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 森
圖書館用戶閱讀心理檔案是指圖書館用戶在使用圖書館資源、接受圖書館服務時所產生的一切與用戶相關的心理及其行為方面的資料。高校圖書館(以下簡稱“高校館”)建立的用戶閱讀心理檔案由專業的心理老師將用戶利用圖書館資源和服務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需求和不良心理行為進行原始記錄并整理,作為日后服務的參考資料,供經過心理知識培訓的館員參考使用。建立用戶閱讀心理檔案是提高服務水平、改善用戶不良行為的有效途徑。
高校館用戶包括學生、教職工,其中學生是主要用戶。學生用戶的心理多種多樣,他們在較大程度上可代表高校館用戶的閱讀心理情況。高校館用戶閱讀心理一般有需求心理和不良心理。
高校館用戶的閱讀需求心理是用戶在使用圖書館資源及接受圖書館服務時由于性格、目的、學歷、心情等的不同而產生的心理,包括方便心理、求新心理、求美心理、娛樂心理、求全心理、求快心理、省力心理、好奇心理等[1]。如查找資料時總希望找到所有資料,包括紙質的、數字的,圖片的、視頻的、文字的,外文的、中文的[2],這就是求全心理。閱讀不良心理包括僥幸心理、憤怒心理、茫然心理、發泄心理、逆反心理、焦慮心理、不信任心理。如一位大一新生初到圖書館,不知道圖書的分類標準,不知道智能系統的使用方法和步驟,怕操作錯了被笑話,不知道該怎么辦,這就是茫然心理。圖書館用戶閱讀心理是用戶在各種情況下各種心理規律的一部分,不但與用戶的自身年齡、性格、學歷、需求有關,也會受到圖書館的環境、制度、服務態度等影響[3]。圖書館員只有在對用戶閱讀心理有充分了解的情況下,才能提供適合其需求服務,引導其遠離不良心理。
高校館用戶特別是學生用戶在思想不夠成熟、素質還有待提高的情況下,使用圖書館服務時難免會有一些不良心理,產生相應的不良行為。圖書館用戶閱讀心理檔案的建立,能較好地幫助館員了解用戶產生不良行為的心理因素,進而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教育和引導,及時制止和預防用戶的不良行為。如心理老師根據用戶在服務臺前排隊時表現出來的情緒及言行,進行調查分析,能了解到用戶當時的心情比較焦慮,把此類用戶當時的心理作為內容收入用戶心理檔案,再遇到這類情況時就知道是用戶的焦慮心理所致。為避免產生這種心理,圖書館可在服務臺前、電子閱覽室、開水機旁等用戶需要排隊的地方放置雜志架,放學校宣傳頁或其他資料,供學生在排隊時隨手翻看,減少焦慮心理的產生。通過觀察圖書館用戶的各種不良情緒及行為,根據已建立的心理檔案,推測其心理,找出令用戶產生不良心理的原因,進而消除誘導用戶不良心理的因素,改善圖書館的學習氛圍,為用戶創造良好的環境。另外,當圖書館某種不良心理行為現象較多時,可參照用戶閱讀心理檔案,舉行相關活動間接地進行宣傳,教育具有不良心理行為的用戶[4]。
圖書館服務的質量決定了用戶的滿意度,圖書館員若不了解用戶的真實需求,較難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要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館員除要了解用戶的學歷、研究范圍、需求范圍外,還應充分了解用戶的心理情況,采取相應措施提供個性化服務。如見到一位用戶從社會科學書庫到自然科學書庫,又到工具書庫,再到自動查詢機前查詢,在已建立用戶閱讀心理檔案的情況下,就能根據檔案資料較快明白該用戶抱著求全心理來圖書館,可能想找到某一主題的所有資料。在這種情況下,館員再稍微了解一下用戶的情況,就能根據業務知識和圖書資料的分布,向用戶提出查詢建議,讓用戶通過簡單的途徑找到最全面的資料。另外,隨著網絡化、數字化圖書館發展,隨著高校館用戶以“90后”為主,圖書館的服務方式有了很大變化,而90后對新技術有較強的接受和使用能力,他們的求新心理更普遍。高校館在確定這些情況的前提下,要向用戶多提供新技術和以新技術為依托的新服務。
當前研究較多的圖書館用戶檔案一般包括誠信檔案、借閱檔案、成果檔案[5]。一些研究人員對圖書館用戶閱讀心理進行了研究,提出建立圖書館用戶心理檔案[6],但真正建立用戶閱讀心理檔案的高校館比較少,且只是對特定用戶建立的閱讀心理檔案,如研究者。有的高校館建立用戶閱讀心理信息庫,這是圖書館用戶閱讀心理檔案的另外一種方式或心理檔案的初試。高校館用戶閱讀心理檔案是圖書館研究人員在掌握心理學的基礎上以某一類用戶類似行為表象為案例建立起來的檔案,而不是具體到每一位用戶的具體信息,具有更強的專業性,與用戶的其他類檔案在研究方式和方法上都有所不同。建立用戶心理檔案作為一個專門工作,是適應圖書館發展的需求,也是對圖書館用戶檔案內容的極大豐富。
圖書館員可完成圖書館用戶檔案建立的大部分工作,這在他們專業工作范圍。但心理檔案涉及一些與用戶隱私相關的心理知識,如果不是在專業知識基礎上做,沒有通過專業的技術手段建立,不但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還可能會引起用戶的不良反應。所以,要想將用戶閱讀心理檔案工作做好,應聘請或安排有經驗的、專業的心理老師來開展。首先,專業的心理老師不但能夠采用科學的方法準確地收集用戶閱讀心理信息,還能夠采用專業技術,以更高的效率完成信息收集,并保證信息的系統性、全面性,為建立用戶閱讀心理檔案提供準確可靠的信息,便于館員學習和應用到實際工作當中。其次,有經驗的專業心理老師在與圖書館用戶進行交流溝通或做調查時,能更好地把握訪談尺度,如哪些問題可和用戶共同探討,哪些不能探討;哪些用戶個人情況可以問,哪些不能問;用戶出現不良情緒時如何及時處理等。再次,館員對用戶閱讀心理檔案的應用也不是簡單經過培訓或者練習即可操作,需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學習和理解,需要遵守嚴格的規則,例如用戶的閱讀心理檔案除本人或者經本人同意之后才可以翻閱,如果有的館員不認為這是很重要的事情,以利用的名義隨意翻閱用戶的閱讀心理檔案,就有可能將用戶的隱私泄露出去,對用戶造成不良影響。只有由專業心理老師負責實際工作的管理,進行嚴格的監督和解釋,才能引起館員的重視,避免館員的盲目性,保證用戶閱讀心理檔案的建立及應用順利進行。
要將建立用戶閱讀心理檔案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開展。首先要保證有足夠的人員參與。隨著圖書館網絡化、數字化發展,館員的傳統服務工作大大減少,技術業務也由專門的人員進行管理,所以一般館員的工作量在某種程度上有所減輕,有足夠的時間來輔助用戶閱讀心理檔案的建立工作。其次,館員不論是在學習用戶閱讀心理檔案的過程中,還是利用用戶閱讀心理檔案為用戶服務時,應有積極性、主動性。
高校館用戶閱讀心理檔案建立的目標是使館員能夠有更多的依據,根據近期常見用戶的需求心理表現及時購置、更新館藏資源,或根據不良心理引起的不良行為及時進行網絡宣傳、增加標識語或加強監督從而制止不良現象,防止更多不良行為的產生。圖書館有必要邊建立用戶閱讀心理檔案,邊在實際工作中充分利用。只有由專業的心理老師將用戶閱讀心理檔案進行歸納、整理,再加上館員的工作經驗,才能將其恰當地應用到圖書館用戶服務當中,實現建立用戶閱讀心理檔案的價值,也才能為用戶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特別在是對新生的教育服務工作中,能較好地維護圖書館學習環境,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
高校館用戶群體在概念上是固定的,即學生及教職工,但隨著新生的加入和畢業生的離校,新的現象總會出現。圖書館要持續收集用戶心理行為材料,對用戶閱讀心理檔案及時更新。讓用戶的閱讀心理檔案和其他檔案一樣隨著時間的變化經常得到更新、補充,處于動態變化中,只有這樣才能使研究一直進行下去,并能保證其在實際工作中的有效應用。
[1] 徐華芬.研究讀者心理 提供優質服務[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1990(4):49-52.
[2] 何小玲,韋衣昶.基于用戶心理的網絡信息資源編目思考[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9(6):28-31.
[3] 婁文芳,張素芬.重視讀者心理需求,搞好圖書館優質服務[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1(5):92-94.
[4] 李和順.面對讀者心理危機的思考[J].圖書館建設,2009(11):62-65.
[5] 張志娟.網絡環境下基于服務的圖書館用戶檔案問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
[6] 張世蘭. 高校圖書館讀者心理研究及服務對策[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0(4):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