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莉
(沈陽師范大學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034)
近年來,高等院校圖書館努力發揮文獻資源的優勢,針對有需求的特定群體,積極開展多元化的文化服務,采取多種方式積極向社會開放,實現圖書館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為全社會提供更加便捷優質的服務。那么,在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服務視角下的多種機制中,將館藏文獻資源面向中小學開放,為中小學生提供校外活動場所、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造福于中小學生的好事、實事,也是高等院校圖書館融入社會、文化傳承創新、服務社會教育的最好舉措。其中,圖書館面向本地區中小學開設“閱讀直通車”是最直接、最深入、最有效的優選做法。
所謂“閱讀直通車”,其引申意義為暢通無阻的信息流通渠道。亦即把高校圖書館豐富的館藏文獻資源,向中小學生開放,將高校圖書館作為中小學第二課堂活動的平臺。因地制宜地向中小學生免費開放,提供全方位無償服務,讓中小學生利用高校圖書館的信息流通渠道暢通無阻。進而從各個層面拓展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高文獻資源的利用率,實現信息資源的全社會共有共享。
高校圖書館向中小學生開放“閱讀直通車”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可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的職能,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高校圖書館結合實際,整合館內資源,依據實施方案和工作預案切實做好周末向中小學生開放閱讀的直通車工作,通過此項工作為中小學生提供豐富的校外活動場所,展示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的成果,促進中小學生文化素質全面提升。其次,“閱讀直通車”注重圖書館文化知識的傳播效應,有機結合中小學第二課堂的教育窗口,讓他們到書海中暢游,感受讀書學習的氛圍,學習在課堂上得不到的知識,在以大學生帶動中小學生的學習活動中,領略文化的傳承,有利于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第三,高校圖書館“閱讀直通車”在周末面向中小學生開放,可為中小學生提供豐富的課余校外活動場所,提供浩如煙海的書刊閱讀資源,讓中小學生自由開展閱讀學習,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對切實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具有積極意義。第四,周末課余時間,學生到就近的高校圖書館去閱讀學習,既是課堂之外大腦的階段性休息,也是拓展性學習,是開闊知識面的最好途徑。
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雖然是時代發展的需求,但也應考慮館舍面積、閱覽座位和文獻資源等實際狀況,在不影響大學生學習和學校科研工作的情況下,采取定時、限量的部分開放。目前,中小學生到大學圖書館借閱書刊,到科普場館參觀游覽,已不是新鮮事物,很多高校圖書館采取措施,面向中小學生開放服務,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高校圖書館面向中小學生開放“閱讀直通車”,應著眼如下幾點。
“閱讀直通車”是高校圖書館本著為中小學生讀者服務的宗旨,面對中小學生開放的快捷閱讀平臺。這種便捷性主要基于指定的閱讀場所,合理的時間安排,通暢的借還程序,集藏閱借查合一的服務體系,不僅讓小讀者對圖書館的服務耳目一新,更加促進了小讀者的閱讀興趣,從而喜歡“閱讀直通車”。此外,“閱讀直通車”的便捷性還表現在圖書的更新時間快,網上查詢快捷方便,能夠很快找到自己需要的圖書資料,呈現立竿見影的服務效應。
“閱讀直通車”要有服務的針對性。高校圖書館在為中小學生服務時,應開辟適宜的場合,選擇適合的書刊內容,供小讀者閱覽。學生時代充滿新奇的幻想,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探求,對書的嗜好可想而知,而書海浩瀚,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書都拿來讀,這里就有個擇要選讀的問題。首先要注意思想性,選擇一些有關人生、理想、修養方面的書刊,可以讓他們得到人生的指導、人格的熏陶、意志的磨練,能使他們得到更好的道德品質教育和思想升華。其次是注意知識性,要結合中小學生的年齡、認知能力等特點,以拓展知識為目的,提供先進的知識信息和載體,從小讀者的根本需求出發,注意趣味性,激發小讀者熱愛讀書的興致,提高中小學生的閱讀品質[1]。
讀書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其中的“手到”指的就是讀書筆記。在讀書時把自己的讀書心得記錄下來,或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來而做的筆記叫作“讀書筆記”。在讀書時,寫讀書筆記是訓練閱讀的好方法。“閱讀直通車”可讓小讀者在對圖書產生興趣的同時,學會寫“讀書筆記”,還可以進行“話題探討”等活動,讓小讀者在層層遞進的閱讀寫作活動中達到文化的潛移默化的遞進效應。
“閱讀直通車”是高校圖書館面向中小學生開放的最佳選擇途徑之一。轄區內的中小學生可辦理臨時校園“一卡通”,圖書館為中小學生提供借閱圖書服務。這種開放不是喊幾句口號,搞幾次活動,接待幾個小讀者就宣告完成的短期行為。這種開放首先是要轉變傳統的關門服務,完全接受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服務的觀念。開放的行動應是腳踏實地、認真策劃準備、建立對外服務機制并要堅持長久的方針與政策;為了真正實現資源共享,推進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這種開放模式應成為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可供借鑒的優選模式之一。
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是向傳統服務模式的挑戰,這一便民文化措施應向全社會進行積極廣泛的宣傳。首先要讓高校師生明白并接受,圖書館不是高校自己的圖書館,高校圖書館是以國家財政撥款維系的公共文化資源,國家的錢來自納稅人,高校圖書館的經費也來自納稅人。因此,高校圖書館向全社會開放,社會公民享有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利用權理所應當,高校圖書館沒有理由將社會用戶拒之門外。
高校圖書館開通“閱讀直通車”,就是向社會民眾宣告,誰都可以來高校圖書館閱讀。眾所周知,閱讀是人類通向智慧文明的橋梁。定期開展具有實用性、指導性的多種形式的導讀活動,提供高品位、高質量的閱讀內容,并輔以正確的輿論和強有力的管理手段,向讀者推薦優秀書目,定期交流作品的內涵和讀書心得,使讀者在閱讀中尋找人生真諦,探討社會倫理和道德,追求時代精神,是高校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高校圖書館是社會公益文化事業的一部分,這一點要讓全社會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人人可以利用高校圖書館的文化資源。
高校圖書館應主動開啟“閱讀直通車”,與本區域的中小學校溝通聯系,有計劃、有目標地配合學校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本著個性化的服務理念,讓小讀者在這里盡享閱讀的快樂。同時,可以適當安排大學生志愿者作為“閱讀直通車”的向導,引導小讀者的擇書、看書等活動,以大(大學生)帶小(小學生),讓小學生感受到大學生的學習狀態與氛圍,身臨其境地感受閱讀的快樂,并盡早領略大學生的學習生活與毅力,進而彰顯高校圖書館的閱讀風格和品質。
高校圖書館應把向社會開放作為一種責無旁貸的義務,心甘情愿為社會用戶服務,積極熱情地接待社會讀者,讓圖書館服務文化邁上一個新臺階。高校圖書館“閱讀直通車”將帶給家庭讀者耳目一新的閱讀新環境和新理念,提高家庭讀者閱讀的興趣。圖書館員應及時編寫導讀書目、推薦書目、導讀專欄等,向讀者宣傳介紹質量好、價值高的文學作品,通過“閱讀直通車”服務,讓家庭讀者了解館藏、熟悉館藏。組織讀者俱樂部,開展即讀、即寫、即評等閱讀活動,讀書之道貴專貴恒,先有興趣,然后才能有所得。同時拓展咨詢服務、信息服務、跟蹤服務等全方位、個性化十足的服務方式,讓閱讀狀態始終建立在一個和諧健康向上的氛圍和環境之中。讓家庭用戶感受高校圖書館的人文理念,從而提高公眾的文化素養和閱讀鑒賞能力。
總之,高校圖書館在不影響本校教學與科研工作,不影響本校學生使用的前提下,穩步推進部分設施在周末向中小學生開放已成大勢所趨。高校圖書館要統籌館內文獻資源,強化圖書館內部管理,完善預約制度,科學測算、確定接待能力,健全開放服務管理制度,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完善應急處理機制;加強媒體宣傳,并在開放設施顯著位置公示開放管理辦法、服務項目、開放時間、參觀須知等;努力改善高校圖書館安全保護和服務條件,切實保障開放工作安全、規范、有序進行[2]。一座圖書館,滋養幾代人!“在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這場宏大探索中,沒有人可以做旁觀者。只有每個人都行動起來,才能匯聚成建設文化強國的強大力量[3]。”
[1]林翠賢.閱讀指導課的討論式教學過程設計[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4(8):57-60.
[2]遼寧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意見[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bcdb1f1fa8114431b90dd8d8.html.
[3]房婷婷.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沒有人可以做旁觀者[N].重慶晨報,201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