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強 何金龍
摘要:橋頭地基沉陷、橋下搭板脫空現象是目前常見的病害,且不及時修復任期發展的話,將直接影響到行車安全。本文結合寧宿徐高速公路2013年橋頭壓漿施工項目,介紹了橋頭壓漿施工監理要點。
關鍵詞:橋頭壓漿施工監理
中圖分類號: TU997文獻標識碼: A
1工程概況
寧宿徐高速公路路基大多數為軟土地基處理路段,該公路經過多年的營運使用,部分橋梁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橋頭地基沉陷、橋下搭板脫空現象,路橋結合處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沉降錯臺與斷裂,車輛通過時產生不同程度的跳躍和沖擊,為了避免營運過程中產生的顛簸不適,采取對橋頭搭板下脫空區進行壓漿處理以提高舒適安全行車環境。本文結合該高速公路橋頭壓漿工程,簡要介紹了施工監理要點。
2施工質量控制與監理要點
2.1施工準備階段監理內容
2.1.1原材料的檢查
2.1.1.1水泥:采用P.O.32.5普通硅酸鹽水泥,其質量應符合《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GB175—1999)的規定。
2.1.1.2粉煤灰:粉煤灰中SiO2、Al2O3和Fe2O3的總含量應大于70%,燒失量不應超過20%,其顆粒粒徑范圍為0.001-0.3mm,其比表面積宜大于2500cm2/g。
2.1.1.3外加劑:采用具有早強、減水、微膨脹性能的JM-Ⅲ。
2.1.1.4水玻璃(液體):模數在2.4-2.6之間;水:采用潔凈的河水或飲用水。
2.1.2 復核漿液配合比設計 壓漿材料的參考配合比(質量比)為水泥:粉煤灰:JM-Ⅲ:水玻璃:水=1:1:0.05:0.02:1.52。在工程開工前通過試驗加以驗證,必要時應進行調整。監理組試驗室對施工單位上報的漿液配合比設計復核并作驗證試驗,必要時進行調整,達到施工圖設計要求后報業主批準。
2.1.3 檢查工地試驗室建設施工單位應配備能夠滿足本工程試驗檢測需要的試驗檢測儀器及設備,自身無力檢測的項目,可以委托給有相應資質及能力的單位進行。
2.1.4 檢查施工機械 該項目要求至少有三個作業面同時作業,所以現場至少有鉆孔能力不小于2.0m深的地質鉆機3臺、壓漿機3臺、砂漿攪拌機3臺、鉆芯取樣機1臺,空壓機、卡車、發電機組等若干,且技術狀況及性能良好。
2.1.5檢查現場的安全生產及文明施工準備工作。施工前必須按《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JTGH30-2004)的規定準備好作業管制區相關的渠化裝置和標志,確保施工路段的安全暢通。
2.1.6.施工前對橋頭搭板范圍內的路面標高進行第一次測量。壓漿結束后進行第二次測量,計算高差。
2.1.7審批開工報告 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技術方案設計應符合規范和施工圖設計的要求,要有保證施工進度、質量和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的措施,符合現場實際情況。
2.2、施工階段監理要點
2.2.1搭板脫空情況探查 為合理確定壓漿孔位布置及壓漿處理深度,對于橋頭填土高度較大、橋頭跳車程度嚴重的橋梁,布置壓漿孔前應先對搭板的脫空情況進行檢查,探查采用地質雷達等無破損檢測方法。
2.2.2布孔 壓漿孔的數量、布置形式及孔距應根據橋頭搭板的形狀及尺寸和壓漿設備的壓漿能力等確定,確保壓漿時漿液能很好地充填到搭板下的所有空腔及空隙內。每座橋梁有四個橋頭(上行兩個,下行兩個),每個橋頭布設約9-12個孔。采用不中斷交通施工(可封閉單個車道),邊通車邊施工。監理應對孔位、標高進行復測。
2.2.2.1布孔示意圖鉆孔位置:①②③號孔距離標線1米,④-⑨孔距離標線20CM。盡量避免污染標線。標高測點距離伸縮縫水泥混凝土邊緣3米。水準點標高假設為零標高。
2.2.3鉆孔:
2.2.3.1開鉆前檢查鉆架有無傾斜、位移,機座是否穩定,對已完全就位且對中的鉆機進行復核。
2.2.3.2成型的壓漿孔應垂直且圓,孔徑應和壓漿設備的噴嘴直徑一致。成型的壓漿孔應垂直且圓,孔徑應和花管、壓漿設備的噴嘴直徑相匹配。鉆孔深度一般在2.0M,部分區域可根據路基高度確定增加鉆孔深度。鉆孔采用潛孔鉆機成孔,孔內放置鋼花管,鋼花管采用螺絲頭將上部管口封死,在螺絲頭上接注漿管,下部注漿管底口封死,防止泥土進入花管將花眼堵死。花管采用無縫鋼管加工而成,其直徑、壁厚應能滿足施工需要。對于存在多層脫空者,壓漿孔以穿透最底部的脫空層為宜。
2.2.3.3鉆孔過程中巡視檢查孔傾斜度是否小于±1°/10m,否則應及時糾正。
2.2.3.4終孔時由監理檢查終孔位置,計算鉆孔深度。
2.4裝卡 安裝壓頭卡前應先用空壓機清除搭板下雜物以形成貫通空隙,便于漿液流動和粘結。
2.5制漿 各種材料的用量應符合漿液配比的規定。先干拌均勻再加水、水玻璃濕拌。干、濕拌的時間應適中,以使漿液均勻,且在施工過程中不停地進行攪拌,以防發生沉淀離析。
2.6壓漿 壓漿前應先對橋臺錐坡的空洞、裂縫及薄壁橋臺臺身的螺栓孔進行封堵,以防壓漿時發生漏漿、冒漿等現象。壓漿過程中如遇漏漿、冒漿或吸漿量特大等情況,應及時采取封堵和間歇、限量、變級輪灌等措施進行處理,以保證壓漿質量。壓漿順序為先超車道、再行車道、最后緊急停靠帶。壓漿壓力應控制得當,一般為0.6-1.0MPa,靠近橋臺壓力應小一些,遠離橋臺壓力應大一些。確保壓漿時漿液既能很好地充填到搭板下方的脫空空腔及散粒空隙中,又不將搭板過度抬升而導致面層隆起。要專人觀察橋臺變化,不能引起橋臺損壞。一個孔壓漿完成后應立即用木塞將孔堵住,防止灰漿在回復壓力的作用下從孔中擠出。
單個注漿結束標準:①注漿壓力逐步升高,達到0.6MPa-1.0MPa并繼續注漿10min以上。②水泥漿進漿量在20~30L/min以下。注漿路段注漿完成后,進行效果檢查和評定,不合格者補充鉆孔注漿。注漿時必須一次性將注漿管放置到設計深度,從下而上進行注漿。注漿效果評定標準:①對注漿過程中的各種記錄資料綜合分析,注漿壓力和注漿量變化是否合理。②鉆取巖芯,觀察漿液充填情況。施工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調整施工參數。注漿壓力由小到大依次施加,避免一開始就采用大注漿壓力。要詳細記錄注漿過程中的冒漿情況,判斷土體的擠密效果。當注漿壓力突然增大或突然減小時應立即停止注漿,檢查原因,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
2.7清殘:每次壓漿結束后應及時將殘留在路面上的灰漿、斑漬清除干凈,保持路面整潔。
2.8封孔:板下灰漿初凝后,拔出木塞,并及時用高標號砂漿等材料將孔密封。
2.9橋頭壓漿處理后的效果檢測采用現場取芯檢測。
3、結語:橋頭壓漿是一個隱蔽性工程,在施工時,除了要求施工單位嚴格按設計進行施工的同時,作為監理必須注重現場的旁站,加強施工現場的管控,以確保隱蔽性工程的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T F50-2011)
2、《公路橋涵養護規范》(JTG H11-2004);
3、《公路橋梁加固設計規范》(JTG/T J22-2008);
4、《公路橋梁加固施工技術規范》(JTG/T J23-2008);
5、楊文淵 編《橋梁施工工程師手冊》人民交通出版社
6、《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JTG H3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