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北娜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在快速增長的同時也付出不小的資源環境代價,資源環境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進入21世紀,尤其是“十二五”時期以來,在遵循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基本發展要求下,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探索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途徑,我國棉紡織行業也正向著生產發展、轉型升級、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邁進。
一、我國棉紡織行業節能環保的現狀
我國棉紡織行業的生產主要集中在紡紗和織布工序,能源消耗以電力為主,約占80%,排放以上漿和染紗工序產生的廢污染液為主,原料消耗以棉花和化纖短纖為主。近年來,很多行業企業在節能減排方面進行了積極嘗試和努力,得到了地方政府和行業的大力支持,通過樹立節能減排典型、建立環保生產一條線、推廣循環利用等措施,使先進的節能減排手段和轉型升級的理念深入人心。
我國棉紡織行業生產規模較大,消耗的各類資源也不少,如表 1 所示。當前,行業企業基本都將節能減排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通過照明系統改造、電機改造、空調風機改造等方式,以達到節電、節水、節氣的目的;通過使用先進的色紡技術以及新型染料和助劑等減少COD排放,通過無PVA上漿技術減少上漿和退漿的廢液;通過新技術應用減少染整加工中的廢液,以減少污水污泥排放;通過再生棉的循環利用,使原料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以上諸多措施,都使節能減排水平比之前有了較大提升。
二、節能減排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視
各級政府及部門在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指導下,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著力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著力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做貢獻。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美麗中國”這一全新理念,開展了對重點企業進行噸紗用電、百米用電、噸紗耗水、噸紗耗棉等的調查,推廣使用環保漿料,并對節能減排先進事例進行推廣。加快綠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及節能減排適用技術和裝備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同時提出了棉紡織行業的節能減排目標:到2015年,棉紡織行業要更加節約資源、加強環境保護,重點企業綜合能耗降低4%左右。
隨著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重視,許多棉紡織企業為提升競爭力,在節能減排工作中不斷加大投入,取得了較顯著的成效(表 2),主要體現在:(1)通過創新技術、節約能源、減少消耗來實現,如在紡紗過程中,減少空錠、更換節能燈來提高電能的利用率;(2)通過淘汰落后設備、改造更新以及新型材料的利用來實現,如在細紗工序進行錠子和錠帶、空調、空壓機、風機及除塵變頻的改造;(3)通過推廣使用無PVA上漿,采用小浴比、高效短流程的工藝來實現,如減少COD及廢液的排放等新技術,對堿、水、熱的回收利用等;(4)通過一定的工藝技術,對纖維進行有效的循環利用來實現。
三、行業節能減排趨勢分析
1.減排
有研究報告稱:發達國家1990年以后的排放量基本趨于穩定,而發展中經濟體正利用廉價、豐富的煤炭幫助自己脫貧,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從占世界總量的35%上升到2011年的56%。據推算,2011年,世界各國通過燃燒煤炭和石化燃料向空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接近382億t,同比增加了10億t。中國政府對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的節能減排工作進行了細化和目標量化,對有關領域、行業的節能減排也提出了明確的任務和要求,為實現“十二五”的減排目標奠定了基礎。
2000年以來,我國紡織行業高速發展,在產能不斷增長的同時,減排的壓力亦日益加重,從表 3 可以看出,2011年紡織業廢水排放、化學需氧及氨氮排放量分別占制造業的11.3%、9.1%和7.7%。2004 — 2011年,紡織業的污染貢獻率持續上升,廢水排放的貢獻率呈下降趨勢,可見減排任務非常嚴峻。
在棉紡織行業中,廢水及COD的產生和排放主要集中在織造的漿紗工序和紗線染色及整理工序。近年來,棉紡織企業加大投資力度,通過設備更新、工藝流程改造等加大減排的力度。通過對棉紡織骨干企業進行調查發現,2010 —2012年行業用水總量、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同比均呈下降趨勢(表 4)。其中2012年新鮮水的取水量同比下降2.79%,水回用率上升4.52%。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棉紡織行業的COD排放量同比上升的增幅在減少,但依然呈上升趨勢。調查統計顯示,50%企業的工業用水量、60%企業的工業廢水排放、70%企業的COD排放量呈逐年下降趨勢。以黑牡丹集團為例,通過建造污水深度處理和中水回用設施,每年可節約新鮮用水量,可以顯著減少COD、氨氮等污染物的排放量。
一般情況下,能源消耗與制造業經濟的增長存在動態的正比關系。有報道稱,我國能源的年消耗量約占全球的19.5%。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應通過技術、工藝及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2000 — 2008年,紡織業耗電的絕對值呈增長趨勢,但在制造業中的占比從2004 — 2008年基本持平(表 5)。
棉紡織行業是整個紡織行業的耗電大戶,通過對棉紡織行業骨干企業的用電情況進行跟蹤(表 6),可以看出,2010 — 2012年綜合能耗和用電量是上升的,因為樣本選取是以大企業為主,說明盡管近兩年棉紡織行業經營困難,開工仍然較好。從具體企業分析,一些企業擴大了生產訂單;從產品生產分析,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企業的自動化程度不斷提升,用電量也隨之上升。調查統計顯示,50%企業的綜合能耗、40%企業的工業用電呈逐年下降的趨勢;60%企業的噸紗線用電量、每百米布用電量呈逐年下降趨勢。如上所述,企業的節能體現在方方面面,如黑牡丹集團通過淘汰落后產能,投資熱電廠集中供熱,每年可減少能源消耗合1 000 t標準煤,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4.5 t,減少氮氧化物約9.8 t。
3.循環利用
丟棄是廢舊紡織品最常用的處理方式,既污染環境又浪費資源。在韓國,穿舊的衣服一部分要經過其主人的清洗整理后捐獻到愛心傳遞中心,另一部分要付一定的處理費后由專門的機構進行處理;在美國,廢舊紡織品在經過再生循環特殊處理、認證后可進行吊牌出售,盡管價格高于同類產品10%左右,仍有許多消費者購買以支持環境保護。在中國,受廢舊紡織品回收渠道不暢、回收的技術瓶頸、資金不足、認識差距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各部門對廢舊紡織品回收的支持力度有限,但已有許多企業將廢棄的紡織品再利用列入發展計劃中。
到2015年,我國再利用的紡織纖維總量將達到800萬t。據測算,棉紡織行業通過技術、管理挖潛,每年約有150萬t廢棄的紡織品做成纖維原料,利用率約15%左右,目前紡織再用纖維原料在農用大棚保溫層已得到較好利用。以華茂紡織為例,棉紗單耗同比下降5.84%,坯布單耗同比下降9.2%。
四、發展方向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在推動節能減排的工作中,聽到很多企業的呼聲,其中包括:規范節能減排產品的市場,制定推廣節能減排產品的標準,建立一整套有利于環保的認證體系,在政府層面上加大對企業節能減排過程中技術、設備、推廣維護等的財政支持力度。為此,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相應制定了有關重點工作:(1)宣傳并推廣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在業內的應用;(2)加強管理,維護使用好現有的裝備,提高職工操作裝備的水平,提升設備的運轉效率;(3)加強制度建設,完善跟蹤統計數據的分析;(4)匯集典型企業的先進經驗,引導企業加快轉型升級;(5)充分發揮節能減排工作突出企業的示范作用。
無論是行業還是企業都應有強烈的社會責任。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將在跟蹤分析調查能耗排放情況的基礎上,分析行業節能減排的空間、關鍵工序以及需要解決的方法和要求等,同時努力尋求相關的支持與協助,促進行業節能減排工作的開展。具體措施是,遵循《紡織可持續發展綱要》列入的35項可持續發展先進適用技術,包括:LED節能燈、空壓系統能源優化技術、節能電機技術;可生物降解(或易回收)漿料、小浴比低溫染色技術、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技術、余熱回收利用技術;改造現有空調及其輔助系統設備,對空壓系統或電機進行節能改造;提升智能信息化管控系統、推廣小浴比染色技術;淘汰高耗能的棉紡設備,更換為節能和降污的設備;等。
具體實施工作包括:(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每年對100戶企業的能效開展調查;(2)推廣新裝備新技術:每年對100戶企業的節能空調、高效節能電機、空壓機系統的使用狀況進行調查,推廣節能風機、余熱回收裝置,以及節能電動機、被拖動裝置、傳動控制系統級管網和空壓機站控制系統等的使用;(3)推廣節能燈:每年在500萬錠的企業的老廠改造、新廠建設中推廣節能。
3.循環利用
丟棄是廢舊紡織品最常用的處理方式,既污染環境又浪費資源。在韓國,穿舊的衣服一部分要經過其主人的清洗整理后捐獻到愛心傳遞中心,另一部分要付一定的處理費后由專門的機構進行處理;在美國,廢舊紡織品在經過再生循環特殊處理、認證后可進行吊牌出售,盡管價格高于同類產品10%左右,仍有許多消費者購買以支持環境保護。在中國,受廢舊紡織品回收渠道不暢、回收的技術瓶頸、資金不足、認識差距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各部門對廢舊紡織品回收的支持力度有限,但已有許多企業將廢棄的紡織品再利用列入發展計劃中。
到2015年,我國再利用的紡織纖維總量將達到800萬t。據測算,棉紡織行業通過技術、管理挖潛,每年約有150萬t廢棄的紡織品做成纖維原料,利用率約15%左右,目前紡織再用纖維原料在農用大棚保溫層已得到較好利用。以華茂紡織為例,棉紗單耗同比下降5.84%,坯布單耗同比下降9.2%。
四、發展方向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在推動節能減排的工作中,聽到很多企業的呼聲,其中包括:規范節能減排產品的市場,制定推廣節能減排產品的標準,建立一整套有利于環保的認證體系,在政府層面上加大對企業節能減排過程中技術、設備、推廣維護等的財政支持力度。為此,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相應制定了有關重點工作:(1)宣傳并推廣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在業內的應用;(2)加強管理,維護使用好現有的裝備,提高職工操作裝備的水平,提升設備的運轉效率;(3)加強制度建設,完善跟蹤統計數據的分析;(4)匯集典型企業的先進經驗,引導企業加快轉型升級;(5)充分發揮節能減排工作突出企業的示范作用。
無論是行業還是企業都應有強烈的社會責任。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將在跟蹤分析調查能耗排放情況的基礎上,分析行業節能減排的空間、關鍵工序以及需要解決的方法和要求等,同時努力尋求相關的支持與協助,促進行業節能減排工作的開展。具體措施是,遵循《紡織可持續發展綱要》列入的35項可持續發展先進適用技術,包括:LED節能燈、空壓系統能源優化技術、節能電機技術;可生物降解(或易回收)漿料、小浴比低溫染色技術、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技術、余熱回收利用技術;改造現有空調及其輔助系統設備,對空壓系統或電機進行節能改造;提升智能信息化管控系統、推廣小浴比染色技術;淘汰高耗能的棉紡設備,更換為節能和降污的設備;等。
具體實施工作包括:(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每年對100戶企業的能效開展調查;(2)推廣新裝備新技術:每年對100戶企業的節能空調、高效節能電機、空壓機系統的使用狀況進行調查,推廣節能風機、余熱回收裝置,以及節能電動機、被拖動裝置、傳動控制系統級管網和空壓機站控制系統等的使用;(3)推廣節能燈:每年在500萬錠的企業的老廠改造、新廠建設中推廣節能。
3.循環利用
丟棄是廢舊紡織品最常用的處理方式,既污染環境又浪費資源。在韓國,穿舊的衣服一部分要經過其主人的清洗整理后捐獻到愛心傳遞中心,另一部分要付一定的處理費后由專門的機構進行處理;在美國,廢舊紡織品在經過再生循環特殊處理、認證后可進行吊牌出售,盡管價格高于同類產品10%左右,仍有許多消費者購買以支持環境保護。在中國,受廢舊紡織品回收渠道不暢、回收的技術瓶頸、資金不足、認識差距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各部門對廢舊紡織品回收的支持力度有限,但已有許多企業將廢棄的紡織品再利用列入發展計劃中。
到2015年,我國再利用的紡織纖維總量將達到800萬t。據測算,棉紡織行業通過技術、管理挖潛,每年約有150萬t廢棄的紡織品做成纖維原料,利用率約15%左右,目前紡織再用纖維原料在農用大棚保溫層已得到較好利用。以華茂紡織為例,棉紗單耗同比下降5.84%,坯布單耗同比下降9.2%。
四、發展方向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在推動節能減排的工作中,聽到很多企業的呼聲,其中包括:規范節能減排產品的市場,制定推廣節能減排產品的標準,建立一整套有利于環保的認證體系,在政府層面上加大對企業節能減排過程中技術、設備、推廣維護等的財政支持力度。為此,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相應制定了有關重點工作:(1)宣傳并推廣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在業內的應用;(2)加強管理,維護使用好現有的裝備,提高職工操作裝備的水平,提升設備的運轉效率;(3)加強制度建設,完善跟蹤統計數據的分析;(4)匯集典型企業的先進經驗,引導企業加快轉型升級;(5)充分發揮節能減排工作突出企業的示范作用。
無論是行業還是企業都應有強烈的社會責任。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將在跟蹤分析調查能耗排放情況的基礎上,分析行業節能減排的空間、關鍵工序以及需要解決的方法和要求等,同時努力尋求相關的支持與協助,促進行業節能減排工作的開展。具體措施是,遵循《紡織可持續發展綱要》列入的35項可持續發展先進適用技術,包括:LED節能燈、空壓系統能源優化技術、節能電機技術;可生物降解(或易回收)漿料、小浴比低溫染色技術、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技術、余熱回收利用技術;改造現有空調及其輔助系統設備,對空壓系統或電機進行節能改造;提升智能信息化管控系統、推廣小浴比染色技術;淘汰高耗能的棉紡設備,更換為節能和降污的設備;等。
具體實施工作包括:(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每年對100戶企業的能效開展調查;(2)推廣新裝備新技術:每年對100戶企業的節能空調、高效節能電機、空壓機系統的使用狀況進行調查,推廣節能風機、余熱回收裝置,以及節能電動機、被拖動裝置、傳動控制系統級管網和空壓機站控制系統等的使用;(3)推廣節能燈:每年在500萬錠的企業的老廠改造、新廠建設中推廣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