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陽 甄凱 劉福強
摘要:高處墜落即是指在施工高處作業中作業人員發生墜落造成的傷亡事故,其中,所謂高空作業是指人在以一定位置為基準的高處進行的作業活動。本文在闡釋高處墜落事故定義、發生情形的同時,對高處墜落事故致因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建筑施工;高處墜落事故;致因
中圖分類號:TU71 文獻標識碼: A
1 高處墜落事故定義
高處墜落即是指在施工高處作業中作業人員發生墜落造成的傷亡事故,其中,所謂高空作業是指人在以一定位置為基準的高處進行的作業活動。國家標準GB3608—93《高處作業分級》規定:“凡在墜落高度基準面 2m 以上(含 2m)有可能墜落的高處進行作業,都稱為高處作業。”
2高處作業的類型及高處墜落事故發生的情形
2.1高處作業的類型
為了便于操作過程中做好防范工作,有效地防止人與物從高處墜落的事故,需要對于高處作業進行研究分類,并根據各自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防范。在建設工程施工中,屬于高處作業范疇的操作較多,具體來說,高處作業可分為臨邊、洞口、攀登、懸空、交叉等五種基本類型,如下:
2.1.1臨邊作業:建筑施工現場中,作業人員需要在工作面邊沿無圍護設施或圍護設施高低于 80cm 時的高處作業。下列作業條件屬于臨邊作業:
(1)基坑周邊,無防護的陽臺、料臺與挑平臺等;
(2)無防護樓層、樓面周邊;
(3)無防護的樓梯口和梯段口;
(4)井架、施工電梯和腳手架等的通道兩側面;
(5)各種垂直運輸卸料平臺的周邊。
2.1.2洞口作業
洞口作業:孔、洞口旁邊的高處作業,包括施工現場及通道旁深度在 2m 及 2m 以上的樁孔、溝槽與管道孔洞等邊沿作業。其中包括:建筑物的樓梯口、電梯口及設備安裝預留洞口等(在未安裝正式欄桿,門窗等圍護結構時),還有一些施工需要預留的上料口、通道口、施工口等。凡是在 2.5cm 以上,洞口若沒有防護時,就有造成作業人員高處墜落的危險;或者若不慎將物體從這些洞口墜落時,還可能造成下面的人員發生物體打擊事故。
2.1.3攀登作業
攀登作業:借助建筑結構或腳手架上的登高設施或采用梯子或其他登高設施在攀登條件下進行的高處作業。如:在建筑物周圍搭拆腳手架、張掛安全網,裝拆塔機、龍門架、井字架、施工電梯、樁架,登高安裝鋼結構構件等作業都屬于這種作業。 在進行攀登作業時,作業人員由于沒有作業平臺,只能攀登在可借助物的架子上作業,要借助一手攀,一只腳勾或用腰繩來保持平衡,身體重心垂線不通過腳下,作業難度大,危險性大,若有不慎就可能墜落。
2.1.4懸空作業
懸空作業:在周邊臨空狀態下進進行高處作業。其特點是在操作者無立足點或無牢靠立足點條件下進行高處作業。如:建筑施工中的構件吊裝,利用吊籃進行外裝修,懸挑或懸空梁板、雨棚等特殊部位支拆模板、扎筋、澆砼等項作業都屬于懸空作業,由于是在不穩定的條件下施工作業,危險性很大。
2.1.5交叉作業
交叉作業:在施工現場的上下不同層次,于空間貫通狀態下同時進行的高處作業。 如:現場施工上部搭設腳手架、吊運物料、地面上的人員搬運材料、制作鋼筋,或外墻裝修下面打底抹灰、上面進行面層裝飾等等,都是施工現場的交叉作業。交叉作業中,若高處作業不慎碰掉物料,失手掉下工具或吊運物體散落,都可能砸到下面的作業人員,發生物體打擊傷亡事故。
2.2高處墜落事故的發生情形
高空作業量比重大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普遍特點,再加上建設施工現場環境復雜,各種施工用機械設備、工具、原材料甚至廢料分布在場地內的很多地方,因此高處墜落事故的誘因很多,發生情形也很多,據統計高處墜落事故最常見的發生情形,可總結為以下 10 點:
(1) 洞口臨邊未搭設防護設施或搭設不規范造成跌落。
(2)腳手架搭設不規范、防護設施不全面、腳手板材質或鋪設不合格而墜落。
(3)拆除腳手架、塔式起重機、施工升降電梯、物料提升機時墜落。
(4)隨腳手架、模板支撐架、塔吊的倒塌而墜落。
(5)因輕質腳手板斷裂導致墜落。
(6)吊裝材料構件時被吊裝物料墜落。
(7)攀登在梯子上作業時跌落。
(8)吊籃架、提升架、掛架墜落或失穩而墜落。
(9) 提升機吊籃乘人斷繩或施工升降機梯轎墜落而墜落。
(10) 樓板坍塌后跌落
3 高處墜落事故致因分析
基于事故致因理論中,人——機(物)——環境的相互作用的理論,研究發生高處墜落事故的主要原因可從以下 三 個方面考慮:
首先,對于導致事故的人的因素方面,由于我國建設領域的制度不嚴,監管不力,施工作業人員的文化程度和技術水平大多不達標,無固定的工種并且人員流動性大,這使得他們缺乏完善的現場施工操作技能和安全預防觀念,不斷的切換工作場地和作業類型,又是對他們適應能力的極大考驗,因此,他們的不當操作和偶發過失都極有可能引發安全事故。除施工作業人員的問題之外,現場各級安全管理人員未能及時地發現現場安全問題并及時糾錯,企業的管理層沒有建立高效實用的安全管理體制及實施力度等因素,都會成為導致高處墜落事故發生的人員方面的原因。
其次,由于物的不安定因素所導致的事故發生方面,可分為以下 2 條原因:
(1) 經過最近 20 年的蓬勃,我國建筑業各方面雖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仍未擺脫勞動力密集型的本質,與發達國家技術密集型相比,普遍落后的機械設備和施工工藝,增加了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2) 高空作業的施工人員未按要求使用或未使用護具,造成從高處墜落的慘劇。 此外,施工現場復雜的環境因素也是導致高處墜落事故比例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施工項目幾乎全程伴隨著臨時設施的搭建,包括施工電梯,起重機械,腳手架等。不規范不標準的搭設,使現場充滿了安全隱患。
最后,由于串聯人——機——環境的管理因素漏洞,造成的事故也屢見不鮮。 (1)由于今年來房地產行業的迅速發展,各企業為爭奪市場,要求建筑企業搶工期,“三邊”工程盛行。沒有完備的施工技術方案及不斷地變更設計施工方案都為現場施工造成極大的不便,尤其大體量或較為復雜的施工項目,各層次各工種之間的搭接及配合復雜,不斷地變更使得安全管理的難度加大,這種混亂的局面極有可能造成高處墜落事故的發生;
(2) 國家行政部門和行業監管部門未就高處作業事故安全防護的提供明確的最低安全預投入費用標準相關規定,致使不少施工企業為追求經濟利益壓低安全預防費用,造成預防不周;
(3)項目由于多層分包、轉包關系,容易出現管理盲區,同時因為層次過多,管理效果不佳。
三個方面的事故致因中,人和機的因素往往是導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比較容易被關注,而環境和管理因素是間接原因,容易被忽視。因此建筑行業及企業應在加強人,機,設備的安全管理的同時,改進現場安全環境提高管理效率,從多方面控制高處墜落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張明軒,朱月嬌,翟玉杰等.建筑工程高處墜落事故的故障樹分析方法研究[J].煤炭工程, 2008
[2] 郭豪收,張建設.建筑施工高處墜落傷亡的事故樹安全研究[J].山西建筑,2007,
[3]黃世敏.建筑抗震設計規范[J]. GB50011-2010.
[4] 馬鐵英.淺談建筑施工高處墜落的防控措施[J].科技資訊,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