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峰 (北方民族大學圖書館 寧夏 銀川 750021)
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多元化和多樣性一直是人們共同遵循的價值觀,針對語言、民族和文化上的少數群體,開展相適應的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是圖書館肩負的重要職責和使命。2000年,鮑延明編譯了國內第一篇有關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的論著,引起了國內學術界的重視并拉開了相關研究的序幕。筆者以“圖書館+多元文化”為主題詞,時間截止到2013年12月28日,在中國知網(CNKI)、超星電子圖書和讀秀學術搜索中進行檢索,剔除不相關的內容,共得到80篇期刊論文,10篇報紙文章,21篇會議論文和6本圖書,時間分布大都集中在2008年至2012年間。相對于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實踐,理論研究起步較晚,并且不夠深入,客觀上阻礙了實踐的深化。為了更好地梳理當前國內圖書館界對于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的研究現狀,本文在分析國內研究內容的基礎上,對當前研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以期為后續研究提供參考。
相比國外的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研究,國內的研究比較薄弱。很多學者都從國外入手研究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分析其內容,主要涉及3個方面:第一,著重介紹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的3個重要文件,即《澳大利亞規則》、《多元文化社會:圖書館服務指導方針》和《多元文化圖書館宣言》。這3個文件描繪了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在國際上的發展脈絡,并從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的原則、使命、管理和運營等多方面規定了開展此項服務的內容,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第二,國外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的具體實踐。研究內容從館藏建設、參考咨詢、人員培訓到技術支撐幾乎面面俱到。王嵐霞從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的必要性、館藏發展、服務評價以及服務設計與提供等6個方面,闡述了國外的研究現狀[1]。李高峰等人以國外的實踐為參考,提出了國外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所遵從的模式,包括細密的前期調查工作、注重與社會團體合作、全方位的自我推銷和館員的多元文化教育等[2]。第三,國外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的價值理念。燕今偉提出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是現化圖書館服務理念的一個延伸,是信息公平、信息自由和信息平等的具體體現[3]。程亞男通過考察西班牙、瑞士的公共圖書館,認為它們的服務寬容、開放,給人更多的是感動[4]。王世偉認為圖書館已不僅僅是文獻信息空間,而是一個色彩紛呈的文化空間,是城市的起居室,更是市民聚會和交流的空間[5]。
圖書館服務需要根據服務對象的不同,推行不同的服務舉措,因此對少數文化群體信息需求的具體把握,是圖書館開展多元文化服務的基礎,這也是當前國內圖書館界研究的難點與重點,開展的相關研究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都較基礎和局限。肖愛斌、許萍在2011年、2012年曾對外籍人士按照教育程度和職業進行了分類,并調研了其信息需求情況,結果表明,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是外籍人士利用最多的圖書館類型,其理想的圖書館類型是在圖書館中增加多元文化服務功能和項目,或建立專門的外國人圖書館和特色文化專題圖書館,并且希望圖書館提供中國文化和學習中文的館藏,以及了解原居住國的資料,同時還要求館員具有愛心、耐心,愿意傾聽,會說多種語言等綜合能力[6]。傅曄、許萍對國內少數民族普通群眾的信息需求進行了調研,提出了少數民族普通群眾文盲率較高,獲取信息的能力較低,需要圖書館的正確引導與輔導,并利用現代通信技術,輔以合適的少數民族語言和文字,傳播種植、養殖等農用技術[7]。王虹對齊齊哈爾市的農村進行了信息需求調查,認為少數民族地區信息需求少、范圍窄和層次低,這主要是由農村信息服務分散和農民的經濟與文化隔閡所致,需要通過各種途徑進行解決[8]。
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體系是當前研究的最終目的,很多學者從實踐和理論研究中歸納、總結出了國內開展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的具體建議,涉及到了如館藏建設、人員培養、宣傳推廣和制度建設等方面。劉雅瓊認為,合理建設館藏、積極宣傳推廣、重視館員培訓是我國開展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的重要舉措[9]。趙潤娣則從理論研究需加強、圖書館學會要承擔更多責任、積極開展用戶需求調研、加強多元文化服務的資源建設和提升服務質量、層次與水平5個方面提出了建議[10]。陳永平等人從館員意識的提升、使圖書館成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平臺、探索新型的民族地區圖書館采編模式、加強與民族博物館的合作、明確服務對象的需求、加強交流與合作、借鑒國外的服務理論與實踐6個方面構建了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體系[11]。王嵐霞等人從確定適合服務對象的館藏、加快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信息化、提高館員素養,開展參考咨詢工作、提倡資源共享,館際合作,推動多元文化資源聯合目錄的建立4個方面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區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的實現途徑[12]。漆俐紅提出了針對留學生開展多元文化服務的建議,包括提供多語種的館內標識系統、建立信息資源服務保障體系、提高留學生信息素養和強化信息服務人員素質等[13]。
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緣起于對少數文化群體信息需求的滿足,其面向的服務對象主要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個層次,廣義上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面向所有服務對象,狹義上主要面向常被忽視的那些少數文化群體。西方學者通常把少數文化群體界定為那些處于社會邊緣、自身比較脆弱的群體,他們生活在多數人群體及其占統治地位的文化意識形態的陰影下,大致分為四類:移民、勞務移民、國內少數民族和難民,這種劃分方法是依據國外的情況確定的,并不完全適合中國的國情。在國內,許多學者把少數文化群體進行了泛化,把農民工、退休群體、殘疾群體、城市外來人口、下崗失業工人都囊括其中[14],造成了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實踐的無所適從,進而把服務手段、服務方式和服務模式的多樣性和多元化等同于多元文化服務,偏離了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的核心內涵[15-16]。究其原因主要是對中國社會多樣性分層缺乏深層次的理解,理論上社會多樣性有基于財產和地位的縱向分層,如階級、階層和貧富,也有基于文化認同的橫向分層,如民族、文化、語言,兩者都是實現和諧社會需要解決的問題,縱向分層的管理目標可以通過福利政策來化解,而橫向分層卻是社會開放和包容的標志,應該給予承認、尊重和保護,其需要更為深刻的觀念更新和制度創新,但卻常常被縱向分層所掩蓋和忽略。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正是基于對中國多樣性的橫向分層所開展的服務,其服務對象和國內的弱勢群體有交叉,但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在現階段,國內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的對象主要可分為兩類,一是外國人士,包括移民、留學生、難民等;一是國內的少數民族,包括除漢族以外的其他55個少數民族。這里并沒有明確指出包括弱勢群體,如農民工,殘疾人,下崗失業人口等,但并不完全排除。
國外對開展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的必要性研究通常從3個方面進行論述,社會層面上把信息公平和社會公平作為立論的依據,組織層面上驗證為有利于組織效率的提高,個人層面上有利于改變主觀感受和取得學術成功,全面地涵蓋了多元文化服務開展的重要意義。但在國內,多數學者僅僅從社會層面上介紹了多元文化服務的必要性,認為社會和諧和安定才是研究的根本[17-19],這種易于論證的必要性由于太過宏大和籠統,從而缺乏說服力,導致了在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開展過程中,面對不同的服務對象,制定了大致相同的服務策略和項目,進而影響了多元文化服務的效果。實際上,國內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的開展本質上主要基于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城市的發展和城市精神的顯現。隨著中國城市的發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匯集于城市,使得圖書館面臨著較之以往更加強烈的文化多樣性的服務需求,城市圖書館成為了城市文化精神的重要體現,包容、多樣成為各個城市圖書館開展服務共同遵守的準則。其開展服務主要面對的是外籍人士,服務的內容側重于介紹中國文化、學習中國語言和傳遞相關的生活、工作信息。二是少數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在國內,由于少數民族文化的劣勢地位,相對于漢文化的主體地位,在強勢文化的沖擊下,少數民族文化作為一種客體存在很容易出現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危機和對本民族文化歸屬感的喪失[20]。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研究和保護、傳承和創新少數民族文化,并在此基礎上促進各民族文化之間的了解和共融。從這點意義上講,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的特殊性就在于對“民族文化”的特別關注,這也是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的基本內涵,因此其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少數民族,服務內容主要側重于少數民族語種資料的收藏、借閱和研究以及傳承等方面。
國外最早出現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是在20世紀20年代,但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引起人們的重視,相關的研究和實踐才逐漸豐富起來。國外的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脫胎于政治上的文化多元主義,是移民政治和民主覺醒的產物,更是一種同化政策失效之后不得不采取的妥協式策略,其多樣性更多的是外來、被動的,其本質是對不同文化進行整合,不過這種整合是一種較長時期的社會演變過程,目的在于使移民快速適應和融入主流社會。和國外相比,國內的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是在西方的影響下進入學者的視野,但這種影響僅僅是在術語的界定上,無關服務的核心內容。在政治上,國內的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是“多元一體、和諧共生”思想的具體體現,是民族政策在圖書館中的呈現。在實踐中,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不僅要強調文化的多樣性,還要強調國家的統一性,國家屬性在多元文化服務中永遠是第一位的,這也是開展多元文化服務必須要遵守的首要原則。另外,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的多元文化服務也要重視其民族性,針對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的實際,在完成圖書館正常職責和使命的同時,承擔著民族團結教育、民族文化傳承與交流、民族文化宣傳和展示的重要任務。因此,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就是要在國家性和民族性之間進行協調,創設和諧的關系,并以平等和公正為追求價值[21],通過各文化群體的對話、交流與反思,為少數文化群體提供更多的支持,進而創設一種開放、多元、尊重、包容的圖書館服務氛圍,實現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
在國際上,除了前文所提到的專門有關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的文件之外,《公共圖書館宣言》中也提到了“每個人都有平等享有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權利,而不受年齡、種族、性別、宗教、信仰、國籍、語言或社會地位的限制……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支持文化多樣性的發揮”[22],《中小學圖書館宣言》中也作出了相關規定,對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的發展都起到了推動作用。反觀國內的圖書館界,由于發展的相對滯后,包括近幾年制定的《圖書館服務宣言》和《中國圖書館員職業道德準則》在內,都沒有明確論述圖書館服務中的文化多樣性問題,在客觀上影響了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的研究和實踐。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國內圖書館界制訂相關的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條款或專門的指導性文件,不但可以引起圖書館學界對此方面研究的興趣,也可以推動實踐的深入,促進國內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的發展。
在開展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過程中,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能力影響到整個服務效果,和一般的館員不同,多元文化館員需要具備更加完備的服務素養,包括高尚的政治素養,嫻熟的多語言能力,精通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禁忌,能夠耐心、熱情、友好和善于傾聽用戶的要求與建議,等等。但在現實中,這種館員的培養需要較高的要求,一方面圖書館可以招聘具有少數民族背景的館員,通過專業訓練來開展多元文化服務;另一方面開設有圖書館學專業的高校可以在圖書館專業課程中加入相關的多元文化服務課程,系統培養專門面向少數文化群體開展服務的館員。只有這樣才能在文化多樣性的環境下,培養出既能履行圖書館職責和使命,又能促進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科學、健康發展的館員,這也是當前國內開展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的重中之重。
在區分服務對象過程中,不僅要分辨出外國人和國內少數民族,還要對其進行細分,如外國人可以是來華經商者、旅游者,也可以是來華留學生、企業高管等,他們的信息需求不盡相同,但也存在一定的規律性和一致性,這些規律性和一致性就是圖書館開展多元文化服務的第一手材料和根據。國內的少數民族由于自身所處的自然或歷史條件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信息需求,如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回族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維吾爾族之間,信息需求的差別就很大,但各民族內的信息需求卻表現出相對的一致性,這需要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工作人員具有很好的把控能力,通過第一手的實證資料去統計和挖掘出其中的異同,為實踐提供參考,當然由于該項研究的復雜性和長期性,它仍是當前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研究的薄弱點。
[1]王嵐霞.國外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研究綜述[J].圖書情報工作,2013(15):142-146.
[2]李高峰,陳永平,王嵐霞.圖外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理念、實踐與模式[J].圖書館建設,2009(11):69-72.
[3]陳傳夫.圖書館學研究進展[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620-621.
[4]程亞男.流動的風景:圖書館之旅[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154-155,158.
[5]王世偉.世界著名城市圖書館述略[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2-13.
[6]肖愛斌,許 萍.多元文化背景下外籍讀者信息使用與需求調研分析[J].圖書館建設,2011(5):37-46.
[7]傅 曄,許 萍.少數民族普通群眾信息利用與需求調研分析[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3(4):45-48.
[8]王 虹.少數民族地區信息需求與服務研究:以齊齊哈爾市農村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0(16):54-58.
[9]劉雅瓊.論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J].圖書情報工作,2009(15):92-95,112.
[10]趙潤娣.國內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0(4):68-71.
[11]陳永平,李高峰,王嵐霞,等.構建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體系的思路與模式[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0(9):66-69.
[12]王嵐霞,李高峰,陳永平,等.西部民族地區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及其實現[J].情報資料工作,2010(2):77-80.
[13]漆俐紅“.留學中國計劃”與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3):96-98.
[14]劉 敏.論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J].四川圖書館學報,2008(5):21-24.
[15]張雪梅,馮 剛.中學圖書館的多元文化服務[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5(6):27-28.
[16]李應中,趙國忠.高校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2(2):66-70.
[17]周櫻格.打造和諧和多元文化服務:金陵圖書館對外交流項目的實踐與思考[J].新世紀圖書館,2011(11):63-65.
[18]趙麗紅.多元文化服務:圖書館參與和諧社會構建的重要舉措[J].四川圖書館學報,2008(4):21-23.
[19]克·巴特爾.免費開放環境下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J].西域圖書館論壇,2012(2):12-14.
[20]朱美華,王月娥.文化自覺視角下的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J].圖書與情報,2011(4):20-23.
[21]張莉莉.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多元文化教育的實踐路徑[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3):17-22.
[22]吳慰慈,董 焱.圖書館學概論[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33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