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
摘要 住建部等五部委聯合下發推進棚戶區改造指導意見,建保【2009】285號;
國務院關于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意見,國發【2013】25號;陸管局棚戶區改造五年實施規劃。
《棚戶區改造案例》 印建平 中國城市出版社 2013年。
關鍵詞 棚改政策;法規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當前陸水試驗樞紐管理局(以下簡稱我局)經濟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逐步加快,棚戶區改造已經作為一項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發展民生的惠民工程,承擔著城市建設特別是改善人居環境方面的一項重要舉措,近而拉開了棚戶區改造的框架,改變我局落后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和品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一、基本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持續較快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不斷改善。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02年湖北省農民人均住房達到30.5平方米(其中樓房14平方米,占44.4%)。但是城市居民總體居住條件明顯改善的同時,曾經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我局水利職工生活居住條件卻依然很差,已無法跟上城市經濟發展的步伐。
我局的前身為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施工試驗總隊,成立于1958年,為長江委所屬事業單位。負責陸水試驗樞紐的運行管理與維護、水庫防洪抗旱調度、水庫資源管理與維護,承擔有關水利工程科學試驗任務,負責本單位國有資產的運營或監督管理等。自建成以來,不僅為葛洲壩、三峽及其它水利樞紐進行了技術領域廣泛的試驗,獲得了許多富有創造性的成果,而且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我局總職工近1300人,地理位置優越,處于市老城邊緣區,是赤壁市經濟發展的黃金地域和風景旅游區,但是職工40%的建筑仍為二、三層的磚混結構建筑,建設于上個世紀的六十至七十年代,大約有500戶職工還居住在規劃標準低、間距小、巷道狹窄、擁擠破亂的環境下,棚戶區內垃圾點少,普遍存在私搭亂建、消防安全隱患等難以解決的問題,更談不上物業管理等綜合服務。同時,公共設施簡陋、職工出行困難,嚴重制約了城市發展的步伐。
二、改造現狀
為徹底改變城區房屋低、矮、舊的現狀,體現我局領導及市委、市政府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拳拳之心,以推進棚戶區改造為突破口,加大城市開發力度,通過引進重點項目,實現城市社會建設,民生發展再上新臺階。兩年來,共引資資金達近億元,2011年完成了鎖石嶺路東、西兩片及局機關辦公區(山上片)三個棚戶區片段的招商拆遷工作,累計拆遷職工住戶150余戶,拆除各類建筑物6000多平方米,預建18棟800余戶,總建筑面積達9.6萬平方米。特別是在拆遷過程中,我身為棚戶區改造的總協調人及棚戶區工程主要負責人,嚴格按照本市補償的標準,充分發揮所在街道社區的作用,以最新的拆遷理念、最硬的工作作風、最有力的組織領導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完成鎖石嶺路東、西兩片及局機關辦公區(山上片)三個棚戶區150戶常住職工住戶的拆遷任務。共出讓土地45畝,劃撥土地76.63畝,拆除各類建筑物6000多平方米,創造了本市文明拆遷之最。
三、社會效應
經過三年來就我局大面積的實施舊成改造來看,棚戶區改造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多個方面都取得良好成效,同時也得到了我局職工及當地群眾的擁護和贊許,其重要意義體現在:
1、棚戶區改造可以有效地解決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體現了社會公平、公正。棚戶區職工絕大多數都是低收入困難群體,經過棚戶區改造,不僅可以改善職工環境和居住質量,而且還能擁有屬于自己的房屋資產,特別是針對棚戶區改造中部分低保戶、特困戶收入不高、經濟條件較差的實際情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實施救助,確保這部分人群能夠有房住,從而享受到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帶來的成果,體現了社會的公平與公正。
2、棚戶區改造可以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區落后面貌。棚戶區改造首先要解決的是臟亂差面貌和基礎設施落后的現狀,通過改造,統籌考慮了服務配套和基礎條件的改善,特別是改造項目的實施采取招商引資的辦法,既節約了國家財政資金的投入,又可以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徹底改變了我局職工的居住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使原來落后的城市面貌變為城市靚麗的風景。
3、棚戶區改造可以優化配置土地資源,促進土地合理利用。集中連片棚戶區的改造可以盤活土地資源存量,最大限度提高出讓收益、顯化土地價值,同時可以較好地解決資金投入問題,使稀缺的土地資源得以再生和利用,進一步煥發我單位的生機和活力,提高了城市的管理水平。
4、棚戶區改造可以增加社會就業,促進地方的產業結構調整。棚戶區改造能夠拉動建筑業的發展,促進地方經濟增長和增加我局子女就業的機會。同時,結合棚戶區改造,以土地置換為依托,可以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5、棚戶區改造可以密切干部與群眾的感情,促進社會的和諧。棚戶區改造,使多數普通職工告別低矮破舊房屋,享受到了高樓林立和城市的美化、硬化、亮化和凈化標準,提高了職工的幸福指數,體現了黨的執政能力,拉近了局領導與職工的距離,增強了社會凝聚力,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發展。
四、幾點體會
1、在思想上,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開拓創新。棚戶區改造涉及千家萬戶,矛盾多、任務重、困難大。我們要把執政為民視為最重,把自身困難看得最小,堅持有條件要干、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干,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創新思維,科學決策,破解土地、資金、拆遷等難題,用超常規思路運作,憑借敢于碰硬、善于攻堅的迎難而上精神,依靠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工作勁頭,放開膽量去招商、引資,最大限度地節約政府的資金,并改變棚戶區現狀,通過招商資金的引入拉動城市經濟發展,繁榮三產經濟,從而加大固定資產投入,增大GDP總量,為我市經濟總量的提升和金融危機下經濟快速發展注入活力和動力。
2、在思路上,要以職工利益為基礎,普惠于民。棚戶區改造是為職工謀好事、辦實事、解難事的民心工程,必須把改善本單位的人居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來抓,始終以造福單位職工住房為出發點,設身處地為職工群眾著想,規劃設計充分考慮職工所愿,房屋拆遷堅持依法辦事,回遷安置竭力照顧職工群眾,各個環節堅持公平公正,盡最大努力滿足棚戶區職工的所思、所需、所盼。特別是在想問題、做決策、定政策上,要始終從職工的根本利益出發,尊重民意、體恤民情、傾聽民聲,綜合考慮現實需求,承受能力等各種因素,盡最大努力讓利于民,才能贏得職工群眾的充分理解和廣泛支持。
3、在方法上,要以職工思想為突破,贏得民心。棚戶區改造必須從做好職工思想工作上入手,要廣泛宣傳推進城市化建設的重大意義,宣傳征地拆遷法律法規,向職工說清說透政策,不斷提高職工參與城市化推進的積極性和執行征地拆遷法律法規及政策的自覺性,從而增強動力,減少阻力,形成合力。要通過正面宣傳、政策引導和新舊比對,使廣大職工摒棄傳統的居住觀念,接受現代居住方式,消除對征地拆遷的畏難情緒和抵觸心理。同時,在職工拆遷后住房生活上要給予隨訪和回訪,不定期的關心關注拆遷職工的住房和生活情況,節假日對生活相對比較困難的職工給予物資等不同形式的慰問救助,要拓寬服務渠道,使職工能夠積極主動地支持配合征地拆遷安置工作。
4、在舉措上,要以公平合理為原則,保障有力為后盾。任何棚戶區的拆遷改造在拆遷、丈量、協議簽訂、安置補償等問題上不能亂開口子,要做到一把尺子一量到底,所有方案、協議公開公布,要讓拆遷戶了解掌握拆遷安置過程中的基本情況,要真正做到公開、公平、公正,不徇私情,不給那些不法拆遷的被拆遷戶獲取不正當利益的機會,以維護大多數被拆遷戶的切身利益。此外,在拆遷方案、土地征用、劃撥協議、安置回遷方案制定等各個環節,舉行聽證會、動員會、宣傳會等各類會議討論研究,做到“房產壯況清、動遷面積清、補償數據清、群眾意愿清”,確保棚改做到合情、合理、合法。
5、在配套上,要以完善服務功能為重點,整體推進。棚戶區改造工程是惠及廣大棚戶區改造職工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也是改變職工居住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舉措。因此,在改造的時候,必須堅持高標準規劃,高水平建設,特別是在配套功能建設上要超前規劃,綜合考慮水、電、路、綠化、物業等公共服務功能和基礎設施條件的完善和建設,要將功能配套與房屋建設放在同等位置去考慮、去統籌,確保改造一塊、完善一塊,每一塊都是城市的一個亮點,切實提高職工居民的居住質量和生活系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