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靜水深流 波瀾不驚——2013 年我國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追蹤

2014-02-12 23:25:23黃筱玲
圖書館論壇 2014年5期
關鍵詞:圖書館研究

黃筱玲

與2011 年、2012 年相比,2013 年我國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那就是“波瀾不驚”,而“靜水深流,潤物無聲”。學界理論“大腕”的文章比往年少了,可圈可點的理論新秀也寥若晨星。但是,在國家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新型文化體制逐漸形成的背景下,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仍然緊跟時代脈搏,圍繞規范學科發展,全面服務社會這條主線,深化了多方面的研究內容,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見解。筆者選擇圖書館學本土化研究、圖書館思想史研究、圖書館權利、責任和價值、圖書館哲學和方法論、圖書館與閱讀五個方面,作為2013 年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重點,進行綜述。

1 圖書館學本土化研究

樹立圖書館學研究主體意識,堅持圖書館學本土化的選擇,這一直是基礎理論研究關注的一個問題。李超民運用學術史方法對鄭樵和章學誠的知識組織論比較分析,提出鄭樵創立的“校讎學”是我國古代知識組織學說確立的標志,章學誠的“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等知識組織思想既是圖書館學在我國本土化研究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本土化的應有之義[1]。正如傅榮賢等總結:“傳統是發展著的概念,建構本土化圖書館學思想只有以古代圖書館傳統為根基才能持守民族性,古代圖書館學思想也只有具有時代精神才能成為有生命力的傳統。”[2]穆允軍從文化哲學的角度闡述圖書館學本土化的必然性以及傳統“和而不同”文化哲學觀對其的啟示意義,為圖書館學本土化提供一個新的視域[3]。王浩認為圖書館學本土化發展的模式應當結合本國文化中的精華理念,保持研究的多元化[4]。針對圖書館學本土化研究行為的迷失,劉茲恒等認為要樹立圖書館學研究的主體意識,但由于對圖書館學本土化的誤解、國外圖書館學對我國的擠壓,加之本土學者缺乏反省與批判能力等,我國圖書館學研究本土化的過程依然非常艱難[5]。“盡管20 世紀后西方理論圖書館學領域出現的眾多新學說對中國圖書館學產生了諸多影響,但由于國內對西方圖書館學的學術批判意識和批判能力的喪失,造成了圖書館學研究視野的狹窄和局限性”[6]。如果說上述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者們的一種思想,那么,程煥文則認為在晚清西學東漸的過程中,我國古代藏書思想與近代圖書館學之間雖然也存在過中學與西學、舊學與新學的糾結,但是,這種糾結并沒有演化成兩種學術思想的劇烈沖突,也沒有出現類似社會思潮那樣的飛揚激蕩,而是二者各有所長,各有所用,并育而不相害,并行而不相悖[7]。

近代以來,本土化研究是我國學術界所共同面臨的問題。我國圖書館界從沈祖榮時期的第一次西學潮到20 世紀90 年代的第二次西學潮,向西方學習事實上的確推動了我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和現代化進程。但圖書館學科性質的高度綜合性、學科定位的整體獨特性、強烈的學科現實性等都要求其必須保持自身的民族特質,本土化意識長期薄弱會加快我國圖書館學理論與現實的脫節以至發展方向的迷失,導致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止步不前。的確,圖書館學研究既不能全部從我國固有的傳統中生成,也不能從西方照搬或移植過來,因為任何一種理論都離不開它所處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圖書館學本土化研究依然任重道遠。

2 圖書館思想史研究

學術思想史是一門學科發展的基礎。近些年來,學界大腕級人物關注更多的是理念問題、法治問題、服務體系建設等問題,圖書館思想史的研究產出不多。論著方面,2013 年有代表性的包括三部:一是李剛的《制度與范式:中國圖書館學的歷史考察(1909- 2009)》,作者以學科制度演變為研究對象,系統考察了20 世紀我國圖書館學學科制度的概念、內容、變遷、動力與機制,為后來者提供了研究基礎;另外兩部分別是韋慶媛等的《清華大學圖書館百年圖史》和沈小丁的《湖南近代圖書館史》,兩部專著不但全面展現了圖書館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且均配有大量珍貴插圖,可讀性強。相關論文在創新性方面也有所突破。傅榮賢指出研究我國古代圖書館學思想,需要從問題意識出發,最終走向體系建構,從而確證我國古代圖書館學并不只是局限于“中國”、“古代”內部自說自話的特殊經驗和區域智慧,而是具有走向現代化和世界化的能量[8]。李彭元另辟蹊徑,立足國民政府教育部頒布的民國時期最早的圖書館法規——《圖書館規程》和《通俗圖書館規程》,剖析其中的公共圖書館思想以及兩規程在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透視萌芽時期的我國公共圖書館思想發展的局限性[9]。某一問題的相關社會環境變化及由此帶來的管理思想的變化是圖書館思想史關注的重點,作為圖書館思想史上的光輝杰作,阮岡納贊的《圖書館學五定律》一直是學者們探討的重要內容。以五定律為切入點,魏紅坤等對我國現行地方性圖書館管理辦法進行了客觀分析,進而找出管理辦法中的優點與不足,研討其對圖書館進一步發展的影響[10]。李明理結合圖書館的時代特征,演繹出了五定律的新版本,并闡述了如何運用新版五定律對泛在知識環境下的圖書館工作進行理論指導[11]。劉菊霞從五定律出發,把成本效益觀念根植于流程再造全過程,提出要構建一站式獲取信息資源及其一條龍服務的信息服務新體系[12]。

對國內外杰出圖書館學家及其學術思想的研究,始終都是圖書館思想史研究的重點,其中比較突出的學者有鄭錦懷,他先后對克乃文、俞爽迷、楊昭悊和戴志騫等一批20 世紀中國重要圖書館學家的學術思想進行了總結研究。顧燁話等從重讀劉國鈞的《近代圖書館之性質及功用》著手,分析了先生早期的圖書館觀[13]。凌冬梅從蔣復璁圖書館管理思想和發展思想、圖書館教育思想、公共圖書館服務思想、圖書館員教育思想等著手,分析其對于我國圖書館學術思想史的研究及當前圖書館事業的發展的重要意義[14]。謝歡介紹了李小緣致力于現代圖書館知識的宣傳與普及,致力于民眾圖書館的建設,推動全國圖書館工作的標準化,努力培養圖書館專門人才的活動[15]。伍若梅從讀者與圖書館、讀者基礎、讀者與閱讀三個方面總結了當代圖書館學家于鳴鏑關于讀者的理論觀點與學術思想[16]。祁興蘭從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和圖書館學教育教學兩個方面對吳慰慈的圖書館學術思想進行了評述[17]。戴莉研究了米蘭為美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做出的杰出貢獻[18]。

我國近代圖書館經歷百余年的歷程,積累了豐富的思想資源和學術資源。客觀上,對于思想資源的研究和梳理相對較少。進入21 世紀以后,研究的重點主要是圖書館理念及其實踐,如圖書館權利思想、圖書館精神等,與我國圖書館思想文化積淀的深厚和影響力的久遠相比較,目前圖書館思想史研究尚處于初始階段,進一步深化圖書館學思想史的研究既具有重大意義又迫在眉睫。

3 圖書館權利、責任和價值研究

作為新世紀我國圖書館學發生重大轉變的標志性研究——圖書館權利問題,始終都是當代圖書館學繞不過去的重大理論問題。范并思認為對圖書館權利最清晰表述應該是:每一位公民都有平等享受圖書館服務的權利,圖書館管理者負有保障公民享有圖書館服務的責任。社會公眾平等使用圖書館資源與服務的權利,是所有圖書館人應該尊重與維護的一種圖書館權利[19]。燕輝等認為圖書館權利是要在圖書館自由與國家公權力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圖書館自由的消極權利屬性決定了其并不能代表圖書館權利的全部要求,而只能作為一個重要的基礎和前提[20]。孫振領以城鎮化過程中的圖書館權利問題研究為著眼點,提出城鎮化過程中的圖書館權利問題主要包括權利意識不足、地方政府重視與社會參與不夠、缺乏普遍均等的服務體系、缺乏法律環境支撐;而觀念救助、制度救助、服務救助、聯合救助能夠很好地解決圖書館權利問題[21]。沈光亮則從對弱勢群體的圖書館權利保護出發,提出目前對弱勢群體的圖書館權利保護要遵循法規、道德和社會現實的限制,以保持良好的圖書館權利享有秩序[22]。李亞設提出圖書館權利或圖書館自由都是圖書館界表達自身應享有的職業權利時所使用的特定概念,圖書館維護知識自由的范圍及其限度,應該由包括圖書館立法在內的相關法律來規定[23]。李永秀從開館時間政策、借閱政策、隱私政策等方面,對中美研究型圖書館用戶權利政策進行調查分析[24]。于風程認為促進信息權全面平等實現是圖書館的基本使命,并基于公民的信息權展開研究[25]。羅紅彬等提出圖書館應該實現從“權力本位”到“權利本位”的轉變,在服務實踐中應把“以人為本”和“以書為本”二者同時統一起來;把二者截然對立起來的觀點或做法歪曲了主體和客體相互依賴、辨證統一的關系[26]。

圖書館社會責任是指圖書館在承擔其基本的社會職能之后,從道德立場出發,自覺、主動地采取各種符合社會發展目標的社會性行動,從而解決社會問題、構建和諧社會的責任。宋顯彪基于ISO26000 對圖書館社會責任進行分析,指出圖書館社會責任是圖書館因其決策和活動給社會和環境帶來影響而承擔的責任,應融入圖書館并在圖書館活動中踐行[27]。針對當前對圖書館社會責任的定義都屬于概念性定義而非統一定義,朱林提出應對圖書館社會責任進行“元定義”,以解決當前對圖書館社會責任理解的歧義問題[28]。郭海明提出圖書館社會責任承擔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并在實踐層面從理念變革、規制保障、責任實踐、外部監督等四方面探討圖書館社會責任承擔的相關策略問題[29]。李秀蓮認為圖書館社會責任實踐的路徑包括:理解圖書館的社會責任;將社會責任的實踐融入圖書館的整個管理運營過程中;提高圖書館社會責任實踐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等[30]。黃晨等指出在社會記憶研究浪潮的推動下,圖書館逐步顯現出其在發揮社會記憶功能方面的責任和不可替代的作用[31]。左雪梅等提出圖書館社會責任研究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要正確處理與利益相關者的關系,二是多途徑介入社會,促進社會和諧[32]。

信息技術的浪潮中,圖書館正面臨一場無聲襲來的危機。于是,開拓視野,實現價值重構顯得尤為重要。宋劍詳的《圖書館核心價值及其實現策略》理論聯系實際,圍繞圖書館核心價值及其實現策略這一主題展開了學術與實踐工作縱論。陸宇杰等從國外公共圖書館核心價值文本出發,對北美近93 所公共圖書館已頒布的核心價值文本進行深度解讀,為我國公共圖書館核心價值提出了相關意見[33]。關于圖書館社會價值,可以關注熊偉的《圖書館社會價值評估研究》,該書形成了由五個部分構成的圖書館社會價值評估理論與方法體系,是我國圖書館社會價值評估研究方面的首部專著。趙旭、劉廣則對我國1987- 2012 年關于圖書館社會價值的研究論文進行計量分析,總結并指出了當前研究中的若干問題。重新挖掘圖書館作為公共空間的價值目前也被很多專家學者所強調。程煥文認為信息資源、空間資源、文化資源是圖書館資源價值的基本要素,在現在和未來,圖書館應該擔當的主要使命是知識中心、學習中心和文化中心[34];郎杰斌認為圖書館的歷史演進就是空間體驗不斷強化的過程,圖書館的宗旨和空間體驗的核心原則都是以人為本,空間體驗拓展了圖書館的社會價值[35]。

當前國家頒布的一系列文化政策,凸顯了國家保護公民文化權利的內涵,圖書館價值定位是社會發展和建設的需要,是保障公民文化權利的基本方式。確保公民的文化權利是圖書館核心價值取向,同時也是圖書館的責任。從圖書館核心價值,再到圖書館責任和權利,圖書館價值引導著圖書館權利的走向,圖書館權利則反映著圖書館的價值追求,它們之間的過程要通過圖書館實踐來體現,也更需要理論的指導。加強理論研究,意義重大。

4 圖書館哲學和方法論

產生于20 世紀30 年代的圖書館哲學是圖書館理論和方法反思的重要依據,是對諸如圖書館性質、圖書館職業的使命、圖書館價值觀等圖書館根本問題進行哲學思考的產物。時至今日,圖書館哲學的概念是什么,見仁見智,各不相同。“圖書館哲學是以哲學思維、特別是唯物辯證法來漸進性地揭示、評介、注釋圖書館事業和圖書館學的發展規律。依據圖書館事業的不斷實踐與探索,努力創建圖書館學合理的方法體系,不間斷地趨近圖書館學理論的真理性,努力為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奠定基礎并形成圖書館工作的行動指南”[36]。葛園園從存在主義哲學視角出發,運用其哲學方法和語言體系,對“圖書館怎樣存在”、“人在信息世界中怎樣存在”、“信息技術怎樣存在”等與存在主義哲學密切相關的基礎理論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劉君對我國圖書館學反本質主義批判進行理性思考,認為我國圖書館學研究整體上并不存在“后現代”意義上的所謂“本質主義”,不能作為我國圖書館學研究的應然指向[37]。梁燦興從公共交流是圖書館的基本屬性出發,回顧了圖書館學歷史上的三種交流論,梳理了客觀知識交流、公開知識交流、公共知識交流和私域知識交流之間的關系,并著重分析了公共交流的特性[38]。屈興豫等探討了信息哲學的起源、定義及簡要發展狀況,指出信息哲學不僅可以成為圖書情報學的哲學理論基礎,而且可以成為現代圖書館哲學研究的新范式,還可以為圖書情報學研究提供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39]。王政等對英國圖書館社會包容問題的歷史緣起、理念發展以及在圖書館服務中的踐行情況進行梳理,介紹其成果在理論導向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可對我國圖書館學界開展圖書館社會包容研究起到借鑒作用[40]。張欽恩等指出圖書館是孔子人文思想精華至為完美的表達載體,并借助孔子思想中豐富的人文哲理與圖書館深厚的人文底蘊這一契合點的透析,試圖勾勒形成圖書館人文精神特色之五要素[41]。劉亮等在討論圖書館學本體論研究意義的基礎上,對21 世紀初形成的客觀知識論、知識集合論、公共信息資源及其認知機制論和圖書館廣義本體論等代表性圖書館學本體論思想進行了評述[42]。李澤文從文化自覺的視角對活態文化進行分析,闡述了圖書館與活態文化的關聯性,指出圖書館的文化自覺內容首先在于促進人們了解認知,而最終是實現活態文化的保護、傳承、創新發展[43]。

圖書館學科范式之萌芽與嬗變一直是學界頗有爭議的問題,從“整理書”、“管理圖書館”、到“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信息技術”以及“數據表格圖書館學”范式等,圍繞“人文”和“技術”,在理性中學界展開爭鳴,但尚未形成規模,對“范式”概念的認識依然處于不確定的狀態。儲流杰從國情出發,指出“人類永久記憶客觀知識精華社會機制”這一“核心論域”的客觀知識本體論可以成為新時期圖書館基礎理論研究的主流范式[44];同時他對什么是圖書館學理論、圖書館學理論當代困境的成因是什么等作了理性回答[45]。王梅等認為改革開放后,我國圖書館學基礎研究止步不前的原因是研究呈現的是技術性研究范式,遠離了學理性研究范式,應盡快加強兩種研究范式的相融共生[46]。陳海珠等引進托馬斯·庫恩的“范式”等理論,歸納出圖書情報學科兩百余年核心體系所經歷的重大變革和創新,分析了這些變革和創新的來源路徑以及產生的學術意義和社會影響[47]。陳秀英提出要突出圖書館精神、價值與社會道德文明之間的互促關系,真正發揮圖書館學人文性研究范式的作用[48]。韓麗簡單回顧了我國圖書館學的研究歷程,詳細闡述了我國圖書館學的哲學理性、本土化發展、科學技術的作用及極終關懷等方面的問題[49]。鄒序明等認為我國公共圖書館選擇“圖書館服務”職業范式是多種力量作用于館員的結果,圖書館員應關注對注意力資源的爭奪、核心能力營造,深化以人為本等人文理念[50]。顏務林等分析了不同時期圖書館第一職能、核心職業和圖書館學核心內容的變遷,論定圖書館正在從現代向后現代時代轉變,主要職能正在從信息向教育轉變[51]。

作為圖書館學的靈魂,方法論一直是學科研究的前沿問題。近些年,我國圖書館學研究借鑒西方學術研究中實證研究方法,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圖書館學的發展瓶頸、推動了圖書館學和圖書館事業發展。羅金增認為圖書館學研究根據適用范圍和概括程度分方法論、一般方法、專門方法三個層次;根據研究方式可以分為思辨研究、實證研究、實地研究、歷史研究;根據研究性質可以分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52];他進一步指出圖書館學研究方法主要存在定量與定性研究失衡、實證研究匱乏等問題,呼吁加強定量研究、推進定量與定性研究的結合、弘揚實證研究、豐富和轉換研究視角[53]。林葵以422 篇圖書館學方法論研究論文為樣本,對圖書館學方法論的層次說進行歸納分析,提出對圖書館學研究專門方法的認識[54]。金勝勇等指出圖書情報學研究過程要遵循假設檢驗的研究邏輯,實證研究和規范研究是圖書情報學研究的重要類型,圖書情報學研究的具體方法分為搜集資料的方法和分析資料的方法[55]。劉亞玲提出了圖書館學研究方法上“三統一”原則:學科價值與社會整體價值的統一、價值中立與價值關聯的統一;技術理性與人文理性的統一[56]。郎筠等提出定性與定量研究是圖書館學研究中的兩個基本范式,將兩者充分結合,使圖書館學研究方法走向多元,才是圖書館學研究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57]。張文彥等將學術性社會調查與圖書館學研究結合起來考慮,認為圖書館界要積極學習和應用規范化的社會調查方法,建立數據資源的發布和共享制度[58]。白君禮等認為目前我國圖書館學界普遍存在著問題意識缺乏的問題,急需探索一種理論、問題與方法的良性互動機制,并在具體的研究中堅持理論、問題與方法的有機統一以解決圖書館學研究中問題與方法的關系[59]。葛園園另辟蹊徑,從話語分析方法層面入手,指出話語分析方法還未在圖書館學研究領域內形成為一種規范的研究方法,而作為一種富有前景的研究方法,應不斷地深入研究[60]。

圖書館哲學是圖書館學的靈根,實質上它也是一種理論思維方式。筆者認為,作為對圖書館現象的感悟和理解,對圖書館哲學的思考應該深入到圖書、圖書管理者、讀者、圖書編撰者、甚至時代文化背景等諸多關系中;在后現代主義哲學語境下,圖書館哲學的發展應該借鑒信息文化哲學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其諸多理論問題有待進一步商榷。

5 圖書館與閱讀

我國自1997 年開始實施“知識工程”,全民閱讀已經歷了16 年的發展。近年來,圖書館主流業務逐漸從重借閱轉向重綜合素養、更加關注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基本技能的服務,于是,閱讀推廣成為當今圖書館新的服務著力點,而與閱讀相關的圖書館基礎理論問題也愈來愈突出。“圖書館的重要價值是閱讀和共享,閱讀是圖書館的原生職能,教育、信息和文化是圖書館的次生職能”[61]。針對學術界深閱讀和淺閱讀現象之爭,王子舟等指出淺閱讀可以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但獲取知識則應該通過深閱讀,培育人們利用新媒體進行深閱讀的習慣十分重要[62]。張彬認為在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中,一直存在著“教育派”和“中立派”的分歧,這種觀念分歧在人類教育思想史上有著深刻的哲學基礎,形成了圖書館閱讀推廣的不同類型[63]。程煥文指出20 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面臨著信息技術革命、公共圖書館價值觀和國民閱讀變化三重重大挑戰,公共圖書館要堅持普世價值觀,使其無可爭議地成為了現代社會中促進閱讀的主要力量[64]。范并思指出走向閱讀服務是公共圖書館服務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公共圖書館已經突破了體制等方面的未成年人閱讀服務障礙,但仍需在服務的地域、服務的年齡和為特殊人群服務方面有所突破[65]。吳雷認為專業閱讀與學術研究是圖書館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是驅動高校圖書館服務能力提升的引擎[66]。丁立華則提出閱讀推廣提高了圖書館的地位、創造了讀者的文化認同并不斷深化著大學生對圖書館認同的層次[67]。葉翠等從中美全民閱讀比較研究入手,論述在我國形成以圖書館為中堅力量的全民閱讀聯動機制的必要性[68]。王素芳等運用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嘗試建立了一個包括圖書館、用戶感知、社會影響等多維度的兒童閱讀推廣活動綜合評估指標體系[69]。吳志鴻等立足于新素養觀背景,闡述閱讀素養概念及其蘊涵的教育學趨向,探討圖書館在服務未成年人閱讀活動時的責任、使命以及由此引發的思考[70]。

作為社會閱讀的主體,圖書館在這一功能上的作用目前還沒有任何社會機構可以取而代之。近些年,盡管“大閱讀”活動在世界范圍內蓬勃開展,但中國還沒有形成一個國家層面的閱讀戰略。顯然,圖書館作為維護社會信息公平的機制,參與和支持全民閱讀義不容辭。圖書館參與或支持全民閱讀需要圖書館學理論的支持,包括圖書館在全民閱讀中的地位與作用、圖書館學理論與閱讀研究的關系、圖書館發展與閱讀史的關系、圖書館服務對閱讀的促進與提升等。目前,圖書館閱讀研究尚需在研究深度和廣度上加強,如關注全媒體時代的用戶閱讀方式,尤其是數字、手機和移動閱讀等方面研究;同時,還要加強對兒童、老年人和農民工等特殊群體的閱讀研究。

6 結語

總結2013 年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的研究,或許沒有盼到更多的亮色,基礎理論研究似乎還呈現逐漸沒落的狀態;但是,細細品味和回顧,卻能發現學科研究走向成熟的腳步開始穩健,人們更加關注的是深層次的理論問題:從內容來看,學界一直在細化圖書館學的學術規范,如將學理性和技術性范式相互補充相融共生,促進學科發展;從方法來看,強調理論基礎和方法論,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應用研究都不斷引入新的方法,如推進定量與定性研究的結合、崇尚實證研究的人越來越多等;從應用來看,圖書館學的前沿熱點旨在弘揚圖書館精神,服務全體民眾,尤其關注全民閱讀活動……學科基礎理論在學科研究范疇體系中的基礎和核心地位是不容撼動的,當今技術的日新月異,使應用圖書館學成果日漸豐碩,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的繁榮和深化理應給予更多關注,以此來推動圖書館學整體發展。

[1] 李超民.古代知識組織思想建構與“本土化”:重新解讀鄭樵與章學誠[J]. 圖書館建設,2013(2):34- 38.

[2] 傅榮賢,李滿花.基于中國古代智慧建構本土化圖書館學思想的必要性及其可能路徑[J]. 圖書館,2013(5):22- 24.

[3] 穆允軍.文化哲學視域下圖書館學本土化的思考[J].圖書情報研究,2013(2):25- 27.

[4] 王浩. 圖書館學的本土化——以墨家思想為例[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3(3):13- 16.

[5] 劉茲恒,周佳貴.試析圖書館學本土化的艱難性[J].圖書情報工作,2013(3):27- 31.

[6] 佀靜華,張利兵.西方圖書館學理論流派對中國圖書館學的影響[J].圖書情報工作,2013(S1):1- 3.

[7] 程煥文.論清代藏書思想及其與晚清圖書館學術思想的關系——《清代藏書思想研究》序[J].圖書館建設,2013(1):2- 4,10.

[8] 傅榮賢.中國古代圖書館學思想的研究方式:困境與突破[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3(4):71- 75,82.

[9] 李彭元. 《圖書館規程》和《通俗圖書館規程》的公共圖書館思想研究[J].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3(1):78- 80,85.

[10] 魏紅坤,田浩良.試析圖書館學五定律在我國地方性圖書館管理辦法中的體現[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3):124- 128.

[11] 李明理.泛在知識環境下圖書館學五定律的演繹[J].情報資料工作,2013(1):38- 41.

[12] 劉菊霞.五定律、省力定律、流程再造與學科化信息服務新體系的構建[J].圖書館,2013(4):11- 13.

[13] 顧燁話,吳馀年,劉宇.重讀《近代圖書館之性質及功用》——論劉國鈞早期的近代圖書館觀.圖書館建設,2013(7):25- 29,35.

[14] 凌冬梅. 蔣復璁圖書館學術思想研究[J]. 圖書館建設,2013(3):90- 94.

[15] 謝歡.李小緣與新圖書館運動[J]. 國家圖書館學刊,2013(4):90- 96.

[16] 伍若梅.于鳴鏑先生讀者思想探析[J]. 圖書館研究,2013(1):5- 7.

[17] 祁興蘭.高屋建瓴的領軍者 與時俱進的攀登者——吳慰慈先生學術思想概覽[J]. 高校圖書館工作,2013(3):8- 12.

[18] 戴莉.卡爾·米蘭對美國圖書館事業的貢獻[J]. 圖書館建設,2013(6):85- 88.

[19] 范并思.權利、讀者權利和圖書館權利[J]. 圖書館,2013(2):1- 4.

[20] 燕輝,常安.論作為消極權利的圖書館自由[J].圖書館,2013,(3):1- 4.

[21] 孫振領.圖書館權利:城鎮化過程中的迷失與救助[J].圖書館,2013(2):92- 94,104.

[22] 沈光亮.弱勢群體圖書館權利保護及其限度[J].圖書館建設,2013(4):1- 3,8.

[23] 李亞設.圖書館知識自由及其限度研究[J]. 圖書館,2013(6):9- 12.

[24] 李永秀.中美研究型圖書館用戶權利政策比較述評[J].圖書館學研究,2013(16):28- 32.

[25] 于風程.基于信息權的圖書館使命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3(11):5- 8.

[26] 羅紅彬,白君禮.圖書館“以人為本”的兩個問題再思考[J].圖書館建設,2013(5):19- 23.

[27] 宋顯彪. 圖書館社會責任定義——基于ISO26000的分析[J].圖書館建設,2013(2):81- 82,86.

[28] 朱林.基于“元定義”視角的圖書館社會責任[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6):4- 8.

[29] 郭海明.圖書館社會責任承擔的動因與對策研究[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3(4):9- 15.

[30] 李秀蓮.圖書館社會責任實踐路徑探討[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10):4- 7.

[31] 黃晨,虎嬌玫.圖書館發揮社會記憶功能的思考[J].圖書館建設,2013(8):8- 10.

[32] 左雪梅,馬功蘭,王曉燕.道德視角下的圖書館社會責任研究[J].圖書館,2013(2):5- 8.

[33] 陸宇杰,范并思.北美公共圖書館核心價值體系結構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3(2):6- 12.

[34] 程煥文.圖書館的價值與使命[J].圖書館雜志,2013(3):4- 8.

[35] 郎杰斌.空間體驗——圖書館的核心價值之一[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3(2):42- 48.

[36] 張宇峰.圖書館學哲學的價值和意義[J].圖書館學研究,2013(21):7- 9,101.

[37] 劉君.本質主義、反本質主義與中國圖書館學研究——對中國圖書館學反本質主義批判的理性思考[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3(5):4- 25.

[38] 梁燦興.新知識交流論(上):基于客觀知識的交流類型辨識[J].圖書館,2013(4):1- 3.

[39] 屈興豫,李晉瑞.信息哲學在圖書館學中的理論應用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3(7):2- 4,12.

[40] 王政,洪偉達.公共圖書館:社會包容還是社會排斥——穆德曼公共圖書館社會排斥項目評介[J]. 中國圖書館學報,2013(3):122- 129.

[41] 張欽恩,黃俊貴.弘揚孔子思想構建圖書館人文精神——以《論語》精髓踐行圖書館管理服務之探析[J].圖書館學刊,2013(3):1- 6.

[42] 劉亮,鐘晉華.試論21 世紀中國圖書館學本體論思想的形成與發展[J].圖書館,2013(5):25- 28.

[43] 李澤文.保護與傳承活態文化是圖書館的文化自覺[J].圖書館,2013(5):86- 88.

[44] 儲流杰.“核心論域”的探索與當代圖書館學的發展——兼評《當代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的客觀知識本體論轉向》 的理論創新[J]. 新世紀圖書館, 2013(4):3- 7.

[45] 儲流杰.論圖書館學研究的當代困境與危機[J].圖書館,2013(3):12- 17,29.

[46] 王梅,王杉.對當前圖書館學研究范式的哲學思考和探討[J].圖書情報知識,2013(4):35- 41.

[47] 陳海珠,包平.圖書館學情報學的重大變革及其路徑和影響——基于范式理論的視角[J]. 情報雜志,2013(10):41- 46.

[48] 陳秀英.圖書館價值觀照與旨歸——圖書館學研究范式的精神體現[J]. 圖書館學研究,2013(13):2- 4.

[49] 韓麗.我國圖書館學價值理性研究綜述[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3(14):139- 142.

[50] 鄒序明,龔新年.論我國公共圖書館職業范式轉換[J].圖書館,2013(3):21- 23,33.

[51] 顏務林,李亞芬. 后現代圖書館的職能定位——對“圖書館是學習中心”這一命題的學理分析[J].新世紀圖書館,2013(3):6- 9.

[52] 羅金增. 圖書館學研究相關概念辨析[J]. 圖書館學研究,2013(17):6- 9.

[53] 羅金增.圖書館學研究方法論問題的反思[J].新世紀圖書館,2013(1):26- 28,6.

[54] 林葵.聚焦我國圖書館學方法論近30 年研究成果[J].圖書館學研究,2013(22):2- 8.

[55] 金勝勇,王彥芝.圖書情報學研究方法概念體系概說[J].圖書與情報,2013(4):39- 43,144.

[56] 劉亞玲.“價值立場”在圖書館學研究方法中的沖突及其科學建構[J]. 圖書館學研究,2013(11):2- 4,93.

[57] 郎筠,韓亮.圖書館學研究中定性與定量研究的再思考[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3(2):87- 90.

[58] 張文彥,張澤林,王麗.圖書館學研究中的學術性社會調查[J].圖書館,2013(5):41- 44.

[59] 白君禮,高宏. 論圖書館學研究中問題與方法的關系[J].圖書館,2013(4):20- 23,26.

[60] 葛園園.話語分析理論與圖書館學研究之探討[J].圖書館雜志,2013(2):18- 23,38.

[61] 顏務林.從閱讀中心到人類理性的精神家園——對圖書館發展階段及其特點的再認識[J]. 圖書情報工作,2013(17):45- 48,101.

[62] 王子舟,周亞,巫倩,等.“淺閱讀”爭辯的文化內涵是什么[J].圖書情報知識,2013(5):15- 21.

[63] 張彬.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理論支撐[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3(2):42- 46.

[64] 程煥文.繪本閱讀:公共圖書館的活力與使命——《閱讀 創意 互動——繪本閱讀推廣多元化策略》序[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3(1):2- 4.

[65] 范并思. 拓展圖書館未成年人閱讀服務[J]. 圖書與情報,2013(2):2- 5.

[66] 吳雷.以專業閱讀與研究促進高校圖書館能力提升[J].圖書館雜志,2013(9):73- 78.

[67] 丁立華.閱讀推廣對大學生圖書館認同的影響——基于個人感知的視角[J]. 圖書館論壇,2013(4):153- 156,161.

[68] 葉翠,文庭孝,劉燦姣,等.中美全民閱讀比較研究[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3(3):35- 41.

[69] 王素芳,孫云倩,王波.圖書館兒童閱讀推廣活動評估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 中國圖書館學報,2013(6):41- 52.

[70] 吳志鴻,高春玲.圖書館與未成年人閱讀:使命與思考——基于閱讀素養的視角[J]. 圖書與情報,2013(2):11- 16.

猜你喜歡
圖書館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圖書館
文苑(2019年20期)2019-11-16 08:52:12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時間重疊的圖書館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40
圖書館
小太陽畫報(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飛躍圖書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不卡|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色亚洲成人|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 亚欧乱色视频网站大全|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国产精品一老牛影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在线欧美日韩| 国产精品视频久| 伊人久综合| 秋霞国产在线|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毛片视频网|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国产综合亚洲欧洲区精品无码| 一级毛片高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 亚洲91精品视频| 青青操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第一页在线|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久久伊伊香蕉综合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日韩天堂视频|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国产迷奸在线看| 亚洲天堂伊人| 97se综合|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国内99精品激情视频精品| 亚洲黄色激情网站|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中文字幕资源站| 国产特级毛片|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一级高清毛片免费a级高清毛片| 成人亚洲国产| 色爽网免费视频|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18禁影院亚洲专区| 精品国产Ⅴ无码大片在线观看81| 亚洲男人的天堂视频| AV无码国产在线看岛国岛|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午夜啪啪网|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日韩无码视频播放|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性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五月婷婷导航|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情精品嫩草影院88av|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色综合| 综合亚洲色图|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亚洲无线观看| 国产香蕉在线|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免费jizz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国产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亚洲欧美国产五月天综合|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