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憲龍
回家
●邢憲龍
我知道,只有故鄉才是我真正的家園。就像是一只鳥兒在天空的停留,雖然有了空氣一而再地托起,巢穴卻在地上。

面對故鄉,我永遠是一個沉湎在成長記憶里的孩童。從鄉村到城市,再從城市到鄉村,又有誰對于成長的記憶不刻骨銘心呢?當我重回故鄉,尋訪一些被時光洗刷過的痕跡,那棟曾經供我讀書的古老祠堂,在風雨飄搖中早已沒了蹤影,完成了它最后的守望;那群曾經和我追逐嬉戲的孩子,仿佛還沒洗凈手掌上的泥巴,便不經意間成了別人的父母;還有那些曾經為我擦過鼻涕撐過雨傘的慈愛老人,在不確定的時間走進泥土,長眠在村邊小河旁,壘起一座座土丘;而很多年前,那里曾是我們游泳后晾曬衣服的地方……故鄉的沉靜與寂寞,網一樣罩住了我正在掙扎的靈魂和希望。故鄉很小,但卻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為了夢想和渴望,是故鄉把我送上了新的旅途。于是,我每一次回到故鄉,總會有不同以往的感想,但始終相同的是:故鄉給我一種不可遏止的滄桑感,故鄉的背后永遠是遙遠的過去,故鄉在空曠與落寞中總是用自己的身影證明自己的存在。惟有故鄉,在我迷惘的時候,一直把我引向從容和淡然。故鄉總是在告誡我們面對榮辱要不動聲色。
樸素的故鄉遠離了燈火的輝煌;堅強的故鄉支撐著深情的凝望;日漸蒼老的故鄉不是把每一個游子都攬入懷中,而是凝視著游子蹣跚的腳步,一步一步走得更遠,故鄉的眼里充滿了深情,故鄉的眼里充滿了淚意。只是,沒有人看見那揮動的雙手,沒有人體會暮色中的懷抱。故鄉的土地雖然貧瘠,但生長出來的小樹和野花卻有著尋常人難以具備的品質:沉著、從容、樸實、深厚、忍耐、堅強、渴望……故鄉提醒人們,要學會在陽光和風雨中掙扎,堅韌地在命運的途中點燃生命的熱情與夢想。故鄉是一雙手,把遙遠的靈魂和目光握在掌心里,讓一步步走出去的人們無數次回首;故鄉是一盞燈,把游子的心胸照亮,告誡人們要不忘過去知道感恩。從春天到冬日,由日出到月明,遙遠的故鄉在游子的血脈里延伸著,多情的故鄉深深地鐫刻在游子的心里。一閉上雙眼,在夜色中就會呈現出潮濕的道路上凝露的草尖、村頭大樹下老人蒼白的胡須、河水中孩子飛濺的笑聲、田野里牛兒擺動的尾巴……對于這座生活多年的小城,我說不上是喜歡還是厭惡。但我必須在這個鋼筋混凝土構造的空間里尋求一個棲身之所,同時還需要像一只小鳥樣覓食,抑或歌唱。
年邁的父親依然生活在故鄉的山村。有人說,父母居住的地方就是家的方向。我知道,只有故鄉才是我真正的家園。就像是一只鳥兒在天空的停留,雖然有了空氣一而再地托起,巢穴卻在地上。

在現代建筑構建的壓抑與煩躁的空間里,我推開狹窄的窗戶,望向窗前四角的星空,在房間昏暗的燈光下書寫有關故鄉的文字。夜色漸漸溢滿整個房間,在我的身旁有一些東西:書籍、茶杯、破舊的桌椅,以及從故鄉采回來的插在玻璃瓶中的野花……它們在夜色的濡染下,慢慢改變了最初的色澤。我知道,那些流逝的時光已經消磨掉我們臉上的青春,但我卻有著一顆永不磨滅的童心,直到藤蔓繞滿木窗,將窗外的流年層層覆蓋……此時此刻,我突然想起一首樂曲,它的名字叫《回家》。這首薩克斯樂曲帶著一點點懷古的憂傷,沉重的旋律一直環繞在心靈深處。只要我在某一個地方被某個場景觸動,不知不覺中,《回家》就在我的心底響起了,它仿佛是在呼喚著一個離開了一個地方很久了的人,把心靈上的灰塵輕輕地拂去。
我不知道它是不是在告誡我應該常常回家?還是繼續著心靈的背叛?我每天都在反復追問,卻無法給自己一個圓滿的回答。這樣的追問會讓我的腦海里閃現出許多生動的畫面:清晨的陽光照在露水打濕的小路上,遠處的田野里,一些早起的人們正在勞作,如我當年的父親,他們面容黝黑,體格健壯,臉上露著淳樸的笑容,在陽光下閃動著耀眼的光芒……
從今往后,無論我身在何處,我將記住回家的路,把它當作一幅靜美的油畫,鐫刻于心,此生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