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寶晶
(沈陽師范大學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034)
近年來,創客空間的發展方興未艾,圖書館界也發現了創客空間在圖書館建設中的巨大潛在作用。從公共圖書館到高校圖書館以及其他學術型和專業型圖書館,都在積極探索創客空間的構建。同時,創客空間提升潛在學習能力和挖掘創新意識的功能也得到了圖書館用戶的認可。可見,創客空間的構建可以轉變圖書館傳統服務,提升圖書館服務質量及層次,使圖書館成為真正的學習中心。
“創客”源于英文單詞Hacker或Maker,指能把創意轉化為現實或者實物的一類人。創客的活動內容往往具備一定的技術挑戰性以及密集的知識含量,被視為一種新的知識傳遞方式。在國外,把創客空間叫做Makerspace,大約出現在2005年,是DIY運動的一種,它通常包括3D打印機、焊接、木工及傳統工藝美術用品、數字媒體制作軟件等開源硬件和開源軟件。
在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項目局的分析報告中,描述了創客空間的建設目標和發展理念,即“通過幫助學校和社區建立Makerspaces,期望能培養和提升Makerspace用戶在設計、科學、工程技術、藝術和數學等方面的素養,并且促進這些素養的深層次融合。Makerspaces是不同物理空間的混搭,它可以作為車間、加工廠、科學實驗室或者藝術工作室,允許不同種類的技能及項目的整合”。可以說,Makerspace是以創客為主體的社區,創客們建立設計項目,動手探索、參與學習、分享技術、交流思想,Makerspaces則提供材料、工具和技術,被稱為私人實驗室或者科技商店。
紐約的費耶特維爾公共圖書館首次創建了專門的Makerspace,稱為FFL Fab實驗室,之后其他一些公共圖書館也開發了類似的空間。在我國,上海市圖書館構建的“創·新空間”是我國創客空間的首次嘗試。
創客空間具有5個顯著的特征:①平等性:在創客空間中,每位用戶都是平等的個體,可以平等使用各種資源,獲取知識,都有機會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各種創造性勞動和實驗。②共享性:包括知識的共享和資源的共享。創客空間聚集了各個行業具有創造力的人,創客們在一個具有加工車間、實驗室、工作室功能的開放環境中,分享經驗和技術,共享知識和資源以實現他們的想法。③實踐性:創客空間以加強用戶的實踐能力為指導思想,關注用戶在實踐中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讓他們充分學習直接經驗,在實踐中獲得體驗。④創造性:創客空間以培養用戶的創造性思維為目標,為他們提供自由開放的環境和先進的設備,允許和鼓勵用戶以創造性的思維進行天馬行空的創作與實驗,進而提高用戶的創造力。⑤開放性:創客空間是一個開放系統,不僅表現在制度上和組織形式上的開放,而且表現在資源的開放、知識獲取的開放,把課堂教學、實習教學以及課外活動和生產實踐、社會服務緊密地聯系起來。
創客空間的構建對圖書館的發展與建設及服務方式的創新具有積極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近年來,圖書館面臨的社會環境和技術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社會價值和使命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圖書館在進行積極的轉型,以適應當今復雜的形勢。
創客空間和創客文化的興起,為圖書館的轉型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與切入點,使圖書館更好地履行為知識創新提供便利的環境與資源的社會使命,為人類的終身學習提供支持。
從服務角度而言,將創客空間引入圖書館,有助于拓展服務范圍及服務領域,使讀者了解和接觸到更多、更新、更先進的技術與方法。通過借鑒這一全新的服務理念與視角,進而有效利用現有空間資源,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尋求更加積極主動的服務。創客空間這種新型服務能吸引更多潛在的用戶群體,讓具有不同專業背景、不同知識水平的用戶共享、體驗這些技術,最大限度地滿足其個性化需求,提高用戶的創新與創造能力、信息素養能力,消除用戶之間的信息鴻溝。
隨著社會的發展,圖書館在學校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這就需要圖書館不斷提高服務層次,提升服務深度,以適應這種變化。
圖書館構建創客空間,可以適應讀者不斷變化的需要,培養他們的知識創造能力。創客空間可以促進讀者學習方式的轉型,在一定程度上轉變傳統的理論教學文化,建立一種新型的實踐學習文化,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使他們主動地學習與利用技術,提高實踐能力。創客空間不同于常規的教學和科研模式,它是一種促進學生自我驅動和參與式研究的模式,以問題引導和項目驅動的方式匯聚學生團隊力量,激發學生的學術興趣。
圖書館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各專業學生聚集的地方,通過將創客空間引入圖書館,可以為學生提供和創造豐富的、跨學科的、多類型的學習與實踐機會。創客空間提供各種實驗材料、工具和技術,使學生能在一起創造,分享知識,學習新的技能,拓展思維和發現新的可能性。創客活動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增加他們跨學科知識與技能的儲備,開闊視野,活躍思想,激發創造意識,提高創新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
創客空間通過提供尖端的工具和技術,使學生接觸到先進科技,幫助他們建立設計項目,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技能,最終可能形成新的就業與創業機會。麗莎庫爾特解釋說,“給學生創造一個DIY和獨立學習的環境,這樣他們不僅能學會使用特定的軟件,還將學習如何找到資源和如何去學習一些新的東西”。
創客空間可以使學生從個性化成長轉化為團隊成長,進而獲得自我定位,了解未來職業方向,鍛煉自我管理與職業規劃能力。利用創客活動對學生進行交叉學科訓練與角色分工,使企業需求與學校的人才培養接軌,使學科的交叉融合與經濟社會發展接軌,加強學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效銜接,從而形成系統的協同機制,對推進創新人才培養、提升實踐育人的質量、提升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圖書館應開展學科專業調研和評估,與具有實踐教學需求的院系合作,根據院系規模、專業設置、學術科研能力以及圖書館的軟硬件基礎等因素來綜合考慮,選擇適合現狀、有利發展的基于實踐的學習與教學的創客空間。這樣既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滿足院系教師與學生的實踐需求,也可以促進圖書館服務的創新,充分發揮創客空間的功能。
創客空間的建設需要占用圖書館大量的物理空間,那么空間規劃是否合理將影響創客空間功能的發揮,這就需要重新規劃圖書館的布局,各區域功能、面積、空間結構、管理方式都要依據讀者創造和研究的需求而做出相應調整。同時,創客空間的規劃要充分體現個性化、開放化、人性化和智能化的特征,以讀者為中心,用全新的服務理念,創造全新的空間體驗。要以激發讀者的想象力為手段,充分發揮用戶自身的創造力,以人格化的空間形象滿足用戶對知識探索的需求,使他們在自由愉悅的氛圍中進行科學的實驗與創造。
圖書館要制定創客空間使用規則,由特定人員進行統一管理。另外,為了能充分發揮創客空間的作用與實效,就要建立空間使用的用戶評價及反饋機制,及時了解用戶使用空間的情況,以便有針對性地改進工作,提高服務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
創客空間的構建需要引進現代化的先進設備,例如3D打印、視頻制作設備等,使學生能體驗到先進的科技與理念,更新自身的觀念,適應社會的需求和時代的發展。目前,高校圖書館經費不足是普遍現象,這成為構建創客空間的障礙。圖書館要爭取學校經費的支持,這樣才能購買先進的設備,滿足用戶的需求。另外,圖書館應廣泛宣傳構建創客空間的積極意義,鼓勵社會企業及各界愛心人士熱心捐款。圖書館要配備專門的空間管理人員,對他們進行專業的技術培訓,進而指導學生使用空間及設備。
創客空間鼓勵人們進行知識的共享與交流,分享技術與資源。圖書館不僅要提供實體空間,還應該為用戶提供在線論壇等交流平臺,滿足用戶的多元需求。在這種虛擬空間中,用戶可以將自己的設計原型展示出來,與他人交流,獲取對該設計有不同見解的用戶的修改意見。通過用戶間深層次的交流互動,設計者得到啟發與靈感,不斷完善設計原型,例如美國著名的3D模型展示網站Thingiver和Shapeways。圖書館構建此類在線交流平臺,能保證用戶寶貴創意的保存和開放獲取。此外,該平臺還可以作為圖書館發布空間動態的平臺,及時傳遞各類信息。
近年來,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化成為研究熱點,創客空間作為一種開放型的空間,是社會化服務的典型案例,能提高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深度與廣度。高校圖書館應與企業在相互定位的基礎上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共同協作。企業參與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的建設,這樣可以彌補圖書館自身資源、技術、資金及人員的不足。在這個過程中,圖書館要對本校的學科專業以及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統計與調研,進而與相關企業合作,將圖書館作為他們的實驗基地,爭取獲得各種軟硬件的支持。這樣,一方面提高了本校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他們的就業;另一方面,企業也能降低人力資源成本,得到所需高技能人才。
圖書館可以利用自身的文獻資源、技術工具資源、人力資源以及分析能力,選擇與科技孵化器企業合作,集成社會創新資源和創業資源,從公益機構、公益服務的角度,重新“激活”情報服務,促進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能力。
高校圖書館承擔著為學校的教學與科研服務的神圣職責,是學生學習的第二課堂。通過將創客空間引入圖書館,可以有效地填補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的間隙,為用戶提供更多的自主選擇、創新學習的機會,同時創客空間的構建可以重新組織圖書館的服務模式,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和層次,進而提高圖書館在學校和社會中的影響力。
[1]王冰冰.第24次教育工作討論會關注創客交叉融合空間的構建[N].新清華,2013-11-15(004).
[2]王敏,徐寬.美國圖書館創客空間實踐對我國的借鑒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3(12):97-100.
[3]陶蕾.圖書館創客空間建設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3(14):72-76,113.
[4]孔祥輝,孫成江.公共圖書館創客空間服務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3(21):85-88.
[5]吳俊杰,等.創客教育:開創教育新路[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42-43,52.
[6]禾斗“.創客”需要更多創新平臺[J].發明與創新:大科技,2014(2):25.
[7]陶蕾.創客空間——創客運動下的圖書館新模式探索及規劃研究[J].現代情報,2014(2):52-57.
[8]羅博,吳鋼.創客空間:圖書館新業態發展實踐與啟示[J].情報資料工作,2014(1):96-100.
[9]呂亞娟,張興.創客空間:高校圖書館服務新動向[J].圖書館學刊,2014(1):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