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秘書監誕生之前的東漢官府藏書建制

2014-02-11 21:13:50貴州民族大學圖書館貴州貴陽550025
圖書館建設 2014年11期
關鍵詞:博士

韓 雷(貴州民族大學圖書館 貴州 貴陽 550025)

迄今有關東漢官府藏書的研究,多聚焦于漢桓帝延熹二年(159年)設置的秘書監。但正如盧荷生指出的:“因為東觀藏書豐富,又都經過了慎重的典校,為期維持久遠,妥善掌管,而東觀又無常置官職,故乃設秘書監,使有專官職司其事。”[1]53秘書監之設與作為藏書機構的東觀有直接關系,也與職業館員校書郎的出現密不可分。而校書郎的來源主要是蘭臺令史和“文香名美”的儒生博士。

1 東漢的蘭臺令史

由《史記·蕭相國世家》“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2]618可知,丞相、御史“兩府”是秦朝主要的官府檔案庋藏之所,并為漢初所繼承。然而,“漢武鑒于漢興以來丞相、御史二府的職權過重,因而把侍從左右的秘書班底‘尚書’的地位提高”[3],并最終取代了丞相、御史“兩府”的行政職能。

御史府與丞相府的行政職能雖然都被尚書所取代,但與丞相府不同,御史府還分化出了由御史中丞職掌的蘭臺,并得到了獨立的發展。《后漢書·百官志》“御史中丞一人,千石”[4]1524,注曰:“(御史大夫之丞也)舊別監御史在殿中,密舉非法。及御史大夫轉為司空,因別留中為御史群率,后又屬少府。”[4]1524又如,“蘭臺令史,六百石”注曰:“掌奏及印工文書”[4]1524。可見,東漢時期的御史大夫轉職司空之后,承襲“密舉非法”之執法功能的屬僚御史中丞獨立了出來并改隸于少府,并沒有被尚書所取代。而御史中丞屬下的蘭臺令史“掌奏及印工文書”[4]1525,仍從事文書檔案等工作。武威出土的《王杖詔書令》,“制詔御史:年七十以上,……人有養謹者扶持。明著令蘭臺令第四十二”;“尚書令臣咸再拜受詔”、“制詔御史:年七十以上,……棄市令在蘭臺第四十三”[5],這里的“蘭臺令第四十二”和“第四十三”都是蘭臺庋藏詔書檔案的明證。

蘭臺令史是隨著蘭臺的出現而從泛稱的“史書令史”中分化出來的。唯其從事文書檔案工作、精通文字之學也成為擔任蘭臺令史的首要條件。《通典》卷23引《漢官儀》曰:“能通《倉頡》、《史籀篇》補蘭臺令史,滿歲補尚書令史,滿歲為尚書郎,出亦與郎同宰百里,郎與令史分職受書。令史見仆射、尚書執板拜,見丞、郎執板揖。”[6]134可見,蘭臺令史必須“通”《倉頡》、《史籀篇》等字書,這與同樣司職文書檔案的尚書令史、尚書郎的任職要求是一致的。事實上,“蘭臺令史”正是來源于司職文書檔案工作的泛稱意義上的“史書令史”。《漢志·小學序》曰:“漢興,蕭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為史。又以六體試之,課最者以為尚書、御史史書令史。吏民上書,字或不正,輒舉劾。’”[7]1720-1721顏注引韋昭曰:“若今尚書、蘭臺令史也。”[7]1722顯然,韋昭、顏師古、吳仁杰都認為,蘭臺令史與史書令史的關系十分密切。蘭臺令史重視“小學”,與史書令史“吏民上書,字或不正,輒舉劾”的工作也是一脈相承的。

降及東漢,光武帝劉秀“慍數世之失權,忿強臣之竅命,矯枉過直,政不任下,雖置三公,事歸臺閣”,“三公之職,備員而已”[4]712。至此,“與西漢尚書‘希下章’不同,東漢的尚書臺是詔書起草、制作、下發的唯一機構”[8]。上文引《通典》“(蘭臺令史)滿歲補尚書令史,滿歲為尚書郎……令史見仆射、尚書執板拜,見丞、郎執板揖”[6]134也說明,蘭臺令史的地位低于尚書令史,更低于尚書郎,也是蘭臺在職掌文書的意義上地位低于尚書的最好見證。事實上,東漢后期,蘭臺逐步發展為典藏圖書的機構,其職掌文書檔案的職能愈發幽隱不彰。

《通典》卷26指出:“漢之蘭臺及后漢東觀,皆藏書之室,亦著述之所。多當時文學之士,使讎校于其中,故有校書之職。后于蘭臺置令史十八人,又選他官入東觀,皆令典校秘書,或撰述傳記,蓋有校書之任而未為官也,故以郎居其任,則謂之校書郎;以郎中居其任,則謂之校書郎中。”[6]155顯見,隨著尚書行政地位的提高,蘭臺(包括東觀)所藏已經以圖書(而不是檔案)為主,其職掌主要是“典校秘書”和“撰述傳記”,而不再是“掌奏及印工文書”。相應地,從業者“多當時文學之士”而不再以精通文字為限。

根據《后漢書》的相關記載,漢明帝永平中“帝敕(賈逵)蘭臺筆札,使作《神雀頌》,拜為郎,與班固并校秘書”[4]530;漢明帝時“除(班固)蘭臺令史,與前睢陽令陳宗、長陵令尹敏、司隸從事孟異共成《世祖本紀》。遷為郎,典校秘書”[4]573;漢和帝時,“召(李尤)詣東觀,受詔作賦,拜蘭臺令史”[4]1139。可見,供職蘭臺的主要職責之一就是奉詔著述。賈逵的《神雀頌》、班固等人的《世祖本紀》、李尤所作之“賦”,都是供職蘭臺時的成果。另一方面,著述之后,供職蘭臺者又往往被“拜”或“遷”為郎,“典校秘書”,由此形成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一批職業“館員”——校書郎。校書郎的來源主要包括蘭臺令史和“他官”,反映了其選任尚無定制。

2 校書郎的職掌及其任選

誠然,校書郎的來源既有蘭臺令史又有“他官”。但是,“校書”兼“著述”的職份決定了單純的文字之學已經不敷此任。

2.1 蘭臺令史職業準入要求的變化

上文言及,“掌奏及印工文書”的蘭臺令史以掌握文字之學為基本要求。而隨著蘭臺轉司圖書并司職“校書”和“著述”,“通人”遂成為任職蘭臺令史的基本條件。

《論衡·別通篇》曰:“(蘭臺)令史雖微,典國道藏,通人所由進,猶博士之官,儒生所由興也。”[9]176王充指出,正像博士官是儒生興起的搖藍一樣,蘭臺令史是“通人”的發祥之所。而“通人”必須“文香名美”、博通五經,具有經學才華和文學水準,從而在“能通《蒼頡》、《史籀篇》”的基礎上對蘭臺令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上文引“帝敕蘭臺筆札”的賈逵,就是著名的經學大師。漢章帝時,“拜(孔)僖蘭臺令史。元和二年,……遂拜僖郎中,……詔僖從還京師。使校書東觀”[4]1114。而孔僖“習《春秋》”、“講《論語》”,著有《古文尚書傳》、《毛詩傳》、《春秋傳》,也是經學名家。又如,漢章帝“建初中,肅宗博召文學之士,以(傅)毅為蘭臺令史,拜郎中,與班固、賈逵共典校書”[4]1137;“和帝時,侍中賈逵薦(李)尤有相如、揚雄之風,召詣東觀,受詔作賦,拜蘭臺令史”[4]1139,這里的傅毅、李尤之倫皆以文學而任職蘭臺。《論衡·佚文》曰:“孝明世好文人,并征蘭臺之官,文雄會聚。”[9]264總之,“征蘭臺”者都是“文人”、“文雄”,與“通《倉頡》、《史籀篇》”的職業準入要求已不可同日而語。

2.2 博士是校書郎的另一個主要來源

秦朝官府檔案和官府圖書分別是建立在“士”和“吏”的官僚建制基礎上的[10]。《史記·秦始皇本紀》曰:“(始皇)專任獄吏,獄吏得親幸,博士雖七十人,特備員弗用。”[2]45與博士相對的是獄吏,即“文史法律之吏”,省稱“文吏”。獄吏之“得親幸”和博士之“特備員弗用”也反映在各自職掌的文獻之上。所以,《史記·秦始皇本紀》又云:“非博士官所職,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2]45

博士即博學多能之士,秦及漢初的博士以“通古今”和“備咨詢”為職事,“其稱謂既不為某一家所壟斷,其知識也不為某一家所框限。它是對有知之士的尊稱或泛稱,與官府無關聯”[11]。但漢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正式設五經博士,執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策,博士逐步向“作經師”的職業教師身份轉型。延及東漢,“博士參政議政,以備顧問之制漸廢”,“東漢博士主要任務已是教授太學生”[12]。然而,東漢末際,博士講學之風也日漸衰微。《后漢書·儒林傳序》曰:“安帝覽政,薄于藝文,博士倚席不講,朋徒相視怠散,學舍頹弊,鞠為園蔬,牧兒蕘豎,至于薪刈其下。”[4]1105應該說,太學的荒疏既與經學章句興起,日益背離先秦經學的理性精神有關,也是東漢之際吏治抬頭的社會現實使然。《后漢紀·殤帝紀》尚敏興學疏曰:“自頃以來,五經頗廢,后進之士,趣于文俗,宿儒舊學,無與傳業,是以俗吏繁熾,儒生寡少。”[13]在此背景下,最遲到東漢安帝永初間(107—114年),“作經師”的博士又完成了向司職國家藏書和充任“校書郎”的身份轉向:“深入宮中參與整理秘藏,即所謂‘東觀校書’,其任務是‘校定東觀五經、諸子傳記、百家藝術,整齊脫誤,是正文字’。這類差使,與博士的博學有關,與博士職掌部分國家藏書、熟悉典籍也有關系”[14]。例如,漢桓帝時,“(延篤)以博士征,拜議郎,與朱穆、邊韶共著作東觀”[4]897。又如,《文獻通考》卷56《職官考十·秘書監·秘書郎》曰:“馬融為秘書郎,詣東觀,典校書。”[15]而據《后漢書》本傳,馬融、蔡邕等經學大師也都曾“召拜郎中,校書東觀”[4]840。漢靈帝時的高彪雖不是著名經學家,但以“試經第一”而“除郎中,校書東觀”[4]1152,無疑具備很高的經學素養。同樣,漢桓帝初年的張奐雖不是著名經學家,但以所“奏其章句(牟氏章句),詔下東觀”[4]914。

總之,博士是除蘭臺令史之外校書郎的主要來源。而博士之轉任校書郎又與太學荒疏(因而有必要)、博士每多飽學之士(因而有可能)有關。由此,博士“通古今”和“作經師”行政職份上的萎縮,換來了中國官府藏書因出現專職校書郎而步入正軌并日趨繁榮的景象。

《太平御覽》卷233引《宋書·百官志》曰:“昔漢武帝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于是天下文籍皆在天祿、石渠、延閣、廣內、秘府之室,謂之秘書。至成、哀世,使劉向父子以本官典其事。至于后漢則圖籍在東觀,有校書郎;碩學達官往往典校秘書,如向歆故事。”[16]1103這里,重點強調了“館員”由兼職到專職的歷史變遷。據《漢志》,“求遺書于天下”的陳農為“謁者”,“校經傳諸子詩賦”的劉向為“光祿大夫”,“校兵書”的任宏為“步兵校尉”,“校數術”的尹咸為“太史令”,“校方技”的李柱國為“侍醫”,繼承父業的劉歆為“侍中奉車都尉”[7]1701。又如,《太平御覽》卷221、《史記·萬石張叔列傳》索隱、《漢書·元帝紀》注等并引《七略》佚文曰:“孝宣皇帝重申不害《君臣》篇,使黃門郎張子喬正其字。”[17]這里,“正其字”的張子喬是“黃門郎”,其“正字”工作也是臨時的差遣,而不是專職或正官。

總體上,我國“以本官典其事”[16]1106,即以兼職(而不是專職)身份典校文獻,可以上溯到殷商時期的貞人和先秦時期的史官,貞人和史官都是以兼職身份職掌文獻的。《漢志》說:“(漢武帝)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7]1701這個“寫書之官”應該是與圖書活動有關的首批專職人士。但“寫書之官”只是負責抄寫典籍,其勞作的結果則構成了藏書的重要來源,在這一意義上,“寫書之官”與藏書的收集有一定的關聯。我國歷史上,真正涉及到藏書的收集、保存、整理和利用——因而與藏書工作名副其實的專職人員是東觀的“校書郎”。

3 從蘭臺到東觀

西漢皇室藏書處所“中”是一個泛稱,延閣、廣內、秘室之府、天祿(天府)、石渠、石室、麒麟、溫室等具體藏書處所皆可稱“中”[18]。《唐書·經籍志》曰:“劉更生(今按:劉向字更生)石渠典校之書,卷軸無幾。”[19]梁阮孝緒《七錄序》曰:“會向亡,哀帝使歆嗣其前業,乃徙溫室中書于天祿閣上。”[20]坐實劉向、劉歆的校書之所分別為石渠閣和天祿閣。然而,史籍仍泛稱劉向“校中秘書”。“中”之泛稱表明,當時的國家藏書尚未從整體層面上予以統一規劃,也是“以本官典其事”,尚未出現專職館員的反映。《后漢書·儒林傳》曰:“及董卓移都之際,吏民擾亂,自辟雍、東觀、蘭臺、石室、宣明、鴻都諸藏典策文章,競共剖散。”[4]1105說明東漢官府藏書機構“中”仍有辟雍、東觀、蘭臺、石室、宣明、鴻都等處所。

然而,《隋書·經籍志序》曰:“光武中興,篤好文雅;明章繼軌,尤重經術。四方鴻生巨儒,負帙自遠而至者,不可勝計,石室、蘭臺彌以充積。又于東觀及仁壽閣集新書,校書郎班固、傅毅等典掌焉。”[21]基本上,石室、蘭臺是漢光武(25—57年在位)時期的主要藏書之所,漢明帝(57—75年在位)、漢章帝(75—88年在位)時期則以東觀、仁壽為主。而應劭《風俗通義》引《別錄》佚文曰:“劉向為孝成皇帝典校書籍二十余年,皆先書竹,為易刊定,可繕寫者,以上素也。……今東觀書,竹、素也。”[22]可見,劉向所校“新書”已主要藏于東觀。梁沈約《宋書》卷40說:“漢西京圖籍所藏有天祿、石渠、蘭臺、石室、延閣、廣內之府是也,東京圖書在東觀。”[23]杜佑《通典》卷26也說:“漢氏圖籍所在,有石渠、石室、延閣、廣內貯之于外府,又有御史中丞居殿中,掌蘭臺秘書及麒麟、天祿二閣藏之于內禁。后漢圖書在東觀。”[6]155《四庫總目》曰:“東漢著述在蘭臺,至章、和以后,圖書盛于東觀。”[24]東觀是“東漢的主要書藏”[1]51。

東觀位于洛陽南宮,修造年代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東漢藏書機構經歷了一個由漢光武時期重視蘭臺到明、章、和三帝之后重視東觀的歷史變遷。正如閻步克指出,王莽政治以儒學為取向,是對漢成帝以來重視吏治的反撥;而光武帝劉秀政權則是對王莽重視儒學的否棄[25]。我們認為,漢光武之際之重視蘭臺,可視為其重視吏治在官府藏書形態上的反映。因為,蘭臺雖改由“通人”任之,但其背景仍然是承御史而來的“吏”。所以,“明人凌稚隆批評班固所撰《漢書》‘不過歷朝之詔令、諸名臣之奏疏’的缺點,其客觀原因也許與他身處蘭臺直接管理蘭臺事務并能充分和廣泛——‘過度’使用數量雖成千上萬,但因有頗完備的編目管理工作而使其所藏詔令檔案仍井然有序的利用環境不無關系”[26]。而明、章、和三帝之重視東觀,則意味著儒生(士)之于文吏的勝利,也是對光武重“吏”完成的又一次反撥。

與蘭臺讓位于東觀同步,從漢和帝(88—105年在位)開始,“東漢的典籍整理工作由東觀校書郎代替了之前的蘭臺令史,蘭臺令史與東觀校書相互消長,構成了整個東漢典籍整理的盛況”,“將蘭臺令史‘拜’、‘遷’為郎(郎中)的現象,主要集中于漢明帝、漢章帝時期。漢和帝之后,不要說‘蘭臺令史’校書事,連‘蘭臺令史’這一名稱似乎也不再見于史書了。這很可能與章、和二帝之后,因文獻典籍集中于洛陽東觀,帝王大量另調他官在東觀進行校書有關,東觀校書的興盛,使蘭臺的校書活動逐漸蕭條下來”[27]。

4 余 論

“士”和“吏”是由先秦時期作為唯一文化人的“史”分化而來的兩大類官府行政官員。“士”以其學養而成為秦博士、漢儒生的前驅,“通古今”是其本份,“《詩》、《書》、百家語”等圖書是其職掌。而“吏”則是秦漢文法吏的淵源,因其從事具體行政工作而守志于法則、度量、刑辟、圖籍等檔案[10]。章學誠《文史通義·史釋》指出:“以吏為師,三代之舊法也;秦人之悖于古者,禁詩書而僅以法律為師耳。”[28]三代之際的“以吏為師”本質上是官師合一,兼具以詩書為內涵的人文教養和以法律為內涵的職業技能。秦人“以吏為師”則是用職業技能取代人文教養,與此相應,士所掌職的“《詩》、《書》、百家語”圖書也在貶抑之列。但正如《論衡·程材》所總結:“文吏以事勝,以忠負;儒生以節優,以職劣。二者長短,各有所宜。取儒生者,必軌德立化者也;取文吏者,必優事理亂者也。”[9]157儒者志存高遠,但卻疏拙于事;文吏訓練有素,但只持守工具理性,儒生與官吏各有所長。

蘭臺令史由“通《倉頡》、《史籀篇》”的“吏”向“文香名美”、博通五經的“士”的轉變,意味著官吏的儒生化取向。事實上,這種變化自西漢時期即已開啟。例如,據《漢書》本傳,漢武帝時任丞相的公孫弘 “少為薛獄吏,……年四十余乃學春秋百家語”[29]815;宣帝時任丞相的丙吉,“本起獄法小吏,后學詩禮,皆通大義”[29]957。而《論衡·程材》曰:“是以世俗學問者,不肯竟經明學,深知古今,急成一家章句,義理略具,同趨學史書,讀律諷令,治作情奏,習對向,滑習跪拜,家成室就,召署輒能。”[9]157-158則反映了儒生的官吏化取向。漢宣帝時黃霸曰:“竊見丞相請與中二千石博士雜問郡國上計長吏守丞,為民興利除害,成大化、條其對。”[29]1089這里,博士也參與到了“上計”等俗務活動之中。又如,據《后漢書》本傳,王渙“敦儒術、習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4]1066;黃昌“遂就經學。又曉習文法,仕郡為決曹。甚至研究、闡釋法律也成為一時之趨。如漢律,“叔孫宣、郭令卿、馬融、鄭玄諸儒章句十有余家”[30],文法律令,已非文吏所專。

在這一意義上,蘭臺令史由吏而士,儒生博士由士而吏,由這兩類“吏服雅訓,儒通文法”[31]從事的官府圖書工作,是兼具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這一“館員”身份也奠定了嗣后中國官府藏書建制的基礎,并且國家藏書機構(東觀)和管理機構(秘書監)除了從事與今天的圖書館相同的圖書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之外,還兼職著述、典校和教育之職,也就十分自然了。同時,也正因為兼具“士”的價值理性和“吏”的工具理性,我國官府圖書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以及著述、典校和教育的具體理念與方法自具特色。例如,類似《為范始興求立太宰碑表》這樣的“表”能夠被選入文學作品選集《文選》中,正反映了漢魏文學的底蘊是以“士”的儒家思想和“吏”的文書知識為基本構成的。同樣,兼掌教育的國家藏書機構的教育取向,也是以“亦儒亦吏”、兼具人文教養與行政能力的目標培養學子的。畢竟,“治書定簿,佐史之力也;論道議政,賢儒之力也”[9]172,兩者不可偏廢。

[1]盧荷生. 中國圖書館事業史[M].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6.

[2]司馬遷. 史記[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6.

[3]楊鴻年. 漢魏制度叢考[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5:89.

[4]范 曄. 后漢書[M]. 長沙:岳麓書社, 1997.

[5]黨壽山. 武威新出王杖詔令冊[G]//漢簡研究文集. 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1984:52.

[6]杜 佑. 通典[M]. 上海:商務印書館, 1935.

[7]班 固. 漢書:第六冊[M]. 北京:中華書局, 1962.

[8]卜憲群. 秦漢國家行政中樞的演變[J]. 文史知識, 2000(10):10-18.

[9]王 充. 論衡[M]. 長沙:岳麓書社, 2006.

[10]傅榮賢. 論秦朝圖書與檔案的分野及其“以法治國”的行政取向[J].圖書情報工作, 2009(8):142-145, 97.

[11]趙樹貴. 淺談秦漢時期的博士與方士[J]. 江西社會科學, 1984(4):135-138, 134.

[12]裘士京. 論秦漢博士的職責和考選方式的演變[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2(4):84-89.

[13]袁 宏. 兩漢紀:下冊[M]. 北京:中華書局, 2002:298.

[14]安作璋, 熊鐵基. 秦漢官制史稿[M]. 濟南:齊魯書社, 2007:433-434.

[15]馬端臨. 文獻通考[M]. 上海:商務印書館, 1936:510.

[16]李 . 太平御覽[M]. 北京:中華書局, 1985.

[17]劉 向, 劉 歆. 七略別錄佚文 七略佚文[M]. 姚振宗, 輯錄. 鄧駿捷, 校補.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60.

[18]傅榮賢. 劉向“校中秘書”相關問題考論[J]. 圖書館, 2012(2):44-48.

[19]劉 . 舊唐書[M]. 長沙:岳麓書社, 1997:1266.

[20]昌彼得. 中國目錄學資料選擇輯[G].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208.

[21]魏 征. 隋書[M]. 北京:中華書局. 1973:906.

[22]應 劭. 風俗通義校注[M]. 北京:中華書局, 1981:494.

[23]沈 約. 宋書[M]. 長沙:岳麓書社, 1998:690.

[24]永 . 四庫全書總目[M]. 北京:中華書局, 2008:446.

[25]閻步克. 王莽變法前后知識群體的歷史變遷[J]. 社會科學研究,1987(2):49-57.

[26]蔣衛榮. 我國古代檔案管理中目錄制度及其形式淺談[J]. 檔案工作, 1991(5):29-31.

[27]葛立斌.“ 蘭臺令史”與“東觀校書郎”[J]. 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7(6):68-74.

[28]章學誠. 文史通義[M]. 上海:上海書店, 1988:68.

[29]班 固. 漢書[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6:815.

[30]房玄齡. 晉書[M]. 長沙:岳麓書社, 1997:582.

[31]歐陽詢. 藝文類聚[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940.

猜你喜歡
博士
法博士之看牙
制冷博士來幫忙
神奇博士感冒了
冒牌博士
自作聰明的博士蚊
快樂語文(2016年15期)2016-11-07 09:46:39
讀博士的路雖苦,我卻樂此不疲
博士蚊
博士愛瘦羊
勿拿“遣返博士”說事
潤博士問答
科學之友(2014年24期)2014-03-20 14:39:3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伊人成人在线| 国产91视频免费| 91在线丝袜|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Jizz国产色系免费|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五月天福利视频| 精品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第一| 五月婷婷伊人网|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91精选国产大片| 欧美成人一级| 伊人久久婷婷|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 久久人体视频| 在线欧美一区|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69综合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日本免费a视频|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黄色a一级视频|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 国产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放|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欧美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护士|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色天堂无毒不卡| 五月天福利视频| 亚洲成肉网| 毛片网站在线播放|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app|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欧美成人一区午夜福利在线|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激情午夜婷婷|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在线网站| 亚洲视频无码|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国产无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欢|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激情区|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资源站| 国产精女同一区二区三区久| 国产一级毛片yw|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a视频| 免费jjzz在在线播放国产| 国产精选自拍| 毛片免费在线|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 尤物视频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