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淑嫻
(南京財經大學,江蘇 南京210000)
淺談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建議
程淑嫻
(南京財經大學,江蘇 南京210000)
隨著全球經濟的深入發展和變化,我國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和挑戰。對此,任何企業都必須高度重視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強化對各項經濟業務和關鍵崗位的控制。加強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業已成為當前企業管理理論界最為熱點的話題之一。文章著重分析了當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改進企業內部控制的對策建議。
內部控制;治理結構;內部審計
一切偉大的治理都是從學習控制開始[1]。內部控制在現代企業中堪比骨骼和血液,在維護企業肌體健康上起著積極作用[2]。我國企業在多年的實踐中總結和探索出了內部控制的一些經驗和方法,并在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企業經營管理中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特別是隨著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許多企業開始重視內部控制,并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控制方法和措施,企業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從總體上講,我國企業內部控制還較為薄弱,仍然存在一些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內部控制是指企業為了實現其經營目標,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保證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可靠,確保經營方針的貫徹執行,保證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企業內部采取的自我調整、約束、規劃、評價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與措施[3]。
2.1 管理者對內部控制的認識不足
我國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大多還是維持著低級的經營管理模式,對內部控制的認識還處于相對初級的粗放階段,有的企業管理者將內部控制等同于內部監督,以為只要制定出一些令行禁止的文件或制度即可;有的企業管理者簡單地把內部資產安全控制、內部成本控制等視為內部控制;有的企業管理者甚至對內部控制沒有多少概念。由此可見,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的發展不過十幾年,起步比較晚,雖然摸索出了一定的經驗與方法,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的成功企業相比較差距仍然明顯,而由于最高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忽視導致企業資產大規模流失的現象也時有產生。
2.2 企業治理結構不完善
企業內部控制作為由管理層為實現經營目標而建立的一系列政策、規則和組織實施程序,與企業治理緊密相連,兩者的關系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當前,我國許多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雖然設立了董事會、監事會,但在實際工作中,董事會、監事會的實際監控能力有限,主要表現在企業大股東擁有絕對權力,大股東可以依仗自身的股權優勢對股東大會實施控制,進而挑選自己人進入董事會,以達到控制董事會、監事會的目的。一旦出現這種局面,董事會必將喪失自主性,監事會也將有名無實,兩者徹底淪為形式工具,難以發揮監控作用,相互牽制、相互制約的控制機制的運行便淪為一句空話,授權監管根本無從談起,內部控制更是天方夜譚。
2.3 內部審計監督形同虛設
內部審計作為實施內部控制環境的基礎環節,是內部控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過系統、規范的方法評價企業的風險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從而提高企業運作的效率。但是,我國許多企業的內部審計并沒能真正履行其應有的職能。一是缺位現象嚴重。許多內部審計人員基本上是由會計兼職的,缺乏專業的內部審計人員。在審計模式上也比較單一,仍以審計財務核算真實性為主,很少關涉到管理層面以及內部控制制度,風險導向意識不足。二是獨立性差。內部審計作為內部控制的再控制,應從第三者的立場客觀公正地對企業的經濟監督進行再監督,它的地位應當是超然獨立的。但在現實中內部審計受到的制約因素比較大,甚至部分企業內審部門的領導由財務部門的負責人兼任,監督效果幾乎為零[4]。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內部審計由于無法在地位上實現超然獨立,其工作范圍受到很大限制,也就很難切實履行內部控制環境基礎環節等應有的職能。
3.1 強化企業管理者內部控制意識
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絕對離不開企業管理高層的重視,因此,提高企業管理高層對內部控制制度的認識是關鍵。基于這樣的現實,一方面作為相關政府部門,需要有針對性地對內部控制進行宣傳和推介,并有計劃地對企業管理者進行系統的培訓,從而改變企業管理者對內部控制認識上的不足和偏差;另一方面,作為企業管理者也要從更好地提升管理能力出發,加強自身學習,關注內部控制最新理論成果,樹立正確的內部控制理念,切實保障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
3.2 優化企業的治理機構
針對大股東利用股權優勢控制企業并有可能出現的損失企業長遠利益、侵犯中小股東權益的現象,要著重在完善董事提名機制、董事會形成機制以及董事責任追究與免責機制上下功夫,確保董事會實質性地成為治理鏈中的獨立一環。此外,要堅決割斷董事與經理層之間的“臍帶”,從而保證董事的獨立性[5]。因為一旦董事與經理層成員發生重疊,其必然造成裁判員與運動員合二為一的后果,董事與經理人員的制衡就會遭到破壞。所以,厘清董事與經理層之間的關系,確保董事會成員獨立于經理層,才能發揮董事會在內部控制中的核心作用,而這也是優化企業治理機構的應有之義。
3.3 切實提升內部審計實效性
一是企業管理層要認識到內部審計的重要性,著力在引進、培養、儲備審計人才上多作思考,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審計人員素質。二是要完善內部審計管理體制,重點是要改變企業管理層人員直接領導或者充當內審部門領導的體制,而是要將內部審計置于產權主體領導之下。此外,政府不能袖手旁觀,特別是對于國有企業要逐步推進內部審計人員政府委派制,確保企業內審計機構的獨立性,提升內審機構的權威性,徹底從根子上解決內審軟弱無力的現狀。
[1]吳曉波.大敗局[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
[2]俞 蒙.鐵路運輸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版別[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
[3]池國華.內部控制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4]蔡柏良.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成因與對策[EB/OL]. (2006-02-08)[2014-07-24].http://www.studa.net/qiye/ 060208/1057399.html.
[5]汪新生.上市公司控制權轉移后的大股東利益輸送問題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8.
(責任編輯 劉 紅)
Discussion on the Main Problems in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and Relat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CHENG Shu-xian
(Nanjing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00,China)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Chinese enterprises are facing more competition and challenge.Thus,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nternal control construction,strengthening the control of each economic business and the key positions and improving the system becomes the top topic on current enterprise manage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and suggestions on the basis of internal control of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governance structure;internal audit
F270
:B
:1671-0142(2014)03-0039-02
程淑嫻(1994-),女,江蘇姜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