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超 謝培培
摘要:隨著全球化經濟的影響,我國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在新的發展時期中對于新能源需求越來越明顯,逐步向節約型、環保型能源靠攏。本文從綠色建筑的概念、意義和價值出發,針對暖通空調技術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提出了相應的的措施。
關鍵詞:暖通空調;綠色建筑;應用
中圖分類號:TB49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綠色建筑是為了順應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方針而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其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環境綠化,而是在不破壞外界生態環境的情況下充分利用自然資源,達到城市、建筑、環境和諧發展的目的。建筑能耗也就是建筑在使用過程中基礎設備所消耗的能源,例如通風設備、采暖設備等。其中采暖設備與暖通空調消耗的能源占總消耗能源的50-70%。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有了顯著的提高,建筑在使用中所消耗的能源越來越多,這就要求我們對暖通空調進行合理的設計,堅持科學發展觀,做到節能環保,適當調整我國的能源結構,促使我國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綠色建筑是暖通空調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1、綠色建筑的基本概念
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條件并通過人工手段創造宜憩舒適的環境。同時又要嚴格控制和減少人類對于自然資源的占有。確保自然索取與回報之間的動態平衡。這種動態平衡不但要反映在建筑設計和建造時所采用的合適方法及因地制宜的材料上。而且更為體現在它對資源的消耗利用程度和回報自然程度狀態上。由此看來。可以這樣說:綠色建筑是一種嶄新的設計思維和模式在使用中對精神層面的重要性給予更多的關注。全方位的關心使用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
2、綠色建筑的意義
“綠色建筑”這一概念是在全球范圍內對環境問題的高度重視以及對于生活與消費方式的深刻反思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在現實生活中,一望無際的森林被蠶食和毀滅。沙漠化風暴席卷了廣闊的綠野,生物物種的生命力在人類前進的步伐面前顯得如此脆弱。城市中的人們很難見到湛藍的天空與明媚的陽光。
3、綠色建筑的價值觀
綠色建筑這一概念。事實上正是基于建筑領域中綠色人本主義價值的覺醒。然而從覺醒到占據主流的地位。這種價值觀的確立還需要經歷漫長的時間。因此綠色人本主義只能成為未來綠色建筑存在的動力。而在現階段。在工業、后工業文明的人類中心論占主導地位的時期。綠色建筑的發展是不能僅僅建立在道德基礎之上的。經濟杠桿此時此刻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二、暖通空調在綠色建筑中的作用
綠色建筑是一種新型的建筑形式,它指在全壽命周期內,以最大限度地做到能源最低耗、環境低影響和污染最低化,從而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活動空間,達到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環境。
1、節能能源—利用太陽能代替普通能源,使用節能的建筑圍護結構和采暖和空調設備,來減少采暖和空調的使用。利用自然通風的原理來設置風冷系統,利用夏季的主導風向使建筑能夠有效地節約能源。建筑規劃采用適應當地氣候及風向條件的平面形式及總體布局。
2、節約資源—無論是在建筑的設計前、建造中和建筑材料的選擇過程中,均要考慮資源的優化使用和處置。要減少資源的浪費,力求達到資源的可再生利用。盡量節約水資源,采取綠化的節約用水方案。
3、回歸自然—這是人們的精神追求層面,強調建筑外部要與周邊環境相融合,和諧互補,保持自然原有的生態環境。
三、綠色建筑中的暖通空調設計的基本原則
1、暖通空調作為一個系統,不能只局限于系統成本構成的實體部分,而是要從方案設計、設備選型、工程實施、建成投入使用后的運行及維護,以及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等方面考慮其成本控制。暖通空調與綠色建筑相結合會增加設計階段和施工階段的成本,而節約運行階段的成本。有研究表明,與綠色建筑相結合可以在實際運行中節約約30%-50%的運行成本,我們應當在前兩個階段將因加入綠色元素而增加的成本量控制在節約的成本量之下,從而真正做到暖通空調的綠色環保。
2、從節約設計時所需的原料開始進行能源的節約。從控制整個空調系統內部所涉及到的水泵、制冷機、控制系統、風機等各個結構的制作原料開始,控制其原材料和能源涉及材料的總體花費。在現代新型綠色建筑的設計中,暖通空調系統的設計需要同綠色建筑物中的光照等系統互相結合。
3、對于暖通空調系統的原料回收范圍較廣,因為暖通空調系統中的不同材料和相應的零部件都能夠被回收和再利用,對材料的回收不同于對材料的回用,指的是對于材料和零部件進行系統分類地回收,而不是較為籠統的回收利用。經過對于暖通空調系統中設備材料的原料回用和回收,回收的原料經過專門的處理后要可以再生,進而從原料轉變為產品最后再變為原料的閉環良性循環。對于相應無法或者不易于回收的生產原料,在設計時就要盡量少用,最大限度的限制其使用量。
四、暖通空調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分析
1、蓄冷技術
以前,由于夏季的用電量急劇增加,國內的很多省份通過拉閘限電來限制用電高峰期電量的增加。如今,為了降低這種用電峰谷差,出現了一種新型的高效節能蓄冷空調,這也讓人們看到不再因為用電量增加受限于拉閘限電的希望。蓄冷技術是人們在當今能源危機的背景下,可以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資源配置優化的一項新型的技術改革創新,這不僅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也產生了較高的社會效應。它的工作原理其實很簡單:主要是利用夜間用電量處于低谷的階段,在蓄冷設備中,通過將冷量以冰或水的形式進行儲存的方式制冷;當達到電力高峰階段的時候,再把先前儲存的冷量釋放出來。這種在電網中移峰填谷的運行方式,不僅節省了運行電費,還達到了節能環保的目的。
2、太陽能暖通節能技術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
太陽能屬于可再生資源,是自然界中最主要的熱能和光能,由于太陽能是一種清潔能源,因此我們可以將其直接應用在建筑當中,避免對外界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太陽能主要通過將太陽能轉化為熱能進行供暖,工作原理如下:首先通過集熱設備對太陽光進行熱量采集,然后在熱導循環系統中把熱量導入到換熱中心,最后把熱水導入采暖系統中去,之后通過電子控制儀器對室內溫進行控制。春夏季節,太陽能可以通過集熱裝置生產大量熱水;如果遇到陰雨雪低溫天氣,系統可以實現自動切換,通過燃氣鍋爐輔助加熱,使得太陽能可以實現完美供暖。太陽能供暖工程壽命一般可以達到20年以上,五年之內就可以收回成本。
3、地源熱泵技術
目前,我國能源危機日趨嚴峻,對于所有從事綠色建筑的工作者來說,我們感受到壓力的同時,也體會到了所要承擔的巨大責任。在對一些節能技術使用和推廣的時候,一定要做好相關的技術論證、經濟論證,一定要慎重,切勿盲目規模化,這樣不僅不會使節能技術達到應有的效果,反而會讓一些原本節能的技術變得不節能。比如說地源熱泵技術,毋庸置疑,如果這項技術可以得到正確、合理的使用,不僅節能,還比較清潔。但是,如果對場合、地點不加區分,對項目、規模、性質得不到合理的論證,盲目地對這項技術進行運用和使用,就會產生不良后果。和水源、空氣源熱泵技術一樣,地源熱泵技術都有使用條件限制,都有它們自己的運用范圍,它并不是對全國任何一個地方或者任何一個工程項目都是適用的。簡而言之,地源熱泵技術通過土壤進行蓄熱,利用土壤來進行熱能的儲存和釋放。因此,如果項目過大,不僅需要尋找大面積地下空間來滿足蓄能要求,而且,如果冷熱取存不平衡,將會付出巨大的電力能耗。
結束語
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人民物質生活的豐富,精神需求的提高,大家已不再滿足于簡單的居住或辦公,而是上升為居住感受,希望居住環境能更加舒適,辦公環境更加高效。此時暖通空調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正逐步滿足人們親近大自然,擁有舒適并健康建筑的需求。目前科技發展迅猛,有許多新技術,新材料應用在現代建筑中,使我們的建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建筑”。這是我們綠色建筑的最好的發展時期,我們應該把握此機遇,大力發展以暖通空調技術為主的綠色建筑事業,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的不斷走向科學和成熟。
參考文獻
[1]李文會.暖通空調技術在建筑節能中的實踐探索[A].工程科技.2012(17).
[2]于艷華.暖通空調技術發展與建筑節能.民營科技.2012(01).
[3]張宇嘯.關于暖通空調技術在綠色建筑的應用及展望.建筑知識.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