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波
摘要:環境監測是環保部門基本工作之一,也是它們的重要職責,環境監測工作是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是實施環境監督重要手段; 是制定環境保護政策和法規的重要依據,對環境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國環境監測現狀及發展。
關鍵詞:環境監測 意義 現狀發展
中圖分類號:X83 文獻標識碼:A
1環境監測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來,政府非常重視環境保護事業,并提出要建設良好環境型、節能減排型社會使得環境保護事業迅速進入了發展新時期階段,目前環保部門己成為政府的職能部門,直接參與各項環保政策。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建立環境監測制度,并制定監測規范,會同相關部門,組織監測系統,加強對環境監測的管理工作。環境監測是環保部門基本工作之一,也是它們的重要職責,環境監測工作是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是實施環境監督重要手段; 是制定環境保護政策和法規的重要依據,對環境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環境監測概述
環境監測是運用各種分析、測試手段,對影響環境質量的代表值進行測定,取得反映環境質量或環境污染程度的各項數據的過程。環境監測是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以環境分析為基礎,研究環境質量的變化和描述環境狀態與演化、科學預報環境質量的發展趨勢。
環境監測的一般過程為:現場調查、監測計劃設計、優化布點、樣品采集、運送保存、分析測試、數據處理、綜合分析等。
3環境監測實施現狀
環境起源于環境分析,即對化學污染物的定性、定量分析。近年來,我國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要求環境監測技術有更進一步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環境監測技術得到迅速發展,我國環境監測的范圍不斷擴大,監測能力也逐步提高。
目前,全國已形成了國家、省、市、縣4級環境監測網絡。共有專業、行業監測站4 800多個,其中環保系統2 200多個監測站,行業監測站2 600多個。國控的空氣質量監測網站103個、酸雨監測網站113個、水質監測網站135個。此外還建有噪聲監測網、輻射監測網、區域監測網等。目前,我國已制定各類國家環境標準410項,覆蓋了大氣、水質、土壤、噪聲、輻射、固體廢物、農藥等領域。已開展了環境質量監測、環境質量周報、日報、預報監測;污染源監測、污染事故應急監測、污染物總量控制監測、污染源解析監測,環境污染治理工程效果監測等等。需監測的污染因子達百余種。我國的環境監測網站(分為監測總站和各省市的監測中心)是對大眾開放的,定期公布監測報告、監測工作進展、監測技術最新發展等。
4環境監測的問題原因
4.1環境監測的認識存在一定不足
盲目追求經濟的發展,忽略環境的保護工作,是我國初期經濟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隨著經濟發展的不斷深人,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環境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環境污染問題相當,環境惡化現象嚴重危及人們正常的生活生產,環境保護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壓力。然而,人們對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要性仍然認識不足,國家環境保護部門對環境監測的管理力度及技術監督的工作力度還遠遠不夠。目前,監測主管部門尚未對環境監測數據予以太多的重視,使得環境監測數據無法發揮自身作用,監測工作也日漸邊緣化。
4.2管理體制的不健全
環境監測管理體制的不健全,也影響了環境監測工作的進度和發展速度。目前,我國環境監測部門隸屬地方政府環境保護部門,上層環境監測部門對下層監測部門更多的是業務指導關系,缺乏相應的約束力和監督能力,無法從“條”的層面直接統籌、監督監測工作的開展,地方監測部門容易受行政命令干預,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監測工作的公正性和權威性。
5環境監測的發展趨勢
5.1實現環境監測領域的技術創新
科學技術不斷的進步和發展,使得各種新的技術不斷地應用于環境監測中。環境監測鼓勵各級監測部門在監測工作中采用新設備、新技術、新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新技術、新方法之前要經過驗證后方可使用。
儀器創新是技術創新的一個重要方面,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環境監測中使用的儀器相對落后,監測儀器不足及老化現象時有發生。目前,我國環境監測儀器多為中小企業生產的中低檔儀器,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監測儀器壽命、降低監測儀器的制造成本、保證其使用性能,是環境監測技術創新的一個主要方面。
環境監測的技術方法創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實現動態監測,動態監測可以掌握各種污染物的變化動態及趨勢;二是提高預警應急監測能力;三是單純的地面環境監測與遙感環境監測相結合;四是現場快速分析技術和連續自動化技術講得到廣泛應用;五是生態監測技術的研究將進一步加強。
5.2建立健全的環境監測管理制度
環境監測工作應該嚴格按照《環境監測管理辦法》執行,當按照數據準確、代表性強、方法科學、傳輸及時的要求,建設先進的環境監測體系,為全面反映環境質量狀況和變化趨勢,及時跟蹤污染源變化情況,準確預警各類環境突發事件等環境管理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各級環境監測部門應該加強檢查和抽測,嚴肅處理監測過程中弄虛作假、謊報數據、修改數據等失職讀職行為。加強對環境監測工作的監督管理,支持監側過程中的各種技術創新行為,加強環境監測與其他各項環保政策的合作。
5.3建立完善的國家級監測網絡
國家級環境監測網絡應包括環境各要素監測業務網絡(包括環境空氣、地表水、地下水、噪聲、土壤、固體廢棄物等監測網絡),環境管理監測網絡(包括國家、省、市、縣四級監測網絡)以及監測信息網絡(包括在線監控、數據報告、數據傳輸等)。
構建國家級環境監測網絡,有助于環境監測工作向著全面化、精確化、制度化方向發展,另一方面監測網絡的構建能夠更好的掌握環境質量情況,對于及時發現環境問題、積極治理環境污染、保證環境質量狀況起著積極作用。
5.4實現環境監測隊伍專業化
全面提升環境監測水平、實現環境監測事業的科學發展,離不開各種先進的儀器設備,更離不開掌握科學知識和先進技術的專業人員。各級環境監測站應加強對環境監測專業人才的培養,制定有針對性的培養方案,加強綜合分析、實驗室分析等方面的技術骨干。
各級環境監測站應努力在培養方案上創新并建立一支專業化、高水平、反應迅速的環境監測隊伍。一方面,要求監測隊伍提高應變和機動能力,能夠對突發重大環境事故做出迅速響應;另一方面,要求監測隊伍具備扎實的專業功底,保證環境監測數據的代表性、科學性、準確性以及真實性。環境監測是技術執法和技術監督的過程,監測隊伍是否具備專業水平直接關系到監測結果的準確性。
5.5改進環境監測技術方法
我國環境監測的工作任務比較重,且工作量很大,如果單靠使用現在的設備和手段難以滿足,只能通過深入地改進相關的監測分析方法和技術要求,使其更加簡便、靈敏、快捷,才能夠從根本上改進和提高我國的環境監測技術水平。
6結語
環境監測管理的根源是利用環境保護的手段使環境與經濟不發生沖突。所以,在接下來的行動中,要把環境、經濟和社會作為一個整體來管理,通過分析環境質量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及牽制,做到綜合平衡,使經濟建設、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實施和發展,從真正意義上協調環境與城市經濟、社會之間的發展。