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蘭+劉芳
摘要:“紫云1號”是紫色馬鈴薯新品種之一。2012年武隆縣農委引進后,首先在火爐鎮筏子村試驗種植150畝,經測產統計畝產量約2.1~2.5噸,畝產值最低就能達到8400~10500元,深受廣大種植戶和農民朋友的歡迎。本文介紹了紫色馬鈴薯新品種紫云1號的特征特性、高產栽培技術。
關鍵詞:紫云1號;發展前景;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02-43-1
“紫云1號”是集營養、保健和色素于一體的紫色馬鈴薯新品種之一。與普通馬鈴薯相比營養更豐富,其最大的特點是富含一種特別的色素——花青素,具有營養和保健作用,屬中晚熟品種。株型直立,植株長勢繁茂,田間表現植株高抗早晚疫病、病毒病等。薯塊易感干腐病,因此要注意儲藏環境條件。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區大春種植最佳。
1 地塊選擇
該品種植株繁茂,長勢旺盛,耐瘠。應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便于耕作管理、土層深厚、肥力中上等、土壤質地疏松、不重茬、前茬非茄科作物的壤土和砂壤土。深翻耙細,耕作深度在25~30厘米最適宜,翻耕后應及時耙耱保墑,提埂起壟。整地宜早,在封冬前進行。
2 催芽播種保全苗
種植前應做好種薯調運和播種前準備工作。播種前種薯應放在有陽光溫暖的地方晾曬2~3天,并剔除帶病薯塊、爛薯塊,以整薯塊播種最好,若需切塊播種,切塊種薯應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草木灰拌種,催芽至1~2 厘米后播種,播種時最好使種薯芽眼向上。特別要注意掌握播種時期,當外界溫度穩定在5℃以上時即可播種,在海拔1400米地區農歷正月播種最適宜,爭取早播早管,提早上市(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播種深度以l0~15厘米為宜。大春種植密度為2800~3200株/畝,并畝施5%二嗪磷1~2 公斤防治地下害蟲。
3 合理施肥保壯苗
“紫云1號”對肥料三大要素的需求量以鉀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播種前施足基肥對增產起著重要的作用,基肥應溝施于壟埂中,施肥后用10~15厘米土層覆蓋,才有利于植株吸收,肥效的發揮。大春種植,中等肥力偏瘠薄地塊,一般畝施腐熟農家肥(豬糞或雞糞)1500~2000公斤、馬鈴薯專用復合肥(N∶P∶K=10∶8∶7)40公斤、磷酸二氨20公斤、普通過磷鈣50公斤、硫酸鉀10公斤作底肥。齊苗后,視苗情長勢情況畝追施尿素1~2次,每次10~15公斤。可葉面噴施98%的磷酸二氫鉀500倍液2~3次。
4 田間科學管理保產量
4.1 中耕培土促發棵
齊苗后進行2~3次中耕培土除草定植,保持行間土壤疏松,保持地溫穩定,培育壯苗促發棵。
4.2 控制徒長、摘除花蕾,促產量
當植株高度達15~20厘米時用15%的多效唑10克對水15公斤噴霧,可控制植株徒長、抗倒伏?,F蕾期塊莖開始膨大,開花盛期塊莖迅速膨大。因此在這個時期應摘除花蕾,減少植株地上部分對養分的消耗,促進地下塊莖發育膨大。
4.3 科學管水,穩豐收
水分是獲得馬鈴薯較高產量的因素之一。因此,在生產中應視地塊的耕作條件制定可行的供水方式,使土壤耕作層始終保持濕潤狀態。適宜馬鈴薯生長的最理想土壤濕度是全生育期保持在60%~80%的地塊。在生產中應視當地當時的氣候情況把握灌溉的原則,在齊苗期、現蕾期、開花期、塊莖迅速膨大期看苗澆水。在收獲前10天左右停止澆水灌溉,以確保收獲的塊莖表皮充分老化,便于貯藏和遠距離的運輸。
4.4 葉片的保護,促穩產
葉片光合作用的產物對作物產量的影響很大,營養物質的積累大部分來源于光合產物。因此,在植株生長期間保護葉片,延長其功能期事在必行,這樣才能保證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提高其商品性。在馬鈴薯開花初期葉面噴施98%硼酸+頂先(50~75毫升/畝),在塊莖膨大期葉面噴施2~3次98%磷酸二氫鉀+頂先(50~75毫升/畝)。
5 病蟲草害的綜合防治措施
依據“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病害的防治應掌握保護性殺菌劑和治療性殺菌劑相結合的使用原則。在全生育期進行4~5次葉面噴藥,分別在始花期和盛花期,用70%丙森鋅(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 (100~150克/畝)+ 20%病毒A 500倍液(或1.5%的植病靈800倍液)各施藥1次,可有效防治早晚疫病、病毒病等病害。從塊莖膨大期開始,連續2~3次施用頂先(50~75毫升/畝)+15%金霉唑可濕性粉劑(40~60克/畝),每間隔10天噴1次。在防病的同時要做好蟲害的防治,施足底肥的同時畝施5%二嗪磷1~2公斤防治地下害蟲。在生長過程中用殺蟲燈誘殺成蟲,或畝用2.5%高效氯氟氰菊脂乳油500倍液噴霧或灌殺,防治螻蛄、地老虎、蠐螬等地下害蟲。蚜蟲及二十八星瓢蟲的防治,除了在拌種期使用70%蚍蟲啉+巧根拌種控制苗期的蚜蟲、二十八星瓢蟲外,在馬鈴薯成株期用10%吡蟲啉2500倍液(或是20%啶蟲脒乳油1500倍液)葉面噴霧防治蚜蟲和二十八星瓢蟲。
6 適時收獲,包裝上市
90%莖葉枯黃即可收獲上市。紫色馬鈴薯薯塊可作為日常蔬菜備品和配菜,也可作為特色菜肴。因此,收獲時應注意盡量避開陰雨天氣,選擇晴天收獲,盡量減少機械損傷。以提高商品性,有效提高經濟效益。
作者簡介:楊淑蘭,武隆縣火爐鎮農業服務中心,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