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玖君,李大武,張慧琴,鄧新建,馮浩
(1.庫爾勒市氣象局,新疆庫爾勒 841000;2.且末縣紅棗管理中心,新疆且末 841900;3.吐魯番氣象局,新疆吐魯番 838000;4.且末縣氣象局,新疆且末 841900)
且末地區紅棗越冬綜合凍害指數研究
黃玖君1,李大武2,張慧琴3,鄧新建1,馮浩4
(1.庫爾勒市氣象局,新疆庫爾勒 841000;2.且末縣紅棗管理中心,新疆且末 841900;3.吐魯番氣象局,新疆吐魯番 838000;4.且末縣氣象局,新疆且末 841900)
根據且末氣象站1971—2012年冬季逐日氣溫資料,通過對冬季極端最低氣溫、日平均氣溫≤-10℃負積溫、最低氣溫≤-18℃日數、≥1 cm積雪持續日數等凍害氣象因子進行標準化處理,運用主分量分析方法計算紅棗綜合凍害指數,并采用線性回歸,Mann-Kendall檢驗和小波分析方法對綜合凍害指標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綜合凍害指數數值越小,凍害越嚴重;確定綜合凍害指數≤-1.0為紅棗出現凍害的臨界指標;凍害指數在1977年前后出現了一次增大突變;預測2013年冬季紅棗受凍情況與實際一致。
紅棗;越冬凍害;凍害指數
且末地處昆侖山北麓,塔里木盆地東南緣,境內光熱、水土資源豐富,全年每平方厘米太陽輻射量為150 kcal,年日照時數高達2 908 h,棗樹萌芽到果實成熟期≥0℃的積溫為3 852℃,秋季紅棗成熟期日平均溫差達到20℃以上。所產紅棗外形豐滿美觀,果皮深紅發亮,平均單果重11.5 g。干棗果肉富有彈性,肉質緊密,耐擠壓,肉核易分離,含糖量60%~70%。因個大飽滿,皮薄肉厚,品質極優,綠色無污染,2009年成為新疆首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紅棗標準化生產基地”。截至目前,全縣耕地面積26 800 hm2,種植紅棗就達9 380 hm2,掛果面積7 035 hm2,年產鮮棗21 000 t,總產值3.4億元,人均增收6 400元。紅棗已成為且末縣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和陽光產業。然而且末又是典型的氣象災害頻發區,大風、沙塵暴、越冬凍害是其主要災害。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和新疆區域氣候的變暖,異常極端天氣事件頻繁發生。根據且末縣紅棗管理中心統計,近10a來,2001/2002年冬季紅棗受害面積536 hm2,2007/2008年紅棗凍害最嚴重,凍害面積4 059 hm2,其中嚴重凍害就達1 291 hm2,2010/2011年冬季持續嚴寒也都對紅棗產業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峻考驗??梢姡緝龊σ殉蔀榧t棗產業的主要氣象災害之一,故開展紅棗凍害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有關棗樹凍害研究很多,如張亞新等[1]對阿克蘇地區棗樹凍害類型及主要氣象因子進行了分析,胡云喜等[2]對塔里木河上游墾區棗樹凍害調查及預防對策進行分析,但這些研究大多側重于對凍害成因的分析。截止目前,對本地區棗樹綜合凍害指標的研究尚不多見。果樹凍害主要原因是氣象因子的異常變化、低溫強度及其持續時間等因素綜合決定其受凍程度[4]。本文利用且末縣冬季氣象資料和紅棗災情資料,綜合考慮極端最低氣溫、低溫強度及持續時間、積雪日數等因素對紅棗凍害的影響,應用主分量分析方法計算且末紅棗綜合凍害指數,分析其變化特征和周期特征,為特色林果防災減災提供科學依據。
1.1 資料
1.1.1 氣象資料
以12月至次年2月為冬季,選取且末氣象站1971年12月—2013年2月的逐日最低氣溫、日平均氣溫及積雪日數等氣象資料作為凍害主要因子進行分析。
1.1.2 紅棗凍害資料
紅棗凍害災情資料來自且末縣紅棗管理中心。
1.2 分析方法
1.2.1 主分量分析
將相關性顯著的凍害因子序列,運用主分量分析方法[4],計算紅棗綜合凍害指數。
1.2.2 變化特征分析
采用線性回歸方法分析綜合凍害指數的趨勢變化特征,用Mann-Kendall方法進行突變檢測;運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研究凍害指數周期變化特征[7]。
2.1 紅棗綜合凍害指數的分析與計算
2.1.1 凍害因子的分析
根據前人研究[1-3]和近幾年觀測調查凍害情況,經分析確定,以極端最低氣溫表示冬季短時冷暖的強度,定義為x(1℃);以日平均氣溫≤-10℃的負積溫反映冬季嚴寒的累積效應,定義為x(2℃);因一定低溫條件持續時間過長,超過樹體忍耐限度果樹就會凍傷[4],因此,經相關檢驗以最低氣溫小于-18℃定義為x(3℃);冬季積雪可增大棗樹地表濕度引起凍害,因此以冬季積雪大于1 cm日數定義為x(4d);各指標的原始值見表1。
由表1可見,且末1971—2012年冬季極端最低氣溫為-27.3℃,出現在2007年,該年且末紅棗出現了嚴重凍害;年極端最低氣溫最大值-15.4℃,出現在2004年,為42a最暖冬季。日平均氣溫≤-10℃的負積溫最大值出現在1984年冬季,為-596.9℃,負值越大出現凍害的概率也就越高。42a中有5a負積溫為0,分別是1985、1989、1999、2003、2006年冬季,這幾年果樹均安全越冬。最低氣溫≤-18℃的日數最長為25d,出現在2007年冬季,低溫持續時間長凍害可能性也越大。≥1 cm積雪最長日數出現在1977年和2007年,積雪時間長,引起根頸凍融交替造成凍害。
2.1.2 各指標因子相關性分析
計算表1中x1,x2,x3,x4序列間相關系數,結果顯示x1,x2,x3,x4之間線性相關顯著,R(x1,x2)= 0.680,R(x1,x3)=-0.858,R(x1,x4)=-0.623,R(x2,x3)=-0.917,R(x2,x4)=-0.518,R(x3,x4)=0.604,其中x1、x3和x2、x3相關程度最高,這6個相關系數均通過信度為0.01的顯著性檢驗。說明它們之間互相存在顯著的線性相關關系。

表1 且末紅棗凍害因子原始值
2.1.3 綜合凍害指數的計算
用主要分量分析方法[4-6],計算出凍害指標x1、x2、x3、x4序列4個的主要分量,把其中一個物理意義清晰,且方差占總方差大部分的一個主要分量(要求這個主要分量的方差對總方差的貢獻率大于75%),作為該站的綜合凍害指數[6]。計算出綜合指數如下:
yi1=0.519 9x1+0.515 9x2-0.536 8x3-0.418 8x4(1)
由表2可見,通過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1個主成分,第一個主要分量方差已占到79%,即新變量包含原始變量79%以上的信息,且其物理意義明確,表明新變量yi1可以表示且末紅棗冬季凍害程度的綜合指數。
由式(1)可見,最低氣溫愈低,對新指數的貢獻越大,這一部分對新指數的貢獻為0.52;而負積溫越多,對新指數貢獻越大,這一部分為0.52,最低氣溫持續日數越長對凍害指數貢獻越大,這一部分為-0.54,大于1 cm積雪日數越長對凍害指數貢獻越大,這一部分為-0.42,根據式(1)計算且末冬季的綜合凍害指數(圖1)。

表2 各凍害因子在主分量中的特征向量及其貢獻率

圖1 且末紅棗凍害指數的年際變化
2.1.4 凍害指數臨界指標
1971—2012年且末紅棗綜合凍害指數最小值為-6.00,出現在2007年冬季,與前面分析的42a最冷的年份是一致的,是出現凍害最嚴重的一年。最大值為1.88。2004年是最暖的冬季,當年極端最低氣溫-15.4℃,是42a來最高的一年。且末在最近的2008年冬季未受過凍害,根據經驗法,結合數理統計和對比印證方法,確定綜合凍害指數小于-1.0為紅棗凍害臨界指標。42a中出現凍害概率為17%,進入21世紀有3a達到了紅棗凍害標準。由于且末2001年才開始大面積種植紅棗,對于之前紅棗凍害情況無法得到驗證(圖1)。
2.2 綜合指數的年代際分析
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以前,指數波動明顯,80年代中期到2000年代前期進入一個相對平穩期,即這期間受凍害概率較小,2000年代中期后綜合凍害指數又開始進入一個明顯的波動期,即紅棗安全的不確定性在增加。
2.3 綜合凍害指數的突變分析
用Mann-Kendal方法檢測綜合凍數指數的突變,給定0.05顯著性水平(u0.05=1.96),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初以來凍害指數呈增大趨勢,并在2000年以前維持相對穩定,尤其在1989年前后超過了顯著水平0.05的臨界(u0.05=1.96)。圖中UF與UB曲線的交點位于臨界線之間,交于1977、2006年前后,其中只有在1977年前后交叉后呈上升趨勢,2000年代中后期UF與UB曲線也出現了一些交點,但突變趨勢不明顯。
2.4 綜合凍害指數的周期變化特征分析
本文用Morlet小波變換分析且末紅棗凍害指數的多時間尺度特征。圖2為紅棗綜合凍害指數小波變換實部,由圖2可看出,綜合凍害指數變化存在多時間尺度特征,年代際變化以38~42a左右的周期信號明顯,表現為明顯的“正—負—正”閉合中心貫穿整個序列且交替振蕩顯著,即為明顯的冷—暖—冷交替變化。20世紀80年代以前為偏冷期,此后至2000年為偏暖期,進入21世紀后前12a為偏冷期。此外年代際尺度還存在17a的準周期;年際尺度存在9a周期,但這種周期在2000年以前信號最強,2000年以后有向更短周期發展的趨勢,并在2005年以后形成3~5a周期變化。從大尺度背景來看,負值中心還未閉合,由小波系數負值范圍可推測[7],未來一段時間綜合指數仍處于負值區,但從小尺度變化來講,預測2013年冬季凍害指數處于正值區周期,屬不易受凍年份。經過計算檢驗,2013年冬季綜合指數為1.46,與預測結果一致。

圖2 凍害指數的Morlet小波變換實部
(1)且末紅棗凍害指數能較好反映凍害情況,綜合凍害指數越小,凍害程度越大,確定凍害指數小于-1.0為凍害臨界指標,基本上能涵蓋歷史上受凍害年份,尤其包含了2000年以后凍害基本情況。但由于且末紅棗發展歷史較短,無法對2000年以前凍害年份進行檢驗。2010年冬季綜合凍害指數排名較靠前,卻沒有相關災情記錄,可能與經過2007/2008年冬季的極端嚴寒,且末縣各級政府加強了紅棗防凍措施有關。
(2)且末紅棗凍害指數增大趨勢不明顯,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以前,指數波動明顯,80年代中期到2000年代前期進入一個相對平穩期,這期間受凍害概率較小,2000年后又開始進入一個明顯的波動期。
(3)紅棗綜合凍害指數年代際變化以38~42a和17a左右的周期信號明顯。從大尺度背景來看,未來一段時間綜合指數仍處于負值區,但從小尺度來看,2013冬季凍害指數處于正值區周期,事實上2013年冬季為明顯暖冬,紅棗未受凍害。
(4)果樹凍害是氣象因子、植物學因子以及其它人為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本文從極端最低氣溫、負積溫、低溫強度持續時間以及冬季積雪角度,研究發現紅棗綜合凍害指數,主要為該地區紅棗凍害預報預測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但由于棗樹受害年份少,對于凍害因子的確定有可能還不全面,今后仍需持續開展這方面的研究。
[1]張亞新,劉海蓉,李茂春,等.阿克蘇地區棗樹凍害類型及主要氣象因子的影響分析[J].沙漠與綠洲氣象,2009,3(6):43-46.
[2]胡云喜,李茂春,全學榮.塔里木墾區上游棗樹凍害調查及預防對策淺析[J].沙漠與綠洲氣象,2009,3(5):41-49. [3]魏天軍.2008年寧夏棗樹凍害調查[J].中國果樹,2009(2):62-64.
[4]黃嘉佑.氣象統計分析與預報方法[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9:57-69.
[5]張仕明,吳鈞,史玉輝,等.庫爾勒香梨樹冬季凍害指數及其變化特征分析[J].中國農業氣象,2012,33(3):462-467.
[6]馮穎竹,梁紅,黃璜.廣東冬季寒害指標研究[J].自然災害學報,2005,14(1):59-65.
[7]魏風英.現代氣候統計診斷與預測技術[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9:57-69.
Index of Freezing Injury on Jujube in Qiemoarea in Winter
HUANG Jiujun1,LI Dawu2,ZHANG Huiqing3,DENG Xingjian1,FENG Hao4
(1.Korlameteorological Bureau,Korla 841900,China;2.Qiemomanagement Center of Jujube,Qiemo 841900,China;3.Turpanmeteorological Bureau,Turpan 838000,China;4.Qiemeomoteological Bureau,Qiemo 841900,China)
according to the daily temperature data during 1971-2012 in themeteorological station of Qiemo,themeteorological factors of freeze injury including winter extremelyminimum temperature,negativeaccumulated temperature with dailyaverage temperature≤-10℃,day numbers of the lowest temperature≤-18℃,last days of snow≥1cm were standardized.The principal componentanalytical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freezing injury of jujube,and the linear regression,Man-Kendall testingand waveletanalysis were used toanalyze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freezing injury.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smaller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frost damage was,themore serious freeze injury was;wealso determine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frost damage≤-1.0 was the critical index for freeze injury occurrence;the index of freezing injury hadan increasedmutation in 1977.
Jujube;freeze injury in winter;index of freeze injury
S425
B
1002-0799(2014)06-0056-04
10.3969/j.issn.1002-0799.2014.06.010
2014-04-14;
2014-07-17
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專項(CCSF201425);巴州科學技術研究(含星火)計劃項目(201306)和巴州氣象局創新團隊項目(201312)共同資助。
黃玖君(1975-),女,工程師,主要從事氣象服務和農業氣象工作。E-mail:xjscmy@126.com
黃玖君,李大武,張慧琴,等.且末地區紅棗越冬綜合凍害指數研究[J].沙漠與綠洲氣象,2014,8(6):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