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勇
近年來,羅坑鎮堅持分區發展、分類指導的發展思路,以打造茶葉專業鎮為目標,積極探索綠色發展之路,帶動農民群眾脫貧致富。2012年,全鎮茶葉年產值達到4000多萬元,比2008年增長570%;農村人均年純收入7569元,比2008年增長200%,實現四年翻了一番目標,其中種茶較多的瑤族村委農民人均年純收入達8265元。
羅坑鎮將茶產業發展作為“一鄉一品”項目擺上重要議程,按照“統籌規劃、整體推進”的原則,制定《羅坑鎮茶葉產業發展規劃(2012—2016)》,明確茶葉產業發展思路、原則和目標,調整區域布局和主攻方向,合理布局茶葉苗圃區、種植區、加工區和銷售區,在西牛塘、坳頂等地規劃高標準茶園2800畝,在上斜、圳頭等村實施老茶園改造項目,力爭每年新增茶園面積1000畝以上。該鎮還有計劃有重點的對與茶葉種植有關的鄉村公路、水利設施等進行改造,協調解決茶葉種植難題。
該鎮以“扶強企業,打響品牌,培育市場,形成產業”為發展思路,不斷加大對原有重點茶葉企業雪花巖茶業有限公司、羅坑生態有機茶廠等企業以及10多家小加工廠的扶持力度。同時大力開展茶加工企業招商活動,著力引進茶葉龍頭企業,推動茶產業加快發展。該鎮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導、良種培育、循序推廣的原則,逐步在西牛塘、橫江嶺等村小組重點建設10多個茶葉生產示范基地。同時,在茶葉基地建設、良種繁育、產品研發和技術改造等方面給予支持,全力打造綠色有機無公害示范茶園,以此輻射帶動周邊村民形成規模化種植。
該鎮針對茶農在茶葉種植、生產加工、茶產品研發、茶園管理等方面出現的問題,突出培訓重點,創新培訓形式,不斷拓展培訓廣度和深度,把培訓班辦進村莊,辦到茶園。該鎮茶企不斷推進技術革新,針對茶廠原有設備老化,不能適應新的生產要求的情況,投入大量資金,分期分批進行技術改造,引進高科技含量的設備、技術。該鎮還邀請省茶科院等相關專家對全鎮各茶區經濟發展進行科學合理規劃,推進茶葉種植標準化生產;聘請省、市、區茶藝專家為經濟技術顧問,在產茶季節,全面指導茶葉產業發展工作,特別是聘請了廣東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等茶葉專家到鎮進行技術指導;區農技部門也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基層進行技術指導。
一方面,該鎮以申報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為契機,要求鎮內茶企切實加強管理,落實好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通過規范收購來源、規范種植環節、規范生產加工,有效保障茶青品質,避免茶葉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受到二次污染。另一方面,大力推進老茶園改造建設,努力培育選育本地羅坑茶葉優良品種,并因地制宜地幫助茶農引進鐵觀音、金觀音、翠玉、單叢、黃金桂、金萱等優質茶品種,茶葉品質得到極大改善。同時,該鎮大力發展生態茶園,加強茶葉質量監測。
該鎮通過新聞網絡、廣播電視等媒體,詳細介紹羅坑茶的悠久歷史文化、優美的茶園風景以及茶區周邊無污染生產企業的優越生態環境,進一步打響羅坑茶的天然綠色環保品牌。該鎮開展茶文化宣傳活動,發放羅坑茶文化宣傳畫冊,著力打牢羅坑茶文化建設基礎;同時,充分利用各類名優特產品展覽會的平臺,組織各茶葉加工企業積極參展。
現在羅坑茶已在廣州、中山、韶關、曲江等地建設了多家茶葉專賣店,并計劃在佛山、花都、深圳等地增設專賣店或經銷點。該鎮2013年還舉辦了首屆羅坑茶文化藝術節,進一步拓展消費市場,著力打響“羅坑茶”綠色生態品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