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峻熹
(景德鎮陶瓷學院 江西 景德鎮 333001)
環境陶藝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屬于環境藝術與現代陶藝的交叉學科部分。它既是現代陶藝向人工環境或自然環境延伸的部分,又是環境藝術中采用陶瓷材料進行表達的一種分支藝術門類。
在環境陶藝中,藝術形象的傳達至關重要,對整體作品的藝術表達起著重要的作用。環境陶藝作品通過藝術形象反映了社會生活和文化的訴求,其藝術形象具有直觀性和可感性。人們通過環境陶藝作品的整體形態和表面肌理、色彩等視覺形象,感受其獨特的視覺形態特征,進而引發人們的情緒體驗和審美聯想。
藝術形象的傳達包括藝術生產和藝術接受2個環節。環境陶藝家創造的審美意象經藝術媒介的動態化轉化為一種審美圖像,是由環境陶藝作品表達的藝術形象。在環境陶藝創作過程中,先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形成想要表達的意象雛形,再利用粘土的可塑性和延展性,融合劃、刻、揉、塑等手工技法和釉色色料的綜合運用,入窯燒制,通過不同的氣氛、溫度燒制成形,再經過拼裝組合,安置在室內或戶外的人工或自然環境中,形成具有一定審美價值和符號屬性的環境陶藝作品。這種由藝術家創造的藝術形象還要在觀賞者的接受過程中經過審美主體再創造,才能最終完成藝術形象的表達。即觀賞者在欣賞過程中形成一定的審美意象,最終實現環境陶藝中藝術形象的審美價值,是一個由審美圖像轉化為審美意象的過程。
藝術形象是感性具體的,形象所具有的真實性是藝術作品內在的生命。這種真實性表現在既要揭示出社會生活的本質,又能夠反映出生活現象的復雜性和多樣性。著名陶瓷工藝美術設計大師何炳欽教授為景德鎮昌江廣場設計的大型戶外環境陶藝壁畫“千年窯火源遠流長”,通過對景德鎮的制瓷歷史的生動再現,將景德鎮千年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陶瓷文化影響力表達得淋漓盡致。
環境陶藝中具有5種形象要素:線條、色彩、肌理、構成、空間。
線產生于點的運動,表現出一種內在運動的張力。輪廓是物體外緣形成的線條。環境陶藝的輪廓線將物體與周圍的環境區分開來,將包含在其內的物質體量感表達出來,這些或大或小、或強或弱、或曲或直、或方或圓的形狀包含的各種主觀的情緒因素,會在審美過程中在人腦中留下深刻的情感印記和視覺意象。線條的節奏感在環境陶藝形象傳達中十分重要。線條具有無限的表現力。形態各異的線條中蘊藏著環境陶藝家不同的個性特征和對作品內在精神的追求。
色彩賦予環境陶藝作品一種樸感和豐富感。陶藝的色彩應利用泥土本身的色彩語言來表達,其釉色不宜過于華麗,以免遮蔽陶瓷泥質本身的色彩語匯。通過對材料本體語言的多層面表達,包括泥料的選擇,燒制方式的選擇,可以實現環境陶藝中色彩的豐富性和統一性,激發人們對泥火藝術的質樸向往。
肌理可以分為粘土肌理和燒制肌理。粘土肌理是在未燒制的粘土表層利用陶瓷的可塑性用壓印、劃刻等技法制造各種肌理效果,燒制肌理是通過不同的燒制方法創造出五彩斑斕的色彩和質地效果。常見燒制窯有:柴窯、煤窯、氣窯、電窯等。不同種類的窯爐燒制氣氛各異,會形成不同的燒成效果,從而形成不同的燒制肌理,為環境陶藝增添一種原始質樸的氣息,給作品注入一股蘊藏天地靈氣的神韻。很多優秀環境陶藝作品的精神內涵正是依靠燒制肌理產生的豐富意象傳達出來。肌理語匯成為環境陶藝藝術形象的重要體現。日本當代著名陶藝家會田雄亮的陶藝壁畫作品就充分展現了陶瓷的肌理泥性和火的語言,豐富的肌理語匯構成氣勢磅礴的畫面效果。
環境陶藝中的構成是在立體環境空間或二維環境子空間中經營各構成要素的位置和組合方式。包括立體構成式的環境陶藝和壁畫式的環境陶藝。構成環境陶藝的內在結構和形式內核,它有機地安排設計著環境陶藝的各種元素,將各種視覺元素按照人們的審美習慣和藝術家創作意圖,有序地將其組織和安排在一定的空間環境中。壁畫式的環境陶藝是由陶瓷磚塊拼合而成的,磚塊與磚塊間的內在結構有著豐富的變化形式,可以極大地體現構成的多樣性。有些藝術家索性將磚塊做成一塊塊形態各異的形狀相互拼合。形成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有些陶藝壁畫中強化磚塊的柵格化構成,體現規整、次序;還有些將體積更小的馬賽克拼貼成絢麗多彩的抽象畫。
環境陶藝的空間不僅包括了自然、人工環境空間,如天空、山水、草地、建筑、道路等;還包括了作品自身的體量空間,例如:壁畫式環境陶藝形成的墻面二維體量空間和立體環境陶藝所占劇的三維立體體量空間。進行環境陶藝創作時,先要考慮周邊的空間環境與自身體量空間之間的協調關系。開放建筑空間的戶外環境陶藝作品可以向著大體量方向發展,成為具有地標性的環境藝術品和具有代表性的區位符號;密閉建筑空間中的室內環境陶藝作品可以向著墻面壁畫和小型立體環境陶藝方向發展。環境是制約環境陶藝創作的因素,但它也是引導環境陶藝創作向著更科學、環保,表達當今人們生活訴求的發展方向的助推力。當今人們受到都市化影響,更渴望回歸自然,追尋人與自然的親近,環境陶藝作品應更多體現人們的這種訴求,主動地考慮并結合周邊的環境因素,利用利于創作表達的自然或人文環境因素,更好地創造出具有人文關懷和自然溫情的環境陶藝作品。自然環境中的山與水就有著強烈的親和力和感染力,將水景、遠山與環境陶藝作品結合,既可以起到延伸作品視覺空間之作用,又可以營造出一種虛靜意象,讓觀者走入其中可以領略到共游山水之間的樂趣。環境的制約性也給予了環境陶藝創作無限的可能性,把握好一切可利用的環境因素是環境陶藝藝術形象傳達中不可忽視的環節。
環境陶藝中的藝術形象傳達是一切創作元素的合理布局表達,是將線條、色彩、肌理等元素的多層次構筑和整體架構,最終所產生的藝術效果絕非所有元素的簡單堆砌,而來源于創作者對各元素的精心、布局,方寸之間彰顯創作者的素養和修為,可領略到藝術家的氣魄和胸襟。環境陶藝用最質樸、純真的材料語言傳達藝術家心中的審美意象。環境陶藝是對人、自然、建筑的思考與審視,也是對城市發展、人類生存、自然環境三者間的協調,寄托了人類對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期望和對人類自身健康發展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