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初
前言
在當代技術發展大浪潮中,我國的公共設施發展狀況有了長足的進步,路橋建設成績突出。公路、橋梁的路面施工是整個施工過程的關鍵環節之一,關系到路橋的質量和使用壽命等問題。需要我們引起足夠重視,加強對施工技術的把關和對質量的控制。
一、路基路面施工技術
路基不僅是路橋線形輪廓的主體,更是路面的基礎,它的質量直接影響著路面的穩定。通過對路基施工技術的控制,保證路面基礎的質量。
1、填筑路基
填筑前做好場地清理工作,以提高施工質量和加快施工進度。對路基范圍內露頭的地下水,在填筑前應采取導排措施[1]。分層填筑方案有水平填筑和豎向填筑。水平填筑有助于壓實,但值得注意的是,此環節與用土水平分層不同。為了保證填筑的強度均勻,同時防止水毀現象的出現,水平填筑過程中透水性差的用土填鋪在底層,表面形成雙向的橫坡。在同一層不同用土的地方采取斜坡搭接的方式連接。豎向填筑是從中心向前推進填筑。在豎向填筑施工過程中,通常用夯擊機壓實填料,填料也一般選取粒徑均勻沉陷量小的礫石,以保證填壓密實。豎向填筑與水平填筑不同,它通常采取混合填筑的方式,即下層為豎向而上層為橫向。進一步保證填壓密實,在必要的情況下也會采用地基加固等強壓措施[2]。
2、開挖路塹
施工前做足準備工作,修建臨時排水渠道,配備施工機械,落實環保措施。在土方開挖階段,對于適用于種植草皮或其他用途的表土,應加以利用,嚴禁掏洞來獲取表土,對于有用的材料,則充分用于路基填筑[1]。做好邊溝排水措施,對遇到地下水的路塹要予以重視并及時處理。要對路基土進行人工壓實,以保證其具備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而為提高效果,壓實工作要充分注意控制最佳汗水比率,同時要控制好有效土層厚度。對于軟土地的壓實工作,要根據實際情況予以分別討論。對于含水量過高的地層,應先利用干粉等吸水物質將過多的水分吸除;對于含水量過低的地層,則可事先對相應區域的土質進行浸潤處理。淺層的軟土地基,宜在地表鋪筑土工布,再填筑路堤[3]。這樣可以充分保證達到過濾和排水的雙重作用。
3、底基層和基層施工
路橋底基層和基層一般為水泥或石灰穩定結構,要使強度達到設計要求,提高材料的質量,就要對材料的含水量及配合比進行必要的試驗并加以控制,以保證施工質量。在含水量控制方面,為保證壓實度和避免干縮裂縫,首先控制混合料的拌合和壓實,含水量接近于最佳含水量或略高于最佳含水量,以此保證路面壓實或成型時的含水量。在混合料拌制前,檢測各種原材料的含水量,預測混合料的原始含水量,當集料含水量的大小發生改變或出現氣溫變化等情況時應及時調整用水量,確保論文聯盟WWW.LWLM.COM整理施工時混合料處于最佳含水量。在拌料和壓實過程中,進行含水量跟蹤驗證,以控制施工狀態符合要求。另外,對于材料的配合比控制,在拌制混合料前,先調試拌和站,使拌制的混合料符合設計要求,使機械處于生產完好狀態。拌合投料要準確,用控制拌和站的計算機流量記錄及各種材料的實際流量,檢驗施工配合比是否符合試驗室提供的目標配合比。
4、路基路面排水設施施工
路橋公路竣工后,由于地下水可能會對路基侵蝕軟化,從而影響路基的強度和穩定,引起邊坡坍塌,降低土基的承載能力。為了保證路橋路面的質量和運輸安全,施工時應該設置路基排水設施。
1)地下排水設施
由于地下水對路基質量的影響很大,在施工過程中應充分重視這一點,采取合適的排水措施。地下排水設施如果采用堵塞方式,顯然不甚合理。正確的措施是優先考慮疏導引流。為了截擋路基間水,降低水位,以及防止路基邊坡坍塌,宜在地下設置暗溝進行排水。滲溝能夠穩固邊坡、使地下水下降的特點,同時還能有效截斷及引排地下水,并防止土壤中的細顆粒沖蝕的作用。因此滲溝適用于有路塹頂部出現地下水,或層間水、潛水流經的路段,以及有地下水對路基或路塹邊坡穩定造成一定影響的情況。對于影響路基上部含水層薄,但含水層具有多層,而排水量比較小,且邊溝在該處又很難布置的情況,可以考慮設置滲井。對于公路路基下層具有透水性土層,而公路通道曲線又是凹形豎曲線的情況,可以考慮與一般雨水井原理一樣,讓水往低洼地段排走的方式,在凹形豎曲線的最低地段設置滲井[1]。
2)地表排水設施
從利于雨水和路面水排出路基角度考慮,邊溝應設置在填土高度比邊溝深度小的挖方或填方地段。另外,在路堤較低的坡腳區域也應設置邊溝。邊溝的出水口設置,不僅要考慮分段,也要根據當地的水文地質資料,保證出水口設置能滿足及時排出路基的要求,同時邊溝出水口還要保證將水引出路基外。對于無棄土的情況設置截水溝,在保證不影響邊坡穩定的前提下,它的邊緣離開挖方路基坡頂的距離沒有硬性規定,根據現場土質實際勘察情況來定即可。當設置截水溝而路基上方有棄土時,則對截水溝的布置位置有相關要求,棄土坡腳與路基開挖邊坡的距離也都有相應要求。沿路線一般情況下則是布置排水溝,排水溝布設盡可能采取直線形,因為排水溝的線形特征一般要求平順,對于排水溝的長度,則根據實際鋪設需要來定即可。
3)地面排水設施
路面排水設施應該具有能盡量減少路面滲水,迅速排除路面范圍內降水,防止路基邊坡被沖刷的功能。因此可以通過改變路層結構孔隙,減少路面滲水。另外可以在路肩上設置橫向盲溝,進行疏水。盲溝在路肩邊緣的石砌鑲邊中,沿邊布置。并在盲溝一定長度范圍橫向鋪設排水管,收集并排除盲溝積水。對于超高路段的超高側,一般排水設施無法鋪
二、路面施工質量控制
路面平整度作為評價路面使用性能的一個核心指標,是路面施工質量控制的一個重要方向,同時也是衡量路面運行質量好壞的直接體現。影響路面平整度的因素眾多。如路面建設原材料質量,路基與下承層的施工質量,路面施工工藝,相關機械配置等,都會對路面平整度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工程質量。所以應該針對影響平整度的因素,在相應方面采取對應的控制措施,在施工的各個階段和各個工序中嚴格把關,狠抓質量。首先,加強下承層施工質量控制,逐層消除施工誤差,以路基填土密實度和結構整體穩定性為前提保證,把平整度控制作為一項關鍵指標,執行于路面各層的施工過程中去。對于路面建材原料,都需要嚴格按照粒徑標準進行控制,經過相關標準試驗進行檢測,以保證原材料質量。同時對混合料的生產質量也要加以控制,仔細攪拌和樓,去除不合格的混合料。在按相應的技術標準,嚴格控制混合料的相關指標,以保證滿足施工質量要求。其次,施工前調整攤鋪機,使其達到最佳運行工況,保證攤鋪機處于良好的性能狀態中服務路面施工進程。在碾壓的過程中,嚴格控制好碾壓溫度和碾壓速度論文聯盟WWW.LWLM.COM整理,保證石料不受破壞,以保持石料的嵌擠功能。接縫處理采取合理的工序下,盡可能減少接縫量。最后,對先進的機器設備進行科學使用,合理配置,使路面施工連續開展,是提高路面平整度和保證施工質量也十分重要[5]。
三、路面監管養護措施
公路建設竣工后,對于路面的養護,則重在日常的料理。這需要一個詳細可行的規范,完善的管理機制,有效的輪崗調度,派專崗專員每天輪流上崗,對路段進行認真巡視,做好相關的執勤記錄。充分重視潛在的安全隱患和質量問題,及時反饋路面出現的質量問題。同時還應對路段的平整度、車轍等技術指標進行抽樣考量,并建立相關的評價體系,保證公路使用壽命和路面運輸功能的充分發揮。
結語
路面施工技術的有效運用,對路面質量和使用壽命有重要影響。路面質量的優劣需要靠施工技術后日常養護來共同體現。深入研究相關施工技術,研以致用,并同時做好路面監管和養護工作,才能切實保證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