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華
南京市江寧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南京 211100
成本-效果分析在社區2型糖尿病治療中的應用
朱建華
南京市江寧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南京 211100
目的 評價3種不同用藥方案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及經濟成本。方法選取2013年1—12月社區衛生中心治療管理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三組,實施二甲雙胍+阿卡波糖(A組)、二甲雙胍+格列齊特(B組)、二甲雙胍+吡咯列酮(C組)等三種用藥方案治療,12個月后進行成本-效果分析。結果A、B、C 3組方案藥物成本分別為1332.59元、1228.38元、1006.25元;對空腹血糖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2.0%、88.0%、82.0%;對糖化血紅蛋白總有效率分別為88.0%、86.0%、84.0%;空腹血糖的成本-效果比分別為14.48、13.96、12.27;糖化血紅蛋白的成本-效果比分別為15.14、14.28、11.98;A、B 2組相對于C組對空腹血糖的增量成本比分別為32.63、37.02;A、B 2組相對于C組對糖化血紅蛋白的增量成本比分別為81.58、111.06。結論3組治療2型糖尿病的方案療效均較好。從成本-效果比分析,二甲雙胍+吡咯列酮(C組)方案在社區治療2型糖尿病3種方案中更具臨床和經濟意義。
成本-效果分析;2型糖尿病;社區治療;應用
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經成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1]。目前,我國20歲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為9.7%,且90.0%以上為2型糖尿病患者[2]。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手段主要以口服降糖藥為主,且口服降糖藥物種類多,療效也不同。該研究從藥物經濟學角度,于2013年1—12月對江寧區祿口街道社區衛生中心治療管理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三組,實施二甲雙胍+阿卡波糖、二甲雙胍+格列齊特、二甲雙胍+吡咯列酮等三種用藥方案治療,進行成本-效果分析,以期為探索有效的社區2型糖尿病用藥方案提供依據。
1.1 對象
選取社區衛生中心治療管理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采取單純隨機的方法分為三組,即二甲雙胍+阿卡波糖(A組)、二甲雙胍+格列齊特(B組)、二甲雙胍+吡咯列酮(C組)等。入選標準:①符合世界衛生組織1999年提出的糖尿病診斷標準[3];②最近一年內在江寧居住累積滿3個月,年齡20歲以上;③治療方案均得到患者知情同意;④未充分考慮患者年齡、病程及大血管并發癥情況。排除標準:長期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
1.2 方法
對150例研究對象分組后分別進行口服藥物治療。三組治療方案分別是:A組采用二甲雙胍+阿卡波糖,B組采用二甲雙胍+格列齊特,C組采用二甲雙胍+吡咯列酮。患者每個月社區醫院取藥1次,取藥前測空腹血糖(FBG),12月20—26日進行年度復檢,再次檢測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紅蛋白(HbAlc)。年度內血糖控制符合要求的患者取藥繼續治療,血糖檢測不符合要求的患者分析治療不佳的影響因素并進行干預,有針對性地調整治療方案。
1.3 評價指標及標準
該研究評價指標主要包括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紅蛋白(HbAlc)兩項指標,未考慮心血管、肝腎功能等影響指標。血糖控制分為好、一般、差三個等級:①好:FBG≤6.1 mmol/L,HbAlc≤7.0%。②一般:FBG≤7.0 mmol/L,HbAlc≤8.0%。③差:FBG≥8.0 mmol/L,HbAlc≥8.0%。總有效率為好+一般。
1.4 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用單位效果所花費的成本表示。C/E表示單位療效所花費的成本。增量成本-效果比(△C/△E)則是以最低成本為參照,其他方案與之相比而得到的增量成本-效果比。3種方案的成本統一用貨幣單位量化。該研究將2013年12月20—26日測得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紅蛋白(HbAlc)的有效率作為效果。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組間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150例患者隨機分為3組,分別是二甲雙胍+阿卡波糖(A組)、二甲雙胍+格列齊特(B組)、二甲雙胍+吡咯列酮(C組)。A組患者50例,男性10例,女性40例,年齡49~81歲,平均年齡(64.8±7.5)歲;B組患者50例,男性11例,女性39例,年齡47~82歲,平均年齡(64.6±7.9)歲;C組患者50例,男性12例,女性38例,年齡46~81歲,平均年齡(65.1±8.3)歲。空腹血糖(FBG):A組均值為(8.7±2.2)mmol/L,B組均值為(8.5±2.3)mmol/L,C組均值為(8.,6±3.5)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lc):A組均值為(8.4± 1.3)%,B組均值為(8.3±1.5)%,C組均值為(8.1±1.2)%。三組患者性別、年齡、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紅蛋白(HbAlc)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2.2 3 組患者藥品治療后效果比較
該研究3組患者按二甲雙胍+阿卡波糖(A組)、二甲雙胍+格列齊特(B組)、二甲雙胍+吡咯列酮(C組)等三種用藥方案治療,方案的制定必須由二級及二級以上醫院臨床專科醫師制定。
實施治療一年后,3種不同治療方案療效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不同治療方案療效比較
2.3 成本-效果分析
該研究150例患者均為祿口街道社區衛生中心管理患者,各組間隨訪檢測項目一致。該研究只考慮降糖藥的藥品費用。將口服降糖藥的總費用計作成本,采用2013年1月江寧區藥品零差率的藥價進行統計分析。A組、B組和C組的例均總費用分別為1332.59元/例、1228.38元/例、1006.25元/例。三組中C組成本最低,以C組成本為對照,分別計算B組和A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C/△E)。3組的成本-效果分析見表2。

表2 3種治療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的、終生性疾病,患者需要在復雜的、多元的社會生活環境中長期堅持治療。隨著患者病程的延長,單一治療均不能使血糖長期控制在良好的水平。因此,聯合用藥已成為臨床治療糖尿病的常用方法。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3組3種治療方案均取得較好的效果。組間療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成本-效果分析作為藥物經濟學方法之一,C/E值越低,該方案越有效。因二甲雙胍+吡咯列酮(C組)方案C/E值最低、成本-效果比顯著,因此,二甲雙胍+吡咯列酮(C組)方案為最優選擇。二甲雙胍+阿卡波糖(A組)方案總有效率最高,且增量成本-效果比(△C/△E)比二甲雙胍+格列齊特(B組)方案低,是次優方案。
糖尿病社區管理作為基層社區衛生中心工作的重點,社區管理醫生應以低成本-效果比為治療用藥原則。但成本-效果比并不是指導臨床用藥的唯一指標,患者的飲食、運動、糖尿病教育、生活環境及家庭經濟因素等也應作為考慮范圍。該次研究證明,二甲雙胍+吡咯列酮(C組)方案在社區治療2型糖尿病3種方案中更具臨床和經濟意義。
[1]http://www.diabetesatlas.org/content/diabetes-and-imPaired-glucose-tolerance.
[2]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編.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1.5:1-2.
[3]劉小立,彭績,周海濱.2009年深圳市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及其相關危險因素流行病學研究[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262.
R587.1
A
1672-4062(2014)09(b)-0019-02
2014-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