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勝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3年12月2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落實督查情況匯報,部署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低保工作,決定將《社會救助暫行辦法(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讓困難群眾得到及時有效的最低生活救助,不僅體現政府的民生關懷,更是彰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舉措。年終歲尾,國務院研究部署加強和改進低保工作,并就《社會救助暫行辦法(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凸顯中央政府對低保工作的關注與重視。
正如決定一只木桶最大容量的是那塊最短的木板一樣,最能彰顯社會溫暖的是身處社會底層人們的現實感受。讓7400多萬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實現保基本、可持續、重公正、求實效的應保盡保原則,既是體現制度優越性的社會發展必需,更是政府執政為民理念的有力宣示。
國務院把加強和改進低保工作的目標定位于“使困難群眾生存有尊嚴、生計有保障、生活有盼頭”,從更高層面解讀了“低保”政策的功能。社會救助的意義不僅在于幫特困者“解困”,更在于助貧窮者“脫貧”。完善“能托底”的社會保障制度,不僅有利于實現“人人平等”的社會公平,更不乏為創業者解除后顧之憂的激勵作用,這應該是此次低保制度改革的亮點所在。
鑒于以往“低保”督查中發現的資金不到位、管理不規范、配套政策不完善等有礙低保政策效應發揮的諸多問題,國務院常務會議特別強調了低保工作的透明與監管,要求推進信息披露制度建設,實施對低保對象的動態管理,堅決糾正“關系保”、“人情保”及錯保、漏保,依法嚴懲騙保行為。這不僅是對社會公平的堅守,更是對政策信譽的維護。
“低保”政策是特困群體的生命線,也是各級官員不可染指或懈怠的紅線。國務院要求強化對低保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和考核問責,嚴肅查處瀆職失職等行為,民政部已明確表態,將加快建立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對申請家庭的房產、車輛、存款、股票等方面進行跨部門、多層次的信息比對;同時,建立低保工作績效考核評價機制等,通過這些方式,進一步筑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安全網的“網底”,確保“網底”不破。
社會救助是向特定困難群眾提供及時、必要救助的托底性保障制度,是“保基本”中的基本制度。“好制度”的善意有賴“好辦法”的程序去實現。國務院將《社會救助暫行辦法(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既是聽取民意、匯集民智的集思廣益過程,也為社會動員民眾、提升道德、弘揚善舉的正能量傳播提供了機遇。
期待通過政府與民間的良性互動,催生出更顯務實與公平的低保制度,切實把社會保障體系的“網底”編實、筑牢,給全社會以穩定、可靠的民生保障預期,減少不安和焦慮,增進社會公正和幸福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