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贊鑾

企業集團化是我國當前企業組織制度創新的一種表現形式,在企業集團化的組建進程中,由于企業集團與分公司的諸多定位不同,企業集團與分公司、全資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參股公司之間,安全生產工作應是怎樣一個管理模式,工作思路與工作途徑如何銜接?這是擺在集團負責人與集團安技部門面前的難題。要解決好這一難題,筆者建議應從以下方面定位,并理清思路。
企業集團安全管理工作模式
安全管理模式是為實現“安全第一,預防為主”而建立的安全管理組織形式和安全生產行為方式。安全管理包括對人、設備、材料,以及生產環境等方面的管理,其核心是對人的管理,規范人的行為,充分發揮人的技能,強化生產系統的安全性,實現安全生產的目的。
企業集團與分公司的安全管理模式
企業集團是一個獨立的企業法人,必須履行《安全生產法》等相關法律賦予的安全生產法人主體責任。分公司是企業集團的一個分支機構,不是獨立法人,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獨立組織生產經營的支配權,擁有相對完整的安全、生產、技術、設備、財務、勞動用工等管理系統,除法人身份以外,能獨立地對外開展經濟活動,《安全生產法》等相關法律賦予責任,對分公司同樣適用,且一個都不能少。但兩者工作重點不同,企業集團工作側重在安全生產重大決策、投資、監督、檢查、指導及協調、服務方面;分公司工作側重在貫徹、執行。所以,對于分公司的安全管理,采取的是集權式的管理模式,即由企業集團總部對其直接監督管理,安排布置工作,定期進行安全檢查。
企業集團與全資或控股子公司的安全管理模式
企業集團與全資或控股子公司雖然都是獨立法人,但兩者身份不一樣。全資或控股子公司具有完全的自主性,有自己的獨立經營機構和生產運行體系,在法律上必須獨立承擔《安全生產法》等相關法律賦予的責任。企業集團是全資或控股子公司的大股東,企業集團作為出資人,在安全監督管理方面對全資或控投子公司具有完全或占主導地位的權利和義務。所以,對于全資或控股子公司應采取授權加監督的形式管理。企業集團每年應將安全工作目標、措施、要求等內容,通過全資或控股子公司的股東會、董事會下達給經營班子,由他們負責具體的組織落實,企業集團負責安全監督檢查。
企業集團與參股公司的安全管理模式
參股公司與全資或控股子公司的性質大體相同。與控股子公司相比,主要區別是企業集團對參股公司控制力不占主導地位。所以,對于參股公司主要采取建議的安全管理模式,通過派駐該公司的管理人員進行督促、引導。
企業集團安全管理工作
思路與途徑
基于以上企業集團關系和定位的分析,企業集團的安全管理模式主要定位于監督、指導和服務,督促各分公司子公司認真履行《安全生產法》等相關法律責任,檢查其是否盡職到位,對不符合項責令其進行糾正,保障安全投入,努力為各分公司子公司提供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實踐證明,要做好企業集團的安全工作,關鍵在于充分發揮各子公司在安全管理上主動排查自身事故隱患功能,實施隱患治理,方可保障生產安全。
從人員配備和機構健全上努力構建安全管理的組織保障
組織保障就是必須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人力資源,保證組織力量。企業集團成立安全生產委員會或安全生產領導小組,負責安全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公司董事長或總經理擔任安委會主任,對安全工作負全面責任。這是落實《安全生產法》規定的義務,同時確保從領導層重視安全生產工作。集團總部設立安全生產管理部門,配備專職管理人員,具體落實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各個分公司、子公司也按要求設立安委會和安全管理部門。從人員配備和機構健全上,努力構建安全管理的組織保障,確保各項安全管理工作責任落實到部門、個人。
從制度建設和實施考核上努力構建安全管理的機制保障
一方面要完善公司的制度建設,分清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三套機構的安全管理權限,明確各分公司子公司及生產、安全、技術、投資、財務等各部門和人員的安全職責,制訂完善的安全責任制;要建立安全例會、監督檢查、安全與薪酬考核、事故管理等各項制度和事故綜合應急預案,從制度上理順企業集團內部的工作關系,明確管理職責和權限,特別是對分公司子公司明確安全工作的約束內容和激勵措施。另一方面要加強監督,認真實施考核,發揮安全管理的約束和激勵機制。企業集團對各分公司子公司實行目標考核,簽訂安全責任書,明確安全指標、考核辦法,對完成安全目標的給予獎勵,對未完成目標的,根據事故等級和損失程度劃分不同層次進行扣罰。具體問題應具體分析,對危險程度、管理難度不同的分公司子公司,考核指標、考核內容應有所不同;對不具備法人的分公司,不僅要執行目標考核,還應對其安全管理過程進行控制,實行有針對性的考核,使得安全工作能得到較好落實。考核內容主要是分公司日常安全檢查、隱患治理、培訓教育、安全活動、工作履職情況,根據考核情況給予獎勵或處罰。
從安全投入和科技創新上努力構建安全生產的技術保障
企業集團在規模擴張過程中,切忌一味追求下屬企業產出而不對其進行投入,切忌片面地強調成本考核而忽略了安全生產成本。若過高地強調成本考核,只將下屬企業效益與其管理薪酬掛鉤考核,由于安全效益的隱蔽性和滯后性,必然使管理者弱化安全投入。企業集團在并購、重組、整合過程中,一定要始終不忘安全投入,提升原來落后、淘汰、安全性差的生產裝備和技術,要通過技術創新,引進新工藝設備,實施安全改造,減少危險工序和作業人員,提高自動化和本質安全水平。
從開展活動和宣傳交流上努力構建安全生產的文化保障
企業安全文化影響員工的安全態度、安全意識,進而影響著員工的安全行為。通過開展系列活動進行安全宣傳,將企業集團的安全文件滲透到各分公司子公司。如在“安全生產月”活動中開展形式多樣化安全宣傳、教育培訓,用廣播、板報、宣傳欄、橫幅、企業集團新聞、網絡等宣傳載體,廣泛為安全宣傳造勢;逐步推行統一的集團安全文化宣傳標識牌;組織安全知識競賽、演講比賽,舉辦“安康杯”等活動,促進企業集團上下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圍。
總之,企業集團的安全管理工作,重在由分子公司落實,分公司子公司安全管理方式轉變應與時俱進。過去單一工廠的安全管理是直接落實、具體實施;而現今企業集團的安全管理則是監督、指導分公司子公司落實。因此,建立科學的企業集團安全管理模式,營造有效的安全管理機制對現代企業管理非常重要,它能使分公司子公司形成一個自我約束、自我激勵的機制,及時發現安全隱患、落實隱患整改,確保企業安全生產。 編輯 邊 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