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玉瓶
重慶市南岸區龍門浩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重慶 400064
探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臨床用藥技巧
傅玉瓶
重慶市南岸區龍門浩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重慶 400064
目的糖尿病的臨床重要特征是血糖升高,屬于代謝性疾病群,其發病原理主要是由于胰島素絕對或相對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升高所引起的代謝紊亂。糖尿病和高血壓是臨床中的常見病與多發病,而且都會誘發心臟危險事件,患者經常伴有心、腦、血管等多臟器并發癥。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壓與糖尿病會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該文中將探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用藥技巧,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糖尿病;高血壓;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RBs);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斷劑(ACEI)
臨床中要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和治療目的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進行藥物選擇,合理的降壓藥物與降糖藥物配伍可以共同作用,控制疾病的發展,減少相互不良反應。目前,臨床中對高血壓的治療仍以流行病學和臨床調查為依據[1],還要綜合分析患者的危險水平、降壓療效、患者依從性以及藥物安全性等多方面共同考慮,為患者選擇最佳的治療藥物。該文中將以該院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患者的臨床用藥情況進行分析,具體報告如下。
臨床中普遍認為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發病機制與高胰島素血癥有直接關聯,高胰島素血癥會加快患者對Na+的再吸收,增加交感神經興奮性,使陽離子迅速向血管轉移,加快血管收縮。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高血壓與糖尿病之間的病因學聯系也得到了進一步明確了G蛋白β3基因C825T多態性與高血壓之間的關系[2]。此基因與肥胖、胰島素抵抗、高血壓家族史等因素也密切相關。
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的治療目的是將患者的血壓及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內,以避免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腎病等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同時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與致殘率。大量國內外研究證實[3]:(1)當患者血壓控制在<130/85 mmHg時,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2)當患者舒張壓控制在<80 mmHg,可以更好地保護靶器官。
3.1 ACEI和ARBs
ACEI能減少患者體內的血管緊張素Ⅱ,ARBs能阻斷血管緊張素Ⅱ與受體結合,兩種藥物共同作用能夠降低血壓,減輕胰島素抵抗(IR),同時還具有降血脂、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減輕或者逆轉左心室肥厚、改善心功能等功效,非常適合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臨床降壓治療。
3.2 CCB
鈣離子通道拮抗劑的降壓機制是通過阻止鈣離子進入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細胞內,從而達到放松血管平滑肌、降低心肌收縮力的效果。CCB包括二氫吡啶類和非二氫吡啶類,其藥效穩定、效果持久,對器官損傷小,不會影響糖、脂代謝,而且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3.3 利尿劑
利尿劑主要包括噻嗪類和袢利尿劑兩種,臨床數據表明長期使用利尿劑可以增高患者血糖、血脂、血尿酸水平,降低血鉀含量,并可引起男性一定程度上的性功能障礙,因此,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患者治療中不是最佳選擇。
3.4 β-受體阻滯劑
β-受體阻滯劑的種類主要包括:美托洛爾、阿替洛爾、比索洛爾、普萘洛爾等,可以加重IR,造成血脂異常,延遲低血糖恢復,因此,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高血壓學會(ISH)在1999年將Ⅰ型糖尿病列為β-受體阻滯劑的相對禁忌證。但UKPDS證實[4],阿替洛爾與卡托普利在對比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中,糖尿病終點、心肌梗死、腦卒中及死亡率等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因此,正確使用β-受體阻滯劑可以應用于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尤其是同時合并冠心病的患者。
3.5 α-受體阻滯劑
α-受體阻滯劑包括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等。不會對血糖、血脂產生不良影響,但會引起耐藥性。
據國內臨床數據統計,我國20歲以上成年人糖尿病的發病率約為10.14%,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顯示,約有6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壓,高血壓的發病率是糖尿病發病率的2~3倍,高血壓是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高血壓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有效的降低血壓并使血壓控制目標在130/80 mmHg。
糖尿病患者如果合并有高血壓,會導致患者出現心腦血管并發癥,增加其致死率。目前我國80%左右的60歲以上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是繼發心腦血管并發癥。控制好患者的血壓對低糖尿病的并發癥發生率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現階段臨床中,常用的聯合用藥方案[5]主要有:ACEI+CCB、ACEI/ARB+利尿劑、CCB+β受體阻斷劑、利尿劑+β受體阻斷劑、α1受體阻斷劑+β受體阻斷劑等,藥物功能互補,降壓效果非常理想,一般不建議將作用相似或重疊的藥物(如ACEI與β-受體阻滯劑)聯用。有報道稱,ACEI與非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配伍可以加強對腎臟的保護,而且不會影響糖代謝,尤其適用于清晨降壓及老年高血壓患者的降壓治療,而且該方案不會影響脂代謝,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用藥方案。
綜上所述,臨床中針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患者,在使用降壓藥時要注意方法,用藥時應充分考慮藥物的相互影響,最大程度地保護靶器官。
[1]金世蘭.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壓目標及治療[J].醫學與哲學,2008(1):1022-1023.
[2]潘興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降壓治療研究進展[J].臨床醫學工程,2011,18(8):1333-1335.
[3]劉薇,徐武華,李恒青,等.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特點及各危險因子的關系[J].實用醫學雜志,2009,24(15):2608-2609.
[4]管弦,余江毅.糖尿病高血壓的治療[J].臨床內科雜志,2009,21(10):717-719.
[5]劉國仗,馬文君.從ALLHAT結果看利尿劑在高血壓治療中的地位[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9,31(8):625-626.
R725
A
1672-4062(2014)06(b)-0050-01
2014-03-27)
傅玉瓶(1973.10-),女,重慶長壽區人,本科學歷,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研究慢性病的治療及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