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之

2012年7月,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局長楊棟梁到中國安科院等科研單位調研后,提出了實施“四個一批”項目的安全科技工作部署。安全科技“四個一批”項目,已成為我國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科技強安”戰略的重要助推器。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安科院”)承擔了首批安全科技“四個一批”項目8項,其中科研攻關課題4項,分別為:化工園區事故預警與現場動態監測關鍵技術及裝備開發、金屬礦山采空區探測及處理技術研究、金屬礦床深井開采巖爆監測預警與控制關鍵技術研究、典型塵毒危害監控治理技術裝備研究。可轉化的科技成果3項,分別為:重大危險源監控關鍵技術裝備、尾礦庫風險分級與在線監測預警裝置、礦井災害監測與預警信息系統。可推廣的實用技術1項:高含硫氣田勘探開發安全關鍵技術。
在第二批安全科技“四個一批”項目中,安科院承擔了5個項目。其中科研攻關課題2項,分別為:地鐵新線開通風險檢測與控制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水泥包裝作業粉塵控制技術裝備研發及應用示范。可轉化的科技成果1項:低阻高容塵量新型防塵口罩。重點示范工程2項,分別為:高含硫油品加工安全技術示范工程、木質家具制造企業噴漆作業場所防毒技術裝備應用示范。
上述項目以防范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等行業領域重特大事故和典型職業危害為重點,著力解決共性、關鍵性技術難題,開發先進適用安全技術裝備。在非煤礦山領域,圍繞深井礦山巖爆動力等災害預測與防治、超大型金屬地下礦山開采事故防治技術與裝備等攻關;在危險化學品領域,圍繞化工園區防管控一體化監測監控技術、土地使用安全規劃技術、重大危險源監控與事故應急救援技術與裝備等攻關;在職業衛生領域,圍繞先進適用的勞動防護用品、塵毒防護與治理技術、有毒有害物質現場快速檢測技術等攻關。
截至2013年底,安科院共落實“四個一批”項目研發資金1227萬元;申請專利28項,其中發明專利 17項;取得專利5項,其中發明專利2項;成果應用單位100余家,銷售額達7400余萬元。
成果轉化顯成效
在安科院承擔的首批“四個一批”項目中,高含硫氣田勘探開發安全關鍵技術,目前已在中石油西南分公司龍崗氣田、中石化普光氣田、中石化元壩氣田等20多個油氣田,以及800多個油氣井得到應用,有效保障了油氣田的安全生產。
重大危險源安全監控與應急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已在四川省安監局、山西省晉城市安監局、廣州市南沙區安監局等政府部門,以及中石化華東石油局、北京市潞安油庫、國門油庫等企業成功應用,在重大危險源的日常安全監控和事故應急救援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配套的“安衛通”安監移動執法終端,已在廣西、遼寧、馬鞍山、青島、天津等省市安監部門和企業進行應用,終端用戶達到500余個,有效提高了安監執法與隱患排查的效率,提高了安全監管技術水平。
尾礦庫風險分級與在線監測預警裝置,目前已在全國32座三等以上尾礦庫成功應用;礦井災害綜合監測系統已在中國黃金集團、中國五礦集團、馬鋼集團等7個礦山得到應用,為企業安全生產和事故預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新形勢 新要求 新思路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深化安全生產監管體制改革的明確要求,為我們做好安全科技創新工作指明了方向。楊棟梁局長也多次強調“安全科技工作要攻堅克難,重在突破;狠抓落實,重在效果。”要健全完善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這對安全科技工作和安科院發展提出了新任務和新要求。
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的領導下,安科院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安全生產監管中心工作,堅持“科研創新、技術支撐、人才培養、成果推廣”四位一體的發展思路。培養一支安全專業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建設好一個總部研發試驗基地、一個國家級安全檢測中心和一個安全產業基地;建立一批成果推廣應用示范工程。同時,抓好安科院承擔的安全科技“四個一批”項目中的13個課題,重點突破16個方面的安全生產關鍵技術,轉化推廣20項技術成果。通過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和“四個一批”等科研項目,促進基地和實驗室建設,促進檢測能力和創新能力提升,促進人才培養,實現科技引領、創新驅動、支撐有力的發展目標,為促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編輯 楊 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