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德宜?李耿新
2013年農歷十月小陽春,記者隨同梅州、梅縣區老促會同仁,在梅縣區桃堯鎮探訪了一位曾受陳開枝同志多次鼓勵、從廣州從化返鄉的農民工饒小豐的山寨莊園。饒小豐不畏艱辛,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子并為之奮斗,大家都為之感動,并替他感到高興。
年近50歲的饒小豐,是個事業心和社會責任感都很強的人。他的家鄉——梅縣區偏遠山區的桃堯鎮桃溪村,是土地革命時期紅四軍轉戰贛閩粵邊區的區域,也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的游擊區。受革命老區的傳統影響,從小他就立志要做一番利國利民的事業。高中畢業不久,他便走出山村,參加了當時中央農業廣播學校函授學習三年,緊接又參加了在市農業部門舉辦的農牧科知和技能兩年培訓,然后又在市內及韶關等地以農技員身份參與打拼。每到一處,他的工作都受人好評,他還將種、養和經營管理等心得,先后撰文在報刊上發表。在外商經辦的廣州從化達南農業發展公司任職時,他從一般工作人員升任至總場長。正是在這里,他結識了當時在廣州市當領導的陳開枝同志。開枝同志給了他許多指點和鼓勵,讓他感動至今。
濃濃的思鄉情結,還是讓饒小豐2007年冬返回了家鄉。他的心愿是希望將學有所長、專有所至奉獻家鄉,帶動群眾,建設家園,決心利用山寨成功打造一個農場式的綠色生態莊園。他深情地對記者說到,廣大農村,特別深山老區山山水水都是無盡的資源,良好的生態屏障,當地農民和許多返鄉農民工只要運用好國家土地產權流轉政策,每戶人家經營好一個農莊式山寨坑洼,就是一個綠色經濟明珠,就會形成萬綠璀璨,就是美麗家園以至美麗中國的一部分。
2007年冬,饒小豐思考著藍圖,選點在桃溪村九寨崠山窩,迎著困難,開始了他的開發經營。他先是承租山窩數十畝山腳旱地和湖洋田以及山寨三面300余畝山林,然后搞好一項項基礎設施,利用山坑湖洋田和坑水挖塘12畝,挖塘運土,筑壩庫水,主體工程便整整干了兩個冬春;接著又在山腳修整種果梯地,修建了兩幢豬舍共700平方米及大型沼氣池,建起一座兩層的辦公和住宅樓房。
饒小豐考慮到當地有個土種黑豬,雖體型限量只是百斤左右,養期長,但豬肉香甜嫩滑,價格相當于普通豬肉市價的3倍,于是在養畜上確定當地黑豬為主打,在飼養方式上實行圈放兩棲,成為莊園主產品牌和莊園特色。他承包的300畝生態林得到良好保護,柚果也發展到近30畝。他還驚喜地發現,濃密的山林竟是草藥遍地的中藥園,如含維生素特高的野果、具有療效的跌打草藥等,有的還屬珍稀名貴藥材,他隨即著手加以開發利用。經過6、7個年頭的努力,饒小豐和家人一起,硬是把一個成規模的莊園一點一滴“繡”了出來。
這個名為“梅州市桃堯九豐家庭農場”,“繡”出了名聲,走出一條山上綠嶂蓄水,山裙柚果成林,豬、雞、鵝群走地飼養,藥、稻、菜、魚多業兼營和循環利用的路子,成了一個名符其實的農村山寨綠色環保生態和生財企業。由于縣、鎮重視,一條5公里水泥鄉道也通到了那里,許多參觀者說,這里就是田園詩,這里就是山水畫。據饒小豐介紹,2012年出欄270頭土黑大豬,產值60多萬元,加上果、魚其它收入,總產值達70多萬元,利潤13多萬元,2013年產值超過100萬元。
談到發展,饒小豐告訴記者,近年承租山林將增加到600畝,在莊園繼續完善的同時,主產品土豬年出欄就要增加到1000頭以上,產值超200萬元;還將實施農、旅結合作為調型升級,把莊園也打造成旅游景點,并成為示范點。他希望在各項建設發展中碰到的資金困難能得到上級支持。他還興奮地說到,最近開枝同志還在電話中繼續鞭策鼓勵他,要他在革命老區搞出像樣的農場莊園,并要起到示范帶動作用,為老區農村的發展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饒小豐表示,他一定不會辜負老領導的厚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