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霞
(四川省雙流縣第一人民醫院 四川 成都 610200)
在醫療制度改革推動下,原有的《醫院財務制度》已經難以滿足醫療機構財務管理的需要。新《醫院財務制度》對原有的《醫院財務制度》進行了全面的修訂,重點強化了對成本管理的要求,對成本管理的目標、成本核算的對象、成本分攤的流程、成本范圍、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作出了明確規定,細化了醫院成本歸集核算體系,為醫療成本的分攤與核算提供了口徑一致、可供驗證的基礎數據。新《醫院財務制度》第三十五條規定,醫院應根據成本核算結果,對照目標成本和標準成本,采取趨勢分析、結構分析、本量利分析等方法,及時分析實際成本變動情況及原因,把握成本變動規律,提供成本效率,下面就這三種分析方法做進一步的探討。
趨勢分析法主要是通過對比兩期或連續數期的成本數據,確定其增減變動的方向、數額或幅度,以掌握有關成本數據的變動趨勢或發現異常的變動。一般有兩種分析的方式:一是絕對數趨勢分析,二是相對數趨勢分析。
通過編制連續數期的報表,并將有關數字進行排列,比較相同指標的金額或數據變動幅度,以此來說明其發展變化。又分為縱向趨勢分析和橫向趨勢分析。
(1)縱向趨勢分析。表1為某醫院2010—2014年某科室1月成本變動情況。
(2)橫向趨勢分析。表2為某醫院2013年某科室成本變動情況。

表1 某醫院2010—2014年1月內一病區成本

圖1 某醫院2010—2014年1月內一病區成本變化分析
從表2數據和圖2可以看出,該醫院成本不是很穩定,但是趨于下降趨勢。經分析,1月成本數據最高是因為人力成本增加,由于臨近春節發放年終績效造成。
相對數趨勢分析法也就是趨勢比率分析法,是指對某項經濟指標不同時期數值進行對比,求出比率,分析其增減速度和發展趨勢的一種分析方法。由于計算時采用的基數數值不同,又分為定基動態比率和環比動態比率。
(1)定基動態比率:即用某一期的數值作為固定的基期指標數值,將其他的各期數值與其對比來分析。其計算公式為:定基動態比率=分析期數據/固定基期數據*100%。例如:以2012年為固定基期數據,分析2013、2014年成本增長比率,假設2012年為152萬,2013年為181萬,2014年為218萬。則:
2013年定基動態比率=181/152*100%=119%
2014年定基動態比率=218/152*100%=143%
(2)環比動態比率:即以每一分析期的前期數值為基期數值而計算出來的動態比率,其計算公式為:環比動態比率=分析期數據/前期數據*100%。仍以上例資料舉例:
2013年環比動態比率=181/152*100%=119%
2014年環比動態比率=218/119*100%=183%
比率分析法的主要優點在于,通過比率計算,可以把某些不可比的醫院變成可比的醫院,便于外部或內部決策者選擇投資方案是進行比較分析。但比率法也存在不足之處:第一,比率的數字只反映比值,不能說明其絕對值的變動;第二,無法說明指標變動的具體原因。
結構分析是對成本中各組成部分及其對比關系變動規律的分析。它通常采用計算成本中各組成部分占總成本比率的方法,用以分析醫院成本的內部結構特征和合理性。
其成本結構分析報表主要有成本構成總表、直接醫療成本構成表、醫技科室成本構成表、醫輔科室成本構成表、管理科室成本構成表。表3為某醫院的各成本構成分析表。
數據分析:醫療成本占總成本比例為66.54%,藥品成本占總成本比例為33.46%,門診醫療成本占總醫療成本比例為28.7%,住院醫療成本占總醫療成本比例為71.3%,門診藥品成本占總藥品成本比例為38.09%,住院藥品成本占總醫療藥品比例為61.91%。總體上說門診成本低于住院成本,成本控制的重點是住院成本。
徐通理說:“說起這個奉獻,并非只包括錢財和忍讓,還包括思想上的互相幫助,如此,這就要看你自己思想方面是否有力度了。你要是想使自己思想有力度,不外乎兩個途徑,一是平日多向高明的人學習,二就是多看書,以此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不然的話,你還是難免塵緣未了之苦。”

表2 某醫院2013年內一病區成本

表3 某醫院2013年門診、住院成本構成分析表

表4 某醫院2013年公攤、管理、醫輔、醫技、醫療科室成本構成分析表

表5 某醫院2013年固定、變動成本構成分析表

表6 某醫院2013年成本項目構成分析表

表7 某醫院2013年1—12月某科室數據分析表 (單位:元)
公攤費用成本占總成本比例為8.21%,管理科室成本占總成本比例為3.87%,醫輔科室成本占總成本比例為3.27%,醫技科室成本占總成本比例為24.11%,臨床科室成本占總成本比例為60.54%。綜合起來,直接醫療成本占84.65%,間接醫療成本占15.35%,此表能體現出該院按科室分類的構成比例。
規定成本占總成本比例為40.02%,變動成本占總成本比例為59.98%,固定成本比例偏高。效益好的醫院固定成本只有20%左右。
人員成本占總成本比例為29.39%,離退休成本占總成本比例為3.89%,材料成本占總成本比例為19.83%,藥品成本占總成本比例為33.45%,修購基金成本占總成本比例為5.62%,公用支出成本占總成本比例為8.22%,總體上說該院與同等規模醫用相比,藥品成本較低,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偏高,應當進行合理控制。
通過結構分析可以分析整個醫院以及各個科室的人力成本、材料成本、藥品成本、折舊成本、離退休人員成本、提取的風險基金等成本元素,為分析成本控制及管理提供依據。
本量利分析主要研究如何確定保本點和有關因素變動對保本點的影響。盈虧臨界點是醫院收入和成本相等的運營狀態。
結余=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保本點業務量=固定成本/(單位收入-單位變動成本)
保本收入=固定成本/(1-變動成本率)
數據分析:該科室門診收入1215809元,收益96669元,全年門診人次6743人次,單位收入180元,單位變動成本100元。該科室住院收入2136199元,虧損259898元,全年住院人次264人次,單位收入8102元,單位變動成本5445元。
以上數據顯示該科室門診是盈利的,變動成本低,保本工作量是5543人次。住院是虧損的,保本工作量是361人次,要增加36.74%,才能達到保本水平。門診服務是該科實現收益的主要方面,該科應遵循以門診為主、住院為輔的經營思路:擴大門診服務場所,增強醫生出診力量,在此基礎上,適當增加病床數量,來滿足門診工作量增加的后續服務,避免門診或住院服務單向擴張。
這只是財務分析中經常用的幾種方法,其它的還有因素分析法、對比分析法等等,在這不一一例舉。通過對以上三種方法的把握,再輔之以翔實的數據,一定能滿足醫院各管理層次了解成本狀況和進行經營決策的需要,解決經營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提高經營業績的管理活動。
[1]陳有孝、亢澤峰、褚以德:現代醫院全成本核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2]馬瑞成、樂永輝、盧惠華、崔利:醫院財務會計制度實施對醫院經濟運行的影響[J].經濟師,2012(2).
[3]劉俊英、吉林:新醫改背景下如何進行醫院成本核算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