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勝才
近年來,在省、市、縣各部門大力支持下,陽西縣老區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至2012年底,全縣30個老區村投入幫扶資金達17704.51萬元,發展集體經濟項目153個,幫扶老區貧困戶項目1233個,老區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14.35萬元,比幫扶前增長73.68%,有勞力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9089.6元,比幫扶前人均純收入增長77.2%。
在扶貧開發“雙到”工作中,陽西縣委狠抓貧困村產業扶貧,根據各村實際發展規劃和產業布局,不斷深化老區村產業結構調整,因地制宜,整合投入,大力開發產業化扶貧,著力培育和發展優勢主導產業,全力抓好產業示范園區建設,推動貧困戶集約化、規模化生產,引導貧困農戶依靠發展產業實現增收脫貧,30個老區村基本形成了特色農業的主導產業。
該縣把產業化扶貧作為增加農民收入、提高扶貧開發整體效益的重點舉措,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農村特色產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縣42個貧困村投入產業幫扶發展資金共1260多萬元,其中30個老區村投入產業幫扶發展資金900多萬元,發展蔬菜、水果、畜牧、水產等特色主導種養基地68個,面積達1000多畝。如儒洞鎮新村優質蝦、魚苗基地2300畝,新橋村番茄基地200畝,織篢東村茄子基地120畝,新圩田安村金線草100畝,養殖肉豬1200頭;程村鎮平原玉米基地150畝,中北村養雞10000多只;塘口鎮平北村養鵝15000多只。村級特色主導產業經營純收入達1750萬元,增加貧困戶收入均達5600多元,幫助1705戶有勞動力貧困戶增收脫貧。
該縣充分利用國家惠民政策,培育和引導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建立村一級特色產業供銷一條龍服務體系,讓他們在貧困村產業發展中起到主產業經營,增加經濟收入,達到脫貧目標。目前全縣引導8家農業龍頭企業和組建5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扶貧工作,簽訂單和合同數量達1800多份。如溪頭鎮那湖村委會成立那湖惠民五彩薯專業合作社,并注冊“那湖牌”商標,發動村民種五彩薯,形成產銷兩旺的良好勢頭,收入明顯增加。儒洞鎮新村富源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建設養殖基地1800多畝,輻射帶動村民(貧困戶)養殖良種魚500多畝。同時該合作社能夠為養殖農戶提供養前、養中技術和養后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形成了“合作社+基地+農戶”產業發展模式,為農戶尤其是貧困戶增收致富打下堅實基礎。
縣扶貧辦把幫扶到戶發展脫貧項目作為重中之重,堅持把產業扶貧到戶與村級特色主導產業發展相結合,幫助貧困戶確立增收項目,確保貧困農戶通過發展產業項目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一方面通過積極爭取財政扶貧的專項資金收入和幫扶單位自籌資金扶持貧困戶發展脫貧項目;另一方面通過小額扶貧貨款扶貧到戶,加大貧困戶發展產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和扶持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同時還注重加強對貧困農戶農技培訓,確保每戶貧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一兩門農業種養技術。另外,還結合產業幫扶項目,扶智助學、產業帶動、社會保障、組織建設、科學管理,建立健全了扶貧工作的長效機制。目前各項長效機制正在有序運行。
在扶貧開發“雙到”工作中,陽西還結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整合多方面資源,加大建設資金投入,推動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村民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提高。目前42個貧困村共計投入建設資金1.4億多元,其中30個革命老區村達1億多元,改善了學校設施、道路交通條件,加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推進村級公共服務設施,全力推進農村低收入住房改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