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君
太康縣成人中專附屬醫院,河南太康 461400
兒童糖尿病患兒營養風險篩查和營養評估
曹慧君
太康縣成人中專附屬醫院,河南太康 461400
目的對兒童糖尿病患兒進行營養評估和營養風險篩查。方法選取2010—2013年間在該院接受治療的兒童糖尿病患兒40例,對這些患兒采用微型營養評估法(MNA)和生化檢測來對兒童糖尿病患兒進行一個綜合的營養評估。結果微型營養評估法(MNA)顯示在兒童糖尿病患兒中營養不良患兒所占的比例為18.75%,具有營養不良危險的患兒所占的比例為63.75%,營養正常的患兒所占的比例為17.50%;而在生化檢測中,營養正常的兒童糖尿病患兒與營養不良的兒童糖尿病患兒相比,其總淋巴細胞計數(TLC)都要明顯高于營養不良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利用微型營養評估法(MNA)測定兒童糖尿病患兒的營養狀況,有助于及早發現這類患兒的營養風險并能較早提出改進方案,有利于患兒的臨床治療。
兒童糖尿病患兒;營養評估;營養風險篩查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規律和飲食規律越來越多的朝著不健康的方向改變,糖尿病這種基礎性質的疾病的發病率也正在逐年提高,且近些年來糖尿病這種疾病在兒童和年輕人群中的發病率正在不斷增高[1-2]。糖尿病這種疾病的治療過程是長期和艱巨的,這類疾患的患兒往往最后死于相關的并發癥,而這其中營養不良往往會促進并發癥的加速發生。國外,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微型營養評估法(MNA)被逐步應用于臨床的營養風險篩查和營養評估中,國內也有大量的臨床實驗將MNA用于老年糖尿病患兒的臨床評價,并取得了不錯的結果[3]。為了及早發現兒童糖尿病患兒的營養風險并提出改進方案,選取2010年1月—2014年3月在院接受治療的兒童糖尿病患兒40例,該次實驗特將MNA和生化檢測法結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院接受治療的兒童糖尿病患兒40例,其中住院患兒32例,門診患兒8例。這40例患兒中男性患兒21例,女性患兒19例。年齡分布為1~7歲13例,7~14歲27例,平均為(9.4±4.6)歲;病程分布為小于1年的有31例,病程為1到5年的有9例;其中患兒中有明顯并發癥的有12例。
1.2 診斷標準
所有入選患兒的糖尿病確診標準均符合以下標準:①患兒在空腹時間段內測得的血漿葡萄糖的濃度大于7.00 mmol/L;②患兒在進食后2 h后的血漿葡萄糖的濃度大于11.1 mmol/L。以上兩個標準任意符合一個即可,同時還排除了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癥、消化系統類疾病等能使體內血漿葡萄糖濃度異常的疾患。
1.3 實驗方法
1.3.1 患兒的膳食調查該次實驗患兒的膳食相關調查選用的方法為24 h回顧法,其中對于攝入的營養素的分析則是利用相應的營養分析食譜進行分析。在熱量攝入的判定上,選擇為若其攝入量<標準需要量×20%,則判定為熱量攝入不足。其中熱量的標準攝入量=每公斤體重的熱量標注供給量×患兒的理想體重。
1.3.2 微型營養評估法(MNA)該次實驗采用的是微型營養評估法(MNA)的量表法對患兒的綜合營養情況進行一次調查,其中該MNA量表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分別為:主觀評定,膳食評定,人體測量,整體評價。主觀評定包括:患兒對自己本身的營養狀況的一個主觀的評價。膳食評定:患兒本身攝入食物的種類,攝入量,本身的自主進食情況以及進食的餐次。綜合評價:活動能力及相應的生活類型,平時的用藥情況,及患兒本身所屬的生活類型。人體測量:上臂圍,上臂肌圍,小腿圍,肱三頭肌皮皺厚度以及體質指數。其中主觀評定占4分,膳食評定占9分,綜合評價占8分,人體測量占8分。若患兒的得分在24分以上判定為營養正常,若其得分分布在17到23.5之間,則判定為營養危險,若其得分小于17分,則判定為營養不良。
1.3.3 生化檢測主要檢測的指標為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血紅蛋白(Hb)、總淋巴計數(TLC)、血清清蛋白(ALB)。
1.4 統計方法
對該次實驗中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9.0中文版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膳食調查的結果
該次實驗進行的膳食調查結果顯示,沒有患兒存在熱量攝入不足這種情況。
2.2 兒童糖尿病患兒的營養狀況
根據微型營養評估法(MNA)顯示在兒童糖尿病患兒中營養不良患兒所占的比例為18.75%,具有營養不良危險的患兒所占的比例為63.75%,營養正常的患兒所占的比例為17.50%,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小兒糖尿病患者的營養狀況[n(%)]
2.3 生化檢測結果
營養正常的兒童糖尿病患兒與營養不良的兒童糖尿病患兒相比,其總淋巴細胞計數(TLC)都要明顯高于營養不良組,差異有
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生化檢測的具體結果(±s)

表2 生化檢測的具體結果(±s)
注:其中與營養不良組相比,*P<0.05,具有統計學價值。
檢測項目營養正常營養不良危險營養不良ALB(g/L) Hb(g/L) TLC(×109/L) TG(mmol/L) TC(mmol/L) 40.2±2.8 131.9±1.6(1.8±0.2)* 1.6±0.4 4.4±0.7 36.9±4.9 121.0±2.5 1.5±0.3 2.0±1.1 3.9±1.1 31.8±4.9 103.6±2.1 1.1±0.1 1.5±0.4 3.7±1.2
對于糖尿病人進行相應的營養風險篩查和營養評估的方法很多,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包括營養風險篩查法2002(NRS2002)、全面營養評估法(SGA)和營養風險指數(NRI)等等。但是這些方法要么就是比較片面,要么就是操作過于繁瑣,不利于醫務工作者及時、簡便、有效的掌握糖尿病患兒的營養狀況[4]。該次實驗所采用的微型營養評估法(MNA)在20世紀90年代Guigoz[5]等人的創建和推廣下,已經逐步在臨床的營養評估中推廣開來。國內的婁唯鳴、黃陳等人已經將微型營養評估法(MNA)用于對糖尿病人的營養評估,并取得了較理想的實驗結果。微型營養評估法(MNA)最大的特點便是相關的操作比較簡便,同時其觀測的結果比較準確和靈敏。
國內一般的糖尿病人一般對與飲食和營養攝入這方面缺乏一個正確的認識。該次實驗雖然顯示,兒童糖尿病患兒在食物總熱量的攝取方面未出現攝取不足這一問題,但從MNA法測量的具體結果來看,營養攝取正常的患兒所占的比例僅僅為17.50%,而營養不良和處于營養不良危險的患兒所占的比例居然高達18.75%和63.75%,這足以說明,在兒童糖尿病患兒的平常營養攝入中存在著極大地不合理性。據同類型的調查研究也顯示我國糖尿病患兒目前優質蛋白和主食的攝入偏低,該次實驗雖未直接涉及這方面的實驗,蛋MNA法中的膳食調查中的食物種類,在調查過程中也發現了優質蛋白質和主食攝入的不足。糖尿病人若長期處于一個營養不良和營養危險的狀態,必將造成自身免疫力的降低,作為自身免疫力具有代表性的標志物總淋巴細胞計數(TLC),兒童糖尿病患兒的計數要遠低于營養正常的,這是一個極端危險的信號,長此以往,極易造成并發癥和其他感染的發生。雖然MNA法還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人體測量方面缺乏相應的各國標準,但總體上來說利用微型營養評估法(MNA)測定兒童糖尿病患兒的營養狀況,有助于及早發現這類患兒的營養風險并能較早提出改進方案,有利于患兒的臨床治療。
[1]劉健,馮翔,何影儀,等.廣州地區初診2型糖尿病人群營養素攝入量調查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09,7(12):1356-1357.
[2]車千紅,趙晴,孫燦,等.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營養素攝人量與營養參考指數(DRIs)對比分析[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2,20(1):14-16.
[3]何秀霞,何偉東,李元,等.住院糖尿病患者膳食與營養狀況調查分析[J].山東醫藥,2003,43(8):4-6.
[4]張嵐.營養風險篩查2002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天津護理,2011,19(1): 7-9.
[5]袁靜玨,蔡東聯.糖尿病患者營養風險篩查和營養評價[J]醫學研究雜志,2010,39(2):35-37.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但由于門診糖尿病患者在離開醫院后,缺少必要的指導和監督,同時受家庭及工作環境的影響,部分患者不能夠嚴格按照醫囑堅持藥物、飲食、運動等治療方案,影響血糖控制的效果,不利于糖尿病的治療。因此,應加強對社區門診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干預,為患者提供專業的用藥、飲食和運動指導,并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督促患者按時服藥,加強對血糖變化情況的監測,及時掌握患者的病情發展,適當調整治療方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危險,提高治療效果。在該次研究中,通過比較兩組患者的血糖變化情況,相關數據顯示,護理組患者在經過專業的護理干預后,血糖指標控制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護理效果明顯。
綜上所述,對于社區門診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主要以院外的治療和干預為主,加強對患者的專業護理干預,對于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減輕經濟負擔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蘇少汝,陳先輝,陳文.糖尿病患者醫院社區連續性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海南醫學院學報,2009,15(1):87-87.
[2]陳先輝,蔡俊明.糖尿病患者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雙向轉診進行連續性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09(11):1030-1031.
[3]蔣妙華.持續訪視配合健康教育對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8(19):141-143.
[4]尹衛,步紅兵.護理干預對院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J].安徽醫藥,2011,15(6):781-782.
[5]陳碧泓.社區優質護理對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1):31-32.
[6]蓋冬梅,王茜茜,林瑞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區護理干預與健康教育[J].吉林醫學,2010,31(2):245-246.
[7]Angela DeRosa.Disease Specific Health Risk Assessments:Steps for Improving Diabetic Patient Care in the Nursing Home Setting[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2010,19(12):113.
(收稿日期:2014-02-19)
R725
A
1672-4062(2014)05(b)-0075-02
2014-02-12)
曹慧君(1972.11-),女,河南太康人,主治醫師,本科,研究方向:糖尿病前期干預、病因和發病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