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志雄
日前,記者來到陽春市合水鎮河山村委會黎頭村,48歲的村民黎文升正在使用鑿子、鋸子等工具制作、編織竹椅。他笑著說:“你別小看這簡單的竹椅,它的銷路可廣了,最遠的銷到海南。”
河山村委會的黎頭村有著悠久的制作、編織竹椅等竹器的歷史。編織竹器是一門傳統的手藝,村民黎文升祖輩都會制作、編織各種竹器,他從小就對制作、編織竹制品工藝有著濃厚的興趣。12歲的時候,聰明的黎文升就跟父親學會了制作、編織各種竹器制品。上世紀90年代,地處偏僻的黎頭村不少青年人都熱衷于外出務工,賺錢養家。1991年,黎文升經不住外面世界的誘惑,再也坐不住了。于是,他結束了在家務農、制作竹器的生活,跟著村里的青年去到深圳,開始了在一家塑料廠務工的生涯。在深圳工作了10多年,黎文升的思鄉之情越發濃烈,回鄉創業的念頭常在他的腦海里突現。
在深圳大都市里生活久了,黎文升發現有不少市民都喜歡坐竹椅子,在樹蔭下、竹林底,甚至在城郊的大排檔里,都可以見到竹椅的影子。市民們追求原生態、復古的欲望越來越強烈,市民的需求,觸發了黎文升的靈感,找到了商機。2009年,黎文升結束了多年在外務工的生涯,決定回鄉從操舊業,用自己掌握的竹器制作技術,制作原生態竹制品。
黎文升說:“制作竹制品純屬傳統手工業,動手性強。”回到家鄉后,他以家為工作作坊,購置了鑿子、鋸子等制作竹椅、竹沙發等竹器制品的工具,并從高州、信宜、陽春的永寧等地購買回一批堅實、韌性好的毛竹,開始竹制品手工業了。他在質量和工藝上下功夫的同時,還通過一年一度的高流河圩日,宣傳和推銷自己的產品,并迅速打開了銷售的渠道。目前,黎文升制作的竹制品有竹椅子、竹沙發等多個品種,并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不斷創新升級,以質量贏得市場。
“以前由于信息不靈通,制作的竹器制品需要自己挑到墟市上賣,而現在則可以根據客戶的訂單來安排編制,來多少制作多少,不需要擔心銷售問題。”黎文升介紹說。隨著訂單的增多、工作量的增大,黎文升的妻子林茂芬也辭去了在陽春市區一家電子廠的工作,回來專門配合丈夫生產竹制品,建起了夫妻檔。剛回來的時候,林茂芬只能幫丈夫打打下手,慢慢摸索竹制品制作的工藝和技巧,現在她也掌握了竹制品的制作技術,成了丈夫的好幫手。
夫妻同心,泥土變金。在黎文升夫婦的共同努力下,他們的業績不斷上升,各地訂單紛至沓來。產品遠銷陽江、湛江、開平等地。最讓黎文升夫婦開心的是,他們的產品竟然通過空運賣到海南。2012年,海南有一位開大排檔酒店的老板,在朋友家里看見黎文升制作的竹椅子堅實、輕巧,很有藝術感,他便問朋友要了黎文升的電話,并訂制了100多張椅子,讓黎文升幫他空投到海南。“現在我們每天最多可以制作15張竹椅子,但由于訂單很多,我們需要經常加班加點來完成。”林茂芬擦了擦額上的汗珠說。
說起在家制作竹制品和在外務工的感受時,林茂芬快言快語地說:“肯定比在外面好呀,在家里只要咱們勤勤懇懇地干,收入比在外打工好多了。還可以照顧到家里面,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呀。”黎文升說:“只要掌握了一技之長,還是結束漂泊回鄉創業好,一家人在一起多好啊。”
據河山村委會書記梁華高介紹,陽春市高流河墟一年一度的墟期,傳統都以出售竹制品為主,竹椅子、竹梯子、竹沙發及相關的竹制工藝品等十分暢銷,河山村委會黎頭村離高流河墟近兩公里,村民便瞄準了這樣一個特色市場,在一百多年前就開始制作竹器制品了。一直延續至今。目前,該村專門制作竹器制品的達10多戶,每天生產竹椅、竹梯等制品達100多件,日產值就達5000多元。全村家家戶戶都建起了新樓房,生活如竹,節節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