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世康
我時常想,我應該幸福地站在故鄉最高的山崗,一個叫大沖頭的山頂上,望著一趟次又一趟次的列車從星江河畔的大地上疾馳而過,張開雙臂去擁抱著火車的汽笛聲聲,去遐想著它們的南來北往……
這終究是我一廂情愿的夢想。
連州,這片古老的土地,曾因古道水運的繁榮以及處于五嶺南麓沒有太多的硝煙戰火而使得中原的大批移民青睞于此。因三省交界門戶一度成為了南北交通的重要通衢,有著“人物富庶,商貿阜通,有小梁州之號”,劉禹錫因連州的宜居環境抒懷“炎裔之涼墟”,唐宋時期更因科舉輝煌有“科第甲通省”美譽而冠名嶺南。
然而,隨著古道的漸漸荒蕪,水運河道的日漸冷清,粵漢鐵路以及京廣高速距離的遙望,連州逐漸被外地人褒貶難分地稱為“被歷史遺忘的邊城”。一位作家蒞臨連州后,深情吟哦“邊城,印象里往往是個充滿故事的小城,那里往往有不為廣知的醉人風景;有溫婉動人的愛情傳說;有清秀卻略顯羞澀的懵懂少女;交通雖然閉塞但民風卻淳樸得可愛。如此看來,連州符合你對邊城的所有想象”。她,就像一位養在深閨的女子,落寞地喟嘆著外邊的盛景繁華而“無可奈何花落去”。
曾幾何時,我對路便有了一種莫名的感情。也許是出生在一個小山村的緣故,由于路途的遙遠,害怕攀爬泥濘不堪的彎彎山路的苦楚,漸而產生發奮讀書走出山旮旯的誓言。小學三年級時,幼小年紀的我便得離家求學。因為學校建在107國道旁,母親一臉的不舍:一是擔心我過公路的安全,二是擔憂我在學校住宿聽著日夜不休的車鳴能否睡個好覺。而我,一開始還真是因初見公路時的興奮心情而睡不著覺。4年的小學光陰,我聽著那車來車往的聲音畢業了,而伴隨著內心成長的,還是那路的夢想,那就是書本里望眼欲穿的鐵路。
什么時候,故鄉阡陌縱橫的曠野上,會有一根根枕木鋪就的鐵路,一趟趟的火車載著故鄉人的夢想馳騁呢?
父親說,上世紀七十年代左右,坪柳鐵路開工了,連州大地似乎一夜間在百姓的歡呼聲中豎起了上百個橋墩以及打通了數個隧道。結果,項目一度擱淺,橋墩和隧道成為了“夢想破碎”的見證。九十年代末,聽到清連一級公路的規劃及破土動工,我那小山村的鄉親們神情激昂地圍坐在村門樓,聊公路會不會從村前經過,談一些不著邊際又似乎隨手可得的未來,盡管有些遙遠,清連一級公路還是如一條絢麗的綢帶豐富著我的夢想。后來,因為一座需要大量煤炭燃燒發電的“粵連火電廠”的進駐,坊間又傳唱將要修一條從湖南宜章連接連陽地區的鐵路,故鄉人更是津津樂道著鐵路的修筑,妒忌著人家《坐上火車去拉薩》的風光,期盼著火車在連陽地區這片生我養我的熱土上風馳電掣……
光陰荏苒,希冀故鄉擁有鐵路的夢想始終不曾更改,但實現的日子總在遙不可及又似乎觸手可及間徘徊。近來又聽聞,隨著清連高速的貫通,二廣高速的順利推進,以及連佛高速在2014年的啟動,故鄉連陽地區人的鐵路夢——韶柳鐵路已經列進了國家“十二五”規劃中。
曾跟一位同學聊天:“當你創業有了足夠的錢后,你最想做什么?”他的回答狂妄而又有創意:“人家有錢了,就買私人飛機炫耀自由升降。等我有錢了,我就從我們故鄉的大地上鋪一條鐵路,連接中國各地,載著故鄉的父老鄉親們,南來北往……”
而這,又何嘗不是我,不是140萬連陽人日夜縈繞的夢想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