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成

在很多人的眼里,政治類圖書受眾單一,市場運作能力差,很難成為暢銷書。然而以政治類圖書出版見長的人民出版社,卻用行動顛覆了人們傳統的觀念,其出版的《朱镕基對話錄》在市場上受到讀者追捧,多種圖書銷量也遙遙領先,長居圖書銷量榜前列。社長黃書元以敏銳的市場觸覺,超前的出版理念,嚴謹的工作態度將人民出版社帶向了一個新的臺階。在他看來,傳統出版已經初顯頹勢,數字出版方興未艾。由于版權、盈利模式等多重問題,數字出版的發展一直處于停滯的狀態。每個新生事物成長的路上都是挑戰與機遇并存,不能因為困難而放棄探索,即使前方迷霧藹藹,也要勇往直前。多走一步,便離成功近一步。做為人民出版社的管理者,黃書元要考慮的更多更遠。未來不僅要在傳統出版領域保持良好增長勢頭,更要在數字出版領域積極探索,摸索出一條適合本社發展的道路。走在時代之前,方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屹立不倒。
圖書要逐漸適合碎片化閱讀,數字出版未來發展更加趨向專業化
出版廣角:黃社長您好,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通過您一直以來的觀察,中國現階段的數字出版形勢如何?
黃書元:數字化出版在中國目前還不是很成熟,大部分讀者使用的是手機等移動閱讀設備進行閱讀 ,而使用kindle等閱讀器閱讀的人很少。由于手機本身字很小,閱讀長篇的書籍確實有難度,再加上時間、形式、內容都是碎片化,所以真正使用閱讀器閱讀長篇圖書的不是太多。數字出版下一步的大發展還有很多問題,究竟是出版適應碎片化閱讀呢還是引導讀者回歸圖書呢,這就是一個很大的矛盾。
從出版本身來說,我們當然要適應和融合數字化閱讀。如果完全堅持傳統的出版形式,可能會失去大部分讀者,因為圖書正隨著讀者的老去而漸走下坡路,而年輕讀者的閱讀時間確實有限,很難把他們拉回到完全以傳統的形式進行閱讀。時代大步前進了,傳統出版一定要適應這個時代,適應讀者新型的閱讀形式,適應數字化閱讀需求。以多媒體形式呈現圖書內容,是時代必然要求,只是目前我們的網速太慢,閱讀效果大打折扣。4G正在登場,我們也必須加快步伐,否則有被顛覆的可能。
出版廣角:在數字閱讀中,快餐閱讀和碎片化閱讀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但是,這種方式難以保證閱讀質量。面對樣的問題,您認為內容提供者應該怎么做才能既滿足讀者對簡短閱讀的需求,又能保證閱讀內容的質量?
黃書元:首先來說,讀者對內容的需求是不會變的。因為我們一定要堅持內容的準確性與權威性,這樣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其次,碎片化閱讀有不利一面,但是也有閱讀方便、快捷等優點。如何揚長補短,為我所用,也是很值得考慮的一件事情。我們在出版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數據庫的時候,也就是七、八年前就在思考這個問題,當時網絡上的信息浩如煙海,但是沒有一套權威的數字化馬克思主義著作,不知誰放在網上的盜版書也是差錯百出,令人難以卒讀。所以我們決心出版一套準確權威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論著。我們出的這套數據庫里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絕對的準確權威,可以拿來直接引用。我們的檢索技術、組織和管理做得也特別好。比如,如果讀者想查找一段引文的出處,以前很難查到,現在讀者可以將這段話粘貼到人民出版社的數據庫上,搜索結果會顯示出這段話的完整原文,并告訴你這段話出自第幾卷,第幾章,第幾頁,會將這段話的漏字錯字全部標出來。這個功能對使用者來說非常方便。我們對數據的內容進行精細的人工校對,確保數據完全沒有差錯,絕對權威,絕對準確。這樣的話既滿足了讀者的需求,又保證了內容的質量,一舉兩得。
出版廣角:您剛才提到了“中國共產黨理論數據庫”,那么目前它的一個使用情況是怎樣的?
黃書元:人民社開始創立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數據庫相對來說比較早,到現在已經有七、八年的時間了。現在數據庫已經創建起來了,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對外傳輸的效果還不夠理想,沒能真正將內容傳輸到讀者的手里。通過我們對流量的監控,發現讀者的閱讀量還很少。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我們宣傳不夠,很多讀者不了解還有使用這么方便的數據庫;另一方面是我們的形式還沒有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沒有實現多媒體的傳播形式,還不能完全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我們的圖書肯定要逐漸適應碎片化閱讀,適應手機等移動終端的閱讀形式。我們下一步打算針對某一本書,某一類書,某一類人,把我們的圖書集中在一起做一次推廣,比如我們針對黨政干部做的數字圖書館,可以作為黨政干部的學習資料,或者為研究人員及政治類內容寫作提供翔實的資料。
出版廣角: 我們看到人民出版社在數字出版這方面的確下了一番功夫,從目前來看進展什么順利,那您對未來的發展又有什么規劃呢?
黃書元: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將更加趨向專業化,趨向有針對性的對目標人群提供數字化內容。在內容投放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針對讀者不同的需求,提供整本書內容或者某一章節、某一片段、某一精華部分。對不同的人,不同的群體,組織不同的內容,再對內容進行一個甄選梳理,然后組成一個個不同的數據包,供目標人群下載,進行有目的的投放,我認為這是數字化發展的一種發展趨勢。未來我們走的路將會更加專業化、精細化,目標讀者定位要更加精準,改變現存的這種粗放式投放模式。可以按讀者需求定制閱讀,不同專業領域的讀者不僅可以有選擇性的定制書中的相關內容,我們也可以定期地、源源不斷地給他們投遞相關內容,完全滿足讀者的需求。
數字出版的盈利模式應靈活求變,急需政策引導
出版廣角:黃社長,我國現在數字出版發展出現瓶頸的另外一個主要表現是在盈利上,您能給我們講一下您對數字出版盈利模式的看法嗎?
黃書元:在盈利模式的摸索中,我們陷入僵局。其實很多時候,可以跳出圈子,靈活應變。比如在國外,數字化內容通常采用多種定價方式。比如,將同類書打包銷售,就是一次賣或租幾十、幾百本書給你,供你使用,或者將一段內容、一段話、一個詞條以很低的價格銷售給你,由賣書轉向賣其中的一段話;根據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形式、進行不同的定價,可以按年、按月收費,可以按打包收費,按整本書收費或者按照詞條收費。這就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借鑒,靈活運用在我們數字出版的盈利模式當中。
我們盈利模式不明的原因很多,首先是缺乏引導性的政策,比如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支持數字化內容和形式的創新,對弱勢行業或者傳統行業給予扶持和改造,國家近期已經在加大這方面的支持力度,但還很不夠。很多出版社目前還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或者缺乏改革的條件,只能在摸索中尋找出路。縱觀全球數字化發展,我認為,在數字化的轉型方面,我們和世界幾乎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關鍵是看誰跑得快,看誰的改革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大。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出版社對傳統的出版產業依賴程度比較大,對數字出版正處在探索過程中,還很難適應移動互聯網的出版形式,沒有掌握互聯網的精神實質。我認為,互聯網的精神實質是全民參與,雙向互動,比如維基百科讓全社會專家對一個詞條進行修訂,在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完善下,這個詞條就會變得更加權威。
出版廣角:您曾說過希望構建“出版界淘寶”,讓出版各個環節的供應商在其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作用,您能仔細談談這個構想嗎?
黃書元:淘寶網取得了巨大成功,根本原因在于方便了廣大網民。我也確曾設想過能否建一個“出版界淘寶”,一個圖書、文化大市場,讓全國出版界、圖書發行界都能在這個平臺上展示自己的產品,作者能在這里找到出版社、看到自己的圖書銷售情況和版權交易情況,讀者也能在這里找到自己想要的圖書。總之,一切也是為了方便網民,為網民服務。就目前來看,也只是一個初步設想。
出版廣角:您剛才提到了對數字內容進行人工校對,以此來保證內容的質量,那么您認為在數字出版時代,編輯的作用和使命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黃書元:出版的職責就是對內容進行選擇、加工、然后是傳播。在互聯網時代,出版依然是這樣。有人會擔心出版將會消亡,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出版永遠都承擔著傳播精神文化內容的使命,出版的內容永遠不會變,變的只是承載這些內容的載體。承載內容的載體從古至今發生過很多次的變化,從當年的簡牘、帛書、木刻到紙介質經歷了很多的變化。但是無論載體怎么變,它永遠只是為承載內容服務的,只要出版的實質不變,出版人的職責就不會變,千百年來,出版人對內容進行選擇、加工、傳播的職責沒變過,現在只是在第三個傳播的環節發生了變化,我們正面臨著如何利用新的媒體把內容傳播出去的問題。在傳播的環節上不能僅僅將傳統內容變成數字的形式傳播,而是要將傳統的內容進行再加工。比如朱镕基的這一套書,在數字化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加上很多照片,可以將演講稿配上視頻,還可以將內容分成不同的類別,如把講經濟的歸為一類,把講教育的歸為一類等,將全書分解,做成各種不同的專題,然后再向讀者進行傳遞,因為有的讀者可能只需要其中的一小部分,而現在他就可能要買整套書,為不同的讀者提供精細服務,這就是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所以編輯在第一、第二階段的職責和使命沒有變,變的是第三階段,在對傳統內容進行再加工的環節,這對傳統編輯是個很大的挑戰。
出版廣角:正如您所說,在信息化時代,編輯在第三階段的職能會發生變化,那么人民出版社是如何針對這種變化要求和培養編輯?
黃書元:無論是出版社還是編輯,都要適應數字化的發展趨勢。但是,從全國大的趨勢來看還沒有完全適應。人民出版社將數字化放在信息部,全國大的出版集團也都是這種模式,這種形式到現在為止鮮見成功者。因為優秀的編輯大多仍在從事傳統圖書編輯工作,信息部里編輯人員即使有也很少。而圖書編輯部里則很少有數字專業技術人員,這就導致了做內容的在做內容,做技術的在做技術,形成兩張皮,很難融合在一起。要實現數字化,就要把這二者融為一體,就是在做內容的同時也要考慮它的形式,在編輯書稿的同時也要考慮如何將其數字化,如何適應數字化市場對我們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傳統出版向數字化的逐漸轉型。我們現在的目標是將內容和形式合二為一,全流程的地去做數字化。
在人才培養這一方面,我們社近幾年新近的編輯都是層次比較高的碩士、博士,對數字化適應比較快,只要我們全力推進,為他們提供數字化平臺,并進行適時培訓,我想這些新一代的年輕人會快速的適應數字化出版趨勢,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只是我們需要給他們創造這樣一個平臺和環境。
出版廣角:作為出版社,我們如何引導社會閱讀,使其避免低俗化、碎片化?
黃書元:碎片化是種閱讀趨勢,很難避免,也未必是壞事,我們應該因勢利導,盡快適應,努力滿足讀者需求;而低俗化是種不良傾向,可以抵制,出版從業人員作為精神文明的建設者,應該自覺在所出版的圖書內容里嚴格把關,努力多出好書,自覺承擔起神圣職責,以正確、積極、健康、“環保”的價值觀引領社會閱讀趨勢。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克服以低格調、低級趣味等方式迎合讀者、市場而獲取圖書發行量的錯誤傾向,出版單位不能被作者牽著鼻子走,作者想出什么就出什么,更不能為了部分低格調、低級趣味讀者、市場的誘惑而迷失了出版方向。出版單位必須始終堅持正確出版方向,通過主動策劃選題,正確引導作者寫作方向,提供正確、積極、健康、“環保”的精神食糧,從而起到引領社會閱讀趨勢的作用。
人類對高雅藝術、對崇高的精神產品的需求是沒有止境,是金子總會閃光。引導社會閱讀不是一個出版社的事,但出版社應該可以用自已的精美的產品去吸引讀者。
走出去的過程,就是互相了解的過程
出版廣角:朱镕基的這套書在國內十分暢銷,人民社也正在將其翻譯成外文將其推廣到國外。您認為在圖書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咱們這套書能取得如此好好的市場主要原因是什么,這對我們將來發展數字出版有什么樣的啟示?
黃書元:圖書市場雖然存在種種問題,但是,圖書不是沒有市場,只是沒有好產品,讀者是希望讀好書的。我認為市場是創造出來的,只要有好的策劃、好的選題,好的內容,目前還不愁沒有市場。人民社宗旨是“為人民出好書”,能夠打動人心的書才是好書。出版要有想象力和創造力,每一本書都要是創新的,我本人追求為讀者提供不同的東西,追求創新的元素。
這里我們需要厘清一個概念,暢銷書不一定都是好書,好書也未必能夠暢銷。有很多好書可能在某一個環節上的疏忽而導致無法暢銷,比如讀者定位不明等原因。無論什么書,要想打動人心,要想在市場上產生一定的影響力,實現暢銷,就要對每一個環節特別講究,精雕細刻,創造出真正創新的高質量的東西。數字化尤其要考慮讀者的定位,要針對特定的讀者提供有針對性的數字化內容,就像我之前在介紹我們的理論數據庫時所說的那樣。無論是傳統出版還是數字出版,在出版之前一定要對市場進行詳細的調研,說白了就是你先得考慮你這個產品能否賣得掉,這樣出版的書才不會因為沒有市場而滯銷。
出版廣角:根據您對國外市場的了解,您認為國外讀者對我國那些內容的圖書比較有興趣。
黃書元:事實上國外讀者也是希望了解中國,我認為有兩種類型的書會受到歡迎,一種是反映中國現狀的圖書,比如反映我國現階段教育、軍事、外交等情況的圖書。另一種是有中國特色的書,比如我社出版的《中國帝王傳》這種講述中國古代歷史的正傳一直受到國外讀者的歡迎。此外,還有一些就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著作,黨和國家領導人作為當年的決策者,政策的制定者,他們了解更多政策制定的詳細過程和期間的種種考慮。其實我們也喜歡國外領導人的著作,比如林肯的傳記,出了幾十種,我們也曾翻譯出版過,大家也希望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林肯。所以,這是一個互相了解的過程。
出版廣角:現在都在談論出版社轉企改制,進一步接收到了市場的考驗。在您看來出版社應該如何進一步推進出版機制改革,從而做大、做強?
黃書元:這應該是出版界高層領導考慮的問題。具體到我們人民出版社,雖然我們未轉制,還是事業單位,但由于全國事業單位的全面改革還未推進,我們目前還沒有事業經費,沒有人頭費,老干部國家也不給一分錢,只能還像以前一樣實行事業單位企業管理,但作為企業管理,我們又不享受轉制企業的免稅政策,所以我們目前處于比其他單位都困難的境地,我們唯一的出路就是向市場要效益,進一步市場化,通過內部機制改革,激發全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這方面我們要比其他單位更迫切。
重點在法人治理結構與績效考核機制兩方面做文章、下功夫。使法人治理結構更加健全,更加適應出版市場體系需要,以更加完善、更具有競爭力的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競爭,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能力,更好地履行社會職責。進一步完善、創新績效考核機制,最大限度地調動全社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斷挖掘全社人才資源的潛能。為不同人才提供不同的發展平臺,為特殊人才創造特殊的舞臺,使人盡其用、人盡其長、人盡其才有條件、有途徑、有空間。制訂科學、合理、合情的獎勵機制,為特殊貢獻人才制訂超級激勵措施,激發所有人才的積極性,使全社人才更加主動、愿意、自覺地發揮更大作用、展現各自特長、貢獻全部才能,把人力資源真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出版業績。實現做大、做強、做優的夢想才有可能。
要做一個能讓讀者記得住的出版人
出版廣角:最后,黃社長,請您給我們談一下您對出版人這一職業以及對出版這個行業的一些見解和感悟吧。
黃書元:我進入出版業已經31年了,我認為出版業是一個影響力經濟,出版業如果追求經濟效益的話,永遠不能和那些大的經濟部門如中石化、中移動比,國家支持出版業恐怕也不是單純考慮讓我們多賺幾個錢吧?出版業要更多考慮的是社會效益。我們今天能知道歷朝歷代傳下來的好書,但是我們很難知道當年誰創造了多少經濟效益,創造經濟效益的事更多的留給經濟部門去做,我們作為出版人要出版能在書架上能夠立得住,能夠傳得下去、傳得久遠的圖書,要做一個能夠讓讀者記得住的出版人。有一天我退休了,能夠回首看看我這一輩子出了哪些好書,哪些書還立在書架上,甚至暢想幾百年之后,這本書還依然能夠立在書架上,這就是我作為一個出版人的一大幸事。如果出版人出的書自己都羞于閱讀,這將是我們最大的悲哀。作為一個編輯,永遠要考慮的是這一輩子我出過哪些好書,而不是掙過多少錢。有人說,一個國家經濟實力強了那叫壯大,軍事實力強了那叫強大,只有文化實力強了才能叫偉大。讓我們為建設一個偉大的強國共同努力吧。
出版廣角:謝謝黃社長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