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廣
人的一生,無時無刻不與“度”打交道:理想目標要適度,標準低了,變成鼠目寸光,高了,成了好高騖遠的空想;工作強度要適度,低了無法完成任務,高了人會暈倒,進而無法再工作;營養要適度,高了,營養過剩得不償失,低了,人會營養不良無法健康生活和工作;鍛煉要適度,運動量小了,達不到鍛煉效果,大了,反而對人造成傷害……世間萬事萬物的存在都有兩個極端,或為陰陽,或為高低,或為大小,或為利弊。對于一個具體事物而言,通常處在兩個極端之間的某個點上,保持著穩定的“度”。
“度”維系著事物自身的平衡和良性運行。小時候,常聽大人講,“吃飯只要八分飽,凡事只求八分好”。年逾五十的我,逐漸領悟這句話的內涵。從生理養生角度看,“凡事只求八分好”符合人體健康的需求。吃飯八分飽,胃才能更好地吸收消化。從醫生那里得知,人的心臟每0.8秒跳動一下,每分鐘75下左右,才是人體循環的最佳狀態,鍛煉使出八分勁免得精疲力竭,才能起到健身的作用。從心理養生角度看,“凡事只求八分好”體現知足常樂的思想,為什么有人會“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就是缺乏知足常樂的心態。更主要的是,體現一個“度”字,凡事不要過激過度,但求舒緩適度;凡事不過激、不極端、不偏執,才能以適度的方式應對世事。用禪宗來解讀凡事在不盡處——勢不用盡,話不說盡,福不享盡,事不做盡,則意味最長。
與生活對比,“甘苦”應適度,苦茶啜后,再飲白水,水是甜的,啖過苦瓜,再嚼白膜,饃也甘甜爽口。蜜水飲多了,不僅沒有甜意,反會生出澀味,食鹽過量,齁住嗓子。熱戀中人,過度的耳鬢廝磨,會生出厭倦。小別之后,才會找回對方的可愛??鬃釉疲骸斑^猶不及”,他認為做事須適度,既不能“過”,也不能“不及”,盛極必衰,否極泰來,物極必反。
與他人相處,“智愚”需適度,同其他人打交道,交往的深與淺,待人的寬與嚴,處事的方與圓,利益的取與舍等,都存在著是否適度的問題。“難得糊涂”歷來被推崇為高明的處世之道,其實,“難得糊涂”,難在真正地懂得糊涂,知道在什么時機、什么場合下不該賣弄聰明;難在大智若愚,大巧似拙,把握好糊涂的“度”,在適度糊涂中保存本質的聰明。作為一個人,尤其是作為一個有才能的人,要做到不露鋒芒,既有效地保護自我,又能完全發揮自己的才能,不僅要說服、戰勝盲目自大的病態心理,更要養成謙虛讓人的美德,即達到一種“花要半開,酒要半醉”的狀態,其關鍵是要把握住智與愚的度。
在現實生活中,要將“度”的哲學活學活用,概括起來就是“不養之養”、“不成之成”、“不教之教”,就是做到目標適度、發展適度、管理適度、勞逸適度、舉止適度、心態適度。只有有效運用適度原則,人生才能有和諧、優美、有序、健康,人生方能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