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雷
摘要:城市能否高效正常進行生產、生活等各項經濟社會活動,取決于城市基礎設施的保障。本文著重分析地下管線的規劃、管理分析及后續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泗洪縣、地下管線、規劃、措施
前言:城市能否高效正常進行生產、生活等各項經濟社會活動,取決于城市基礎設施的保障。地下管線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重要內容。對于泗陽縣來說,地下管線主要包括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燃氣管道、通信管道和電力管道。城市能否目前,我縣地下管線存在標準不一、資料缺乏、底數不清、位置不明、管理分散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對城市規劃建設造成影響,特別是對市政工作造成影響,由此導致城市建設過程中道路重復開挖、城市洪災等事故,造成了大量的經濟損失,進一步加大了城市管理的成本。因此,規劃、建設和管理好地下管線是未來充分利用地下空間的重要的基礎工作,是現代化城市可持續發展和有效應對突發災害的保證。
1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規劃方面
(1)工程系統規劃體系不完整
城市工程系統規劃是城市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編制城市規劃的同時,應同步編制城市工程系統規劃,使城市各專業工程系統規劃在城市用地和空間上得到保證。目前,我縣尚未形成一個完整的、層次清晰的工程規劃體系(城市工程系統的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城市工程系統各層次規劃既可科學地指導各專業工程系統的總體開發建設,又可以具體指導各項工程設施設計。
(2)缺乏協調體制
各工程專項規劃與城市用地規劃脫節,市政設施用地難以落實。不同專業的市政規劃彼此之間缺乏協調,同時單一專業的規劃內部也缺乏協調,有些往往又相互矛盾,反而造成規劃實施的依據不明確,造成規劃效力低下。經過對城市各專業工程系統規劃的綜合協調,能有效地指導城市基礎設施的整體建設,提高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經濟性、可行性、科學性。
1.2建設方面
(1)建設計劃不統一
各類地下管線分屬不同部門管理,使建設發展計劃不能同步進行,各個單位地下各種管線的陳舊、事故、新建、改建、維護等建設項目自行建設,造成重復開挖,“拉鏈式”道路不斷出現,嚴重影響城市交通和廣大市民的日常生活,損害城市形象。
(2)部分管道已老化
如由于技術發展原因,我縣早期所使用的供水管材為鑄鐵管(沿眾興路),該種類型的管材埋地后較易腐蝕,導致管道在使用數年后出現嚴重老化現象。另外加之施工質量問題,也是導致地下管道老化的又一個重要因素。
1.3管理方面
(1)失修失養情況比較嚴重
早期建設的各類管道,質量標準普遍偏低,老化、銹蝕、破碎、內壁結垢等現象嚴重,由于不能得到及時的維護保養,給市民生產和生活造成諸多不便。以供水為例,城區內管網漏損率達60%。
(2)缺乏協調管理
地下管線在管理上由于投資主體不一樣,再加上利益驅動,形成各自為政,缺乏協調配合。目前,地下管線基本上都由產權單位投資建設,并按不同行業加以管理,相互之間缺乏協調配合,很難做到統一的規劃、建設和管理。
(3)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目前,我縣尚無負責全縣的地下市政管線的信息化管理的部門,由于地下工程管線及相關基礎資料的缺失,規劃部門無法對地下工程管線管理和校核,難以為地下開挖動工提供有效服務。
2原因分析
2.1重視程度不夠
長期以來因歷史和現實多種因素的影響,存在重地上、輕地下、重建設、輕養護的傾向,對隱蔽工程的地下管線的規劃與建設中,上述意識更加突出,實施過程中管線經常打架,臨時變更設計,新老管線疊加,潛在諸多事故隱患。
2.2協調機制尚未建立
地下管網的規劃、建設與管理涉及到建設、規劃、路政等管理部門以及水務、電力、通信、消防等主管局,還有燃氣公司、電信、移動、聯通等各管線專業公司等,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這就迫切要求形成一套協作統一、相互配合的協調制。
2.3 尚無信息平臺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建立網絡化、系統化、信息化管理平臺是完全可行和必要的。建立規劃信息系統管理平臺,重點是加強地下管網的動態跟蹤、規劃的實施監控、規劃管理的反饋與調控。同時這個平臺也能夠對各種規劃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協調和校正。由于現狀信息系統管理平臺沒有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地下管線實施建設的效率。
2.4缺乏行業指導
地下管線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是一個涉及部門多、工作面廣、技術復雜的系統工程。不管是市政專項規劃編制,還是地下管線普查和信息化管理,現狀尚無統一的技術規范。由于缺乏有效的行業指導,造成規劃編制深度不統一,規劃標準不一致,地下管線信息系統的技術標準、數據格式、軟件平臺等不標準、不統一,信息無法共享,無法發揮積極作用,效果欠佳。
3解決措施
3.1搞好普查工作,完善信息平臺
城市地下管線信息平臺建設工作應由三部分組成,第一是城市地下管線的普查探測工作,全面開展城市地下管線普查探測工作,完成地下管線數據采集,為編制規劃和建設信息平臺打好基礎。第二是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實現城市地下管線數據信息的管理和維護,同時制定城市管線管理辦法等法規性文件,進一步規范城市地下管線信息化建設,建立數據更新制度。第三是全面推廣城市地下管線信息化成果的應用,包括提供地下管線信息服務與地下管線應用功能服務,促進城市地下管線信息在城市規劃建設中的全面應用。
3.2重視管線綜合設計
在進行管線綜合設計時,要對城市地下管網等配套設施認真查勘,提高設計質量,避免地下管線設計變成示意性,以致現場施工無法實施。地下管線錯綜復雜,只有平面圖的規劃設計已落后于形勢要求,急需深化,提供豎向設計的程度,以確定各專業管線相對位置,交待清楚每個節點處互相交叉、層次關系。
3.3加強對地下管線建設的管理,實現統一建設和實施
實行地下管線建設活動的集中管理,并出臺相關文件,以保證將地下管線建設活動納入地下管線工程規劃許可、施工許可或竣工備案等工程建設管理程序,為管理機構對地下管線的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保障。凡城市新建、拓寬改造道路,新建生活小區,必須實行統一建設,地下管線統一實施,在實施過程中必須由協調部門加強配套力度,避免出現拆遷不到位,地下管線任意變轉,造成浪費,給管理帶來困難。防止有的專業管線單位由于資金的原因或從自身利益出發,不按規劃與道路建設同步實施。
3.4加強后期維護保養管理
管道建完后,應加強地下管線的日常維護保養。定期檢驗埋地管道的防護層狀況,保證管道正常運行,防止跑、冒、滴、漏。由于管線由于產權分屬不同,難免給日常維護帶來一定的麻煩,同時管線工程的維護也是一項長期工作,因此此項工作可有償委托市政工程維修養護專業機構巡查與維護。
3.5推廣新技術(非開挖技術、漏水檢測等)
非開挖技術。非開挖技術是近幾年迅速發展起來的地下管線施工技術,使用該技術能在地表干擾極小的情況下無須挖掘就可以鋪設、修復、更換、探測地下管線,具有不破壞環境、無泥塵污染、不干擾交通、不破壞道路結構、鋪管精度高、工期短、施工安全性好等優點。因此在更換或修復舊的給水管材和完善污水系統時可積極推廣這種技術,以徹底根治馬路“拉鏈”現象。
漏水檢測。城市漏水率高主要是管材質量存在缺陷、施工安裝質量不高、規劃設計不夠完善等原因造成的。由于城市供水管網多沿路網鋪設,隨著城市路面硬化率的提高,管道漏點越來越不易發現。因此在完善日常巡檢維護和發動市民報漏等被動檢漏方式的同時,應積極開展主動檢漏,通過對多種技術手段的綜合利用,提高檢漏的準確率。建議建立漏水檢測隊伍,形成常態化的檢漏工作,才能夠有效的、逐步的降低漏損率,從而改善居民用水質量、改善供水企業運營狀況、緩解水資源的緊張局面。
綜上所述,建議成立城市地下管線管理辦公室,辦公室的主要職能有負責我縣地下管線的探測工作、負責與專業主管部門共同編制專項規劃、負責對全縣地下管線項目進行綜合協調并對各類地下工程提出技術審查意見、負責與各部門、各行業建立協調、分工、合作、資源共享的地下管線檔案信息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保證各類新建地下管線的檔案信息及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