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項復雜的工作,然而質量監督的管理顯著尤為重要,實施完善的質量監督管理對于整個工程發展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從工程質量監督機構面臨的問題出發,探討了在新形勢下,如何創新監管模式,提高工程質量。
關鍵詞:建筑工程質量監督問題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TU198 文獻標識碼:A
一、當前我國工程質量監督機構面臨的問題
1、監督機構定性定位問題
一是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僅被委托行使質量監督的執法檢查權,而不包括行政處罰權。監督機構的行政職能不完整,造成發現問題只能采取停工整改等少數措施,執法威懾力大打折扣。廣大監督人員也普遍感覺到執法時腰桿不夠直、手腕不夠硬,影響工作成效。二是各地質量監督機構基本均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缺乏政府公務人員的身份認同感,對高素質人才缺少足夠的吸引力,隊伍整體素質難以提高。
2、監督機制的適應性問題
監督機制仍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影響監督效能目前的質量監督機制存在幾個突出問題,還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工程建設的特點和發展趨勢。一是隨著工程建設量與監督力量之間的矛盾日漸突出,以單個工程為單位的“三到位”的監督模式已不適應工作需要。。二是質量監督機構的現場監督與市場資質、招投標管理之問缺乏聯動,企業在工程建設階段的違法違規信息不能及時反饋給市場,對企業的懲戒作用不足。
3、監督工作經費保障面臨困難,影響隊伍穩定和工作開展
質量監督機構從2009年1月1日起取消對建設單位征收質量監督費用。如果不能及時解決經費來源問題,特別是在財政保障能力較弱的縣不解決好經費問題,勢必影響到建設工程質量監督隊伍的穩定,影響到監督工作的正常開展。
二、加快監督機構改革,加強質量監督管理
1、明確質量監督的內容和程序
明確質量監督的內容和程序,是確保質量監督工作一致性,統一質量監督方法的有力保障。第一要確保工程質量全過程受控。政府應將監督前置,著重把好設計文件審查關,真正做到從設計到工程竣工的全過程質量監控。第二要抓好工程的源頭。首先要抓好招投標階段的管理,選擇好施工隊伍,就可以保證工程質量。其次要抓好各種保證制度的落實,通過建立和健全各種保證制度,減少工程建設的風險,提高企業的責任感和信譽感。第三要提高監督人員的素質。質量監督是一項政策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質量監督人員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到建設工程質量的水平,質量監督人員既要有過硬的技術業務水平,又要有較高的政策理論水平。
2、建立監督機構內部激勵機制
工程質量監督工作核心是執法監督,工作質量好壞關鍵取決于一線監督人員的能力和素質。因此,應當加強對監督人員激勵機制的研究,建立監督專業人員工作績效評價機制和分級管理機制,根據監督員工作能力,通過考核合理劃分監督人員級別和作權限,并輔之以相應的經濟待遇,激勵監督人員做好工作。
3、加強監督隊伍建設,提高監督執法水平
依法監督工程質量是建設工程法律化管理的重要保證。我們各級監督機構要想發展,就必須建立完善的用人、育人機制,鼓勵專業技術人員脫穎而出,擔當監督重任。對不適應監督工作需要的在崗人員進行合理分流。通過嚴格培訓和考核,切實提高監督隊伍準入門檻;不斷完善監督手段,調整監督重點、方法、程序,制定并嚴格執行監督管理的規章制度;要轉變工作作風,發揚在求真務實中抓落實,在落實中抓求真務實的精神,進一步扭轉“講得多、落實少”的不良工作作風,體現依法行政、寓服務于監督之中的精神,全面提高監管與服務水平。
4、轉變監督方式,改“監督管理”為“監督執法”
取消工程質量監督費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推進依法行政,建立法制國家的重要舉措。法制國家的基礎是社會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企業能管好自己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所以管理企業是企業自己的事情,不是政府的事情。從法制的意義來看,政府對企業的約束是以執法手段來實現的,所以監督機構應轉向執法。一是建議從源頭開始明確監督機構的執法性質,明確“抽查的工作方式”;二是建議重新修訂質量監督工作導則,科學確定監督工作的深度、廣度和頻度,合理界定監督工作責任,促進質量監督工作健康順利開展。
三、創新質量監管模式,建立質量監督新機制
1、建立對項目全過程實體質量和行為質量的監督檢查內部通報機制
通報的內容包括各方責任主體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的行為、程序、工程質量、工程安全方面違規情況。質量監督機構對現場檢查發現的問題,形成檢查簡報,上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上報市政府,同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將檢查簡報分送市監察局、財政局、審計局等政府相關部門,形成政府內部監督、監察、管理聯動的局面,避免人為的行政干預,起到在建設過程中的綜合制衡約束的作用。
2、建立法定建設程序的內部審批公示制度
對工程項目的立項、用地規劃、施工許可等重要環節的法定建設程序的相關情況進行公示,必要時向社會進行公示,同時實施責任追究制,扼制對政府投資項目的行政干預,把科學發展觀落實到實處,形成巨大的威懾力和影響力。
3、強化竣工驗收備案工作,實施工程竣工驗收備案公示制度
首先,根據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備案制度要求,把好工程竣工驗收備案關。對有問題的工程實行“一票否決”,不予進行驗收備案。其次,質監機構不但直接監督建設單位組織設計、監理、施工的竣工驗收,并且對建設單位組織其他各方責任主體進行的以每戶為單位進行檢驗后形成的質量合格文件,數日內到場監督抽查,檢查其質量的真實狀態,對其合法性、有效性進行獨立、公正、公平地監督。對發現有違反工程質量管理規定的行為或實物工程質量不合格的項目,質監機構應當責令建設單位整改,并將其發現質量行為、質量缺陷及質量檢查結果及時進行公示。
4、建立較為完善的建設工程質量監管體系
一是將隨機檢查作為工程質量監督檢查的主要方式。二是建立行為監督與實物監督并重的監督運行機制,實現從單一實物監督向工程建設各方質量行為監督的延伸。建立健全工程質量監督告知制度,提高監督執法的透明度。三是建立集體監督機制,保證執法監督的公正性和準確性。四是強化不良記錄管理。巡查工作要與不良記錄管理緊密結合,把工程建設各方責任主體的違法違規質量行為記錄在案,并按規定進行公示。五是完善管理制度,樹立技術權威。質監機構應該不斷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技術管理和質量監督制度,建立以規范標準為主要內容的工程質量監督體系,充分運用技術和法律手段,圍繞工程項目和建設主體,多層次、全方位實施工程質量監管,有效地保障工程質量。
5、提高工程質量和監督側重點
要在嚴格執法和確保結構安全及使用功能的條件下,重點監督開發商是否盡到了產品質量的責任。開發商的質量意識是確保產品質量的重要條件,因此,正確地引導開發商的質量意識,從而能夠真正促使開發商把質量意識真正地轉變到質量行為上來,在項目策劃、質量標準的定位、預算造價、工期等各環節都能充分體現質量第一的原則。所以,監督開發商合理地確定產品質量標準、產品的成本支出水平以及工期目標是質量行為監管的重要內容。
因此,建立一種機制能夠促使開發商提高自身的質量意識,使開發商把產品質量始終放在開發項目的首位,形成產品質量競爭的氛圍。同時,也能夠促使施工、監理、設計等單位形成質量競爭的壓力,從而加強工程質量管理,確保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欣陽.淺論工程質量監督的巡查功能[J].企業技術開發,2011(9)
[2]徐濟華.淺析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J].山西建筑,2012(5)
作者簡介:鄒本東(1985年8月7日),男,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