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摘要: 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工業企業從城市中心轉向城郊,近年來國內許多城市興起了工業廢棄地的改造的熱潮,其中涌現出很多優秀的改造案例。本文以南京創意東8區為例,就相關問題提出見解。
關鍵詞: 工業廢棄地 創意東8區 改造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創意東8 區位于南京白下區光華東街6 號,背靠有600 多年歷史的光華門城墻,墻外是南京市著名的月牙湖,風景優美。園區前身是南京藍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汽車儀表廠,南京電子陶瓷總公司和江蘇金陵機械制造總廠。
2006年初,在南京市經委、白下區政府的合力支持下,通過市場化運作機制對園區進行統一的規劃、改造、招商及運營管理;項目投資總額達5000萬元,建成后形成占地60畝、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的創意園區。現在,工業園I期、II期已經完工并投入運營,新建園區不僅改變了舊廠房的破舊面貌,而且吸引了大批創意企業進入園區,為南京創意產業園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工業廢棄地指曾為工業生產用地和與工業生產相關的交通、運輸、倉儲用地,后來廢置不用的地段,如廢棄的礦山、采石場、工廠、鐵路站場、碼頭、工業廢料傾倒場等等[1]。
1 我國工業廢棄地改造現狀
我國就工業廢棄地改造大約始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當時的北京雙安商場的改造。但由于當時經濟、文化等條件的制約,對舊工業廢棄地的改造缺乏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改建規模較小,水平較低。
90年代后期,我國舊工業建筑再利用有了新的發展趨勢。隨著經濟結構變化,第三產業的發展,對舊工業廢棄地的利用多在城市的中心地帶。
近年來,就工業廢棄地改造成為一種風尚。改造基地從倉庫、輕工業廠房擴展到重工業廠房甚至是船塢[5]。而改造后的建筑類型也很多,有辦公建筑、有創意產意園區、有展覽建筑、還有將工業用地改造成公園的中山岐江公園。
2 國內外現狀對我國創意產業園建設的啟示
2.1 什么是創意產業園
創意產業的概念最早由英國創意產業特別工作組首次定義,“源自個人創意、技巧及才華,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行業”。根據這個定義,英國將廣告、建筑、藝術和文物交易、工藝品、設計、時裝設計、電影、互動休閑軟件、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軟件、電視廣播等13 行業確認為創意產業。
一個成功的創意產業園應包括創意工作、休閑娛樂、培訓展示、商業服務、信息交流、生活居住等功能,應具有相應的空間和合理的區域劃分。
2.2 創意東8區是否是一個合格的創意產業園
一個合格的創意產業園應具備以下條件:
有良好的區位條件,交通便利,便于宣傳,交流業務
由足夠的技術支持,依托政府、大學,或者工業企業,便于長足發展。
可以提供良好的辦公環境,利用舊廠區的優越條件進行區位劃分,為園區內的企業提供交流平臺。
創意東8區背靠有600 多年歷史的光華門城墻,墻外是南京市著名的月牙湖,風景優美。在基本空間形態的基礎上,對建筑外立面進行處理,通過改變材質和色彩,表達主題思想。8代表8點鐘的太陽,象征朝氣和希望。所以創意東8區的墻體以灰色為背景,突出的紅色方框體呼應主題。在形成特色地標,豐富建筑輪廓,豐富空間層次的同時,這種亮色塊的標識物還掩蓋了雜亂管線結構。
在建筑間修建露天休息區,設置了休閑座椅和遮陽傘,豐富了園區情趣,便于營造輕松的工作氛圍。在II期園區東面,設計師利用城墻內側的坡地建造成休息平臺。保持原有大樹和地被,在林蔭間修建木質平臺,形成愜意空間。站在平臺上可以俯瞰整個園區,也可遠眺月牙湖的優美景色。
在建筑間盡可能地增加綠化面積,充分利用建筑基部進行綠化,唯獨II期園區內栽植植物生長狀況不好,植物品種單一,形成的景觀效果不好。墻體綠化不僅充分利用了建筑的空間,同時也豐富了園區整個規劃的空間層次,但草皮生長狀況也不好。
除了外在的辦公場地外,一個成功的創意產業園應該向業主提供一個易于交流,相互協作的體系。這需要綜合各方面的條件作為支持。創意東8區雖然設立了大學生實習基地,但沒有充分的利用南京良好的學術條件。
2.3 我國創意工業園建設的不足
2.3.1 對工業廢棄地缺乏認識,保護力度不夠
在城市改造中,由于對工業廢棄地與現代城市景觀的不協調,廢棄物殘余污染環境、設備廠房廢棄等不確定條件的畏懼,大量擁有開發潛力和歷史價值的工業廢棄地被拆除[6]。這種避重就輕的規劃方法是由政府、民眾對工業廢棄地的價值認識不夠造成的。
2.3.2 改造盲目,體系不健全
在開發和再利用的過程中,一些單位和部門受到經濟利益的驅使,置優秀歷史建筑的承受力于不顧,使一些原先具有優秀歷史和文化價值的建筑物喪失了特色,變成了商業味極濃的辦公或娛樂場所[7],未形成保護——開發——利用的完整體系。
2.3.3 改建結構混亂,形式單一
隨著國外對舊工業基地改建思想的傳入,我國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對廢舊工業場地價值的認識有了質的轉變[8]。但在實際改建項目中,改建規模較小,對大型工業基地的利用度不高。急于大規模的更新改造,使工業建筑的保護與改造的形勢不容樂觀。
3 改造工業廢棄地的措施
3.1 深化認識,完善體系
舊工業建筑的改造是從城市的社會、經濟、文化、城市規劃、文物保護、建筑設計等多方面的統籌考慮,采取綜合措施,把保護與建設協調起來的系統化的工作[9]。借鑒國外先進的舊建筑改造經驗教訓,在不斷的總結經驗與教訓的基礎上成熟完善。
3.2 健全法制,加強監管
鑒于舊工業建筑的改造在規劃、開發和操作程序方面都有別于新建筑的建設,建議將改造舊建筑的管理從原來的城市建設管理部門單列出來,成立專門的管理開發機構,針對其特殊性制定相應的運作方式及管理手段,包括對舊工業建筑的綜合評價、劃分再利用的區域,制定實施計劃書、報批相關圖紙及監控與驗收機制等,將其納入到城市發展策略和各項計劃之中,使城市管理和開發工作向體系化和層次化的方向發展[10]。
3.3 公共參與,實現價值
社會監督,公眾參與、政府、開發商、建筑師和使用者由于各自的出發點不同,對再開發的看法也不盡相同。在再開發過程中,要從使用者的切身利益出發,建立廣泛的公眾參與體系與有效的社會公眾監督機制,維護城市發展的人性化、合理性和有效性。
此外,工業廢棄地的污染性是此類場地不易被改造的重要原因。污染型工業廢棄地適于被改造成公園。這樣可以增加公園的景觀特異性,重要的是它能改進周圍地區的生態環境。通過廢棄物清理和再利用,凈化河流湖泊,增加綠地面積,種植吸毒解毒的植物,形成人工與自然相互對比的新景觀。
參考文獻:
[1] 孫青麗. 20世紀西方工業廢棄地景觀改造的思想[J].建筑與規劃設計,2006(6)
[2] 孫青麗. 20世紀廢棄地景觀改造的價值分析[J].山西建筑,2007(2)
[3] 嚴建偉,田迪. LOFT文化現象及在中國的發展演進[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
[4] 張艷鋒. 從廢墟到樂園——德國魯爾杜伊斯堡鋼鐵廠改造項目的啟示[J]小城鎮建設,2004(9)
[5] 王向榮,任京燕. 從工業廢棄地到綠色公園--景觀設計與工業廢棄地的更新[J]中國園林,2003(3)
[6] 王思元,牛萌. 工業廢棄地改造在現代景觀中的應用[J]現代園林,2008(8)
[7] 張金偉,陳琳.國內外城市廢棄地景觀設計典型案例的對比、分析與思考[J]國外借鑒,2008(11)
[8] 張艷鋒. 國外舊工業建筑的再利用與再創造[J]建筑技術,2004(1)
[9] 付瑤,劉文軍,崔越. 舊工業建筑再利用對我國的啟示[J] 沈陽建筑工程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3(1)
[10] 楊銳. 景觀城市主義在工業廢棄地改造中的應用——以美國馬薩諸塞州軍事保護區的景觀再生為例[J]國外借鑒,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