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國經濟強勁上揚,歐洲經濟咸魚翻身,日本經濟溫和復蘇,新興市場波瀾不驚,過往一年的基礎積淀與健康生態使得人們對2014年世界經濟前景增添了更多的期待與祝愿。聯合國剛剛發布的《2014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指出,2014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達到3.0%,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更加樂觀,認為世界經濟在2014年會增長3.6%,顯著高于2013年2.1%的經濟增長結果。
除了日本經濟因受到消費稅提高3個百分點影響,從而經濟增長率較2013年可能出現小幅回落外,發達經濟體經濟尤其美國經濟所扮演的全球經濟“引擎”作用將在2014年進一步增強。IMF預計,2014年美國經濟將增長2.6%。當然,支撐與維系美國經濟持續勁升的已經不再是擴張性的貨幣政策,而是已經逐漸康健起來的國內消費動能。據美聯儲最新季度資金流向報告,2013年三季度美國家庭部門的債務自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實現正增長,這意味著美國家庭不再都是凈償債,增加負債加杠桿的過程又重新開始了。不僅如此,美國的失業率已從2013年年初的7.9%下降到了年底的7%。不難想象,家庭消費杠桿的增加,外加失業率的降低,雙重力量必然強力撬動消費這一美國經濟增長主動力作出更大改善。正是如此,總統奧巴馬在2013年年終新聞發布會上稱2014年將是美國經濟“突破性的一年”。
已經從“重癥病房”轉移到“普通病房”的歐洲經濟無疑將在未來一年中得到進一步的康復。觀察發現,2014年堪稱是歐盟的“改革年”,除了歐洲央行將對歐元區規模最大的130家銀行展開全面壓力測試從而制定出問題銀行的統一解決框架,進而有效恢復金融機構的信貸功能外,歐盟還將敦促債務國家經濟結構改革,啟動投資預算達770億歐元(1053億美元)的歐盟“地平線2020”科研規劃,建立預計帶動90萬個就業崗位的“單一數字市場”,為經濟打造新增長點。不僅如此,對外歐盟將推進歐加、歐日、歐美自貿協定談判,與中國也將開啟中歐投資協定談判,而且前三項自貿談判都有可能在2014年瓜熟蒂落。據歐盟預計,若未來談判的數項自貿協議生效,將給歐盟帶來每年2.2%的經濟增長。由此,IMF也預測,與2013年歐元區經濟收縮0.4%完全不同,2014年歐元區將逆轉實現1%的正增長。
對于新興市場而言,雖然過去一年中的經濟增長降到了4.5%,但未來止跌企穩將是大概率事件。由于中國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巴西促進消費增長的同時釋放出更大的投資能量,同時印度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改革,俄羅斯推動經濟均衡增長戰略,“金磚四國” 借助經濟結構調整所培植出來的內向性經濟增長動能顯著增強。不僅如此,新興市場中的其他國家經濟也將與“金磚四國”并駕齊驅,IMF預測結論是,非洲國家2014年經濟增速為4.7%,拉美地區達到3.2%。整體來看,2014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將上升到5.1%。
比較而言,未來發達國家經濟復蘇將快于新興市場國家,而且新興市場因前期透支,以及發展方式轉型等原因,經濟增長將適度放緩,由此,IMF推算,2014年發達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升到54%(按美元匯率計算);不過,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發達國家的貢獻率降到35%,新興市場的貢獻率仍達65%,作為整體,新興市場經濟增長仍高于發達國家(IMF預測2014年為2%)。因此,并不像許多人所作出的全球經濟增長將主要由發達國家來驅動的結論那樣,2014年世界經濟將憑借“雙速引擎”一路快行。
在各大經濟板塊競相拉動的同時,世界經濟增長所能獲得寬松貨幣政策(QE)能量并不會得到全面的稀釋或根本性松動。雖然美聯儲從2014年1月開始逐漸縮減購債規模,并有可能到年底徹底結束購債計劃,但美聯儲強化了保持低利率的前瞻性指引,強調超低利率將延續相當長時間,其對國內經濟增長會形成進一步呵護與支撐。重要的是,歐盟、英國、日本等這些擁有國際貨幣發行權的經濟體不僅不會退出QE,而且有可能因勢繼續加碼,發達經濟體因為貨幣政策局部適度收緊所產生的沖擊非常有限。
的確,美聯儲縮減或退出QE對新興市場形成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資料顯示,在過去5年時間里,美聯儲的寬松措施總計向金融市場注入了2.75萬億美元,而且至少有近2萬億美元流向了新興市場國家,QE的退出就意味著資本將加速回流美國,新興市場國家會承受“抽血”之苦,甚至不排除金融市場動蕩。但必須看到,如今新興經濟公共和私人部門的資產負債表比10年前要穩健的多,而且金融市場的審慎監管機制也有所改進,同時“金磚國家” 已經聯手創立了規模為500億美元的開發銀行和1000億美元的應急基金,其協同抗御金融風險的能力大大提升。從這個意義上而言,QE的漸次退出不會打亂新興市場經濟增長的腳步。
作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馬車”——國際貿易將在2014年安裝更為強大的“發動機”。 一方面,啟多哈回合“早期收獲”談判已達成“巴厘一攬子協定”,同時,WTO內《服務貿易協議》與《信息技術協議》的談判也將在小范圍內展開。據經合組織研究報告,WTO的“早期收獲”中,貿易便利化協議將幫助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增長10%,發達國家出口增長5%。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報告推算,一旦達成上述協議,將每年給全球增加近萬億美元貿易額,并將提供2100萬個職位,這對全球經濟的持續發展來說是巨大的利好。基于此,IMF預測,2014年國際貿易將增長4.9%,超出2013年的2個百分點。
(作者系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經濟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