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瑞生
摘 要:安全生產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穩定大局,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安全發展、促進國民經濟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的重大保障。本文從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兩者之間關系入手,并結合實際分析了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的既對立又統一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的關系。只有正確處理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對立關系,充分發揮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之間作用,保證安全生產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
才能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保證經濟的長期、穩定、持續發展,實現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關鍵詞:安全生產;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 F530.69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是當前人們普遍關注的重大理論課題之一。目前,社會上不少人對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認識不足,不能正確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忽視安全的重要性,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結果導致生產安全事故不斷發生,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及嚴重影響社會的穩定,也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大量的事實充分表明正確認識安全生產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擺正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的位置,促進安全生產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至關重要。
一、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的對立統一關系
從安全經濟學原理分析不難看出,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之間既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統一關系,又是互為條件,相互制約的對立關系。
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相互促進
安全生產是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沒有可靠安全保障的經濟發展只是暫時、不可持續的。對于經濟不太發達,安全管理水平較低的發展中國家,安全生產對經濟發展的保障作用尤為突出。因為,在安全管理水平不高的情況下,安全創造的正效益小,事故產生的負效益大,嚴重影響到經濟發展。沒有安全的保障就沒有穩定的經濟發展。安全生產對經濟發展的保障和支撐作用主要體現在:(1)保護勞動生產力。安全性不高事故頻繁發生,易造成操作人員的人身傷亡和生產設備的損壞,從而使社會生產力遭受重大損失。相反,提高安全性,減少了事故,人身和設備安全得到了保障,為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奠定了基礎。(2)保障生產秩序穩定運行。發生事故時,不僅會造成人員傷亡和設備損壞,還會影響生產秩序的正常進行,造成短期或較長時間停產或減產,即是恢復生產后,常會因操作人員的傷亡,后頂人員操作不熟練,設備的損壞以及人們的恐懼心理等因素,使生產效率在一段時間內不能恢復到正常值,影向到經濟的發展。(3)減少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許多中小企業發生重大或特大事故時,常因無法承受而倒閉破產。
2、經濟發展是安全生產的物質基礎。(1)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人們的安全意識。人們的安全意識是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的內在動力和思想基礎,只有有了強烈的安全意識,才可能重視安全生產,搞好安全生產工作。安全意識來源于人們對安全的認識。而人類對安全的認識,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不斷深化的。經濟和科學技術越發達,人們對安全的認識越深刻,其安全意識就越強烈。在現實生活中,沒有解決溫飽以前,人們對安全的追求不高,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安全的追求越來越高,安全意識越來越強,搞好安全的動力越來越大。(2)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人們的安全知識與技能水平。人們要做好安全工作僅有強烈的安全意識還不夠,必須要有足夠的安全知識和技能,掌握先進的安全技術,安全知識是做好安全工作的理論指導,安全技術和技能是搞好安全生產的能力保障,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人們的安全知識和技能水平,取決于安全科學技術和安全教育培訓事業單位發展。而安全科學技術和教育培訓事業單位而發展必須以經濟發展為基礎。
當前企業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認識上存在的誤區
1、重經濟發展輕安全效益。個別領導只重視經濟發展,忽視安全投入、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認為有了經濟發展就有了一切。這種認識上的片面性,導致生產組織上的主觀臆斷性,不能正確處理“生產必須安全,安全促進生產”的辯證關系,導致一系列事故的發生和經濟效益的下降,甚至導致企業停產和關閉。而對職工而言,目無章紀、冒險蠻干。有的人為多拿獎金而違章違紀,對“三違”現象麻木不仁。也是導致安全問題頻發的一大原因。
2、把生產與安全對立起來。把效益放在第一位,把安全擺在第二位,認為只要效益上去了,有點事故也是正常的,在思想認識上出了嚴重偏差,違背了國家的安全生產方針和以人為本、本質安全的安全工作理念。
3、安全生產管理弱化。一是行業管理弱化。不少行業安全生產標準、技術規程、設計規范已不適應需要,沒有得到及時修正,行業的重大技術攻關也缺乏,許多問題沒有解決。二是行業內部管理混亂,在安全方面不重視。三是安全管理松懈,不少企業規章制度不健全,事故隱患普遍存在,違規違章作業普遍存在。
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
1、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之間關系是相對統一的整體,相輔相成,互為條件又互為目的。安全生產是經濟效益的前提和保證,經濟效益是安全生產的必然結果。只有搞好安全工作,才能保證正常的生產秩序,才能提高經濟效益,有了經濟效益,安全設施才有條件得以保障和改善,兩者不可偏廢,但安全是基礎。
2、加強安全知識普及和技能培訓。社會要加強安全教育基地建設,充分利用電視、互聯網、報紙、廣播等多種形式和手段普及安全常識,增強全社會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的思想意識。在中小學廣泛普及安全基礎教育,加強防災避險演練。全面開展安全生產、應急避險和職業健康知識進企業、進學校、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活動,努力提升全民安全素質。企業要大力開展全員安全培訓,重點強化高危行業和中小企業一線員工安全培訓,完善農民工向產業工人轉化過程中的安全教育培訓機制,建立完善安全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制度。大型企業要建立健全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加強地方政府安全生產分管領導干部的安全培訓,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持續加大安全生產投入。探索建立中央、地方、企業和社會共同承擔的安全生產長效投入機制,加大對貧困地區和高危行業領域傾斜。完善有利于安全生產的財政、稅收、信貸政策,強化政府投資對安全生產投入的引導和帶動作用。企業在年度財務預算中必須確定必要的安全投入,提足用好安全生產費用。完善落實工傷保險制度,積極穩妥推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發揮保險機制的預防和促進作用。
4、在企業和政府也應完善相應機制:
(1)完善企業自律機制。企業應當建立包括自我約束和自我激勵的內在安全生產自律機制。企業安全生產行為在良好的法治環境下,一定要符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相關要求。(2)完善職工維權機制。企業員工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可以依據法律法規享有對自身應有的安全和健康權利。(3)完善政府監督機制。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通過監察、指導、服務等工作,為生產經營單位搞好安全生產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以促進生產經營單位自覺實現安全生產。履行好服務職能,通過向社會提供生產安全信息咨詢,開展安全宣傳教育和安全防護,從而幫助生產經營單位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
結束語
安全生產既是安全性民生問題,也是改善生存性民生問題,更是保障發展性民生問題。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的理想狀態是“雙贏”,即既保證安全生產又帶動經濟發展。因此,在保障安全生產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地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保證企業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是企業當前面臨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而面對該問題和困難,應科學把握經濟發展與安全生產之間的關系,自覺把安全生產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探索促進經濟發展的新途徑。
參考文獻
[1]羅云.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關系的研究[J]決策與信息(財經觀察).2008(06)
[2]賈新建.淺談安全生產與經濟效益之間的辯證關系[J].大陸橋視野.2009(01)
[3]張國明.如何搞好基層安全生產工作.[J].電力安全技術.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