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郁文明徐啟
“田老板”朱錦榮
□ 郁文明徐啟

朱錦榮
啟東市曹家鎮村朱錦榮,由一個最初承包20畝土地的農民,到如今已擁有千萬元資產,種植2000多畝的種糧大戶;由原始粗放種田,發展到如今全部機械化收種。從朱錦榮的發展過程中,可以找到今后農村誰來種田這一大問題的答案。
朱錦榮從小在家務農。改革開放年代,不少青壯年農民外出打工,周邊鎮村不少農戶由于家中缺少勞動力,或雇人種植,或租給外地人,有的土地甚至多年荒蕪。見此情景,朱錦榮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三百六十行,種田第一行,民以食為天,自己為何不留下來當“田老板”呢。1999年底,老朱夫妻倆壯著膽子承包了20畝土地,次年就獲得了較好的收入。初嘗甜頭后,他們逐年擴大承包面積,到2012年擴展到2080畝,涉及到4個鎮、10多個村、近千個農戶,其中本村的有1100畝,本鎮周邊村有500多畝,其他鎮村400多畝,種植面積之大、涉及農戶之多、分布鎮村之廣,在啟東是少有的。
朱錦榮不僅是個有膽有勇有魄力的農民實干家,更是一位堅持科學種田的新型現代農民。土地流轉成功后,他大刀闊斧,多招齊下:第一招,他將傳統的兩熟制改為三熟制,前茬種植冬小麥,此后種植青玉米,青玉米收獲后,再種青小寒,一年三茬畝收入達3800多元,除工本外,每畝可得益1500多元;第二招,他將干收改為青收,冬小麥收割后,種青毛豆,青毛豆收后種青小寒,收干和收青,價格上又多增一大截;第三招,實施凈機械化操作,不僅節省了工本,還增加了收入。近幾年來,朱錦榮先后購置中型拖拉機4臺,小型拖拉機9臺,大型聯合收割機4臺,中型噴霧機20多臺。為了鼓勵和扶持朱錦榮發展農業機械化,政府有關部門先后給予扶持資金10多萬元。
朱錦榮種植傳統農作物的面積擴大了,成了地地道道的農業“老板”。周邊鎮村的農戶乃至他身邊的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雖然流轉給朱錦榮的土地地租費每畝只有300多元,但他們都樂意流轉給他承包,因為他們在朱錦榮那里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回報。近千戶農民不僅及時拿到了土地轉租費,還從繁雜沉重的傳統農業勞作中解放了出來,他們有的外出打工再掙錢,有的干脆給老朱打工。一年下來多的有四五萬元,少的也有六七千元。
如今,朱錦榮自家墻頭上已經高高掛上了由南通市工商局頒發的“啟東市合作鎮錦榮種植合作社”、“啟東市合作鎮錦榮農機合作社”的兩塊營業執照。目前,他還有一個夢想,要在現有基礎上,建一個種植有規模、收種耕作有機械、良種有選擇、管理講科學,融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為一體的新型家庭農場。
(編輯 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