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斌斌
(北華大學信息技術與傳媒學院,吉林 吉林 132013)
隨著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及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使得傳統黑板+粉筆的面對面教育已經無法滿足學習者的需要,并由此產生很多種教育模式。遠程教育是其中較為成功的一種,它突破了傳統教學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是一種能夠超出校園,向更多地區輻射的開放式教學模式。高??沙浞掷米陨韺W科優勢和教育資源的優勢,通過網絡傳播方式或者衛星傳播方式,將最優秀的教學資源傳播到四面八方,學習者則不必在教室里被動進行學習,可按照自己的方式在任意時間進行主動學習。雖然遠程教育突破了傳統的時空限制,但是遠程教育的特點是接收終端需要固定到一個地方,即需要在固定的地方進行學習,只能做到任意時間,但是做不到任意地點,因此還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為解決此問題,移動式學習應運而生。
移動式學習最早起源于歐美經濟發達的一些國家,是一種全新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方式,它除了具有網絡教學的數字化、多媒化、網絡化、智能化等特點外還有其獨特的優勢——移動性。它可以根據學習者的需要隨時隨地地進行,充分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需要,可真正做到五個任何,即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從任何章節開始、學習任何課程。雖然移動式學習從引入我國到現在已有十余年,但是由于受到傳輸介質的限制,移動式學習在我國還處于理論研究階段。
移動式學習在國外起步比較早,經過多年的實驗研究,取得了很多優秀的成果,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歐盟達芬奇計劃中的從數字化學習到移動學習、英國學習與技能發展處與意大利以及瑞典的一些大學和公司聯合開展的M-learning研究計劃、新加坡的MobiSKoolz項目以及德國Campus-Mobil項目和維也納技術大學的Pocket項目等。
在國內,國內的移動學習起步比較晚,國內移動學習的項目研究開始于2001年北京大學開展的移動教育理論與實踐項目,并于2002年在上海中學建成無線校園網。雖然移動學習的研究在國內起步比較晚,但是發展比較迅速。目前,以移動學習為研究方向的論文與課題正逐年增多,很多的網站也推出外語學習等移動學習相關的服務,大量移動學習平臺也被陸續開發,如臺灣的“清大”開設手機課程,給學生發放專門設計的開放式手機,同時課程學分可比照網絡教學獲得認證;教育部移動教育項目,參與該項目的高校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等。
移動式學習是基于無線通信基礎之上的,移動式學習引入我國之時,主要采用的無線通信技術是GSM移動通信技術。眾所周知,GSM通信技術的特點是無法傳輸比較大的音頻、視頻等數據,適合傳輸文本數據,這就決定了早期的移動式學習資源主要以文本為主,移動式學習資源庫的建設也要圍繞文本數據來建設,而此時學生使用的終端接收設備是GSM手機,因而無法使用傳統遠程教學中的多媒體資源,此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移動式學習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WiFi無線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平板電腦、3G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的日益普及,給移動式學習帶來新的發展契機。目前對新媒體技術的定義眾說紛紜,相對傳統媒體而言,是利用移動技術、計算機技術、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等,通過互聯網、WiFi無線通信網以及衛星等渠道,利用電腦、3G手機、數字電視機以及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新媒體技術的特點是:信息的交互實時性和即時性;信息的海量和開放性;信息的個性化與小眾性。
傳統的移動式學習主要借助GSM手機等移動終端隨時隨地地進行學習,由于受到傳輸媒介的限制,其學習資源主要以超文本文件為主,無法使用音頻、視頻等多媒體學習資源,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在移動程度上限制了移動式學習的應用。新媒體技術的出現,給移動式學習帶來新的發展契機,它彌補了傳統移動式學習的弊端,是真正意義上的移動式學習。在新媒體環境下,移動式學習的教學資源可以極大豐富,音頻、視頻、動畫等各種教學資源都可以納入到移動式學習資源庫中,學習者可以充分利用時間,真正做到任意時間、任意地點地進行自主學習,從而可極大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對于學校而言,利用WiFi無線校園網絡,將優秀的教學資源共享到服務器上,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課程的預習和復習,從而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這在高校教學體制改革中具有重大理論研究意義和實現意義。
新媒體技術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無線傳輸速度大大提升,目前絕大部分高校已經具有百兆WiFi無線校園網,很多高校也已經部署了千兆WiFi無線校園網。在這種網絡環境下,新媒體技術環境下的移動式學習應用策略與傳統的移動式學習應用策略已大不相同,具體體現在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和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應用上。
傳統的移動式學習教學資源庫多以超文本文件為主,在新媒體環境下,由于網絡媒介和移動式學習終端已日趨成熟,因此單一的超文本文件資源已經不能滿足新的移動式學習教學資源庫的需求。在新媒體環境下,移動式學習資源庫的建設應從教學資源種類豐富、教學內容短小精悍、音頻視頻資源具有高壓縮比等幾方面進行考慮。
(1)學習資源總類豐富
在WiFi環境下,網絡傳輸速度已到達千兆,并且3G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等移動終端設備已經普及,因此在此情況下,教學資源庫的資源總類可極大豐富,可具有文本、聲音、圖形、圖像、視頻、動畫等多種媒體類型,教師也可將自己制作的與課程有關的所有教學素材、課件等資源都放到服務器上,方便學生從各個角度,全方位地對所學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從而提高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
(2)資源內容短小精悍
雖然WiFi環境下移動式學習的硬件環境已經成熟,但是由于學習終端的種類不同,如3G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設備,但是與計算機相比其配置還是比較低的,且移動學習終端受到電源等條件的約束,因此在建設移動式學習資源庫的時候,需要考慮教學資源內容的大小,最大程度地細化知識點,使教學內容短小精悍,設計思維需要從制作課件轉移到制作積件上,以每一個知識點作為一個積件,存放到教學資源服務器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需要學習的知識點進行有目標的學習,這樣可節省學生的學習時間,進而提高學習效率。此外,視頻資源在具有較好的效果的同時需要具有較高的壓縮比,這樣可以節約視頻資源的傳輸時間和減少資源庫的存儲負擔。
傳統的移動式教學模式采用一對多的授課方式,即學習者在一個固定的學習場所,利用衛星電視來進行學習,這種學習方式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容易使學生對學習課程失去興趣,學習效果不理想。但是在新媒體技術環境下,移動式學習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都發生了變化,學生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學校、老師和網絡都是學習者的學習資源,都是為學生服務的。WiFi環境下的移動式教學模式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考慮,即瀏覽式學習模式、娛樂式學習模式和討論合作式學習模式。
(1)瀏覽式學習模式
瀏覽式學習模式是指通過訪問教學資源庫網站進行點播式學習,教師將教學資源上傳到移動式學習服務器,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需求,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地利用移動學習終端,訪問網站上的教學資源,并將自己的學習情況反饋給任課教師,教師則根據反饋意見,對上傳的學習資源進行修改、完善,以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進而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2)娛樂式學習模式
娛樂式學習是指通教育游戲來實現,教師通過軟件設計將知識點以游戲的形式上傳到移動式學習網站上,學習者通過網站直接進行游戲,可實現游戲學習兩不誤,在游戲中達到學習的目的。此教學模式可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討論合作式學習模式
討論合作式學習模式是利用目前比較流行的微博、網上社區、群等網上資源,將教師與多個學習者聯系到一起,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問時,可通過微博、網上社區、群等資源將問題發布到網上,教師與其他學習者可一起進行討論、研究,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移動式學習是一種全新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方式,它除了具有網絡教學的特點外,而且還具有其獨特的優勢——移動性。由于早期傳輸媒介的限制,傳統移動式學習并沒有發展起來,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出現,移動式學習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持下,它可充分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需要,真正做到五個任何,即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從任何章節開始、學習任何課程。本文以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為目標,針對WiFi環境下高校移動式學習的教學資源庫建設和移動式學習教學模式進行了研究,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1]程志,金義富.基于手機的增強現實及其移動學習應用[J].電化教育研究,2013(2):66-70.
[2]郝立興.移動學習及其自主學習教學策略[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6(4):151-152.
[3]王軍,王琴.移動學習在高校的應用現狀和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8):118-120.
[4]蔡曉平.基于工作的移動學習模式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3(5):39-42.
[5]趙曉元.數字新媒體在現代教育中的應用[J].天津電大學報,2011,15(1):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