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君

“869#罐區外,中轉泵房內10#泵出口壓力表損壞。”
“87儲罐區中控室有一臺感溫火災報警器故障,未及時維修。”
“87罐區22#、23#、24#儲罐區罐外壁保溫層腐蝕穿孔,罐底板邊緣板未做防水層。”
……
這一條條問題和隱患,是2013年國務院安委辦督查組給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下發的整改督辦函中,針對中石油大連石化分公司的安全生產及管理現狀,提出的具體問題。
防患于未然
2013年7月中旬至2013年9月底,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在全國開展了石油化工企業、石油庫和油氣裝卸碼頭安全專項檢查(以下簡稱“專項檢查”)。“專項檢查是安全生產大檢查的細化和延伸。” 參與專項檢查的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監管三司副司長孫廣宇概括說。
孫廣宇說,安全生產工作不能強調一次緊一下,過后又松懈了。不要等出了一大堆事再搞,要防范于未然,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2013年進行的安全生產大檢查很有成效,查到了很多隱患,也采取了許多務實的整改措施。此次專項檢查,也按照安全生產大檢查提出的“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要求,對全國所有的石油化工企業、石油庫和油氣裝卸碼頭,開展拉網式安全專項檢查,對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海南11個省(區、市)內,所有沿海石油化工企業、石油庫和油氣裝卸碼頭進行了重點檢查。特別是近幾年事故多發的企業,督查組更是進行了細致周密的檢查,幫助企業分析事故教訓,查找深層次a原因,提出整改要求和建議。
國務院安委辦分兩次,組織了13個督查組,對11個沿海省份的63家石化企業、82家石油庫進行了檢查,檢查發現問題和提出整改建議2 758條,向11個重點省份的省級安委會和7個中央企業總部下發整改督辦函34份。“其中包括專項檢查中發現的普遍問題,還有針對每個地區、企業的具體問題和隱患。”孫廣宇介紹說。
突出問題
這次專項檢查中,國務院安委辦督查組把11個沿海省份中,煉油能力200萬t/a以上的石化企業和儲量100萬m3以上的石油庫,進行了全覆蓋的檢查。其他地區的石化企業、石油庫和油氣裝卸碼頭,由市縣兩級安委會組織了全覆蓋的檢查。
作為督查組的成員,孫廣宇參與了上海、浙江、福建、廣西、海南5個省市的專項檢查,對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體制機制不順、安全防范標準不完善等問題印象深刻。
他舉例說,按照有關規定,國家石油儲備庫由國家能源局主管,而能源局通常會委托中央企業對儲備庫進行管理,但是儲備庫日常運行、維護的費用由國家財政負責。“如果排查出隱患需要整改,整改資金需要向企業總部、能源局、財政部等層層請示,將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和安全生產。”
還有一些中央企業下屬的石油庫,普遍存在日常生產運行、安全管理、檢修維護、經營銷售等業務由不同的單位管理等問題,承擔運行管理的企業(或部門)沒有自主決策權,動火等危險作業及隱患整改資金,均需向上級單位層層申請審批,嚴重影響企業主體責任的落實。
“比如,某央企在江蘇南京設立一個單位,管理浙江沿海的幾個石油庫的生產運營,假如發現隱患需要整改資金,則必須要向南京打報告申請,這會大大延誤隱患整改的時機。”孫廣宇舉例說,“按規定明明需要進行一級動火作業,而企業為減少審批麻煩,就打擦邊球,湊合改成二級動火作業,弱化了現場的安全管理。”
另外一個現象是,有的石油庫的工作人員是借調過來,人員沒有實現本地化。好比在浙江沿海石油庫工作的人員,籍貫是河南的,工作安排是上一個月,休一個月。孫廣宇認為,“這和‘臨時工沒有多大差別”,一個月不接觸石油庫的生產運營,也就不了解這一個月的安全生產有哪些變化,工作不連續,相當于斷篇了。“雖然有一些書面的交接,但過于簡略。”剛熟悉熟悉,又換班了,所以孫廣宇提出,“人心不穩是安全生產的一大隱患。”
在分別對合資企業與國內企業的石油庫進行檢查后,孫廣宇認為,我國石油庫整體的安全設防水平低,安全技術標準有待提高。以石油庫中常見的浮頂儲罐為例,國外從設計上就充分考慮了安全性。在石油的輸入、輸出過程中,為平衡儲罐內外壓力,我國的通常做法是,在內浮頂罐上加裝一呼吸閥,以此來調節壓力;而國外的通用做法是,向儲罐的空間內充裝氮氣,這樣的好處是避免儲罐內混入氧氣,與油氣揮發的可燃氣體混合,達到爆炸極限。“如此,石油儲罐的安全風險就降低很多。”
解決思路
“對于專項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解決,好的做法要固化下來,加以推廣。”孫廣宇介紹說。
針對安全管理體制機制不順的情況,督查組建議依靠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監管部際聯席會議,加強部門溝通協調,研究探討國家石油儲備庫的安全管理辦法。督促有關中央企業明確安全生產責任,簡化管理層級,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根據專項檢查中突出的共性問題,像責任制的健全、危險源的管控等,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制定了《化工(危險化學品)企業保障生產安全十條規定》《關于加強化工過程安全管理的指導意見》等一批新規則制度,加強企業的安全基礎建設。孫廣宇還透露,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將加快制修訂化工行業的標準規范,如:安全防護距離、可容許風險等國家標準,完善化工企業規劃布局,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在這次專項檢查中,督查組除了采用統一的檢查表,對企業進行檢查外,另一個創新點就是,聘請專家進行現場點評指導。”孫廣宇介紹說,督查組組織了72名安全管理、工藝運行、設備儀表、公安消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專家,一同深入企業現場進行全面檢查,對企業的安全生產狀況進行“免費體檢”,對安全管理進行現場點評指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聘請專家進行安全檢查,能夠解決部分中小企業安全管理人員不足、安全技能不強的問題,將隱患排查得更徹底。孫廣宇介紹說,江蘇、河南等省份專門制定了企業聘請專家定期進行安全檢查的相關制度,并與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掛鉤。三級達標企業一年需要聘請專家進行3次檢查;二級達標企業一年要聘請專家進行2次檢查;一級達標企業一年只要聘請專家進行1次檢查即可。“相當于同時促進隱患排查和標準化建設兩項工作,值得在全國推廣。”
“只要企業內部有足夠的專家,企業自查也是被承認的。”孫廣宇分析說,這一措施實際上也是鼓勵企業多培養自己的專業人才,假如企業內都有響當當的化工專家,那么我們安全生產的可控度就大大增加了。
另外,孫廣宇建議,安全檢查要繼續堅持“四不兩直”(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的方式方法,因為提前告知,有些危險作業(如動火作業)就會被取消,可能就看不到最真實的生產狀況。
編輯 鄭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