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月輝
①近日,第三十五屆國際環境遙感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全球56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余位遙感專家參加了會議,這也是該會議發起50年來首次在中國舉辦,這說明我國遙感技術的應用發展得到了國際同行的廣泛認可。
②遙感技術興起于上世紀60年代,是指從遠距離感知目標反射、輻射或散射的可見光、紅外線、微波電磁波,從而對目標進行探測和識別的科學技術。人類目力有限,遙感技術的出現,讓人類仿佛擁有了另一雙可以無限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③今年4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了部署蘆山地震抗震救災工作會議,在李克強身后掛著一幅蘆山縣震后航空影像圖。這幅影像圖對抗震決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由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簡稱遙感地球所)提供的。遙感作業時間是4月20日11點,距離地震發生剛剛過去3個小時。那么科研人員怎么利用遙感技術評估判斷地震災情呢?
④遙感地球所航空遙感中心主任李震說:“遙感航拍得到的高分辨率影像,能請楚地辨識建筑物、道路、河流、車輛等地面信息??蒲腥藛T運用專業知識,與震前的遙感觀測數據比對,就能夠判斷建筑物和道路的受損情況,道路上堆積的滑坡物大小、滑坡的土方量等等,發現潛在的山體垮塌、堰塞湖等次生災害,并確定財產損失的基本情況,確定救援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等?!笨傊眠b感技術監測和評估災情,具有定位準、速度快的特點,可以第一時間獲取災情數據,服務抗震救災。
⑤今年1月,我國中東部地區發生了數次極端強霧霾,主流觀點認為,污染物排放量大,靜穩天氣、擴散條件不利,區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貢獻疊加等是導致強霧霾的主要原因。遙感地球所陳良富研究員基于遙感衛星觀測數據的統計與分析提出,除了人為排放引起的本地污染濃度上升這一內在原因外,水汽、浮塵是造成霧霾來襲、能見度急劇下降的重要外部原因。
⑥目前,對霧霾主要靠地面監測,但地面監測站只能監測地上幾米高范圍內的PM2.5數值。而灰霾隨高度變化,分布不一樣。利用激光遙感手段能獲得霾的垂直分布情況,反映整個區域霾的二維甚至三維情況。如果不科學地認識極端強霧霾的發生機理,就容易判斷錯誤,認為都是由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在治理上進入誤區。要得出科學判斷,僅憑地面一種觀測手段是不夠的,還需要衛星遙感觀測手段來補充,更全面客觀地掌握大氣污染狀況。
⑦另外,遙感技術對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的發現和保護的作用也不容小覷。應用遙感技術,美國考古學家發現了沉沒海底數千年的古埃及名城亞歷山大;希臘考古學家用紅外影像在科林斯灣發現了公元前373年毀于地震的古城“Hekike”;遙感地球所郭華東課題組利用雷達遙感技術發現了阿拉善高原干沙覆蓋下的古河湖串聯系統和明、隋古長城……遙感技術也十分適用于文化遺產保護,它的優勢在于能獲得物體的三維圖像。若能及早對文化遺產進行三維掃描,將來就可按照計算機模型對其進行復原。更重要的是,科學家還能依據這些數據分析破壞發生的原因,如溫度、風力、濕度等,從而指導文物部門進行更加精細的修復。
⑧總之,近些年,我國遙感技術發展迅速,在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廣泛應用。
(文章選自2013年5月13日《人民日報》,有刪減)
【閱讀訓練】
1.請聯系全文內容,將第⑧段空白部分補充完整。
2.閱讀下面句子,聯系上下文,探究括號中的問題。
(1)人類目力有限,遙感技術的出現,讓人類仿佛擁有了另一雙可以無限感知地球的“千里眼”。(為什么說遙感技術是“千里眼”?)
(2)這幅影像圖對抗震決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加點詞為什么不能刪去?)
3.第⑦段中列舉美國、希臘、中國等國專家應用遙感技術的事例有何作用?
4.閱讀下面材料,結合文章內容,回答問題。
材料: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區南面12公里處,歷經東西魏至宋,雕鑿斷斷續續達400年之久,至今已有1500余年歷史。它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現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萬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這些都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極高的藝術造詣。但其風化侵蝕嚴重,如何加以保護一直是個難題。
如何對龍門石窟進行保護?
(林 海 設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