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前行的力量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加速推進,工業災害防治壓力正在日益增大,安全生產問題成為黨委政府的心病。如何確保安全生產持續平穩,經濟發展持續健康?長沙市、耒陽市、雙峰縣、株洲市形成了“不安全不生產”“安全生產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安全生產重在平時”“安全隱患必須由企業從源頭治理開始”的共識。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加速推進,城市高危行業涉危企業增多,大量基礎建設項目在建,城市公共設施老舊等新情況、新問題,不斷衍生出影響城市安全的危險源和事故隱患,由此引發的火災、爆炸、泄漏、中毒、輻射、污染、采空區和高層建筑物坍塌等災害事故,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嚴重影響城市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和城市形象。
長沙是一個高危行業相對齊全和集中的城市,僅在建工程項目就達2000余個、特種設備6.5萬臺套、城區橋隧17 2座、燃氣次高壓管網7 2公里、中低壓管網2000余公里,煙花爆竹、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交通運輸、消防安全、特種設備等行業(領域)存在大量的安全隱患,工業災害防治壓力正在日益增大。
如何確保省會長沙的城市安全?如何確保長沙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長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何寄華作出了回答。
何寄華:城市安全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前提,是社會和諧穩定的根本保障。
作為省會城市,長沙市的工業災害防治壓力一直較大,為此,長沙市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和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的工作機構,實行工業災害防治行政首長負責制和領導班子成員“一崗雙責”制度,出臺并啟動了相關城市工業災害防治規范性、指導性文件,制定了城市工業災害危險源辨識評估地方標準。健全了各級政府及部門的工業災害防治目標管理考核評價、財政投入引導帶動、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應急處置和社會化風險防范、責任倒查和責任追究等機制,有力推進城市工業災害防治工作機制經?;⒅贫然⒁幏痘?。
加強源頭管理是治本之策
長沙市一直在削減存量、控制增量和提升質量上想辦法。近年來,全市共關閉非煤礦山企業30余家,取締關閉涉重金屬污染的有色、化工、冶煉企業4 2家,重點開展了坪塘老工業基地污染產業退出,籌資2億元整體搬遷651倉庫。認真執行安全生產許可制度和產業政策,引導中心城區涉危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共否決高污染項目425個,涉及資金近90億元,在工業園區新設立?;ㄔO項目15個。同時,按照園區生產、專門存儲的思路,采取“關、遷、限、改”措施,調整全市涉危工業產業布局,提升城市安全運行質量。目前,長沙已建各類工業產業園區20余個,其中國家級工業園區5個。
強力整改隱患,確保長治久安
隱患是發生重大災害事故的罪魁禍首,消除隱患是提升城市本質安全的根本出路。近年來,長沙市累計安排城市公共安全重大隱患治理基金4 000多萬元,強力整治了湘江銀盆嶺大橋、瀏陽河大橋、1 34處建筑壓覆燃氣管道、全市所有主干道空洞檢測、金垅冷庫氨氣泄漏等一大批重大隱患。
城市工業災害防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堅持“綜合治理”。長沙市全面推進網格化管理模式,建立了城市工業災害防治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制度和相關部門聯合執法監管機制,監督與管理有機結合、資源共享的工作平臺和責權明晰、運行高效的工作機制逐步完善。
通過不斷完善監控管理設施,健全應急救助體系,建立起政府統一指揮、應急救援物資統一配置、各行業(領域)單位廣泛參與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應對重特大工業災害的響應和救援能力得到了有力提升。
通過強化考核評估,長沙市逐步建立起可量化、可約束、可考核評價的指標體系和目標管理辦法,制定了城市工業災害評估指導意見,組織專家定期對城市工業災害危害程度進行評估,城市工業災害防治的全方位、立體化、綜合治理格局已經形成。

耒陽市是全國資源枯竭型城市之一,煤炭是支柱產業,對財政的貢獻在50%左右。可以說,耒陽是因煤而興,問題也由煤而生——2010~2012年是耒陽市煤礦生產安全事故頻發、多發期,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均居高不下,被列入全國50個煤礦安全重點縣市之一,省政府甚至派駐工作組專門督導。2011年被全省“一票否決”。時至今日,耒陽市安全生產形勢實現了明顯好轉,由 2011年的“一票否決”、2012年被“黃牌警告”到2013年被評為全省安全生產先進市,尤其是煤礦領域實現了“零事故”。但是耒陽市委副書記、市長蔣云良心里的大石頭還沒有徹底落下。
蔣云良:耒陽市的煤礦安全問題仍然是市委市政府的心病。
2012年4月,省政府督導組進駐耒陽后,幫助我們客觀分析了事故原因,指出了煤礦生產不安全十大癥結,提出了“煤炭資源整合、煤礦兼并重組、加強規范管理,推行正規開采”的指導思想。煤礦整治整合是利益大調整、大革命,當時出現了反對、質疑、猶豫等各種不同聲音。為此,我們先后召開全市動員大會和各類座談會議,市級領導按照“一崗雙責”原則聯鄉包礦,反復深入做工作,特別是2012年“7·4”較大透水事故后,全市煤礦實行了休克療法,要求所有煤礦“不整治就不能生產、不整合就必須退出”,必須真整真合,成立緊密性煤業公司;整治整合未完成的,停止煤礦業主非煤項目的審批。全市上下都形成了共識:“不安全不生產”,“不整治整合,耒陽的煤礦就會退出歷史舞臺、耒陽的發展就會遭受重創?!?/p>
切實從嚴整合程序。嚴格標準不降低,出臺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堅持同一井田、同一水系煤礦必須整合成一個煤業公司的原則,按照簽訂整合協議——司法公證股權章程——工商注冊——1 3個部門聯合驗收——市政府審核批準的組建程序。
在煤礦整治整合具體實施中,我們遇到的困難可以說遠超預期,資金、資源、證照、銷售等難題亟待破解。資金支持上,耒陽市財政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籌集1.5億元,與中信銀行洽談合作成立7.5億元的煤炭產業發展基金,現已為1 3個煤業公司放貸2.4 5億元;為幫助煤礦恢復生產,我們正探索成立煤炭發展基金。資源調擴上,編制了煤礦開采總體規劃,完成了資源調擴第二輪評審。證照辦理上,爭取省廳組成幫扶煤礦辦證工作組先后兩次親臨耒陽現場辦公,各煤業公司四證一照逐步辦理。
然而僅僅引導整合,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出鐵拳,嚴治理,嚴肅懲處不留情面。強力“打非治違”,深入推進“三大行動”,認真落實“112 11”工程(炸掉一批煤礦、改造一批井筒功能、安裝跑車防護和防跑車兩套裝置、根除一批陋習、落實一批制度)和“五零”工程(煤礦關閉零猶豫、煤炭生產零亂采、水害防范零盲區、源頭監管零漏洞、超深越界零容忍)。同時大力開展公職人員入股煤礦整治活動,深挖煤礦背后的腐敗,嚴厲打擊黑惡勢力和煤礦背后的保護傘,斬斷黑色利益鏈,2012年以來,抓捕事故礦主4人、違章指揮(違規操作管理人員)17人,清理處理公職人員投資入股8人,真正實現了“一個煤礦一個井口出煤”,根本杜絕非法礦井、風井出煤、副井出煤和徹底消滅非法井筒,基本遏制了超深越界開采。建立企業安全生產“黑名單”制,對不帶班下井的礦領導和不安全操作的礦工一律列入“黑名單”,對安全生產“黑名單”的企業實行掛牌整改,并取消相關優惠政策。
耒陽市的安全生產形勢實現了明顯好轉,但安全生產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我們將每天都以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態度去筑牢安全防線,促進安全生產形勢的持續穩定發展。

鄉鎮安全生產是整個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基礎,直接影響到整個安全生產工作大局。如何爭取和創造有利于鄉鎮安全監管能力建設的條件,強化和完善鄉鎮安全生產監管網絡體系、綜合協調體系、監查執法體系和支撐保障體系,確保安全生產持續平穩,是縣級黨委政府必須始終高度重視的課題。
雙峰縣地處湘中,災害性安全隱患與危險源多,高危行業門類齊全,企業小、散、多,屬于安全事故易發地區。然而全縣生產安全事故從200 4年的150起、死亡7 2人,到2013年的12起、死亡5人,10年間,事故數量、死亡人數降幅都達到了9 2%以上,實現連續11年沒有發生重大及以上生產安全責任事故,道路交通領域連續9年未發生較大及以上事故,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水上交通等高危行業領域連續7年實現行業整體零死亡事故。從這些數字不難看出,雙峰縣2012年被省政府命名為首批安全生產示范縣絕非偶然。雙峰縣委書記吳德華認為,安全生產重在平時,必須實打實,群防群治,下大力氣搞好日常管理。
吳德華:搞好安全生產,不可能一蹴而就,遏制杜絕事故發生,也沒有捷徑、竅門可言。2006年開始,以安全生產示范創建活動為契機,在進一步強化鄉鎮責任區安排專職安監員,村組、廠礦企業配備安全生產信息員,落實安全監管“重心下移、關口前移”的基礎上,統一推進鄉鎮安監站標準化管理,根據工作需要確定監管工作人員數量,至少3人,多則12人,安排標準辦公用房,配備電腦、電話、打印機、傳真機、數碼相機等辦公設備和專用監管裝備,一些鄉鎮還配置了安全監管專車,同時,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基本情況、隱患排查整治、特種作業人員等10類臺賬和安全生產目標考核獎懲、重大隱患和重大危險源監控、應急救援、宣傳教育培訓等1 4項工作制度,抓好日常監管質量,使鄉鎮基層安全管理從硬件到軟件都規范有效。
安全生產不是空中樓閣,好的監管機制必須有最廣泛、最基層的群眾參與才是實現生產安全的根本保證。
近幾年,雙峰縣突出強調安全生產走群眾路線,發動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抓安全生產,實行群防、群治、群管、群控,從最源頭監管安全,廣泛開展安全生產示范鄉鎮、示范社區、示范企業、示范學校、示范班組、示范崗位等活動,從2011年開始,全縣所有行政村都將安全管理列入自治章程,組建了義務安全巡查隊伍,并以開展安全宣傳教育、經常性安全巡查、應急救援演練等形式,加強森林防火、農村建房、農業生產用電、公共消防、道路交通和水上交通、學生假期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管理。特別是集思廣益,充分發揮群眾的智慧,根據各鄉鎮安全生產環境狀況、基礎條件的實際情況,開展側重點不同的示范鄉鎮創建活動,形成了杏子鋪鎮的水利安全、印塘鄉的平安農機、荷葉鎮的旅游安全、走馬街鎮的安全文化建設、三塘鋪鎮的安全群防群治、洪山殿鎮與蛇形山鎮的煤礦安全監管、沙塘鄉的道路交通管理、井字鎮的采砂整治、花門鎮的農村建筑安全、永豐鎮的社會化監管、經開新區的煙花爆竹打非等各有側重、特色突出、相互促進、成效顯著的示范群體,全縣1 6個鄉鎮全部通過市級示范鄉鎮,省級示范鄉鎮現已達到1 3個。

排查治理隱患既是企業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核心內容,也是政府安監部門通過監管執法落實安全監管主體責任的關鍵所在。但是長期以來政企不分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體制,導致了隱患排查治理政企職責不清,角色錯位,某些政府職能部門成了企業隱患排查治理的主力運動員,承擔了無限責任。甚至出現了“企業老板只顧賺票子,不顧員工命根子,出了事故政府當孝子,一些干部丟帽子,安全生產工作企業冷、政府熱”的怪現象。
株洲是全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和南方交通樞紐,也是全國煙花爆竹之鄉、危險化學品主要生產基地及中南地區重要的服裝批發基地,工礦商貿等各類高危行業門類齊全。目前,全市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4 6家,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5 9 3家,煙花爆竹生產企業3 6 8家,煙花爆竹經營網點15 37家,煤礦112家(含2家省管煤礦),非煤礦山企業17 1家,尾礦庫4 5座,高危企業點多、線長、面廣。與此不相適應的是,全市縣以上安監部門只有17 8人,其中執法人員不到80人,很難從時間、質量上實現全覆蓋執法檢查。
如何走出這些困局?株洲市安監局局長殷順堂介紹了株洲的探索。
殷順堂:政府包攬一切的做法與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職能的要求根本不相適應,面對千差萬別的成千上萬企業,安監部門不僅執法人員數量十分有限,而且執法人員識別隱患的專業能力水平也受到很大的制約,因此安監部門計劃執法檢查很難做到全覆蓋,更不可能承擔無限責任。
必須從工作機制上徹底理清政、企在隱患排查治理中的職責。一方面讓政府部門正確守責不錯位,真正有效地履行執法監督的職責,另一方面讓企業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負責,使企業真正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實現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隱患排查治理,激發廣大職工排查治理隱患的積極性。
必須充分發揮企業在隱患排查治理中的源頭治理作用。
安全隱患必須由企業從源頭治理開始。因為企業是生產經營活動的具體承擔者,也只有企業對自己的生產工藝流程、設備性能、作業環境管理狀況最熟悉。企業管理人員和員工長期在生產管理一線,哪些方面安全管理有漏洞,哪些生產過程存在安全隱患,哪些地方是安全管理的薄弱環節,怎樣進行有效治理等,他們最有發言權,因此必須充分發揮企業的主導作用。那么企業怎樣才能發揮好源頭治理作用呢?
企業按時自查。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充分調動全體員工的參與積極性,對照本行業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規程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規定,特別是《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和高危行業企業負責人保護員工生命安全《七條規定》的要求,采取班組崗位日查、安管部門檢查巡查、企業領導定期督查等方式開展事故隱患自查工作,讓成千上萬雙眼睛盯住安全隱患。
企業及時自糾。對自查發現和上級交辦的一般事故隱患,必須立即組織整改,對自查發現的重大隱患,由企業主要負責人按照《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組織制定并實施事故隱患治理方案,限期整改到位。企業依法提取并設立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資金賬戶,專項用于隱患排查治理、獎勵發現舉報隱患的員工等。
企業準時月報。企業匯總每月自查隱患情況、整改落實情況、治理資金使用情況和驗收情況,形成月報表,經企業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分管安全負責人和安全管理部門負責人三方簽字,加蓋公章后及時上報轄區內安監部門,主動接受安監部門的監管。
許多企業總是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往往忽視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我們不能過高估計某些企業在隱患排查治理中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這就要求安監部門必須發揮安監執法的監督作用,迫使企業常存戒懼之心、常懷自律之意,倒逼企業自覺落實保護職工生命安全的主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