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由仙
摘 要:隨著社會步入知識經濟為主導的知識型社會,圖書館服務將從信息資源服務時代走向知識服務時代。黨校圖書館知識管理是知識管理與黨校圖書館實踐相結合的一種全新的管理理論和方法。
關鍵詞:知識管理;創新;黨校;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 G251 文獻標識碼: A
對圖書館實施知識管理,聚焦于對圖書館顯性知識的采集、整理、存儲知交流的內涵中。圖書館知識管理包括:知識組、知識開發、知識服務三個層次;圖書館知識管理的必然路徑依賴于:技術保障、管理系統的完善、人力資源的積淀。
1圖書館知識管理的三個層次
1.1知識組織
知識組織從圖書館學的層面看,表現為對客觀知識進行收集、整理、使之豐富化和有序化的活動過程。對于數字圖書館的業務管理說來,即在前向資源驅動和后向資源利用的雙向作用下,通過知識挖掘、知識發現、數據融合、推送技術、智能搜索等多種智能技術和軟件技術對信息進行精簡、整合、發現隱含在信息中的有用知識單元并組織成知識庫。知識組織處于圖書館知識管理的物質準備的基礎階段。
1.2知識開發
在知識組織的基礎上,根據用戶的要求和圖書館發展的特定目標,對已擁有的知識進行有目的的組合與打造,形成更貼近用戶使用需要的解決方案或適合市場需要的知識產品。知識開發貫穿于圖書館知識管理的全過程,伴隨著圖書館與圖書館員創造性的智力勞動,使得最初由知識組織過程得來的知識產品得到增值,提升利用率和利用價值。數字圖書館知識開發關注和強調的是利用獨特的知識和能力,通過對信息和知識的深層次加工,形成附加值更高的知識產品,以解決用戶憑自己的知識能力所不能解決的問題。
1.3知識服務
知識服務是知識組織與知識開發轉化為服務效果的輸出環節,既體現圖書館實現知識管理職能的意義,又體現圖書館連接用戶和市場的紐帶作用。因此在圖書館的工作中,知識服務作為圖書館業務效果顯現的終端平臺始終占有重要地位。在知識經濟時代,圖書館的知識服務即支持用戶知識應用和知識創新的需要,知識服務的水平依賴于知識組織和知識創新,但又不完全依賴于知識組織和知識創新,這里的不確定因素在于知識服務的管理者一一圖書館員的服務水平。
2圖書館知識管理的必然路徑
2.1技術保障
在信息技術空前發展的今天,圖書館的知識管理首當其沖的是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利用。20世紀80年代網絡技術在圖書館知識管理中被采用,并形成現在圖書館管理的技術主流。諸如圖書館情報自動化集成系統、文獻信息中心管理系統、圖書情報網絡化技術、聯機數據庫檢索系統的開發應用等,都是成熟的技術手段。其次是數據庫建設。目前我國擁有數據庫近1200個,占世界總數的10%。許多圖書館己經開發了館藏書目數據庫和館藏期刊目錄數據庫及專業數據庫、特色數據庫等,主要有大型的專業指引庫和特色專題數據庫。前者采用超文本技術建立的虛擬數據庫,用戶可以檢索到有關數據的實際資源,包括數據庫、教學研究機構、學術團體、電子書箱、學術期刊、會議論壇、專家學術信息等。后者是一種深度加工的學術資源,由專業人員綜合學科建設、科研課題和研究領域,搜集信息資源并加以整理,跟蹤網絡信息變化,定期補充、更新。
2.2管理系統的完善
這個知識管理系統應當具有知識檢索、知識表示、知識出版與發行、知識獲取、知識通訊與合作、學習與自學、知識服務、管理等功能。從傳統意義上講,圖書館編目系統、采訪系統等都可以認為是圖書館知識管理系統內的有機組成部分。只是這些系統比知識管理系統更為簡單,更面向應用,也更狹隘,是現有的圖書館自動化比較完善的知識管理系統。同時,基于圖書館知識管理系統,圖書館還可以構建更廣泛的知識網絡,實施基于知識網絡的知識管理。值得注意的是,這樣建立起來的知識管理系統,僅僅能夠對圖書館中的顯性知識進行管理,對于隱性知識則需要借助更多的其他的工具。
2.3人力資源的積淀
人力資源是圖書館知識管理的決定性因素。隨著技術的提高、公民需求的增多、圖書館服務的擴展,提高圖書館員工作能力成為圖書館知識管理的關鍵步驟。這種能力不僅僅表現在組織原有的圖書館顯性知識方面,更在于通過挖掘、開發顯性知識中隱藏的隱性知識,為讀者提供深入的知識服務;也在于圖書館員創新能力和知識交流能力的增強。只注意不斷地提高人力資源水平,才能確保知識管理的高效進行。
(1)提升館員職業能力。這里所指的職業能力,不僅僅是指館員對職業的認同感以及愛崗敬業的精神。一名具有良好知識管理能力的圖書館員,應當對圖書館的使命、目標與任務、地位、作用、現狀與差距有正確的認識,同時具備扎實的學科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能夠根據用戶的需求,對信息和知識進行組織、加工及檢索,并對檢索結果加以分析,挖掘潛在知識,隨后將所得結果以用戶便于掌握和理解的方式呈現出來。因此,圖書館應建立健全的職業培訓體系,培育大批的具有扎實圖書館情報學專業基礎并兼顧其他學科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為讀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2)共享團隊知識。讀者的知識需求瞬息萬變各有不同,而依靠一個人的知識服務能力總是有限的,這時,便需要求助于圖書館知識團隊組織的力量。在具有良好的知識型團隊組織的圖書館中,資源建設團隊負責各種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數字化轉換、描述和加工;信息服務于知識服務團隊注意負責圖書館服務項目的設計與創新,為用戶提供各種各樣的信息服務于知識服務,如包括外借閱覽、參考咨詢、網絡導航、用戶培訓等在內的信息服務;技術支持與開發團隊負責圖書館新理論、新技術、新工具、新標準的研究與開發,圖書館知識管理平臺建設,系統設備的更新與維護,數據處理系統的升級與維護,數據的長期保存與安全保護等,高層管理團隊負責規則、組織和控制本館發展與建設的目標、步驟與進度,促進館員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協調本館部門間、館際間的相互關系,進行人事管理和財務管理,組織國內國際的學術交流;其他臨時團隊是為了完成階段或臨時工作任務而組成的項目組。
(3)利用知識聯盟。圖書館聯盟作為一種新型的文化業態,己被視為當今圖書館發展的主流方向,并在業態管理中得到了廣泛的實現。此前,我國圖書館聯盟主要有兩種存在形態:一是以行業管理的框架為基礎,如高校系統、科研系統和公共館系統所建立的圖書館聯盟,這樣的聯盟,以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和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為代表;二是以區域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建立知識聯盟的目的是使圖書館能夠從其他組織那里獲得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以及與其他組織合作創新的能力。從狹義上講,館際互借、聯合采購等,都可以視作是知識聯盟的前身,只是這些合作,僅僅是在圖書館業務上的合作,并未涉及到知識單元,需要進一步拓展,以提高圖書館知識服務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彩,呂娟.信息管理與知識管理的再認識.甘肅科技,2002, 1115-16
[2]石向實,劉晨.圖書館知識管理[J].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7).
[3]盛小平.圖書館知識管理引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