信工學院)//情報雜志,2014(4):41-45,64.
開放存取實踐在歐美等國最為活躍,形成了許多重要的、具有典范作用的開放存取政策。在此基礎上,歐美若干國家開啟了對國家層面的開放存取政策的研究和實踐活動,取得了重要進展。文章對美國、英國和愛爾蘭的國家開放存取政策內容的分析表明:(1)國家開放存取政策的制定主體并不統一,每個國家都應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政策制定主體;(2)在開放存取實現途徑的選擇上,學界普遍偏向以綠色開放存取為主導的發展模式,而對金色開放存取為主的發展模式持懷疑態度;(3)基于元數據的互操作及長期保存是開放存取發展的重要機制;(4)強調與出版商的合作對開放存取的發展相當重要。對我國的開放存取政策制定提出了一些建議,為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作用。(閔星星)
AELⅠSC3569-56-14(11)信息計量學與科學計量學智力貿易研究/邱均平(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余厚強(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情報理論與實踐,2014(4):1-6.
對ⅠS(信息計量學和科學計量學)領域學科地位進行了系統研究并改進了研究過程,進一步定義了智力貿易的六種形式并實際進行了計算,發現ⅠS領域主要向同緣學科輸出知識,但是在其他學科中的可見度也很高。使用標準化影響因子來測度被引和引用期刊的質量,提出加權貿易平衡指標來檢驗信息計量學與科學計量學對其他學科的智力貿易平衡情況,發現ⅠS和平均質量以上的研究進行智力貿易。文章也指出了ⅠS領域的智力貿易情況仍存在少許局限。(楊蕾)
AELⅠSC3570-56-14(11)數值信息抽取研究進展綜述/吳超(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鄭彥寧(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化柏林(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中國圖書館學報,2014(2):107-119.
文章通過對數值信息抽取文獻的調研,先從文獻類型、學科領域、高頻關鍵詞三個方面進行了定量分析,從抽取數據源、抽取對象、抽取方法與技術、結果評價和應用等方面對當前數值信息抽取研究進行了梳理和總結。研究發現當前對于數值信息抽取的研究具有五個特點:抽取數據源以新聞語料、Web網頁為主;抽取對象以基數類數值信息和數量類數值信息為主;抽取方法以基于規則的方法為主;抽取結果評價指標和方式比較單一;應用領域較為廣泛。(閻秋娟)
AELⅠSC3571-56-14(11)信息生態理論與公共數字文化資源整合/肖希明,唐義(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圖書館建設,2014(3):1-4,16.
借鑒信息生態的理論與方法,研究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建設,對于促進公共數字文化資源集成信息系統的生態平衡,推動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的高效、可持續發展,無疑具有重要意義。信息生態理論在公共數字文化資源整合的應用價值表現為:構建類別完備、數量合理的公共數字文化資源信息人系統;建立可持續的投入機制,為公共數字文化資源集成生態系統功能的充分發揮奠定資源基礎;完善相關政策法規,為公共數字文化資源集成生態系統的正常運行奠定制度基礎;維持公共數字文化資源集成生態系統的動態穩定,實現該系統的可持續發展。(閔星星)
AELⅠSC3572-56-14(11)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理論與政府信息資源管理創新研究/賴茂生,李愛新,梅培培(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圖書情報工作,2014(6):6-11,41.
首先簡要介紹研究背景,然后闡述政府信息資源生命周期管理的內涵和總體目標,在此基礎上總體梳理關于政府企業等對于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模型的應用情況,構建針對政府2.0特色的政府信息資源生命周期管理新模型,并進行解析。最后結合問卷調研和各階段特色提出相應管理策略創新優化的突破,并作出小結和展望。(閆東芳)
AELⅠSC3573-56-14(11)國家保存體系視角下的數字資源長期保存需求調查與研究/趙艷,尹高磊,張曉林(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圖書情報工作,2014(8):30-35.
通過調查中國17家主要圖書館的數字資源采購與使用情況、長期保存現狀與面臨的挑戰,以及參與國家保存體系建設的意愿,發現數字資源的采購規模持續增長,但目前大部分被采購教學資源的長期可靠使用缺乏相應保障,同時發現幾乎所有的機構都強烈支持通過國家保存體系整體實施對數字資源的長期保存。基于調查結果,建議盡快實施國家保存體系的建設,并提出建立健全保存機制和保障基礎支撐條件是國家保存體系發揮實效和健康發展的關鍵。(閆東芳)
AELⅠSC3574-56-14(11)信息行為研究的現狀與趨勢:ISIC 2012會議研究論文綜述/鄧勝利,李倩(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研究中心)//情報資料工作,2014(2):5-9.
信息行為會議(Ⅰnformation SeekingⅠn Contex,ⅠSⅠC)是國際上信息行為領域有重要影響的會議。國際電子期刊Ⅰnformation Research收錄了在日本東京舉行的ⅠSⅠC 2012年會議的24篇研究論文。文章通過綜述這些論文的主要內容、方法和結果,將會議論文內容分為信息需求行為研究、網絡環境下的信息行為研究、日常生活中的信息行為研究、認知科學角度下的信息行為研究四大方面,并對其進行總結分析,展示國際信息行為領域研究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樊晶晶)
AELⅠSC3575-56-14(11)社會網絡環境下用戶參與的圖書館數字資源評價模式研究/劉磊,余潔,王賢(南京農業大學信息管理系,東南大學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2):13-17.
社會網絡環境下用戶參與的圖書館數字資源評價涉及圖書館用戶、館員、技術、數字資源、評價過程、管理和環境等系統要素。文章以高校圖書館為例,提出社會網絡環境下用戶參與圖書館數字資源評價的理論模式,通過對用戶、專家、館員的調查和開展相關實踐,對提出的理論模式進行驗證,以期對社會網絡環境下用戶參與圖書館數字資源評價提供參考借鑒。(閻秋娟)
AELⅠSC3576-56-14(11)社會網絡環境下用戶參與的圖書館數字資源生產需求調查——以部分沿海高校為例/劉磊(南京農業大學信息管理系)//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4(3):1-7.
社會網絡環境下用戶參與的圖書館數字資源生產是指在社會網絡環境下,圖書館館員借鑒社會網絡理論與方法,采取用戶生成內容的方式,通過引導、激勵措施,組織用戶生產、提供符合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目標的數字資源,經審核后納入圖書館數字資源體系的活動和過程。本文從圖書館用戶、圖書館館員以及專家學者三種不同的角度出發,選取北京、上海、南京、廈門等地的高校為例,對社會網絡環境下用戶參與圖書館數字資源生產的認知、需求和應用情況三方面進行調查。通過調查數據分析提出建議:充分發揮核心用戶的作用;循序漸進地開展學科專業型數字資源生產;借鑒UGC(用戶生成內容)模式,采取多元化的用戶激勵機制;促進系統要素協調發展。(楊蕾)
AELⅠSC3577-56-14(11)社會網絡環境下用戶參與圖書館數字資源評選的需求調查——以部分高校為例/劉磊(南京農業大學信息管理系)//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4(4):9-13.
隨著社會網絡的發展,用戶參與數字資源評選的理念開始滲透到圖書館。按照用戶需求導向原則,從用戶參與圖書館數字資源評選的認識水平、需求情況和愿景期望三個方面,以問卷方式調查高校圖書館的用戶,同時也對圖書情報領域的專家和圖書館工作人員進行調查,歸納出社會網絡環境下高校用戶參與圖書館數字資源評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對策和建議:其一,尊重用戶意愿,開發便于用戶使用的技術平臺;其二,以需求為導向,提供靈活多樣的評選方式;其三,注重實效,建立激勵與制約相結合的管理制度;第四,爭取多方合作支持,將各項工作落實在實處。(楊蕾)
AELⅠSC3578-56-14(11)社會網絡環境下用戶參與圖書館數字資源組織與整合的需求調查——以部分高校為例/劉磊(南京農業大學信息管理系)//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4(4):14-18.
針對用戶參與圖書館數字資源組織與整合的研究中以用戶需求調查為基礎的研究較少的現狀,設計了三套內容基本相同的問卷,就高校圖書館用戶、專家、館員對社會網絡環境下用戶參與的圖書館數字資源組織與整合的認識、需求和應用,從不同角度開展調查。根據調查數據和發現問題,提出建議:強化用戶宣傳教育,倡導體驗式技能培訓;借助用戶力量,加強數字資源組織質量控制;嵌入用戶環境,推動數字資源組織與整合的學科化;挖掘用戶需求,促進數字資源組織與整合的個性化。(楊蕾)
AELⅠSC3579-56-14(11)《著作權法》第三次修訂與國際著作權立法進展評析/肖燕(清華大學圖書館)//圖書館雜志,2014(3):4-10,17.
2005年起,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ⅠPO)著作權與相關權常設委員會(SCCR)將著作權限制和例外列入議事日程,致力于商討并締結與保障殘疾人、圖書館和檔案館、教育科研機構等獲取受著作權保護作品相關的限制與例外國際條約。我國《著作權法》修訂也隨即在2011年7月13日開始第三次修訂。文章簡介了我國著作權法第三次修訂的新城,分析了其現狀和主要欠缺,即在著作權例外與權利限制條款設置上存在突出問題。而后梳理了由WⅠPO主導的國際著作權限制于例外立法實踐和最新階段性成果,以期為我國著作權法修訂提供借鑒。(劉丹)
AELⅠSC3580-56-14(11)《著作權法》圖書館例外條款修改建議/萬勇(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中國圖書館學報,2014(2):13-18.
現行《著作權法》只為圖書館規定了一項“保存”例外,對于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館內復印等日常服務中涉及的著作權使用行為,沒有規定例外,給圖書館帶來了系統性法律風險。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正在草擬的有關圖書館例外的國際條約規定了圖書館為提供館際互借、文獻傳遞服務,以及為讀者因個人或私人目的使用而復制作品的例外條款。文章認為我國《著作權法》第三次修訂應該對現行法律涉及圖書館例外條款所存在的漏洞和模糊之處予以解決,對國際社會的最新立法情況作出必要的回應,使圖書館不致陷于大規模的法律風險之中,并與時俱進、體現新的數字環境的時代特征,更好地發揮圖書館應有的社會功能。(閻秋娟)
AELⅠSC3581-56-14(11)中文社會化媒體的本體概念抽取研究/唐曉波,胡華(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情報科學,2014(4):9—15.
文章以互信息、左右信息熵倫理為基礎,提出了一種綜合基于規則和基于統計的概念抽取方法,針對社會化媒體的特點對概念抽取方法進行了擴展;構建了社會化媒體概念抽取模型,應用詞性組合規則來抽取社會化媒體領域概念,通過綜合應用絕對詞頻法、互信息法和左右信息熵法對抽取的領域概念進行過濾,建立社會化媒體本體概念抽取原型系統。經過試驗分析,發現文章提出的社會化媒體概念抽取方法在準確率和召回率上表現優異,并且在社會化媒體本體概念的相似概念抽取上具有一定優勢。(閔星星)
AELⅠSC3582-56-14(11)呈現科研數據知識庫:re3data. org注冊機制/顧立平(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譯//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4(3):26-34.
科研人員在鉆研科研問題與分享科研數據的過程中,需要某種基礎設施來確保數據最大程度的獲取性、穩定性和可用性。這類基礎設施可以統稱為科研數據知識庫(Research Data Repository,RDR)。自2012年啟動的re3data.org項目,主要從事科研數據知識庫的登記注冊,以及為科研人員、科研資助組織、圖書館和出版商等提供有關異構科研數據知識庫的全景概述。截至2013年7月,已有400個科研數據知識庫向re3data.org登記,其中288個采用re3data.org的信息圖標,以協助科研人員遴選合適的知識庫,并且存儲與重用他們的數據。這篇論文描繪異構RDR的全景,表述機構的、學科的、跨學科的以及項目專業的RDR類型。深入描述re3data. org的特性以及這套注冊系統如何協助科研人員分辨適合存儲和搜素科研數據的知識庫。(閆東芳)
AELⅠSC3583-56-14(11)漢構:面向深層語言處理的語法過程/楊春雷(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Dan Flickinger(斯坦福大學語言與信息研究中心)//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4(3):57-64.
開發面向深層語言處理的漢語普通話在線語法,簡稱漢構。漢構是在DELPH-ⅠN環境內,基于語法母體,在LKB平臺上開發的可計算漢語語法。它的句法和語義分析的理論框架分別是中心語驅動的短語結構語法和最簡遞歸語義。漢構為進一步開發資源型語法和商用奠定良好基礎。根據系統的語言學本體研究對語言知識進行形式化描寫,漢構的計算實現經歷語法定制、漢語MRS測試套建詞庫建設、語法規則定義和MRS描寫等環節。漢構覆蓋漢語基本詞類和主要語言現象,完全覆蓋MRS測試套件。因此可以說,漢構是最早的中型可計算漢語語法之一,是形式語法理論和計算語言學領域間開展合作研究的橋梁和有效載體。(閆東芳)
AELⅠSC3584-56-14(11)機構知識庫語義知識獲取方法分析及實驗研究/王思麗,祝忠明,姚曉娜(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蘭州分館)//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4(4):7—13.
文章在對國內外知識獲取技術的發展現狀進行調研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前人的研究工作,重點歸納和解析機構知識庫語義知識獲取的方法和關鍵技術:首先,以W3C的RDB2RDF指南標準為技術思路,提出了機構知識庫語義知識獲取的體系框架,并將其關鍵技術歸納為三個層次——關系數據庫語義逆向獲取技術、ER模式與知識本體的語義映射技術、數據記錄的語義映射技術進行具體分析說明;其次,以中國科學院機構知識庫平臺CASⅠR GRⅠD為例進行實驗,并對實驗結果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閔星星)
AELⅠSC3585-56-14(11)利用術語定義的漢語同義詞發現/殷希紅,喬曉東,張云良(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4(4):41-47.
文章以知識組織系統中現有的術語定義信息作為切入點進行同義詞發現算法研究,基于定義的語義相似度計算方法可以分為兩種。(1)利用詞匯間的解釋與被解釋關系構建詞匯關系網絡圖,然后利用不同相似度方法進行計算。(2)根據概念定義中出現的共同特征詞數量來計算語義相似度。文章將Lesk的思想引入到漢語同義詞研究上,利用術語定義中的實詞及實詞位置信息進行漢語同義詞發現。該方法相對于其他相似度計算方法來說不僅比較簡單快捷,而且同樣能夠達到一個較高的準確率,說明該相似度算法是可行的,但是該方法的召回率還相對較低。(閔星星)
AELⅠSC3586-56-14(11)面向交叉融合學科知識組織的本體構建方法/鄭藝(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應時(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武漢大學軟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陳旭(武漢大學軟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情報雜志,2014(3):143-149.
文章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的特點為實例,提出了一種基于本體的交叉融合學科知識組織系構建流程,該流程試圖擴展和補充原有利用本體構建單一學科知識組織體系的方法,并利用Protégé本體建模工具對其進行編輯和呈現。該方法著重強調了學科發展中學科知識交叉融合的特點,從而擴展和補充了通過本體構建組織單一學科知識的方法,為交叉學科的知識組織提供新的和可行的方法。(閔星星)
AELⅠSC3587-56-14(11)分面組配思想在館藏資源知識組織中的借鑒研究/邱均平,張聰(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圖書情報工作,2014(7):6-11.
以高校圖書館為研究對象,將冒號分類法中的分面粗配的思想用于館藏資源知識庫構建中,并以“教育學”學科大類為例,從館藏資源的內容特征和形式特征兩方面對館藏資源進行描述,其中內容特征被劃分為教育水平、教育環境、教育內容、教育題材、空間面五個基本面,形式特征被劃分為五個基本面,形式特征被劃分為名稱和版本、相關責任者、說明、時間、載體形態、語言六個基本面,最后選擇OWL本體為載體存儲館藏資源知識庫。(閆東芳)
AELⅠSC3588-56-14(11)學科知識網絡研究(I)引文網絡的結構、特征與演化/呂鵬輝(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研究中心,武漢大學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張士靖(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藥衛生管理學院)//情報學報,2014(4):340-348.
科學引文網絡是學科知識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分析近110多年來圖書館與情報學領域內的引文網絡并梳理其知識鏈,本文利用SSCⅠ數據庫全面收集了該領域內85種國際權威期刊的71350篇文獻數據,研究了這些論文的被引頻次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利用Citespace軟件繪制百年來的科學引文網絡并對中心度較高的關鍵性節點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圖書館與情報學有影響力的節點文獻主要集中出現于20世紀60年代至今,該學科的知識基礎在此期間也得以構建起來。另外圖書館與情報學領域引文網絡的入度具有無標度特征,文獻的出度分布在對半數坐標中具有線性關系,圖書館與情報學領域內文獻的被引和參考之比較低,高引論文的出度對入度的影響比較有限。(樊晶晶)
AELⅠSC3589-56-14(11)學科知識網絡研究(II)共被引網絡的結構、特征與演化/呂鵬輝(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研究中心,武漢大學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張凌(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情報學報,2014(4):349-357.
文章研究了知識網絡中的文獻共被引網絡,它形成著一個學科的知識基礎,是學科知識輸入和轉移的重要知識之源。文章在總結和梳理了共被引網絡的一般研究方法后,采集了1900~2012年圖書館與情報學的71350條題錄數據,構建了期刊共被引知識網絡與作者共被引等知識網絡,并對其進行深入數據挖掘和分析,發現了經常反復被引的學科內核心期刊與作者群體,以及在學科的演化歷史上連接前后時段的關鍵性節點期刊與作者群體。論文的最后還對文獻共被引網絡方法局限性方面和未來發展方面進行了討論與總結,指出在解決現有理論難題后,共被引網絡未來在各具體學科領域內的深化將是其發揮用武之地的重要發展方向。(樊晶晶)
AELⅠSC3590-56-14(11)學科知識網絡研究(III)共詞網絡的結構、特征與演化/趙一鳴(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研究中心,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呂鵬輝(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研究中心,武漢大學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情報學報,2014(4):358-366.
共詞網絡是科學知識網絡的有機組成部分,本文總結了針對學科的共詞網絡研究的方法、程序和圖譜繪制流程,采集了1900~2012年圖書館與情報學領域國際期刊的數據,將其中的高頻關鍵詞利用學科共詞網絡圖譜展示出來。在剖析網絡結構特征的基礎上,得到7個子網絡,其主題分別對應于知識管理、圖書館、信息檢索、信息技術、文獻計量、信息政策、電子商務等,7個圖書館與情報學領域的熱點主題基本都是圖書館與情報學目前研究的熱點主題。本文還設計了主題-主題共現矩陣,使用了以主題本身為節點的主題層級的網絡圖譜揭示了這七個主題直接的關聯,分析了七大熱點主題的核心關鍵詞詞頻隨著時間變化的演化圖譜,最后著重對學科共詞網絡的研究方法的局限性進行了反思和討論。(樊晶晶)
AELⅠSC3591-56-14(11)學科知識網絡實證研究(IⅤ)合作網絡的結構與特征分析/呂鵬輝(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研究中心,武漢大學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劉盛博(大連理工大學21世紀發展研究中心暨WⅠSE實驗室)//情報學報,2014(4):367-374.
科研活動里的合作現象越來越成為一種全球范圍內的大趨勢,表現在論文產出中是作者間的合著率在過去的100多年內越來越高,同時這種活動中的合作關系也越來越復雜。本文以圖書館與情報學領域內的論文合著為例,主要針對科研合作網絡展開研究,生成了以合著論文里文獻生產者共現為特征的合作矩陣與網絡,并驗證了作者合作網絡的無標度特征。文章將合作網絡具體細化為三種類型:作者合作網絡、機構合作網絡和國家合作網絡,并將這三種網絡使用復雜網絡與社會網絡技術結合進行分析并作了橫向對比。結果發現圖書館與情報學領域內的作者合作網絡是非連通的稀疏網絡,科學家之間已成多個研究社團,機構與國家合作網絡都有較短的平均路徑、較高的網絡密度和集聚系數。論文最后還對目前常用的合作網絡研究方法進行了反思和展望。(樊晶晶)
AELⅠSC3592-56-14(11)國外敘詞表宏觀結構分析——以理學領域敘詞表為例/張士男(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圖書館論壇,2014(4):5-11.
敘詞表是信息組織最基本的工具之一,是大存量資源建立存取秩序的支柱,但敘詞表結構的屬性異構為開展知識組織體系的集成服務帶來障礙。文章以理學敘詞表為例,梳理敘詞表屬性字段,提出知識組織體系集成建設元數據框架,說明了該框架設計中需充分考慮到完整性、選擇性、靈活性和標準性原則,要采用核心元素集與擴展元素集共建的設計思路。(劉丹)
AELⅠSC3593-56-14(11)交流創造知識:美國學術圖書館知識服務新理念/辛小萍等(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圖書情報工作,2014(7):25-29.
隨著科學研究范式的轉變,圖書館服務的模式與內涵都在發生變化。圖書館通過促進知識的傳播、交流與創造,尋求其立足之本。美國學術圖書館在服務規劃、理念、架構、知識服務模式方面不斷創新,重視對學習與研究者互動交流的支持,重視參與性服務,鼓勵和支持用戶共享圖書館的無差別服務等,旨在充分激發與挖掘用戶需求,鼓勵并支持大規模協同創新,力求使學術圖書館逐步成為開放學術研究中心。(閆東芳)
AELⅠSC3594-56-14(11)我國圖書館資源共享經費模式研究/馮琳(珠海市第一中等職業學校圖書館),高波(華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信息管理系)//圖書情報工作,2014(8):5-9.
我國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以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科研圖書館等信息機構為依托的全國性及區域性的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網絡。通過對我國圖書館資源共享經費現狀的分析,發現現有經費模式存在諸多問題,結合國內實際情況及借鑒國外經驗,提出了相應的完善策略。(閆東芳)
AELⅠSC3595-56-14(11)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現狀·問題·前瞻/李國新(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圖書與情報,2014(2):1-6,9.
十八屆三中全會在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的頂層設計中,提出了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戰略任務,其重點任務之一就是文化事業單位建立法人治理結構。文化事業單位的法人治理結構的核心要素:一是決策層建立理事會制度,二是管理層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三是管理和運行實現“章程化”。自2007年進行法人治理試點以來,在理事會職能、理事會任命管理層負責人、理事會決策單位預決算、政府代表參加理事會、“外部理事”占多數、理事會決策支撐體系建設、管理運營“章程化”、落實獨立法人地位等方面暴露出許多問題。而關聯制度配套銜接不夠、實踐基礎薄弱是完善制度應重點解決的問題。(楊蕾)
AELⅠSC3596-56-14(11)深圳圖書館理事會運行實踐/肖容梅(深圳圖書館)//圖書與情報,2014(2):7-9.
作為組建法人治理結構建設的踐行者,文章對深圳圖書館理事會會三年來的實施運行情況進行了梳理。首先明確了理事會的定位和職能,闡述了理事的構成、產生方式與委任程序、理事的任職資格與權力義務。總結了理事會制度運行成效,歸納出理事會運行當中存在的問題:其一是理事會決策地位尚未完全落實;其二是理事會決策支撐機制有待健全;其三是理事培訓與社會激勵不足;四是社會力量參與投入的新型發展格局有待推動。(楊蕾)
AELⅠSC3597-56-14(11)新知識交流論(下):圖書館是私域交流與公共交流連接的樞紐/梁燦興(廣西財經學院圖書館)//圖書館,2014(2):1-3.
通過對心靈對話、交流、交互與流通的詞義分析對這4個概念進行了區分,分析了在圖書館交流中的各種成分,提出過去的圖書館交流在實際業務中一直以為私域交流提供便利和服務為出發點。而公共話題是社區公共領域的核心,社區交流包含了知識交流的所有類型。通過分析圖書館與公共話題的關系,提出圖書館是私域交流與公共交流連接的樞紐。(劉丹)
AELⅠSC3598-56-14(11)關于區域圖書館行業協會建設的理性思考/張振華(鹽城工學院圖書館)//圖書館,2014(2):5-7.
隨著市場化原則規范和各類行業協會等自律組織的發展,我國圖書館管理體制改變現有的條塊式政府部門管理,走向圖書館行業管理已成為圖書館科學發展的行業認識。文章介紹了區域圖書館行業協會的特征:區域性、自治性、非營利性和非政府性;組建與管理體制;主要職能:服務、代表、溝通協調和自律職能;指出推進區域圖書館行業協會建設的措施:完善行業協會法律體系、創建《圖書館行業協會法》,完善行業協會管理體制、創建區域圖書館協同機制,完善行業協會服務機制、創建區域圖書館合作機制。(劉丹)
AELⅠSC3599-56-14(11)我國圖書館核心價值研究回顧與反思/張興旺(桂林理工大學圖書館,中山大學咨詢管理學院),張雄(桂林理工大學圖書館),游蕓嘉(桂林理工大學圖書館)//圖書館,2014(2):41-45.
文章闡述在現有社會和學術背景下圖書館從業人員的信念和價值觀開始動搖,圖書館核心價值研究近年來成為我國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我國圖書館核心價值研究文獻進行統計分析,總結和分析了我國圖書館核心價值研究的發展歷程和個階段主要研究成果,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概括,提出了三個可能的研究趨勢:協作化、系統化及特色化的實證研究;逐步深化、趨于規范及不斷分化的理論研究;跨學科、跨領域及跨文化的綜合性研究。(劉丹)
AELⅠSC3600-56-14(11)復合閱讀交流本體論:圖書館學重建的基礎/袁昱明(浙江廣播電視大學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2):5-12.
后現代主義的解構向度有合理性,如果絕對化則造成圖書館學思想的劇烈震蕩、深層危機和內在塌陷,因此汲取后現代和中西哲學的建設性向度,則有利于橋接歷史和圖書館學思想斷層。文章認為我國圖書館學對解構性向度選擇性過度解讀的根源是客觀主義的執著、形而上學的纏綿、偽辯證法的障目,應當在提煉中西哲學建設性向度的基本要素基礎上,結合圖書館相關理論與實際,提出基于關系型范疇、主體間性和價值論的復合閱讀本體論,實現核心理論的重大轉移。(閻秋娟)
AELⅠSC3601-56-14(11)微博中的公共圖書館公眾形象研究/肖雪,嚴偉濤(南開大學商學院信息管理系)//國家圖書館學刊,2014(2):10-18.
目前,已有研究者對圖書館發布的微博信息進行分析,但對公眾通過微博發布的有關圖書館信息卻乏人問津。為了解微博中的公共圖書館公眾形象,文章以新浪微博中有關公共圖書館的用戶微博為對象,運用扎根理論和情感分析方法,從建筑與設施形象、服務形象、館藏形象、館員形象4方面構建圖書館公眾形象,具體包括功能定位、服務理念、館舍、設施設備、規章制度、服務工作、館藏、館員8個要素,并從正面、中性和負面三個維度分析了各要素中的公眾情感傾向,由此形成公共圖書館的公眾形象模型。(閻秋娟)
AELⅠSC3602-56-14(11)我國農村圖書館支持政策演變特征分析/劉陸軍(河南大學圖書館,河南大學文獻信息研究所)//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4(3):76-79.
農村圖書館支持政策是國家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為解決農村某些實際問題而制定的有關發展與管理農村圖書館事業的一系列行動準則或規范。本文將我國的農村圖書館支持政策劃分為1949~1978年的起步階段、1978~1993年的調整階段、1993~2000年的深化階段以及2000年至今的提高階段,通過考察各個時期中央支持政策的背景、概況、效果,總結了其內容及影響,并由此認為農村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一定要合乎農村地方經濟和文化發展的實際,要有組織保證,并且農村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一定要有民間力量的參與。這些分析對于解決農村圖書館建設中面臨的許多困難,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楊蕾)
AELⅠSC3603-56-14(11)基于合作博弈的跨部門電子政務協同策略分析/韓萬渠(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河南師范大學公共政策與社會管理創新研究中心)//情報資料工作,2014(2):17-22.
文章對電子政務協同參與方進行合作博弈分析,通過改變博弈矩陣中的變量,提出以下協同策略:完善電子政務標準、推動部門間電子政務均衡發展,推進電子政務協同的制度規范和鼓勵協同、允許試錯的激勵機制,通過技術創新和流程優化,降低協同成本,打破博弈均衡,實現電子政務協同的持續創新。本文所做的合作博弈分析主要是從宏觀制度層面提出推進電子政務協同的策略選擇,如何結合具體業務流程進行部門間的協同政務設計將成為下一步研究的重點。(樊晶晶)
AELⅠSC3604-56-14(11)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構建/張正(廣州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學刊,2014(2):26-31.
微信以雙向性和互動性的顯著特點倍受用戶的青睞,并成為微媒體中最熱門的社交工具,同時也成為圖書館拓展服務范圍、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的重要手段。文章認為圖書館構建微信公眾平臺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如分析用戶需求、合理選擇微信公眾號、撰寫微信公眾平臺推介等,同時還應結合圖書館自身運作情況對微信公眾平臺的服務功能進行完善。(閻秋娟)
AELⅠSC3605-56-14(11)移動圖書館研究回顧與展望/施國洪,夏前龍(江蘇大學管理學院)//中國圖書館學報,2014(2):78-91.
近年來移動圖書館逐漸成為學界關注的熱點。文章將國內外移動圖書館研究的文獻劃分為服務模式研究、對象要素研究和綜述評介研究三類,并認為目前該領域研究面臨一些問題和不足。基于此,文章首先對移動圖書館的歷史發展脈絡進行簡要梳理;重點對國內外有關移動圖書館服務模式和充分條件要素研究進行回顧評析,指出目前研究進展和不足;在此基礎上提出未來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有定制服務、服務能力、移動聯盟、服務質量以及大規模的定量實證研究,尤其是服務質量研究亟待開展,以期為后面研究者提供參考,也可為業界提供操作啟示。(閻秋娟)
AELⅠSC3606-56-14(11)大數據時代的數字圖書館建設研究/陳傳夫,錢鷗,代鈺珠(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圖書情報工作,2014(7):40-45.
在分析大數據的特點及數字圖書館之建設成績的基礎上,指出大數據時代國際環境、科學研究、創新主體、用戶需求、新技術等方面的變化對數字圖書館的資源組織、信息服務、成本管理帶來的挑戰,并就推動我國數字圖書館建設,實現大數據管理實踐提出戰略性建議:改進資源選擇、整合與保存方式;發展新型數字知識服務;完善財政投入機制;規避知識產權風險。(閆東芳)AELⅠSC3607-56-14(11)國內圖書館移動服務創新模式與提升策略研究/施國洪,夏前龍(江蘇大學管理學院)//圖書館雜志,2014(3):67-73.
文章對研究圖書館移動服務的相關文獻進行了簡要的整理和回顧,總結了圖書館移動服務的歷史演進過程、服務特性和服務外延;對普遍應用的兩種模式,即短信息服務(SMS)和移動網站進行介紹,著重探討了國內圖書館移動服務的創新模式APP和其功能:QR碼服務、基于位置服務、聚合內容服務和增強實境服務;最后基于以上研究,提出改善國內圖書館移動服務質量的4點建議策略。(劉丹)
AELⅠSC3608-56-14(11)普及公民信息素養:數字時代目錄學知識普及的現實選擇/王友富(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高等教育出版社)//圖書情報知識,2014(2):54-59.
文章在研究目錄學和信息素養定義和內涵的基礎上,提出二者的相輔相成性,即目錄學是信息素養的方法和意識源頭,信息素養是目錄學法官法在數字時代的延伸與發展。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普及公民信息素養成為了目錄學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外在動力。目錄學工作者應從大學生、中小學生和其他社會公眾信息素養普及等幾個方面出發,其中以大學生信息素養普及為核心,推動信息素養列為必修課,規范信息素養教學內容,出版高質量信息素養教材,并組織教材示范教學培訓班或教學研討會。以期最終實現目錄學知識普及的目標,并最終提升目錄學的學科地位。(劉丹)
AELⅠSC3609-56-14(11)美國國家檔案館日本二戰罪行文獻資料館藏情況分析/雷亮(國家圖書館業務管理處(民國時期文獻保護工作辦公室))//國家圖書館學刊,2014(2):38-43.
美國國家檔案館所藏日本二戰罪行文獻資料是目前全世界最為開放和使用最為方便的相關文獻資料,對于今天研究日本二戰罪行、認清歷史真相和解決中日關系中的歷史問題具有重要價值。其中,涉及日本侵華戰爭的館藏主要有軍事作戰記錄、戰爭罪行史料和戰犯審判檔案幾類,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文章認為中國作為日本侵略戰爭的受害國和戰勝國,應該站在保存民族歷史記憶高度,重視日本戰爭罪行文獻史料保存與保護;依托學術力量,開展征集工作;推動征集成果整理揭示,發揮文獻利用價值。(閻秋娟)
AELⅠSC3610-56-14(11)數典勿忘祖,“顯學”隱巨擘——為司馬遷目錄學成就正名/王錦貴(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中國圖書館學報,2014(2):4-12.
在傳統文化領域里,目錄學素有“顯學”之稱。由于種種原因,史學家司馬遷在目錄學領域至今尚無一席之地。文章以事實表明,《史記》是一部空前規模的隱性書目文獻。《史記》中隱含著目錄學的理論和款目組織:辨析先秦諸子學術分野,揭示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跡,考鏡諸子學術源流,歷數著述及學術成就,并以“互見法”揭示文獻內容。《史記》對《漢書·藝文志》產生了重要影響,兩書都以國史平臺展示圖書文獻,重視學術流派的辨析,重視圖書層面的內在聯系。司馬遷為目錄學的確立和發展做出了奠基性貢獻。(閻秋娟)
AELⅠSC3611-56-14(11)歷代武當山舊志考述/張全曉(貴州師范大學,國際旅游文化學院)//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4(4):98-102.
本文在梳理歷代武當山志編修源流的基礎上,展示歷代武當山志的編纂成就,既有助于把握武當山山志體系的構成和山志文化的特色,推動武當文化的進一步挖掘和整理。這些武當山志有元代劉道明的《武當福地總真集》,羅霆震的《武當紀勝集》;明代任自垣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志》,方升的《大岳志略》,王佐修的《大岳太和山志》;清代陳夢雷的《武當山部匯考》,王概修等人編纂的《大岳太和山紀略》;民國熊賓修的《續修大岳太和山志》,王理學等編纂的《武當風景記》。(楊蕾)
AELⅠSC3612-56-14(11)競爭情報與知識管理的集成系統研究/劉振華,盛小平(華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情報科學,2014(3):18—22.
作者以競爭情報作為信息搜集、信息分析的核心,同時充分發揮知識管理在知識共享、知識創新中的優勢,構建競爭情報與知識管理的集成系統模型。集成系統模型的具體實現涉及信息需求分析、信息收集、情報分析、知識組織、知識共享、知識創新等關鍵流程。文章建立的競爭情報與知識管理集成系統模型以“密切協作,提高效率”為目的,解決企業業務流程中的不同階段業務處理過程間的信息共享和協同工作問題。杜絕因業務過程中的活動被分割在相互隔離的信息單元中、活動之間的連續性與信息的一致性被破壞所形成的信息孤島問題。(閔星星)
AELⅠSC3613-56-14(11)北美情報學理論近20年研究進展/韓正彪(南京農業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謝麗娜(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周鵬(嘉興學院商學院)//圖書情報工作,2014(3):131-140.
采用系統綜述方法對獲取的69篇北美情報學理論文獻進行開放式編碼和進一步的邏輯分析,系統地概括北美情報學理論近20年的研究現狀和最新進展。研究表明:(1)北美情報學理論的研究由相互關聯的7個維度構成,這些維度是情報學的基本概念、跨學科理論的引入、情報學哲學理論、情報學研究領域、情報學理論框架、情報學發展、情報學學科特征;(2)北美情報學理論的優點是理論體系完善、多元性哲學理論共存和研究方法存在思辨與實證相結合;(3)北美情報學理論的局限性在于多元哲學理論間缺乏整體性分析、持續性研究欠缺和理論框架主題成果不多。(閆東芳)
AELⅠSC3614-56-14(11)戰略情報研究反思與探索之二——戰略情報用戶的隱性需求和知識服務中的知識溝通/王馨(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資源管理研究所)//情報理論與實踐,2014(4):7-10.
針對知識服務中戰略情報用戶需求的隱性特征,文章首先對隱性需求管理的人工智能、人際交互和人際溝通方法和隱性需求表達的知識結構,提出了知識溝通的概念,深入分析了提高知識服務效果的手段和措施。并綜合上述情報用戶隱性需求表達、服務者隱性需求管理和知識服務效果之間的關系闡述,架構了情報用戶隱性需求表達、服務者隱性需求管理和知識服務效果之間的關系模型。(楊蕾)
“廣州之窗”亮相廣州圖書館
廣州城市形象推廣廳暨“我向世界推介廣州”創意征集活動在廣州圖書館舉行啟動儀式。活動由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并聯合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廣州日報社、廣州大學、廣州圖書館等單位共同策劃舉行。
據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歐彩群介紹,“廣州之窗”城市形象推廣廳立足于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發展目標,通過“查”、“讀”、“賞”、“聚”等功能開展文化活動。“廣州之窗”以廣府特色的“滿洲窗”作為主要設計元素,紅、黃、藍、綠等彩色玻璃映出滿地斑斕,現代與傳統風格的巧妙融合,反映出廣州的無限活力和絢爛多姿。在推廣廳的展示架上擺滿了富有廣州味道的經典書籍和嶺南工藝品。其中,珍貴史籍《廣州大典》、王老吉大銅壺吸引了不少人駐足觀看。大廳還設有“廣州印象”仿真影像放映系統、“郵廣州——明信片DIY”系統和“指尖上的廣州”觸屏系統,這些多功能互動設施讓人瞬間穿越時空,欣賞羊城美景。
——摘自2014年9月3日《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