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 吳國春
新形勢下牡丹江市對俄貿易發展探究
●高瑞 吳國春
牡丹江市地處東北亞大通道的中心位置,起著對俄貿易的“橋頭堡”作用。近年來,牡丹江市對俄貿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面臨著風云變幻的國際、國內形勢,仍需要不斷完善。文章通過對牡丹江市對俄貿易發展的區位優勢及新形勢下牡丹江市對俄貿易發展現狀的分析,歸納整理出當前牡丹江市對俄貿易發展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發展對俄貿易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建議。
牡丹江 對俄貿易 對策
隨著“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發展模式的日趨成熟和中俄貿易往來的進一步深入,牡丹江市在黑龍江省對俄貿易合作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新形勢下,牡丹江市擁有全國唯一的盧布使用特區——綏芬河盧布試點區,同時也是黑龍江省重點打造的“八大經濟區”之一。借助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牡丹江市逐步完善貿易結構,對俄貿易額不斷提高。
地處黑龍江省東南部的牡丹江市毗鄰俄羅斯、韓國、日本,具有先天的地理優勢和便利的交通條件,是東北亞大通道的中心城市①。目前我們所說的“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主要就是指牡丹江市經濟區域的建設和發展情況。牡丹江市依托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區,轄區內內鐵路、公路高度發達。301國道、綏濱鐵路經由牡丹江市區、綏芬河、東寧口岸延伸至俄羅斯遠東地區和歐洲腹地。2011年底以綏芬河——符拉迪沃斯托克公路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為樞紐的陸海聯運大通道正式開通,大幅度縮短了黑龍江貨物運往我國南方各港口、韓國、日本以及北美各港口的時間,降低了運輸成本②。同時打破原有區域格局,形成了東北亞一體化的格局。至此,牡丹江市已經成為黑龍江省乃至我國東北部地區通向東北亞、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和出海口。牡丹江市依托顯著的區位優勢全面擴大和深化與東北亞各國經貿、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全方位合作與交流,打造對俄進出口加工基地,已經成為黑龍江省沿邊開放的核心區域。
1987年到2013年的25年間,牡丹江市對俄貿易額連續累計實現貿易額610億美元,年均增長34.4%,在黑龍江省排在首位。2013年牡丹江市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實現121.8億美元,占黑龍省外貿總值的31.3%;對俄進出口實現70.1億美元,占全省對俄貿易總額的31.4%,占全國對俄貿易的8%③。基于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實際情況,對新形勢下牡丹江市對俄貿易的現狀進行分析。
1.能源資源類商品進口占據主導地位。我國是一個能源比較缺乏的國家,而俄羅斯的自然資源相對豐富,因此牡丹江市對俄進口貿易主要集中在原油、成品油、鐵礦砂、肥料、原木、鋸材、紙漿、紙及紙板、合成橡膠、初級形狀塑料等原料商品上。近年來,隨著俄羅斯入世后關稅的下調以及中俄雙方互利共贏意識的深入,牡丹江市對俄貿易額快速增長。2013年,牡丹江市實現對俄進口貿易額40.89億美元,同比增長17.82%,占黑龍江省進出口總額的56.19%。從俄羅斯進口的骨干商品及貿易額分別為:進口原油140萬噸,貿易額14.7億美元;成品油57.4萬噸,貿易額4億美元;肥料141.7萬噸,貿易額6.1億美元;合成橡膠2.4萬噸,貿易額8234萬美元;煤炭進口13.2萬噸,貿易額1961萬美元;原木323.8萬立方米,貿易額4.59億美元;紙漿24萬噸,貿易額1.4億美元;鐵礦砂267.8萬噸,貿易額3.15億美元;鋸材83.2萬立方米,貿易額1.98億美元。這些能源商品和初級原材料的進口,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哈牡綏東”經濟帶甚至整個黑龍江省的生產原料壓力,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后勤保障。
2.傳統生活用品出口比重持續增加。牡丹江市對俄出口貿易主要集中在服裝、紡紗織物及制品、鞋類、箱包、塑編制品、水果、蔬菜等傳統生活用品上。2013年主要出口商品種類及貿易額分別為:服裝出口8.52億美元,同比增長29.11%;鞋類商品6.84億美元,同比增長0.7%;紡紗織物制品出口5.02億美元,同比增長1.7倍;塑料制品出口5347萬美元,同比增長32%;農副產品出口1.92億美元,同比增長5.6%;機電產品出口3.34億美元,同比增長26.78%。2013年,牡丹江市實現對俄出口貿易額29.70億美元,同比增長11.74%。為了保持傳統生活用品的貿易優勢,牡丹江市積極爭取國家以及省市對中小企業扶持政策,擴大出口市場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和鞏固傳統骨干商品出口。
3.進口資源落地復加工模式逐步形成。為降低運輸成本、促進就業、更好地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牡丹江市積極調整產業結構,鼓勵、引導企業進行落地復加工的生產模式。目前,牡丹江市的進口資源落地復加工還主要集中在林產品加工方面;此外,近年來從俄羅斯進口的重油落地加工也有了較快發展。目前牡丹江市超過1000家木材加工企業,年加工進口木材300多萬立方米,進口木材落地加工率達到40%以上。這些木材主要加工為實木家具、木制百葉窗簾、百葉門、實木地板等商品,經過綏芬河口岸復出口到俄羅斯境內。
1.對俄貿易商品類型缺乏多樣性。牡丹江市進口的資源原材料多年來局限在木材、紙漿、鐵礦砂、油品等有限品種上,在電力、稀有金屬、貴重金屬等能源資源產品進口上還沒有實現突破。牡丹江市的境外投資項目主要集中在農業種植、建筑承包、林木采伐和小型餐飲等傳統領域,還未涉足大項目建設、礦產開發和科技合作等領域。此外,進口的木材、鋼材等原材料大部分只是以牡丹江市作為中轉站運往全國各地,只有少部分采取落地加工的方式進行處理。但受地理位置、人才等因素影響,牡丹江本地木材、鐵礦等企業主要以粗加工為主,原料附加值降低。而出口方面則以家具等木制品和傳統生活品為主,缺乏高科技產品的輸出。6個境外園區57戶企業主要以制鞋、服裝加工、木材加工為主。其中,從事生產鞋類的企業就達20多戶,占入駐企業的1/3,其它的產業也只是木業和種養殖業等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入駐比例還很低。
2.對俄經貿合作自身存在薄弱環節。目前牡丹江市對俄貿易的主體仍舊是民間中小規模企業。民營企業充當貿易主體具有靈活多變等諸多優點的同時,還存在著資金鏈不完善、企業實力不強、難以形成產業集群等諸多弊端。這就會導致對俄貿易中,雖然我國投資項目、參與力度都足夠多,但投資總額卻相對不足,投資主體薄弱,因而貿易中產生較小的波動都會給我國的大部分企業帶來巨大影響。此外,牡丹江市的物流、航運等配套設施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近年來,綏芬河口岸經常出現過境木材運輸車輛擁堵的情況,嚴重的時候每天要有上百輛運輸車在排隊等待。
3.俄羅斯政策存在不穩定因素。東北亞地區既是世界經濟最具活力的區域,又是大國博弈的主要舞臺,國際關系、雙邊關系、多邊關系比較復雜,經濟關系也同樣如此,各方既尋求合作,又在很多涉及各自利益的問題上難以突破。俄羅斯“入世”后市場競爭加劇,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在競相爭奪俄羅斯資源和市場,給我國帶來競爭壓力,俄羅斯投資環境也不斷影響企業發展。目前,俄聯邦政府除對規劃和建設中的經濟特區有明確的優惠政策外,對其他外來投資沒有優惠政策。此外,由于俄羅斯貿易政策不穩、法制環境尚不完備、各地政策執行標準不統一、通關效率低,進口關稅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俄投資企業的發展,致使很多貿易因稅負過重而流產。由于俄羅斯政策多變,多數對俄經貿企業沒有或不敢做長遠考慮,在一定意義上制約了對俄經貿合作發展。
4.中俄貿易合作環境不對等。俄羅斯入世后,在關稅及相關貿易政策方面都做了有利于中俄兩國貿易往來長遠發展的調整,這些措施將有利于家電、服裝等我國傳統商品進入俄羅斯市場。但從目前看,入世的利好跡象并沒有顯現出來,經濟環境、國民待遇、競爭條件不平等問題仍然是制約對俄經貿合作發展的重要因素。雖然俄羅斯入世后要按照世貿組織的相關要求盡到成員國間的義務,下調了部分商品的關稅,但為了保持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俄方設置了一系列較為苛刻的貿易壁壘,如產品的技術指標、環境指標、知識產指標等。這些外部的貿易合作不對等,給牡丹江對俄貿易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沖擊。此外,客觀條件上俄羅斯口岸設施陳舊、通關效率低和我們口岸功能不完備等因素使連接境內外的通道不暢通,成為制約牡丹江對俄貿易發展的一大瓶頸。
1.發揮區位優勢,拓展對俄貿易領域。一方面,由政府牽頭加大與中石油、中石化、中煤、中冶等國內大型能源類企業的合作。將國內行業領軍企業的技術、資金優勢和牡丹江市的地理優勢相結合,加快俄羅斯境內石油、礦產等能源基地的建設步伐,使牡丹江市在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鞏固傳統對俄木材貿易的優勢,針對牡丹江市的具體情況采取投資合作、境外粗加工、境內精深加工的方式,擴大與俄羅斯進口資源商品的有效對接。重點扶持一批木材加工企業,擴大與俄羅斯的林業合作,加大森林采伐、鋸材及半成品進口,做強以木業精深工和循環利用為龍頭的木業加工產業,把牡丹江市建設成國家級木材集散中心。此外,大力發展對俄農產品貿易。作為黑龍江省的魚米之鄉,牡丹江市農業基礎優勢明顯。近年來牡丹江市對俄貿易中農產品的比重有所提高,但發展相對緩慢。政府應該在政策導向、人才、技術、資金、設備等方面加大對農業開發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快農業化生產的普及,提高勞動效率。鼓勵一部分有實力的企業到俄羅斯發展農產品種植、開發等行業,鞏固和發展對俄蔬菜、畜產品、生豬、寒地水果、食用菌等五大出口生產基地,全力打造牡丹江市農產品出口品牌。
2.硬件和軟件同步發展,提高對俄貿易中的自身能力。硬件方面,進一步加強陸海聯運大通道的建設,完善相關的基礎配套設施。鞏固牡丹江市的“橋頭堡”地位,推進跨國和跨省的異地聯檢制度,便于黑龍江的貨物通過陸海聯運大通道運往日本、韓國等國際市場和廣州、上海等我國南方市場。加快牡丹江國際機場的建設步伐,提高牡丹江市通往國內外地區的航班密度,為對俄貿易提供便利的空中運輸線。同時,加大對牡丹江境內綏芬河機場、口岸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科學規劃,合理設計,將綏芬河口岸建設成集運輸、集散、落地生產為一體的綜合性口岸城市。加快公路和鐵路網的建設,一方面通過政府與俄羅斯方面的協議,提高公路、鐵路向俄羅斯境內的縱深度;另一方面加強牡丹江轄區間及牡丹江與黑龍江省其他口岸城市間的交通網絡建設④。通過發達的交通網來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方向的發展,進而為對俄貿易的深入發展提供給保障。軟件方面,加強牡丹江市對俄貿易平臺的保障工作建設。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強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城市的交流與合作,為中俄貿易搭建良好的政務平臺。可以采取在俄羅斯邊境城市設立牡丹江市辦事處、境外園區管理委員會等方式,積極參與到我國企業在境外的發展和管理中去。這些政府性質的機構可以在境外臨時代表政府處理一些貿易摩擦、貿易糾紛,統籌協調境外園區企業的健康發展。協調兩國海關,提高雙方的互信度,對一些誠信度高的優秀企業采取靈活的報關方法,開辟優秀企業綠色通道。增加對俄貿易中往來的貨物量,提高通關效率。抓住綏芬河盧布試點區的優勢條件,通過舉辦大型的中俄商品貿易展覽會等形式,提高牡丹江市的國際知名度,發展傳統貿易的同時,提高牡丹江市旅游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同時,鼓勵、引導牡丹江市優秀企業到俄羅斯境內主要城市舉辦產品展覽會,將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優質產品打入俄羅斯市場,真正實現“走出去”的發展戰略。
3.加強政府的干預。面對俄羅斯不穩定的經濟政策,政府應當發揮主導作用。目前中俄關系處于健康穩定的狀態,在經濟、政治、軍事等各方面進行深入的多方位合作。由國家出面,與俄羅斯政府共同制定符合雙方利益的經濟政策,由中俄兩國省、市兩級地方政府具體實施。就當前對俄貿易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與分析,本著互利共贏的原則,統一確定如何解決銀行結算、關稅比率、金融政策等貿易往來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同時,為了防止中俄雙方單方面不遵守共同的協議,作出違反中俄貿易往來的相關舉動,可以邀請第三國或者國際權威組織作為見證者,對不遵守約定的國家進行相關法律制裁。另一方面,應該加強與俄羅斯政府的溝通,為兩國的企業搭建良好的交流平臺。可以定期舉辦中俄貿易交流會或者探討會,通過政府出面,帶動中俄兩國企業間的合作。中俄兩國共同努力,堅決打擊違反市場監督機制的非法貿易,維護中俄邊境貿易的長遠發展。
4.加強行業協會的建設。由于受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中俄貿易中面臨著諸多不對等因素,給中俄貿易深入發展帶來了瓶頸和阻礙。重視民間力量,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對緩解這一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對俄貿易的各領域應該結合自身特點,建立起來組織結構健全的行業協會。由于協會性質是民間自愿組成的,所以在與俄羅斯相關部門進行交涉的時候會有相對較大的靈活性,協會能夠運用自身的合法性和代表性,在對俄貿易中維護中方企業的權益,避免企業面臨的不必要損失。另一方面,行業協會要成立固定的商業信息、政策信息搜集和分析的部門,在第一時間里了解俄羅斯的政策走向、貿易壁壘等貿易不對等因素,召集各企業的智囊集體商量對策。這樣就將看起來相對弱小的中小型企業通過行業協會有效地聯系起來了,增強了牡丹江市中小型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提高了在對俄貿易中的競爭力。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金融危機后國際林產品貿易壁壘新趨勢及中國林業企業的應對策略研究”(編號:11YJA630148)。]
注釋:
①張鵬.牡丹江市政府招商引資競爭行為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7.
②朱明.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對牡丹江發展對俄經貿的影響與對策研究[J].對外經貿,2010(2):43-45.
③http://www.mdj.gov.cn/zwgk/zfxxgk/ sw j12/dtxx/20140409/110737.htm l
④于長春.黑龍江省對俄經貿合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西伯利亞研究,2012(2):15-18.
(責編:若佳)
F127
A
1004-4914(2014)08-158-03
高瑞,東北林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林產品貿易;通訊作者:吳國春,東北林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林業經濟管理 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