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民貴
摘要:新疆是城鎮化水平相對較低以及以綠洲經濟為主導發展的地區,何種路徑的選擇對于新疆發展而言至關重要。本文通過剖析城鎮化路徑的發展模式種類,以及新疆本身所擁有的各項優勢,進而推斷出一條適合新疆經濟發展的新思路。
關鍵詞:新疆城鎮化 模式措施
中圖分類號:TU98 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新疆是城鎮化水平相對較低以及以綠洲經濟為主導發展的地區,何種路徑的選擇對于新疆發展而言至關重要,在考慮新疆城鎮化道路模式選擇的同時,必須聯系實際情況,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在于走出一條符合新疆實際情況的特設城鎮化建設道路,充分利用考慮新疆本身的地方特色,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一、新疆新型城鎮化的特點
新疆特殊的戰略地位、歷史使命和發展機遇,決定了新疆必須要走具有新疆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具體特點包括:
1、逾越常規發展階段的城鎮化:新疆城鎮化發展滯后,必須實現超常規發展,進入城鄉統籌、布局合理、集約高效、特色突出、社會和諧的城鎮化發展新階段,不斷提升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住房保障水平,加快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推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2、相對均衡發展的城鎮化:新疆區域之間自然條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必須注重不同區域的協調發展,既要推進天山北坡等發展條件較好地區的快速發展,又要積極幫扶南疆三地州、邊境沿線等困難地區改善發展條件,實現全疆相對均衡的城鎮發展格局。
3、外驅動力與內生動力相結合的城鎮化:在國家實施新一輪對口援疆的大背景下,既要充分利用國家援疆政策,積極爭取國家、對口援疆省市和中央企業的大力支持,又要注重激發內生動力,充分發揮自治區的主導作用,調動各方面積極性,走出一條幫扶、引導、強化自身發展的城鎮化道路。
4、生態環保與協調發展的城鎮化:新疆位于內陸干旱地區,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必須科學確定水資源承載能力,優化城鎮布局,合理確定城鎮規模,促進城鎮集約緊湊發展,推進各類節能、綠色、環保和新能源技術應用,探索適應干旱氣候的綠洲城鎮發展模式,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5、兵地融合的城鎮化:兵團與地方城鎮交錯分布,密不可分,必須加強兵地協調,形成推動新疆城鎮化的組織管理、體制保障、資源集聚、政策互動等多方優勢,實現融合與互補發展,共同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
二、推進新疆新型城鎮化道路的意義
1、是加快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現代化的進程是工業化、農牧業現代化和城鎮化相互協調、同步推進的過程。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其根本原因在于,推動現代化的根本動力是工業化,而工業化需要以城鎮作為載體和動力。新疆的現代化進程遠遠沒有完成,不少地區處于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期。只有通過推進新型城鎮化,不斷提高城鎮化水平,才能實現真正意義的現代化。
2、是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途徑。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是保持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有利于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產業調整和實現經濟轉型,加速新型工業化和農牧業現代化進程,推動第三產業發展,擴大投資和消費需求,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協調發展。新疆的自然環境條件決定了低水平的傳統綠洲經濟循環面臨生態困境,尤其是水資源的強約束要求傳統農牧業向現代化農牧業發展,向工業轉移就業,向城鎮轉移人口。當前,新疆的草場退化、耕地鹽漬化、土地荒漠化問題非常突出,只有加快向農牧業現代化、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轉變才能從根本上擺脫這一困境。
3、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內在要求。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有利于提高城鎮公共服務水平和社會管理能力,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增加居民收入,給各族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是從根本上縮小城鄉差別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實施工業反哺農業和城市支持農村方針,實現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逐步使農牧民群眾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三、新疆城鎮化的發展思路
1、構筑“開放高效、相對均衡”發展新格局。新疆應充分利用國家政策扶持和對口援建力量,加快建設以烏魯木齊市、喀什市、伊寧市為主的對內對外開放、高效的物流大通道和門戶節點城市;加快中心城市人口和產業集聚,帶動各綠洲融入大區域經濟體系;在南疆三地州和邊境地區培育增長極,大大改善困難地區的發展條件,提高發展水平;構筑“開放高效、相對均衡”發展格局。
2、打造城鄉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綠洲”。應以綠洲為單元,合理整合相鄰綠洲的資源,培育發展一定規模的城市,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健全城鎮支農服務體系,統籌城鄉之間、工農之間水資源分配;堅持走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的發展道路,以水資源和生態環境承載力為前提統籌產業和城鄉居民點布局,引導人口和產業向環境承載力高的大型綠洲和城鎮有序遷移,加強城鄉節水工作,科學集約利用各類資源,發展低污染低排放低耗水的循環經濟,推進綠洲生態示范城鎮和園區建設;打造城鄉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綠洲”。
四、新疆新型城鎮的產業選擇
推進產業多元化、促進“產、城”融合發展是保障新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健康發展的需要,是建設繁榮新疆的基本要求。產業發展是城鎮化的根本動力,但目前新疆經濟發展過度依賴資源型產業尤其是重化工業,就業系數低,對資源環境的影響大;旅游業、輕加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發展緩慢,比重低;產業園區與城鎮分離,工業化與城鎮化脫節;這些問題大大制約了新疆的新型工業化、農牧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進程。
因此,應充分利用國家政策扶持和對口援疆幫扶,加快推進產業多元化,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旅游業、少數民族用品制造業等特色優勢產業和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制藥、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緩解產業結構過度偏重的現象,不斷推進傳統產業升級;積極創造就業崗位,扶持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和小型微利企業發展,扶持社區經濟、特色手工業發展,加快冬季旅游業等非農產業發展,增強產業發展對城鎮化的支撐能力;按照生產在園區、生活在城鎮、產業園區與中心城鎮互動的原則,統籌產業園區與城鎮布局,促進各類產業園區與城鎮互動融合發展。
五、新疆地區經濟發展需要下政策支持
認真把握國家城鎮化發展規劃的機遇,爭取國家對新疆城市的發展建設提供更多的支持和 幫助。可建議設立中央新疆城市建設專項資金,加大新疆城市建設和公共基礎設的國家資金投入,進一步放寬新疆設市的標準,優先考慮新疆撤地建市和撤縣建市工作;針對新疆兵地共存的特殊體制環境和兵地城鎮化發展的現狀,建議盡快建立一套促進雙方城鎮化建設的協調機制,利用兵地雙方的優勢,整合資源,發揮合力作用;推進新型城鎮化,主要應從城鎮布局和城鎮管理等多方面來解決部分城市人口過分集中而部分城鎮無法讓外來人口融入的問題。要通過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城鎮合理布局,大力發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對于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小城鎮,常住人口達到城市規模的,要通過行政區劃調整,讓已經城鎮化的農村轉變為城市,以便更好地發揮城市功能。
結語
推進新型城鎮化,關鍵要轉變城鎮建設與發展的理念,徹底摒棄城鎮化就是圈地造城的習慣思維,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城鎮建設,不僅修路蓋樓辦工廠,而且要更多地吸納外來人口,更好地滿足居民生活需要,更好地滿足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在大力發展城鎮經濟同時要建設好城鎮先進文化。要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城鎮化全過程,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城鎮發展,這樣才能促進新疆地區的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亞平;陳瞻;謝來榮.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異地城鎮化的特征及趨勢[J].城市發展研究.2011(08)
[2]. 新疆專家顧問團.加快新疆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幾個問題及建議[J].決策咨詢.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