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季養豬有“三怕”
一怕冷。適宜豬生長的溫度是:初生仔豬35℃~32℃,保育豬26℃~20℃,中豬和大豬23℃~15℃。低溫對豬生長增重的影響極為嚴重,當豬舍溫度低于適宜溫度的下限時,每降低1℃,其日增重可減少17.8克;如果舍溫繼續下降至4℃以下時,其增重速度可銳減50%,增加飼料消耗量1倍以上。為此,冬季養育肥豬和妊娠豬要采取綜合保暖措施(如豬舍上覆蓋塑料薄膜等),飼養分娩豬和保育豬要采取供暖設備供暖,可采用地熱、熱風爐、中央空調和保溫箱等供暖設備,減少豬體代謝的消耗,以提高飼養效益。
二怕潮。當舍內環境溫度較低時,相對濕度大,會使豬增加寒冷感。這種低溫高濕的環境,會嚴重影響豬的生產性能,特別對幼豬危害更大。在冬季相對濕度高的豬舍內的仔豬,平均增重比對照組低48%左右,且易引起下痢、腸炎等疾病。不同豬要求適宜的相對濕度是:仔豬為50%~70%、40~80千克體重的育肥豬為70%、80~110千克的育肥豬為80%、繁殖母豬為55%~80%,防止豬舍內潮濕,保證干燥,可通過通風、增加光照、增加保暖墊料等方法來解決。
三怕涼。若水溫、料溫是0℃時,要把這些水、料溫度升高到體溫39℃的水平,豬體就要消耗682~878千卡的熱能,也就等于每天需要0.5~0.75千克的精料白白地消耗在維持體溫上。冬季妊娠母豬喂冰涼水料,還易造成流產等不良后果。因此,在冬季飼養仔豬和母豬,最好喂溫料和溫水,水溫保持在37℃左右為宜。
(李志強)
人工養殖林蛙如何越冬
目前,常用的陸地越冬設施主要有設施越冬池式和窖式兩種。
設施越冬池是指修建在塑料大棚或溫室中的林蛙越冬水池。一般挖長方形水池,深度以能保證冰層下有近1米的水為準,面積按每平方米放越冬蛙300~400只計算,一側有坡度,利于第二年林蛙出水,兩端設進出水口,內鋪設塑料布等防止滲水,池底可放石塊等隱蔽物。當池外最低氣溫達到0℃,水溫高于氣溫的情況下,林蛙即可入池越冬。
地窖的深度可根據當地冬季的氣溫而定,一般越深,窖底的溫度越高。可參考當地菜窖的深度。比如東北地區可挖2~2.5米深的地窖,窖頂覆蓋0.5米土層,留一個通氣口和窖門,氣孔高出窖頂土層0.5米,窖底平鋪一層厚0.25米的泥沙土,放些枯枝落葉,窖溫保持在1℃~6℃,濕度保持在80%~90%。溫度高時要適度通風換氣,濕度可通過噴水來控制。
(崔 巖)
冬季肉鴿養好長得壯
肉鴿雖然有較強的抗寒能力,但冬季氣溫過低,對乳鴿生長發育及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搞好冬季飼養管理是發展肉鴿生產的關鍵環節。
防寒保暖。一是要堵塞鴿舍墻壁上的裂縫和孔洞,不讓肉鴿受寒風侵襲。二是用塑料膜封嚴前后窗。晚上要在窗外掛麻布簾,門上掛防風簾,提高舍內溫度。三是在嚴冬時要保持鴿舍溫度。通常鴿舍溫度在5℃以上時,種鴿可照常產蛋、抱孵、哺育雛鴿,如果溫度低于3℃時,應增設取暖設施。
提高營養。冬季氣溫低,飼料中所含的能量應高于其他季節。
飼料種類多樣化,營養要全面既要滿足種鴿的營養需求,又要滿足雛鴿生長發育的營養需求。一般種鴿的日糧中應含代謝能量11.7兆焦/千克~13.4兆焦/千克、粗蛋白質15%~17%。飼料配方:玉米45%,豆粕25%,顆粒料、高粱、雜豆類各10%,每50千克飼料中添加禽用多維素10克~15克,日喂食2~3次,食后讓肉鴿自由飲水。
供足礦物質飼料配方:黃土30%,細沙25%,貝粉30%,骨粉、熟石灰、食鹽各5%,讓肉鴿自由采食。
加強管理。及時打掃鴿舍、鴿籠中的糞便和脫落的羽毛。常清除巢盤的雛鴿糞,防止雛鴿因糞便污染而生病。保持舍內空氣新鮮。根據天氣情況打開門窗進行通風換氣。
(李 利)
怎樣防治鯽魚彎體病
鯽魚彎體病亦稱畸形病、龍尾病,下面介紹淡水魚患彎體病的原因及防治。
原因。1.營養失衡:飼喂營養不全面的配合飼料、添加了違禁藥品的飼料,均會不同程度引起魚體脊柱畸形。
2.重金屬中毒:比如汞可刺激和破壞神經,導致肌肉收縮;鎘會引起骨質疏松、脫鈣和萎縮;有機磷農藥能使魚類骨骼畸形,如全長0.8~3.8厘米的鯽魚,2.26%的個體發生畸形,全長5~11厘米的鯽魚,有13%的鯽魚發生畸形,全長10~17.5厘米的鯽魚,畸形個體可高達40%。
3.魚體胚胎發育畸形:主要是孵化條件不良影響所致。比如泥鰍身體彎曲或尾柄彎曲,常是孵化時水溫異常引起。魚苗剛出膜時遇到水溫驟變也容易引起彎體。
4.寄生蟲影響:復口吸蟲的尾蚴侵入腦,會使魚在1天后出現身體彎曲,幾天后彎體現象嚴重。腦粘體蟲也可寄生于稚魚軟骨膜、軟骨、脊椎骨和頭骨,使魚體脊椎彎曲、頭部變形。
防治。無論是何種原因一旦淡水魚出現彎體,基本上就治不好了,此時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時把魚處理掉。然后查明原因,防患于未然。對于因重金屬引起的彎體病,其魚塘需多換幾次水,除去重金屬。新開魚池由于土壤中的重金屬鹽類溶解在水中,故要先養1~2年成魚后再養魚苗魚種。最后,要特別注意購買健康的苗種、采用營養全面的飼料、不要亂使用藥品。
母牛出現“倒生”胎咋辦
母牛分娩常常發生“倒生”胎兒,如接產不正確,往往造成難產,仔畜死亡,娩畜遭殃。
母牛妊娠到期,定時娩出。正產可順利分娩,遇上“倒生”娩出就困難了。養畜戶應在產前一個月或一星期進行胎向、胎位,胎勢是否正常的檢查,同時對孕畜注意其特護、防滑,防擠、防其他牲畜傷害,并適當運動。如遇上“倒生”,即“先伸出后肢、蹄底向上并繼續出現飛節”(如果是正產,無需助產,待胎兒產出后,助產人員,進行斷臍和消毒即可),如發現胎位或胎勢不正時,助產人立即將手消毒,換上干凈的工作服或請獸醫處理。
凡是“倒生”的胎兒,不要急于將胎兒拉出,先將胎兒緩慢地推回腹腔,進行整復,通過推回的活動,采取正位矯正,這時助產人隨著胎兒回腹,將手伸至其腹下,握住臍帶根部,隨著推動換位。只要胎兒正位了,就能安全順利地產下。
如果經整復換位了,胎兒露出外陰,應立即拉引助產,減少娩畜的陣痛和娩出的乏力。胎兒產出后,迅速除去口、鼻內的黏膜,以利胎兒的呼吸,然后斷臍消毒。
胎兒接生完畢后,將仔畜置于母畜的身旁,舐毛站立,扶助仔畜誘導輔助吸吮初乳,完成了助產工作。
(鄭衛軍)
巧用明礬治家畜疾病
俗話說:家中有明礬,畜病不作難。根據民間獸醫經驗,用單味明礬或與其他中草藥配伍,可以治療多種家畜疾病。
一、明礬適量,加冰片少許,混合后研細,散布于患處,治療家畜舌創傷。
二、黃瓜1根,挖去子瓤,裝入適量的明礬末,置通風處陰干后,研末。每日一次,敷于患處,治療家畜咽炎。
三、明礬、松香、大黃各等量,先將松香熔化,加入明礬、大黃末,再加香油適量,調成膏狀,外敷患處,可治療家畜燙傷。
四、明礬15克、乳香25克、花椒10克,放在一起,熬水,洗患處,可治療豬乳腺炎。
五、明礬30克、馬齒莧500克,搗爛,加人食醋適量,調敷患處,治療家畜乳房腫脹。
六、明礬10克、瀝青5克,共調和填入患處,治療家畜蹄叉腐爛。
七、明礬30克、食醋50克,將明礬放入醋內,慢火煮干,取出研末,每日點眼一次,治療家畜結膜炎。
(周玉蘭)
假死仔豬急救十法
剛產下的仔豬有的會出現全身癱軟、沒有呼吸、但心臟仍在跳動的假死狀況,如不及時搶救或搶救方法不當,仔豬就會由假死變為真死。
急救前應先把仔豬口鼻腔內的粘液與羊水用力甩出或捋出,并用消毒紗布或毛巾擦拭口、鼻,擦干軀體。急救的方法有下列10種。
1.立即用手捂住仔豬的鼻、嘴,另一只手捂住肛門并捏住臍帶。當仔豬深感呼吸困難而掙扎時,觸動一下仔豬的嘴巴,以促其深呼吸。反復幾次,仔豬就可復活。
2.將仔豬放在墊草上,用手伸屈兩前肢或兩后肢,反復進行,促其呼吸成活。
3.將仔豬四肢朝上,一手托其肩背部,一手托臀部,兩手配合一屈一伸拉動豬體,反復進行,直到仔豬叫出聲為止。
4.倒提仔豬后腿,并抖動其軀體,用手連續輕拍其胸部或背部,直至仔豬出現呼吸。
5.用膠管或塑料管向仔豬鼻孔內或口內吹氣,促其呼吸。
6.往仔豬鼻子上擦點酒精或氨水,或用針刺其鼻部和腿部,刺激其呼吸。
7.將仔豬放在40℃溫水中,露出耳、口、鼻、眼,5分鐘后拿出,擦干水汽,使其慢慢蘇醒成活。
8.將仔豬放在軟草上,臍帶保留20~30厘米,一手捏緊臍帶末端,另一只手從臍帶末端向臍部捋動,每秒鐘捋1次。連續進行30余次時,假死豬就會出現深呼吸;捋至40余次時,即發出叫聲,直到呼吸正常。一般捋臍50~70次就可以救活仔豬。
9.一只手捏住假死仔豬的后頸部,另一只手按摩其胸部,直到其復活。
10.如仔豬因短期內缺氧,呈軟面團的假死狀態時,應用力擦動軀體兩側和全身,促使其血液循環而成活。
(王彩紅)
冬季綿羊脫毛怎么辦
冬季氣候寒冷,飼料枯干,綿羊往往吃不飽,造成嚴重的營養缺乏,出現“饑餓毛”,毛根細,不結實,易脫落,嚴重時在羊脖子、肩、上腹部背部成塊脫落,這是所謂的營養性脫毛。為了防止這種掉毛,入冬后,除對綿羊放牧外,再供給一定數量的草和料,增加營養。尤其是保證給足干草,精料只能用來作為營養的補充,如果有青貯飼草或其他青飼精料更好。
冬季綿羊飼料往往以干草為主,對水的需要量便更迫切,如缺水,會影響干飼料的濕潤,要避免飲冷水,尤其不能飲冰渣水,飲水每日不要少于兩次,以三次水為好。在冬季,給綿羊喂食鹽也很重要,因為它不僅能增加食欲和提高飼料的消化率,而且能有效增加飼料的營養。冬季要適當增大飲水量,以便羊只健康過冬。
(鄭 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